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马铃薯—地膜花生—露地鲜食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4-10-23 11:13刘培玉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8期
关键词:糯玉米花生栽培技术

刘培玉

摘 要:该文介绍了大棚马铃薯—地膜花生—露地鲜食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花生;糯玉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8-45-02

1 茬口安排及品种选择

1.1 茬口安排 马铃薯于元旦前种植,生育期70d左右,3月上、中旬收获。花生于3月底4月初播种,70d左右即可采收鲜果。鲜食糯玉米于7月30日前播种,霜降之前可采收鲜穗上市。

1.2 品种选择 马铃薯宜选择生育期短、适应性强、产量高、结薯早、膨大迅速、耐寒性及商品性好的费乌瑞他为主。花生宜选用特早熟、优质、抗病、产量高的百日红为主。糯玉米宜选用株型紧凑、穗大、高产、商品性好、鲜穗采收期短的西星白糯2号为主。

2 3种作物的连茬栽培技术

2.1 马铃薯栽培技术

2.1.1 播前准备 马铃薯播前要进行选种、晒种、催芽工作,剔除病薯、烂薯、伤薯及畸形薯,以减少病菌来源。12月上旬,选晴天将薯种晒1~2d,以提高种薯活力。然后把选好的薯种(一般用种量125kg/667m2左右)切块,每块20~25g,并保留1~2个芽眼,在切块时如发现有环腐病的薯块应将其剔除。为预防环腐病、根腐病,应将切好的薯块放入50%多菌灵500倍溶液中进行消毒,浸种10min后捞出,并放在阴凉处晒干,待切口收敛后放在温室外口进行催芽。催芽时,应在地面铺8~10cm厚的河沙,用50%多菌灵500倍液将河沙喷湿,然后将薯块摆放在河沙上,摆放时将芽眼朝上,切口向下依次排摆,并尽量做到上齐下不齐,摆好后覆5cm厚的河沙,按上述摆放方法依次摆好第二层、第三层薯块。最后一层覆盖5cm厚的湿河沙,上面再覆盖上塑料薄膜,使温度控制在15℃左右。催芽过程中,及时检查,大概7d左右出齐芽,当芽长到1~2cm时即可播种。

前茬作物收获后,冬前结合整地每667m2撒施优质土杂肥1 500~2 000kg,三元复合肥(15-15-15)50~75kg,并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1.5~2kg防治地下害虫,拌细土50kg。深耕细耙,耕耙配套,采用机耕,深度20cm以上,不漏耕漏耙,无暗坷垃,达到上松下实。冬季大棚种植的马铃薯在元旦前下种,必须提前10d左右建好大棚,并及时扣上塑料膜,以便迅速提高棚内湿度及地温,保证马铃薯及时下种。

2.1.2 播种育苗 元旦前,当棚内10cm深地温升到0℃以上时选择无大风、无寒流的晴天播种。实行双行起垄种植,垄距90cm,每垄2行,株距33cm,播种容度4 500株/667m2,在垄上按小行20cm开浅沟2条。下种后隔空施入尿素10~15kg/667m2,覆土10~12cm,起垄高度15cm,并用50%乙草胺乳油100mL/667m2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然后用90cm宽的地膜覆盖垄上,拉紧压实,紧接着搭好小拱棚再覆盖上塑料布。

2.1.3 温度控制 一般马铃薯播种后,棚内温度应保持在12℃以上,一般10d左右即可露芽。当黄芽变成绿芽时,及时破膜封膜,以防伤苗。在生长过程中应控制好棚内温度,温度过低(低于5℃)幼芽生长缓慢,温度过高(高于27℃)茎叶生长旺盛,块茎生长慢。因此,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幼芽生长期棚内温度要控制在10~18℃,茎叶生长期最适温度控制在15~20℃,块茎发育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0℃左右。当白天室内温度高于10℃,棚内温度高于18℃时,于每日上午9~10时,扒开通风口放风,使棚内温度控制在25℃内。

2.1.4 肥水管理 由于元旦前大棚栽培的马铃薯生育期较短(一般70~80d),对肥料的需求量不是很大,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无需再施用追肥。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量很大,马铃薯幼苗期土壤含水量以最大持水量的50%~60%为主,轻微的干旱可刺激根系的充分发育。从现蕾到块茎膨大期,马铃薯对土壤水分极为敏感,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缺水将使产量大幅下降。在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如遇干旱,可浇1遍跑马水。为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处于块茎膨大期的马铃薯最好用0.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灌根1次。在马铃薯生长发育后期,应适当控制田间水分,以防块茎二次生长和块茎病害的流行。

