浅析园林景观中地域性特色的表现

2014-10-21 20:04陈辉孙玉梅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年35期
关键词:淮安园林景观景观

陈辉 孙玉梅

【摘要】地域性特色是塑造园林景观个性和灵魂的重要手段,也是园林景观多元化和异质性的主要表现。本文探讨了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性特色的挖掘和表达方式,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地域性特色如何与传承历史文化、传递场地精神和彰显景观个性融为一体。

【关键词】地域性特色;园林景观;传承;创新

地域性特色是指某一地域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区别于其他地域的特征。可见,地域性特色既体现了异于其他的特殊性又包含了自我的延续性。显著的地域特色能够赋予园林景观鲜明的个性,保持园林景观的多元化和异质性,打破园林景观设计中模仿、重复、“千园一面”缺少设计感的尴尬。

1、尊重自然环境差异

特定的自然环境是一个地域的基本特色,重视并尊重自然环境差异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分布等是大自然给予一个地域的特性财富,决定着该地域的景观背景。无论是北方敦厚稳重的宫殿,还是南方玲珑轻巧的亭廊,都是为适应当地气候而建,其地域性分明的建筑特色决定于自然环境条件。园林植物是园林景观中重要的构成元素,而且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根据地域自然环境条件选用乡土树种,合理构建植物群落,科学配置植物景观,是塑造景观地域特色的有效途径。

淮安作为坐落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城市,融合了丘陵、河道、胡泊、平原等多种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也同时具有南北方气候的特点,冬季可保证一定的低温,夏季可提供相应的降水和湿度,因此,多种分布于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植物在该地域交汇,促使淮安的自然环境有着丰富的基础和强大的包容性。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本身就是该城市地域特色的表现。

基于山地丘陵条件,淮安建有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依托于穿城而过数条水系,淮安建设了里运河风光带、古黄河生态园、古淮河湿地公园、樱花园等滨水公园。数百种的乡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得到运用,几十种野生动物在城市里栖居。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而且成为了城市名片的重要内容。

2、传承历史文脉

历史文脉是一个地域的根基,也是园林景观的灵魂体现。历史文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达可以在搜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提炼历史符号性元素,转化成园林设计语言,唤醒人们历史记忆的情感共鸣。

淮安有着悠久而丰厚的历史积淀,明清时期曾是中国漕运之都、治河重地、盐务中心、榷关所在、淮扬菜之乡、九省通衢之地,曾持续四百余年的繁荣,和杭州、苏州、扬州一起并称“运河四大都市”。清晏园、慈云寺、御码头、清江浦楼等城市景点作为历史的承载讲述着淮安的故事,延续着这座运河之都的历史文脉。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历史的精髓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使人们回味历史的同时感受到地域的特质。作为江苏省第四届园艺博览会主会场而建造的钵池山公园,将古老的传说、道教文化和现代园林融合在一起,既实现了历史时空的跨越也成为了淮安城市特色的代表。

位于淮安南高速路入口处的南船北马雕塑和以出土于淮安的汉代绵羊灯为设计蓝本的景观灯,更是用现代景观语言和技艺再现了城市历史节点,并使其成为了淮安这座城市的标志。一代伟人周恩来生前酷爱海棠花,为了表达家乡人民对总理的缅怀之情,在周恩来纪念馆、樱棠苑等地,种植了大面积海棠。通过植物传递情感,延续时空。淮安的历史风貌,在河下古镇、里运河文化长廊、泗州古城、青莲岗文化遗址等景观的进一步的开发和建设之中,逐渐得以丰满。

3、展现文化习俗

特定地域环境中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是维系使用人群和场地的情感纽带,决定了人们的观念形态、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从而决定了当地园林景观的发展方向。只有设计灵感来源于大众,景观功能服务于大众的园林景观才会“接地气”、“有人缘”。将当地的地域文化、传统习俗融入到园林景观之中,引导人们亲身体验并参与,才能激发人们对场地的认同感,对地域特色留有深刻印象。

楚秀園西入口处“门”的设计,其灵感来源于淮安当地民居建筑,运用立体构成的手法使其从四面看都是一扇门,寓意开放的淮安欢迎四面八方的来客。淮安东大街景观环境更新设计中,一些公共艺术品的设计虽然采用超写实的手法反映过去街道口的拉洋车的、剃头的、唱曲的情景,但却真实地再现该地段的历史情形,能充分激起现代人一股浓浓的怀旧热情,因而恰到好处,同时也显现了公共艺术品在改善城市环境品质,促进人与环境的交流,保持及再现城市地段特色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淮扬菜的发源地,美食文化自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焦点。淮安某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将淮扬菜系的四大名菜表现在景观空间中,既宣扬了淮安的风俗文化又触动了人们对生活的真实体味(图1)。

地方戏曲亦是一个地域文化习俗的缩影,而园林景观对戏曲的表现则是将俗文化赋予雅韵。某公园设计中。借助于戏曲的韵味组织园林空间序列,提炼脸谱、水袖、戏曲色彩等元素转变成园林要素和语言,戏曲文化的贯穿使得园林景观有了突出的个性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图2)。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中的地域性特色源于设计者对场地完整的“地域性思考”,并通过园林景观语言的转化,以空间艺术形式呈现。即设计者要联系设计场地所处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质,运用符号元素提炼、空间布局、意境营造等手法,从视觉、氛围、空间体验和情感共鸣等方面树立景观的地域个性,并获取人们的认同。

参考文献

[1]李峻峰.城市景观形象设计的地域性特征浅议.艺术与设计,2008(1):77-78

[2]陈娟,孙琪,赵慧蓉.论地域性特色景观的构建.西南林学院学报.2008, 28(3):59-62

[3]韩炳越,沈实现.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国园林, 2005(7): 61 -67

[4]唐海燕,梁茜. 城市园林设计中乡土景观的营造.北京农业,2013,11:92

[5]肖辉. 风景园林设计语言的地域性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2008

猜你喜欢
淮安园林景观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朱俊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点及问题
浅谈房产园林景观工程成本的控制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
李倩园林景观设计作品
游淮安府署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