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套袋方式下丙环唑在香蕉上的降解动态研究

2014-10-22 18:22张月张群林靖凌吕岱竹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17期
关键词:丙环唑残留套袋

张月+张群+林靖凌+吕岱竹

摘要:对比了4种不同套袋方式下丙环唑在香蕉上的残留降解情况。按推荐施药剂量1.5倍施用1次,不同时间间隔多次采样并测定丙环唑残留量。套袋方式下施药,丙环唑无初始沉积量;不套袋方式下施药,施药后也不套袋,丙环唑的降解半衰期是12.7 d,施药后套袋,丙环唑的降解半衰期是17.1 d。香蕉套袋可以有效阻挡农药在蕉果上的附着,从而降低丙环唑在香蕉上的残留量。

关键词:丙环唑;套袋;残留;香蕉

中图分类号:O657.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7-4173-02

Degradation Dynamics of Propiconazole in Banana with Different Bagging Ways

ZHANG Yue, ZHANG Qun, LIN Jing-ling, L?譈 Dai-zhu

(Analysis and Testing Center, CATAS/Hai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Quality and Safety for Tropical Fruits and

Vegetables, Haikou 571101, China)

Abstract:The residues and degradation of propiconazole in banana with 4 different bagging ways were investigated. The banana samples were collected with different pre-harvest interval after spraying at 1.5 times of recommended dosage. The initial deposition of propiconazole on samples with bags was not detected. The half-life of propiconazole on samples without bags during the whole growing period was 12.7 days while it was 17.1 days in samples bagging after spraying. The bagging ways could protect the banana fruit from adhering of pesticides and reducing the terminal residues of propiconazole.

Key words: propiconazole; bagging; residues;banana

丙环唑是具有保护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可以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所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根腐病、白粉病、水稻恶苗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1]。丙环唑也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主要农药品种之一,香蕉叶斑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因此在生产实际中被大量使用[2-5]。目前,关于丙环唑检测方法的研究较多,而对施药方式关注较少。本研究比较了香蕉果穗在不同套袋方式下施用丙环唑水乳剂的残留降解动态,目的在于防治香蕉果期叶斑病的同时,在施用丙环唑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从而达到科学合理用药,减少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施药药剂为40%丙环唑水乳剂。试验香蕉品种为巴西香蕉。试验地点位于海南省海口市郊。

1.2 田间试验设计

选择长势一致的香蕉植株,在风速小于3 m/s的天气施药[6]。施药剂量为600 mg/kg(40%丙环唑水乳剂)。施药1次;在香蕉果实生长初、中期开始施药,施药时要保证试验香蕉果实均匀着药[7]。以施清水作对照;每小区2株香蕉;每处理重复3次。分别在施药后0、1、3、7、14、21、28、42、60 d采集香蕉果实,检测整个果实样品中丙环唑的残留量。

1.3 试验方法

套袋是指在香蕉果穗上先套上一层报纸,再套上浅蓝色薄膜袋,袋口上端扎紧在果穗基部,袋口下端打开。本试验喷药方式分为4种:①喷药时不套袋,喷药后也不套袋(BB):指施药、采样过程均不套袋;②喷药时不套袋,喷药后套袋(BT);③喷药时套袋,喷药后不套袋(TB):指施药时套袋,施药完成后拿掉袋子;④喷药时套袋,喷药后套袋(TT):指施药、采样过程均套袋。

1.4 检测方法

1.4.1 仪器与试剂 Thermo TRACE 气相色谱仪(配NPD检测器);乙腈(HPLC级,美国Fisher公司)、正己烷(分析纯,广东省化学试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丙酮(分析纯,广州试剂公司),氯化钠(分析纯,广州试剂公司,140 ℃烘烤4 h),弗罗里硅土固相萃取小柱(500 mg/6 mL,Phenomenex公司);丙环唑标准品(100 mg/L,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1.4.2 样品的制备 采用随机方法在上、中、下、里、外等不同部位采集香蕉全果,将香蕉样本剪去果柄,放入组织捣碎机,匀浆混合,用四分法缩分,分取后贮存于-20 ℃冰柜中[7]。

1.4.3 样品的前处理 ①提取。称取香蕉样品25.00 g,加入50.0 mL乙腈,在匀浆机中高速匀浆2 min后用滤纸过滤,滤液收集到装有5~7 g氯化钠的100 mL具塞量筒中,盖上塞子,剧烈震荡2 min,在室温下静置15 min,待乙腈和水相分层。②净化。移取10 mL乙腈于100 mL旋转蒸发瓶中,40 ℃水浴下将乙腈蒸发近干,再加入2.0 mL正己烷溶解残渣,盖上铝箔待净化。将弗罗里硅柱用5.0 mL正己烷/丙酮(90∶10,V/V)和5.0 mL正己烷预淋洗,当溶剂液面到达吸附层表面时,立即加入样品溶液,收集流出液,再用2.0 mL正己烷/丙酮(90∶10,V/V)解吸,重复4次,合并收集液,旋转蒸发至干,最后用2.5 mL正己烷定容,待测。endprint

