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蚊香草组培快繁技术

2014-10-23 11:04张宏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8期
关键词:繁殖组织培养

摘 要:用带顶芽的幼嫩茎段作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筛选驱蚊香草的最佳快繁方案。试验表明: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1.0mg/L+NAA0.1mg/L,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mg/L+NAA0.1mg/L,成苗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mg/L+NAA0.2mg/L,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MS+IBA0.2mg/L+IAA0.2mg/L。

关键词:驱蚊香草;组织培养;繁殖

中图分类号 S56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8-25-02

驱蚊香草,又名净蚊香草,属牻牛儿苗科天竺葵属的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最早是荷兰、法国的生物学家运用细胞融合技术,将香茅草中所产生香茅醛的基因转移到天竺葵中培育而成的新型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可散发驱蚊物质香茅醛,达到驱蚊效果,且具有柠檬香味,由此而得名。驱蚊香草株型优美,气味芳香,具有生态驱蚊、净化空气、提神醒脑、抗菌消毒等功效,在欧洲深受欢迎。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开始引进栽培驱蚊香草,需求量逐渐增大,但因其花不育,不能结实,传统的扦插繁殖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组织培养方法可短期内获得大量的再生植株,解决种苗的供求矛盾。为此,笔者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筛选驱蚊香草的最佳快繁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1.1 取材与处理 从植株上切下带顶芽的幼嫩茎段,用0.1%的洗衣粉水搅动漂洗10min,自来水冲洗20min,以除去外植体表面附着的灰尘和绝大部分杂菌。无菌条件下用70%的酒精溶液浸泡20s左右,再用0.1%的HgCl2消毒8~10min,无菌水冲洗4次。将消毒好的外植体切段,以带2个节间为宜,接种到制备好的培养基上。

1.2 试验方法 外植体接种在附加不同浓度的6-BA、NAA和IAA等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中(食用糖3%、琼脂0.6%、pH值5.5~5.8),温度25±2℃,连续14h/d光照条件下培养,30d左右形成芽丛;将芽丛分别分割成含2~3个小芽的小块进行继代培养,20d左右形成新的芽丛,再继代;当群体达到所需要的数量时,将芽丛转接到成苗培养基上;20d左右,当苗高长1~2cm时,将无根苗接种到附加不同浓度NAA、IAA和IBA的1/2MS培养基上,15~20d,苗高达2~3cm,且根系发达时,即可进行炼苗定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丛生芽的诱导 以MS作为基础培养基,激素浓度配比见表1。外植体接种7d后,3、4、5、6号培养基上的茎段腋芽处出现许多绿点;1、2号培养基上的茎段切口处形成大量愈伤组织,腋芽膨大伸长;7号培养基上的茎段仅腋芽伸长。15d后,3、4、5、6号培养基上的外植体茎节处分化出大量小芽,形成芽丛;3号培养基上形成的幼芽最多(20个左右),其次为5号;1、2号培养基上外植体形成的愈伤组织逐渐老化,无幼芽分化,膨大伸长的腋芽也逐渐枯死;7号培养基上茎段的腋芽继续伸长,无新的幼芽产生。因此,3号培养基,即MS+6-BA1.0mg/L+NAA0.1mg/L为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

2.2 继代培养 将诱导分化20d左右的芽丛分割成含2~3个幼芽的小块,接种到表1所示的各培养基上,20d后,3、4、5、6、7号培养基上均分化出新的芽丛,其中以5号培养基,即MS+6-BA0.5mg/L+NAA0.1mg/L的配比最佳,繁殖系数高,且芽体健壮;6、7号培养基上的芽丛繁殖系数偏低;3、4号培养基虽然也能分出大量芽丛,但芽体多为畸形,逐渐形成水渍状的玻璃化苗;1、2号培养基上的幼苗基部形成大量愈伤组织,并逐渐枯死。因此,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5号,即MS+9-BA0.5mg/L+NAA0.1mg/L。

2.3 成苗培养 当幼芽群体达到需要的数量时,将芽丛转接到仍以MS为基础培养基的成苗培养基(下转34页)(上接25页)上进行壮苗培养,激素配比见表2。7d以后,接种到各培养基上的幼芽均有不同程度的伸长生长,其中以10号培养基,即MS+6-BA0.5mg/L+NAA0.2mg/L的配比最为适宜,幼苗生长快而健壮,20d左右苗高达1~2cm,茎部有少量白根产生,并伴有新的幼芽分化,逐渐成苗。因此,成苗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10号,即MS+6-BA0.5mg/L+NAA0.2mg/L。

表2 成苗培养基的激素配比(mg/L)