2.1.5 病虫害防治 大棚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一般都较轻。主要害虫是蚜虫,防治方法:可(下转74页)(上接45页)用50%吡蚜酮25g/667m2兑水30kg喷雾防治,或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4 000~6 000倍液喷雾防治。主要病害是晚疫病,在晚疫病发生初期,及时发现清除病株,并用64%杀毒矾2 0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8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10d再防治1次,共防治2~3次。此外,用64%杀毒矾2 000倍液灌根,可预防马铃薯早疫病。

2.1.6 适时采收 元旦前采用大棚种植的马铃薯,一般在3月上中旬,也就是薯块长到5~6cm时,就可以采收上市,一般每667m2产量可达3 000kg左右。

2.2 花生栽培技术

2.2.1 整地施肥 前茬马铃薯收获后要立即整地,并做好地膜花生的播前准备工作。整地时每667m2施三元(15-15-15)复合肥50kg、硼砂1kg,并用40%甲基异柳磷500g兑水30kg,拌豆饼100kg一并撒施。

2.2.2 播种育苗 花生播种出苗要求地表5~10cm土壤温度达到15℃以上,因此采用地膜覆盖技术种植的花生当地一般在清明前10d左右开始播种。每667m2播脱壳的种子12.5kg左右,播前选晴天将带壳的种子晒种2~3d,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播种时,按垄宽80~85cm,双行种植,穴距20cm,每穴3~4粒,播种深度为5cm。endprint

2.2.3 田间管理 由于花生在生长过程中,对其危害最重的杂草是禾本科杂草,所以播后立即用50%乙草胺乳油100mL/667m2进行土壤封闭,并立即覆盖1m宽的地膜进行保温保墒。播后大概15d左右出苗,当有60%的幼苗顶土鼓膜时,要破膜放苗,破苗时间在上午10:00前、下午4:00后进行。由于花生出苗时间不一致,破膜要分批进行,破膜要及时以防高温烧苗,同时做好查苗补种工作。当长出4片叶时,要逐一检查并抠出横生在膜内的部分侧枝,使其正常生长。注意开孔放苗时,破孔的大小要适度,以3cm为宜,同时用细土封实破口。由于地膜花生需肥量较大,在初花期每667m2用50~100g硼砂兑水50kg,均匀喷施叶面。在盛花末期如发现花生植株有旺长的趋势,每667m2用15%多效唑100g兑水30kg进行叶面喷施。为提高结实率,在终花期要进行根外追肥,每667m2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

2.2.4 病虫害防治 地膜花生在生长过程中病害主要有叶斑病、锈病和枯萎病,害虫主要有蛴螬和蚜虫。叶斑病和枯萎病可用7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防治;锈病每667m2用20%三唑酮乳油100mL兑水30kg喷雾。防治蛴螬,在播种花生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0.5kg/667m2拌细土100kg撒施。如发现蚜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mL/667m2兑水30kg喷雾防治,也可选用50%吡虫酮可湿性粉剂25g/667m2兑水30kg喷雾防治。

2.2.5 采收 清明前地膜种植的花生一般在7月15~20日就可以陆续采收鲜果上市。

2.3 鲜食糯玉米栽培技术

2.3.1 适期播种 由于鲜食糯玉米西星白糯2号的生育期较短,播期又安排在7月底,且立秋后气温逐渐转低,因此在肥料运筹上应施足底肥。结合收获前茬作物花生,在整地时每667m2施商品有机肥40kg,三元复合肥(28-15-8)40kg依次施入。西星白糯2号鲜食玉米的生长期在70d左右,应掌握在霜降前采收,因此,西星白糯2号玉米的适宜播期应在7月30日之前。为提高经济效益和便于田间管理,在种植方式上应采用大小行种植,即大行宽80cm,小行宽40cm,株距33cm。