1.4.4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ZB-35(30 m×0.32 mm×0.25 μm);升温程序,100 ℃保留0.3 min,再以30 ℃/min升至255 ℃,保留8 min,再以35 ℃/min升至280 ℃保留4 min;进样口温度为250 ℃;检测器温度为300 ℃;载气为高纯氮气(纯度99.999%);氮气流速为1.5 mL/min;空气流速为60 mL/min;氢气流速为2.5 mL/min。进样量为1 μL。

2 结果与分析

2.1 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和准确度

从表1可看出,在0.05、0.10、0.5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丙环唑的回收率为86.9%~95.1%,相对标准偏差为3.0%~7.4%,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均在允许范围[8]。根据GB 2763-2005[9]的规定,丙环唑在香蕉上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1 mg/kg,在“1.4.4”项的检测条件下,丙环唑在香蕉中的最低检测浓度是0.05 mg/kg,低于最大残留限量,因此,该方法的准确度和最低检测浓度均满足检测要求。

2.2 4种喷药方式下丙环唑的降解动态

在4种喷药方式下,其中TT和TB均没有初始沉积量,BB和BT中丙环唑的初始沉积量分别为2.15 mg/kg和3.50 mg/kg,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Ct=0.999 6×10-0.054 3t,Ct=2.773 2×10-0.040 5t,降解半衰期为12.7 d和17.1 d。降解曲线如图1所示。

3 小结与讨论

香蕉套袋既可以防止果实不被虫咬,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又能有效阻挡农药在果实上的附着,从而降低丙环唑的残留量。对比4组试验,结果表明,BB和BT中丙环唑的初始沉积量分别为2.15、3.50 mg/kg,但随后的数次采样中,其中一组套袋,一组不套袋,半衰期分别为17.1 d和12.7 d,套袋的半衰期大于不套袋,其中可能的影响因素是光照及雨水冲刷,加速丙环唑的降解速率;而TT和TB均没有初始沉积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防治叶斑病时一般都选择避开果穗喷施农药,因此,使用丙环唑水乳剂采用套袋方式防治香蕉叶斑病能够减少农药残留,是比较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马志荣,张中泽.丙环唑含量分析方法的研究[J].科技进展, 2003,17(5):35-37.

[2]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新编农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3] 殷平胜,陆永跃,吴千山,等.25%丙环唑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1060.

[4] 肖 敏,吉训聪,陈彩燕,等.25%丙环唑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田问药效试验[J].云南农业科技,2004(6):30-31.

[5] 甘泳红,刘光华,陆永跃,等. 25%丙环唑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J].江西植保,2002,25(4):107,115-116.

[6] SOP FT-02-25:158-162,农药登记残留田间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

[7] SOP FT-03-25:336-340,农药登记残留田间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

[8] NY/T 788-2004,农药残留试验准则[S].

[9] GB 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S].endprint

1.4.4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ZB-35(30 m×0.32 mm×0.25 μm);升温程序,100 ℃保留0.3 min,再以30 ℃/min升至255 ℃,保留8 min,再以35 ℃/min升至280 ℃保留4 min;进样口温度为250 ℃;检测器温度为300 ℃;载气为高纯氮气(纯度99.999%);氮气流速为1.5 mL/min;空气流速为60 mL/min;氢气流速为2.5 mL/min。进样量为1 μL。

2 结果与分析

2.1 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和准确度

从表1可看出,在0.05、0.10、0.5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丙环唑的回收率为86.9%~95.1%,相对标准偏差为3.0%~7.4%,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均在允许范围[8]。根据GB 2763-2005[9]的规定,丙环唑在香蕉上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1 mg/kg,在“1.4.4”项的检测条件下,丙环唑在香蕉中的最低检测浓度是0.05 mg/kg,低于最大残留限量,因此,该方法的准确度和最低检测浓度均满足检测要求。

2.2 4种喷药方式下丙环唑的降解动态

在4种喷药方式下,其中TT和TB均没有初始沉积量,BB和BT中丙环唑的初始沉积量分别为2.15 mg/kg和3.50 mg/kg,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Ct=0.999 6×10-0.054 3t,Ct=2.773 2×10-0.040 5t,降解半衰期为12.7 d和17.1 d。降解曲线如图1所示。