[编号\&6-BA\&NAA\&8

9

10

11

12\&0.1

0.05

0.05

0.01

0.01\&0.2

0.1

0.2

0.1

0.2\&]

2.4 生根培养 将2cm左右高,具有3~4片叶的无根苗转入生根培养,以1/2MS作为基础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见表3)。7d后,17号即1/2MS+IBA0.2mg/L+IAA0.2mg/L培养基上的幼苗长出大量白根,15d左右,每棵幼苗基部产生7~10条3cm左右长的根系;而其它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虽幼苗也能长出根系,但发根慢,数量少,苗和根的长势均不如17号培养基上的幼苗。因此,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17号,即1/2MS+IBA0.2mg/L+IAA0.2mg/L。

表3 生根培养的激素配比(mg/L)

[编号\&NAA\&IBA\&IAA\&13

14

15

16

17

18\&0

0.2

0

0.2

0

0.2\&0

0

0.2

0.2

0.2

0\&0

0

0

0

0.2

0.2\&]

3 炼苗及定植技术

3.1 炼苗 将2~3cm高、根系发达的瓶苗取出,冲洗净根部琼脂,栽植于以纯蛭石为基质的炼苗盘中,浇透水后,用800~1 000倍的百菌清药液浇灌,放在遮光50%的阴棚内,加盖塑料薄膜保湿,温度控制在15~25℃,7d后逐渐去掉薄膜,成活率达90%以上,15d后即可定植。

3.2 定植 驱蚊香草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只要温度适宜,一年四季均可定植,以春、秋两季最适。由于炼苗后的瓶苗仍较弱,应先定植于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基质中。本试验采用1∶1的腐殖土和蛭石作基质,生长过程中,定期喷施适量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苗长至20cm左右高时,再次换盒移栽,并作摘心整形处理。驱蚊香草最适生长温度15~25℃,0℃以上的可安全越冬,喜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pH值中性的土壤,喜光、喜温、怕积水。15℃以上即可正常散发柠檬香味,适当向植株喷雾,可使香芽醛物质源源不断地释放,30片叶以上的植株驱蚊效果明显。

4 讨论

(1)由于受时间和材料的限制,本试验的设计带有很强的经验性,范围窄,其结果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完善。

(2)诱导分化过程中,一些断裂的叶柄处也能分化出幼芽,说明外植体的取材范围可扩大,应作更深入的试验研究。

(3)继代培养基中的6-BA浓度须低于诱导分化的6-BA浓度,可能与材料体内6-BA的积累有关。

(4)诱导分化培养及继代培养超过25d后,瓶苗叶片开始黄化;生根培养超过20d后,根尖开始变黑,可能与瓶口密闭、材料散发的醛类物质积累浓度过高有关。

(5)生根培养过程中发现,幼苗的发根对温度非常敏感,同一培养架的上下层之间差异很大,应做更细的试验,探索其生根的最佳温度。

(6)对驱蚊香草的驱蚊效果还应进行更科学、深入的试验研究,以便对其价值作更客观的评价。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用带顶芽的幼嫩茎段作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筛选驱蚊香草的最佳快繁方案。试验表明: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1.0mg/L+NAA0.1mg/L,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mg/L+NAA0.1mg/L,成苗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mg/L+NAA0.2mg/L,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MS+IBA0.2mg/L+IAA0.2mg/L。

关键词:驱蚊香草;组织培养;繁殖

中图分类号 S56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8-25-02

驱蚊香草,又名净蚊香草,属牻牛儿苗科天竺葵属的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最早是荷兰、法国的生物学家运用细胞融合技术,将香茅草中所产生香茅醛的基因转移到天竺葵中培育而成的新型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可散发驱蚊物质香茅醛,达到驱蚊效果,且具有柠檬香味,由此而得名。驱蚊香草株型优美,气味芳香,具有生态驱蚊、净化空气、提神醒脑、抗菌消毒等功效,在欧洲深受欢迎。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开始引进栽培驱蚊香草,需求量逐渐增大,但因其花不育,不能结实,传统的扦插繁殖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组织培养方法可短期内获得大量的再生植株,解决种苗的供求矛盾。为此,笔者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筛选驱蚊香草的最佳快繁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1.1 取材与处理 从植株上切下带顶芽的幼嫩茎段,用0.1%的洗衣粉水搅动漂洗10min,自来水冲洗20min,以除去外植体表面附着的灰尘和绝大部分杂菌。无菌条件下用70%的酒精溶液浸泡20s左右,再用0.1%的HgCl2消毒8~10min,无菌水冲洗4次。将消毒好的外植体切段,以带2个节间为宜,接种到制备好的培养基上。

