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县农村面源污染现状与治理的几点思考

2014-10-23 16:39孙玉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8期
关键词:面源污染农村环境治理

孙玉平

摘 要:结合潜山县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分析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3大原因:种植业污染源、养殖业污染源、农村生活污染源;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政府重视、生态能源化利用、种植养殖业投入品控制、生活污水治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清洁工程等。以期治理控制农村面源污染。

关键词:农村环境;面源污染;治理;潜山县

中图分类号 X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8-98-03

农村面源污染实际上就是一种水污染,是人们从事农业生产和生活活动时所产生的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引起水质污染的过程。典型的农村面源污染包括农田径流(化肥、农药流失)、水土流失、村镇生活污水、农村固体废弃物及畜禽养殖等造成的污染。而在所有农村面源污染来源中,农业活动是最大的农村面源污染来源,范围更广,不确定性更大,成分、过程更复杂,更难以控制。因此,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关系到农业及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农业面源污染来源与现状

潜山县人口583 584人,耕地24.2万hm2,宜林山场91万hm2,水域总面积21万hm2。潜山县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化肥、农药和农作物秸秆等;畜禽粪便和用药等;农村生活污染。

1.1 化肥 潜山近3a来化肥施用量折纯如下:2011年,13 702.4t;2012年,11 550.3t;2013年,11 728.3t,其中N6 006.5t、P2O5 2 495.5t、K2O3 113t。单位施用量达到53kg/667m2,超出发达国家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安全上限43.7kg/667m2。据研究表明,氮肥利用率为30%~40%,磷肥利用率仅10%~15%,钾肥利用率为40%~60%。化肥施用量过高主要表现:造成部分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上升;特别是氮肥过量,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品质下降;设施农业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地下水污染;化肥特别是氮肥施用量过高,大量养分随雨水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1.2 农药 潜山使用农药按纯量计算,2011年45 325t、2012年53 665t、2013年49 847t,单位施用量分别为0.5kg/667m2、0.59kg/667m2、0.55kg/667m2,明显高出国际标准。农民常用农药品种有:毒死蜱、氟虫腈、吡虫啉、丁草胺、乙草胺、克百威、草甘磷等,病虫综合防治率为70%左右。在现在的农业生产条件下,由于缺乏科学使用农药的常识,片面地追求产量,盲目、过量使用农药,不仅带来了农产品和土壤中的农药残留问题,使农业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危及着人体的健康安全和农业生产的优质高效。主要表现:(1)在农作物使用禁用的农药和过量滥用农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2)施药器械和方法落后,大部分药液洒落于土壤表面,形成在土壤中农药残留;(3)用后农药包装弃置于沟渠、池塘、河道等地或药后雨水冲刷,部分农药污染水体。

1.3 农作物秸秆 潜山县2012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0万hm2,作物秸秆生产总量达37万t,其中作为农村生活用能直接燃烧的秸秆约为13万t,占35%;堆放在田间地头随意抛弃的秸秆约3.5万t,约占9.5%。有时随意焚烧,特别是油菜收获季节随意焚烧较为普遍,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甚至引发火灾。近年全县推广秸秆全量还田、过腹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总量约为20.5万t,约占55%。部分农户将秸秆随意放弃,引起腐烂,污染水体。

1.4 养殖业 据国家环保总局调查结果显示,畜禽粪便的COD排放量已经远远超过工业与生活污水排放量之和。而饲料中含有大量的铜、锌、铁等重金属微量元素添加剂。其中铜可高达数百mg/kg,锌达数千mg/kg,但是生物效价低,据报道全国每年使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为15 000~18 000t,而大约有100 000t左右未被吸收利用,而随粪便排出污染环境[1]。畜禽养殖场排放的污水平均每mL含有33万个大肠杆菌和69万个大肠球菌;每1 000mL沉淀池污水中含有190多个蛔虫卵和100多个线虫卵[2]。

潜山县畜禽粪便及粪水的排放量逐年增加,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成为当前农业面源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全县年出栏生猪22万头、肉牛养殖1.1万头、羊1.5万只、家禽320万只。生猪及大牲畜年产生粪便理论量约为45.8万t,主要来源于农村家庭散养和规模化养殖,未能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利用,并且随意堆放,导致大量的氮磷流失,造成空气、土壤和水体污染。这些畜禽粪便中氮直接进入水体或被氧化成硝酸盐后经径流、下渗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从而使水体变黑发臭,失去原来的使用功能。特别在部分规模养殖场周边表现明显,流出的污水未经处理在村内横流,臭气熏天,污染了周围环境,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出现居民被迫搬离的现象,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1.5 农村生活污水 2012年底潜山县农村居民为55万人,14.5万户,其中有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的有2.1万户,占14.5%;无粪污无害化处理利用设施的有12.4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到2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15%左右,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为65%,卫生厕所普及率不到25%,到2013年底全县共建有户用沼气1.75万座,入户率12%,仅占适宜农户9.8万户的17.9%。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传统农业生产固体废弃物再利用方式在逐步弱化,大量的蔬菜、秸秆等生活生产垃圾一起到处堆放,加上农村有沿河沿渠堆放生活垃圾的习惯,形成白色污染,在雨水的冲刷下农村生活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直接冲入水体,从而形成更直接、危害更大的农村面源污染。