2.3.2 田间管理 玉米播后6d左右出齐苗。在玉米苗第5片心叶长出时开始间苗、定苗,定苗时要“留大苗,去小苗、弱苗”,如果2株长出一样的可尽量都保留,以保证苗齐、苗匀、苗壮。由于7月底种植的玉米,生长期间相对较低,种植密度较大,所以必须适时重施穗肥,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如遇干旱可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尿素25~30kg。为了增加玉米果穗的鲜重和口感,在采收前10d最好灌1次水。

2.3.3 病虫害防治 由于立秋后天气渐渐转凉,病虫害发生较轻。在玉米生长中后期,病害主要是纹枯病,在发病初期,每667m2用内吸性较好的5%己唑醇乳油80~100mL兑水30kg喷雾防治。害虫主要是玉米螟,为防止鲜食玉米的食物中毒,在中后期要禁用残效期较长的剧毒农药。预防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期用杀螟杆菌;白僵菌粉等灌心叶。药剂防治在抽雄前,花叶率达10%时为防治适期,可选用高效安全间隔期段的生物农药防治,每667m2用25g/L菜喜悬浮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

2.3.4 采收上市 7月底种植的西星白糯2号,一般在授粉后20d(乳熟至乳熟末期),即赶在霜降前就可采收鲜穗上市。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2.2.3 田间管理 由于花生在生长过程中,对其危害最重的杂草是禾本科杂草,所以播后立即用50%乙草胺乳油100mL/667m2进行土壤封闭,并立即覆盖1m宽的地膜进行保温保墒。播后大概15d左右出苗,当有60%的幼苗顶土鼓膜时,要破膜放苗,破苗时间在上午10:00前、下午4:00后进行。由于花生出苗时间不一致,破膜要分批进行,破膜要及时以防高温烧苗,同时做好查苗补种工作。当长出4片叶时,要逐一检查并抠出横生在膜内的部分侧枝,使其正常生长。注意开孔放苗时,破孔的大小要适度,以3cm为宜,同时用细土封实破口。由于地膜花生需肥量较大,在初花期每667m2用50~100g硼砂兑水50kg,均匀喷施叶面。在盛花末期如发现花生植株有旺长的趋势,每667m2用15%多效唑100g兑水30kg进行叶面喷施。为提高结实率,在终花期要进行根外追肥,每667m2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

2.2.4 病虫害防治 地膜花生在生长过程中病害主要有叶斑病、锈病和枯萎病,害虫主要有蛴螬和蚜虫。叶斑病和枯萎病可用7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防治;锈病每667m2用20%三唑酮乳油100mL兑水30kg喷雾。防治蛴螬,在播种花生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0.5kg/667m2拌细土100kg撒施。如发现蚜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mL/667m2兑水30kg喷雾防治,也可选用50%吡虫酮可湿性粉剂25g/667m2兑水30kg喷雾防治。

2.2.5 采收 清明前地膜种植的花生一般在7月15~20日就可以陆续采收鲜果上市。

2.3 鲜食糯玉米栽培技术

2.3.1 适期播种 由于鲜食糯玉米西星白糯2号的生育期较短,播期又安排在7月底,且立秋后气温逐渐转低,因此在肥料运筹上应施足底肥。结合收获前茬作物花生,在整地时每667m2施商品有机肥40kg,三元复合肥(28-15-8)40kg依次施入。西星白糯2号鲜食玉米的生长期在70d左右,应掌握在霜降前采收,因此,西星白糯2号玉米的适宜播期应在7月30日之前。为提高经济效益和便于田间管理,在种植方式上应采用大小行种植,即大行宽80cm,小行宽40cm,株距33cm。

2.3.2 田间管理 玉米播后6d左右出齐苗。在玉米苗第5片心叶长出时开始间苗、定苗,定苗时要“留大苗,去小苗、弱苗”,如果2株长出一样的可尽量都保留,以保证苗齐、苗匀、苗壮。由于7月底种植的玉米,生长期间相对较低,种植密度较大,所以必须适时重施穗肥,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如遇干旱可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尿素25~30kg。为了增加玉米果穗的鲜重和口感,在采收前10d最好灌1次水。

2.3.3 病虫害防治 由于立秋后天气渐渐转凉,病虫害发生较轻。在玉米生长中后期,病害主要是纹枯病,在发病初期,每667m2用内吸性较好的5%己唑醇乳油80~100mL兑水30kg喷雾防治。害虫主要是玉米螟,为防止鲜食玉米的食物中毒,在中后期要禁用残效期较长的剧毒农药。预防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期用杀螟杆菌;白僵菌粉等灌心叶。药剂防治在抽雄前,花叶率达10%时为防治适期,可选用高效安全间隔期段的生物农药防治,每667m2用25g/L菜喜悬浮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