3 小结与讨论

香蕉套袋既可以防止果实不被虫咬,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又能有效阻挡农药在果实上的附着,从而降低丙环唑的残留量。对比4组试验,结果表明,BB和BT中丙环唑的初始沉积量分别为2.15、3.50 mg/kg,但随后的数次采样中,其中一组套袋,一组不套袋,半衰期分别为17.1 d和12.7 d,套袋的半衰期大于不套袋,其中可能的影响因素是光照及雨水冲刷,加速丙环唑的降解速率;而TT和TB均没有初始沉积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防治叶斑病时一般都选择避开果穗喷施农药,因此,使用丙环唑水乳剂采用套袋方式防治香蕉叶斑病能够减少农药残留,是比较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马志荣,张中泽.丙环唑含量分析方法的研究[J].科技进展, 2003,17(5):35-37.

[2]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新编农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3] 殷平胜,陆永跃,吴千山,等.25%丙环唑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1060.

[4] 肖 敏,吉训聪,陈彩燕,等.25%丙环唑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田问药效试验[J].云南农业科技,2004(6):30-31.

[5] 甘泳红,刘光华,陆永跃,等. 25%丙环唑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J].江西植保,2002,25(4):107,115-116.

[6] SOP FT-02-25:158-162,农药登记残留田间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

[7] SOP FT-03-25:336-340,农药登记残留田间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

[8] NY/T 788-2004,农药残留试验准则[S].

[9] GB 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S].endprint

1.4.4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ZB-35(30 m×0.32 mm×0.25 μm);升温程序,100 ℃保留0.3 min,再以30 ℃/min升至255 ℃,保留8 min,再以35 ℃/min升至280 ℃保留4 min;进样口温度为250 ℃;检测器温度为300 ℃;载气为高纯氮气(纯度99.999%);氮气流速为1.5 mL/min;空气流速为60 mL/min;氢气流速为2.5 mL/min。进样量为1 μL。

2 结果与分析

2.1 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和准确度

从表1可看出,在0.05、0.10、0.5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丙环唑的回收率为86.9%~95.1%,相对标准偏差为3.0%~7.4%,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均在允许范围[8]。根据GB 2763-2005[9]的规定,丙环唑在香蕉上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1 mg/kg,在“1.4.4”项的检测条件下,丙环唑在香蕉中的最低检测浓度是0.05 mg/kg,低于最大残留限量,因此,该方法的准确度和最低检测浓度均满足检测要求。

2.2 4种喷药方式下丙环唑的降解动态

在4种喷药方式下,其中TT和TB均没有初始沉积量,BB和BT中丙环唑的初始沉积量分别为2.15 mg/kg和3.50 mg/kg,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Ct=0.999 6×10-0.054 3t,Ct=2.773 2×10-0.040 5t,降解半衰期为12.7 d和17.1 d。降解曲线如图1所示。

3 小结与讨论

香蕉套袋既可以防止果实不被虫咬,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又能有效阻挡农药在果实上的附着,从而降低丙环唑的残留量。对比4组试验,结果表明,BB和BT中丙环唑的初始沉积量分别为2.15、3.50 mg/kg,但随后的数次采样中,其中一组套袋,一组不套袋,半衰期分别为17.1 d和12.7 d,套袋的半衰期大于不套袋,其中可能的影响因素是光照及雨水冲刷,加速丙环唑的降解速率;而TT和TB均没有初始沉积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防治叶斑病时一般都选择避开果穗喷施农药,因此,使用丙环唑水乳剂采用套袋方式防治香蕉叶斑病能够减少农药残留,是比较安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马志荣,张中泽.丙环唑含量分析方法的研究[J].科技进展, 2003,17(5):35-37.

[2]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新编农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3] 殷平胜,陆永跃,吴千山,等.25%丙环唑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1060.

[4] 肖 敏,吉训聪,陈彩燕,等.25%丙环唑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田问药效试验[J].云南农业科技,2004(6):30-31.

[5] 甘泳红,刘光华,陆永跃,等. 25%丙环唑乳油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J].江西植保,2002,25(4):107,115-116.

[6] SOP FT-02-25:158-162,农药登记残留田间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

[7] SOP FT-03-25:336-340,农药登记残留田间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

[8] NY/T 788-2004,农药残留试验准则[S].

[9] GB 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S].endprint

猜你喜欢
丙环唑残留套袋
乐昌柰李“炼金术” 套袋果身价十倍
19%啶氧.丙环唑微乳剂分析方法研究
盛花后45天套袋对苹果品质和防御病害最有利
套袋
一种平整机湿平整吹扫装置简析
30%苯甲·丙环唑乳油防治设施草莓白粉病药效试验
苹果套袋后更需要补钙
25%丙环唑乳油(科惠)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