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系杂交旱稻鑫两优212的选育与应用

2014-10-23 11:09王文余陈海洲张孝国张筠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8期
关键词:选育应用

王文余+陈海洲+张孝国+张筠

摘 要:该文介绍了两系杂交旱稻新品种鑫两优21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提出了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两系杂交旱稻;鑫两优212;选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8-39-02

两系杂交旱稻新品种鑫两优212系合肥市蜀香种子有限公司于2009年用自主选育的两系不育系蜀鑫1S与自主选育的恢复系鑫恢212配组而成,2014年通过安徽省审定。该组合具有稳产、丰产性好,米质优,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南方稻区作晚稻或小麦茬直播稻种植。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1.1.1 母本 母本为蜀鑫1S,系合肥市蜀香种子有限公司于2005年在合肥用“贺S”为母本与自育中籼保持系“鑫香65B”进行杂交配组,同年海南冬季开始加代,通过合肥和海南年度加代选育,选择具有分蘖力强、株叶型态好、穗型大、穗粒较多、开花习性好、花粉量大、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好、败育彻底、抗旱性强、耐低温、灌浆速度快、成穗率高、耐瘠薄强等特性的株系。2008年正季将编号为蜀鑫S1的稳定株系定名:蜀鑫1S(F6)割茬繁殖,2008年秋季海南小面积繁殖蜀鑫1S。

1.1.2 父本 父本为鑫恢212,系合肥市蜀香种子有限公司于2003年在合肥用(常杂2号/金陵丝苗)F1作母本,与桂香6号R作父本杂交,在F4代再与桂香6号R回交后,经4a6个世代系统选育而成。

1.2 选育过程 鑫两优212系合肥市蜀香种子有限公司2009年用自主选育两系不育系蜀鑫1S与自育恢复系鑫恢212配组而成,2010年参加公司旱稻新组合品比及筛选试验,单产531.3kg/667m2,比对照绿旱一号增产21.5%,居第一位。

2 特征特性

2.1 主要农艺性状 该品种属两系杂交旱稻新组合,省区试和生试平均全生育期为117.9d左右,比对照绿旱一号长4.1d左右,株高100.6cm左右,3a的667m2有效穗均居所有区试品种最高,分别为21.9万穗、21.3万穗、20.4万穗,平均667m2有效穗为21.2万穗,平均每穗总粒数为117.4粒,结实率85.6%,千粒重26.5g,株型适中,穗型较大,生长整齐,长势旺盛,分蘖力强,有效穗多,后期落色好。

2.2 品质分析 经农业部稻米质量及制品监督检测中心2011-2012年连续2a测定,稻米品质均符合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

2.3 抗病性 经安徽省区试统一抗性鉴定结果:稻瘟病MR2-MR2,白叶枯病S2-S1,纹枯病S1-MR1,稻曲病R-MR1,条纹叶枯病S1。

3 产量表现

2010年参加该公司旱直播稻新组合品比及筛选试验,折合产量7.9t/hm2,比对照绿旱一号增产21.5%,居该公司所有旱稻品比新组合第一位;2011-2012年参加安徽省区试,2a平均产量6.9t/hm2,比对照绿旱一号增产12.93%;2013年参加安徽省生产试验,产量7.0t/hm2,比对照绿旱一号增产9.19%。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期播种 播种前拆开包装袋进行晒种。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25日前及时播种为安全播种期,播种量为1.5~2kg/667m2。播种方式机播或撒播均可,撒播可以拌土,一定要撒播均匀,以免后期间苗移栽。播种后,若土壤干旱要及时浇灌1次,确保出苗整齐一致。

4.2 肥水管理 由于该品种全生育期较短,施肥原则为“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一般施有机肥1t/667m2作基肥,抽穗扬花期及时施追肥。播种后,若土壤干旱,要及时浇灌1次,确保出苗整齐一致。分蘖期,若土壤干旱,要及时浇灌1次,以充分发挥品种的分蘖能力,增加有效穗数。抽穗扬花期,根据田间墒情,及时灌1次跑马水,如果天气特别干旱,要保证土壤潮湿,确保正常抽穗扬花。

4.3 病虫草害防治

4.3.1 草害防除 (1)芽前除草:播种后出芽前,每667m2用二甲戊灵200mL加丁草胺50mL兑水100kg进行田间化学除草1次;(2)芽后除草:秧苗3叶1心,每667m2用氰氟草酯100mL、卞嘧磺隆20g加二氯喹啉酸20g(下转63页)(上接39页)兑水100kg进行田间化学除草1次,辅助人工除草1次。

4.3.2 病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对象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三化螟、稻瘟病和稻曲病等。防治螟虫,一般可用5%氟虫腈悬浮剂进行防治,防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一般可用爱苗或好力克等,稻飞虱可用扑虱灵或毒死蜱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罗利军,梅捍卫,余新桥,等.节水抗旱稻及其发展策略[J].科学通报,2011(11).

[2]李荣.中国科学家提出“绿色超级稻”计划[J].福建农业,2008(12).

[3]余新桥,梅捍卫,李明寿,等.节水抗旱杂交稻的选育和应用前景[J].分子植物育种,2005(05).

[4]余新桥,梅捍卫,李明寿,等.节水抗旱杂交稻的选育和应用前景[J].分子植物育种,2005(9).

[5]黄雪萍,方康书,方江林.节水抗旱稻生产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2010(19).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选育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