2.3.4 采收上市 7月底种植的西星白糯2号,一般在授粉后20d(乳熟至乳熟末期),即赶在霜降前就可采收鲜穗上市。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2.2.3 田间管理 由于花生在生长过程中,对其危害最重的杂草是禾本科杂草,所以播后立即用50%乙草胺乳油100mL/667m2进行土壤封闭,并立即覆盖1m宽的地膜进行保温保墒。播后大概15d左右出苗,当有60%的幼苗顶土鼓膜时,要破膜放苗,破苗时间在上午10:00前、下午4:00后进行。由于花生出苗时间不一致,破膜要分批进行,破膜要及时以防高温烧苗,同时做好查苗补种工作。当长出4片叶时,要逐一检查并抠出横生在膜内的部分侧枝,使其正常生长。注意开孔放苗时,破孔的大小要适度,以3cm为宜,同时用细土封实破口。由于地膜花生需肥量较大,在初花期每667m2用50~100g硼砂兑水50kg,均匀喷施叶面。在盛花末期如发现花生植株有旺长的趋势,每667m2用15%多效唑100g兑水30kg进行叶面喷施。为提高结实率,在终花期要进行根外追肥,每667m2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1次。

2.2.4 病虫害防治 地膜花生在生长过程中病害主要有叶斑病、锈病和枯萎病,害虫主要有蛴螬和蚜虫。叶斑病和枯萎病可用7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防治;锈病每667m2用20%三唑酮乳油100mL兑水30kg喷雾。防治蛴螬,在播种花生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0.5kg/667m2拌细土100kg撒施。如发现蚜虫,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mL/667m2兑水30kg喷雾防治,也可选用50%吡虫酮可湿性粉剂25g/667m2兑水30kg喷雾防治。

2.2.5 采收 清明前地膜种植的花生一般在7月15~20日就可以陆续采收鲜果上市。

2.3 鲜食糯玉米栽培技术

2.3.1 适期播种 由于鲜食糯玉米西星白糯2号的生育期较短,播期又安排在7月底,且立秋后气温逐渐转低,因此在肥料运筹上应施足底肥。结合收获前茬作物花生,在整地时每667m2施商品有机肥40kg,三元复合肥(28-15-8)40kg依次施入。西星白糯2号鲜食玉米的生长期在70d左右,应掌握在霜降前采收,因此,西星白糯2号玉米的适宜播期应在7月30日之前。为提高经济效益和便于田间管理,在种植方式上应采用大小行种植,即大行宽80cm,小行宽40cm,株距33cm。

2.3.2 田间管理 玉米播后6d左右出齐苗。在玉米苗第5片心叶长出时开始间苗、定苗,定苗时要“留大苗,去小苗、弱苗”,如果2株长出一样的可尽量都保留,以保证苗齐、苗匀、苗壮。由于7月底种植的玉米,生长期间相对较低,种植密度较大,所以必须适时重施穗肥,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如遇干旱可结合浇水每667m2追施尿素25~30kg。为了增加玉米果穗的鲜重和口感,在采收前10d最好灌1次水。

2.3.3 病虫害防治 由于立秋后天气渐渐转凉,病虫害发生较轻。在玉米生长中后期,病害主要是纹枯病,在发病初期,每667m2用内吸性较好的5%己唑醇乳油80~100mL兑水30kg喷雾防治。害虫主要是玉米螟,为防止鲜食玉米的食物中毒,在中后期要禁用残效期较长的剧毒农药。预防玉米螟可在大喇叭口期用杀螟杆菌;白僵菌粉等灌心叶。药剂防治在抽雄前,花叶率达10%时为防治适期,可选用高效安全间隔期段的生物农药防治,每667m2用25g/L菜喜悬浮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

2.3.4 采收上市 7月底种植的西星白糯2号,一般在授粉后20d(乳熟至乳熟末期),即赶在霜降前就可采收鲜穗上市。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糯玉米花生栽培技术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花生去哪儿了
黑糯玉米果冻的加工工艺研究
黑糯玉米新品种‘华耘黑糯501’的选育
黑糯玉米色素清除亚硝酸盐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