1.2 试验方法 外植体接种在附加不同浓度的6-BA、NAA和IAA等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中(食用糖3%、琼脂0.6%、pH值5.5~5.8),温度25±2℃,连续14h/d光照条件下培养,30d左右形成芽丛;将芽丛分别分割成含2~3个小芽的小块进行继代培养,20d左右形成新的芽丛,再继代;当群体达到所需要的数量时,将芽丛转接到成苗培养基上;20d左右,当苗高长1~2cm时,将无根苗接种到附加不同浓度NAA、IAA和IBA的1/2MS培养基上,15~20d,苗高达2~3cm,且根系发达时,即可进行炼苗定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丛生芽的诱导 以MS作为基础培养基,激素浓度配比见表1。外植体接种7d后,3、4、5、6号培养基上的茎段腋芽处出现许多绿点;1、2号培养基上的茎段切口处形成大量愈伤组织,腋芽膨大伸长;7号培养基上的茎段仅腋芽伸长。15d后,3、4、5、6号培养基上的外植体茎节处分化出大量小芽,形成芽丛;3号培养基上形成的幼芽最多(20个左右),其次为5号;1、2号培养基上外植体形成的愈伤组织逐渐老化,无幼芽分化,膨大伸长的腋芽也逐渐枯死;7号培养基上茎段的腋芽继续伸长,无新的幼芽产生。因此,3号培养基,即MS+6-BA1.0mg/L+NAA0.1mg/L为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

2.2 继代培养 将诱导分化20d左右的芽丛分割成含2~3个幼芽的小块,接种到表1所示的各培养基上,20d后,3、4、5、6、7号培养基上均分化出新的芽丛,其中以5号培养基,即MS+6-BA0.5mg/L+NAA0.1mg/L的配比最佳,繁殖系数高,且芽体健壮;6、7号培养基上的芽丛繁殖系数偏低;3、4号培养基虽然也能分出大量芽丛,但芽体多为畸形,逐渐形成水渍状的玻璃化苗;1、2号培养基上的幼苗基部形成大量愈伤组织,并逐渐枯死。因此,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5号,即MS+9-BA0.5mg/L+NAA0.1mg/L。

2.3 成苗培养 当幼芽群体达到需要的数量时,将芽丛转接到仍以MS为基础培养基的成苗培养基(下转34页)(上接25页)上进行壮苗培养,激素配比见表2。7d以后,接种到各培养基上的幼芽均有不同程度的伸长生长,其中以10号培养基,即MS+6-BA0.5mg/L+NAA0.2mg/L的配比最为适宜,幼苗生长快而健壮,20d左右苗高达1~2cm,茎部有少量白根产生,并伴有新的幼芽分化,逐渐成苗。因此,成苗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10号,即MS+6-BA0.5mg/L+NAA0.2mg/L。

表2 成苗培养基的激素配比(mg/L)

[编号\&6-BA\&NAA\&8

9

10

11

12\&0.1

0.05

0.05

0.01

0.01\&0.2

0.1

0.2

0.1

0.2\&]

2.4 生根培养 将2cm左右高,具有3~4片叶的无根苗转入生根培养,以1/2MS作为基础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见表3)。7d后,17号即1/2MS+IBA0.2mg/L+IAA0.2mg/L培养基上的幼苗长出大量白根,15d左右,每棵幼苗基部产生7~10条3cm左右长的根系;而其它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虽幼苗也能长出根系,但发根慢,数量少,苗和根的长势均不如17号培养基上的幼苗。因此,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17号,即1/2MS+IBA0.2mg/L+IAA0.2mg/L。

表3 生根培养的激素配比(mg/L)

[编号\&NAA\&IBA\&IAA\&13

14

15

16

17

18\&0

0.2

0

0.2

0

0.2\&0

0

0.2

0.2

0.2

0\&0

0

0

0

0.2

0.2\&]

3 炼苗及定植技术

3.1 炼苗 将2~3cm高、根系发达的瓶苗取出,冲洗净根部琼脂,栽植于以纯蛭石为基质的炼苗盘中,浇透水后,用800~1 000倍的百菌清药液浇灌,放在遮光50%的阴棚内,加盖塑料薄膜保湿,温度控制在15~25℃,7d后逐渐去掉薄膜,成活率达90%以上,15d后即可定植。

3.2 定植 驱蚊香草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只要温度适宜,一年四季均可定植,以春、秋两季最适。由于炼苗后的瓶苗仍较弱,应先定植于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基质中。本试验采用1∶1的腐殖土和蛭石作基质,生长过程中,定期喷施适量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苗长至20cm左右高时,再次换盒移栽,并作摘心整形处理。驱蚊香草最适生长温度15~25℃,0℃以上的可安全越冬,喜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pH值中性的土壤,喜光、喜温、怕积水。15℃以上即可正常散发柠檬香味,适当向植株喷雾,可使香芽醛物质源源不断地释放,30片叶以上的植株驱蚊效果明显。

4 讨论

(1)由于受时间和材料的限制,本试验的设计带有很强的经验性,范围窄,其结果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完善。

(2)诱导分化过程中,一些断裂的叶柄处也能分化出幼芽,说明外植体的取材范围可扩大,应作更深入的试验研究。

(3)继代培养基中的6-BA浓度须低于诱导分化的6-BA浓度,可能与材料体内6-BA的积累有关。

(4)诱导分化培养及继代培养超过25d后,瓶苗叶片开始黄化;生根培养超过20d后,根尖开始变黑,可能与瓶口密闭、材料散发的醛类物质积累浓度过高有关。

(5)生根培养过程中发现,幼苗的发根对温度非常敏感,同一培养架的上下层之间差异很大,应做更细的试验,探索其生根的最佳温度。

(6)对驱蚊香草的驱蚊效果还应进行更科学、深入的试验研究,以便对其价值作更客观的评价。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用带顶芽的幼嫩茎段作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筛选驱蚊香草的最佳快繁方案。试验表明: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1.0mg/L+NAA0.1mg/L,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mg/L+NAA0.1mg/L,成苗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mg/L+NAA0.2mg/L,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MS+IBA0.2mg/L+IAA0.2mg/L。

关键词:驱蚊香草;组织培养;繁殖

中图分类号 S56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8-25-02

驱蚊香草,又名净蚊香草,属牻牛儿苗科天竺葵属的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最早是荷兰、法国的生物学家运用细胞融合技术,将香茅草中所产生香茅醛的基因转移到天竺葵中培育而成的新型植物,在自然条件下可散发驱蚊物质香茅醛,达到驱蚊效果,且具有柠檬香味,由此而得名。驱蚊香草株型优美,气味芳香,具有生态驱蚊、净化空气、提神醒脑、抗菌消毒等功效,在欧洲深受欢迎。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开始引进栽培驱蚊香草,需求量逐渐增大,但因其花不育,不能结实,传统的扦插繁殖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而组织培养方法可短期内获得大量的再生植株,解决种苗的供求矛盾。为此,笔者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筛选驱蚊香草的最佳快繁方案。

1 材料与方法

1.1 取材与处理 从植株上切下带顶芽的幼嫩茎段,用0.1%的洗衣粉水搅动漂洗10min,自来水冲洗20min,以除去外植体表面附着的灰尘和绝大部分杂菌。无菌条件下用70%的酒精溶液浸泡20s左右,再用0.1%的HgCl2消毒8~10min,无菌水冲洗4次。将消毒好的外植体切段,以带2个节间为宜,接种到制备好的培养基上。

1.2 试验方法 外植体接种在附加不同浓度的6-BA、NAA和IAA等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中(食用糖3%、琼脂0.6%、pH值5.5~5.8),温度25±2℃,连续14h/d光照条件下培养,30d左右形成芽丛;将芽丛分别分割成含2~3个小芽的小块进行继代培养,20d左右形成新的芽丛,再继代;当群体达到所需要的数量时,将芽丛转接到成苗培养基上;20d左右,当苗高长1~2cm时,将无根苗接种到附加不同浓度NAA、IAA和IBA的1/2MS培养基上,15~20d,苗高达2~3cm,且根系发达时,即可进行炼苗定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丛生芽的诱导 以MS作为基础培养基,激素浓度配比见表1。外植体接种7d后,3、4、5、6号培养基上的茎段腋芽处出现许多绿点;1、2号培养基上的茎段切口处形成大量愈伤组织,腋芽膨大伸长;7号培养基上的茎段仅腋芽伸长。15d后,3、4、5、6号培养基上的外植体茎节处分化出大量小芽,形成芽丛;3号培养基上形成的幼芽最多(20个左右),其次为5号;1、2号培养基上外植体形成的愈伤组织逐渐老化,无幼芽分化,膨大伸长的腋芽也逐渐枯死;7号培养基上茎段的腋芽继续伸长,无新的幼芽产生。因此,3号培养基,即MS+6-BA1.0mg/L+NAA0.1mg/L为诱导分化的最佳培养基。

2.2 继代培养 将诱导分化20d左右的芽丛分割成含2~3个幼芽的小块,接种到表1所示的各培养基上,20d后,3、4、5、6、7号培养基上均分化出新的芽丛,其中以5号培养基,即MS+6-BA0.5mg/L+NAA0.1mg/L的配比最佳,繁殖系数高,且芽体健壮;6、7号培养基上的芽丛繁殖系数偏低;3、4号培养基虽然也能分出大量芽丛,但芽体多为畸形,逐渐形成水渍状的玻璃化苗;1、2号培养基上的幼苗基部形成大量愈伤组织,并逐渐枯死。因此,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5号,即MS+9-BA0.5mg/L+NAA0.1mg/L。

2.3 成苗培养 当幼芽群体达到需要的数量时,将芽丛转接到仍以MS为基础培养基的成苗培养基(下转34页)(上接25页)上进行壮苗培养,激素配比见表2。7d以后,接种到各培养基上的幼芽均有不同程度的伸长生长,其中以10号培养基,即MS+6-BA0.5mg/L+NAA0.2mg/L的配比最为适宜,幼苗生长快而健壮,20d左右苗高达1~2cm,茎部有少量白根产生,并伴有新的幼芽分化,逐渐成苗。因此,成苗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10号,即MS+6-BA0.5mg/L+NAA0.2mg/L。

表2 成苗培养基的激素配比(mg/L)

[编号\&6-BA\&NAA\&8

9

10

11

12\&0.1

0.05

0.05

0.01

0.01\&0.2

0.1

0.2

0.1

0.2\&]

2.4 生根培养 将2cm左右高,具有3~4片叶的无根苗转入生根培养,以1/2MS作为基础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见表3)。7d后,17号即1/2MS+IBA0.2mg/L+IAA0.2mg/L培养基上的幼苗长出大量白根,15d左右,每棵幼苗基部产生7~10条3cm左右长的根系;而其它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虽幼苗也能长出根系,但发根慢,数量少,苗和根的长势均不如17号培养基上的幼苗。因此,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17号,即1/2MS+IBA0.2mg/L+IAA0.2mg/L。

表3 生根培养的激素配比(mg/L)

[编号\&NAA\&IBA\&IAA\&13

14

15

16

17

18\&0

0.2

0

0.2

0

0.2\&0

0

0.2

0.2

0.2

0\&0

0

0

0

0.2

0.2\&]

3 炼苗及定植技术

3.1 炼苗 将2~3cm高、根系发达的瓶苗取出,冲洗净根部琼脂,栽植于以纯蛭石为基质的炼苗盘中,浇透水后,用800~1 000倍的百菌清药液浇灌,放在遮光50%的阴棚内,加盖塑料薄膜保湿,温度控制在15~25℃,7d后逐渐去掉薄膜,成活率达90%以上,15d后即可定植。

3.2 定植 驱蚊香草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只要温度适宜,一年四季均可定植,以春、秋两季最适。由于炼苗后的瓶苗仍较弱,应先定植于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基质中。本试验采用1∶1的腐殖土和蛭石作基质,生长过程中,定期喷施适量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苗长至20cm左右高时,再次换盒移栽,并作摘心整形处理。驱蚊香草最适生长温度15~25℃,0℃以上的可安全越冬,喜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pH值中性的土壤,喜光、喜温、怕积水。15℃以上即可正常散发柠檬香味,适当向植株喷雾,可使香芽醛物质源源不断地释放,30片叶以上的植株驱蚊效果明显。

4 讨论

(1)由于受时间和材料的限制,本试验的设计带有很强的经验性,范围窄,其结果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完善。

(2)诱导分化过程中,一些断裂的叶柄处也能分化出幼芽,说明外植体的取材范围可扩大,应作更深入的试验研究。

(3)继代培养基中的6-BA浓度须低于诱导分化的6-BA浓度,可能与材料体内6-BA的积累有关。

(4)诱导分化培养及继代培养超过25d后,瓶苗叶片开始黄化;生根培养超过20d后,根尖开始变黑,可能与瓶口密闭、材料散发的醛类物质积累浓度过高有关。

(5)生根培养过程中发现,幼苗的发根对温度非常敏感,同一培养架的上下层之间差异很大,应做更细的试验,探索其生根的最佳温度。

(6)对驱蚊香草的驱蚊效果还应进行更科学、深入的试验研究,以便对其价值作更客观的评价。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繁殖组织培养
文心兰切花无病毒种苗组培快繁生产技术
东方百合“甜梦”花器官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研究
迷你观赏植物的组织培养与销售
安阳市市花紫薇的养护管理
青桐的繁殖技术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