2 治理农村面源污染的几点思考

2.1 政府重视 农村生态建设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更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农业面源污染相对于点源污染,其污染的面积广,牵涉人口众多,又在短时间内不易出现群体性事件,这使之更难监测和控制,其治理难度更大,是一项长期、复杂、牵涉面大的系统工程,投入资金量大,短时间很难见到成效,没有显而易见的投入产出比。特别是大多数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对农业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方法宣传不够,由于技术、经费、人才等方面的原因,治理的手段和技术还相对滞后。只有政府高度重视,多部门来配合协调,树立统筹治理和循环经济理念,在制定政策的前提下,把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把生态环境建设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真正纳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2014年《潜山生态县建设规划》获批准实施,潜山县生态建设工作已纳入到规范化、法制化建设的轨道。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突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发展成为可能。endprint

2.2 生态能源化利用 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是发展循环生态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将实现秸秆、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变成能源、肥源则是的最好途径。因此要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进度,逐年提高户用沼气入户率。通过沼气池里发酵菌、甲烷菌对人畜禽粪污的分解转化,不仅能提供沼气、沼肥的生态池,也是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废弃的蔬菜瓜果的容纳池。使农户庭院等场所实现无粪便化,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每口8m3的沼气池年产沼气380m3,可供4~5口之家1a的炊事和照明用能需要,约相当于节约薪柴2 500kg;保护2 330m2林地,减少水土流失4.5t,每口沼气池年减排CO28.6t;沼肥既是优质的有机肥,又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每口沼气池年产沼渣4 500kg、沼液20 000kg,相当于尿素122kg、过磷酸钙582.5kg、氯化钾170kg以及有机肥515kg。

建设联户沼气工程和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采取沼渣沼液分离技术,沼液回流,或作为周边农田的肥料,大型沼液抽渣车的使用,使沼液远距离运输成为可能;沼渣制作有机肥,成为商品,走向市场;沼气提供给周边农户作为清洁燃料,提纯后还可以进入天然气管道,基本实现零排放。通过发展“猪—沼—果(农作物)”能源生态经济模式,做到“三沼”的综合利用,形成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循环生态农业新格局,既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的问题,保护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又减少了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量,为绿色食品的生产提供优质肥料,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农产品品质,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达到不可多得的减排效果。

2.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综合开发利用又面临着投资大、效果比较差的窘境。现在是农民急于焚烧,而政府急于封堵,二者就打起了游击战。第一,政府要加大推进秸秆科学研究的力度。研究秸秆粉碎全量还田、秸秆饲料、秸秆沼气、秸秆压块、秸秆建材和工业原料等新技术。第二,政府要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由于秸秆回收困难,加上农业效益低下,农作物秸秆产值较低,农村劳动力极为缺乏,造成农民不如一把火焚烧来得快来得干净。推行机械低茬收获,粉碎后全量式还田的同时,鼓励农民扩大养殖规模,使秸秆成为牛羊的粗饲料;有条件的地方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秸秆汽化、秸秆沼气、秸秆燃料压块等技术工程。

2.4 生活污水治理 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技术,是采用厌氧消化技术与兼性生物过滤、人工湿地等技术相结合的工艺,一般由沉砂除渣、多级折流厌氧消化、厌氧滤池、兼氧过滤、消毒等单元过程组成,处理后的出水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Ⅰ级排放标准。在镇村集中居住区,环境容量较大,推广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较为理想,占地

小,工艺较为简单,无动力,无人工照看,工艺成熟而可靠,以与环境协调、低造价、低运行管理成本和高处理效率。潜山县已建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20余座,其中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2处。在未处理前,村里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道,造成河道严重污染,建起沼气净化池加人工湿地,100余户人家产生的生活污水都通过排污管道排入沼气净化池与人工湿地集中处理,排放完全达标,村庄变得山清水秀,民居依溪而建舒适惬意,已成为满意的农家乐旅游区。

2.5 减少种植养殖业的投入品 随着农田向大户流转,种植养殖业规模化,投入品的减少成为可能。农作物采用叶面施肥、分次施肥、湿润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等,有效地提高化肥利用率,也减少化肥施用量,同时降低养分流失的风险。使用沼肥,沼液浸种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促进其生理代谢,提高幼苗素质,而且也可增强植株抗寒、抗病和抗逆能力。沼液既宜作根外施肥,也可单施或与化肥、农药、生长剂等混合施用,调节作物生长代谢,补充营养,促进作物生长平衡,增加作物光合作用能力。沼渣养分全面,质地疏松,保墒性好,酸碱度适中,沼渣中的有机质、腐植酸、氮、磷、钾以及各种矿物质,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推行统防统治;使用生物农药和低毒高效农药,改进施药方法,推进物理、生物防治法;推广健身栽培技术,减少农药的施用量。通过向动物饲料中添加酶制剂来提高磷消化吸收的效率,从而减少畜禽排放到环境中的营养物的负荷量。加快发展规模化养殖,便于粪便的集中处理,减轻农村面源污染。

2.6 实行清洁工程 大力推广乡村清洁工程。通过实行“村组收集、乡镇运输、县区处理”的垃圾运转模式,促进源头减量,推进分类收集,健全收运体系,提高处理能力;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目前政府推行的“三线三边”的集中整治,使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倒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无害化处理率、及时清运率达到80%以上。

参考文献

[1]董占荣.猪粪中的重金属对菜园土壤和蔬菜重金属积累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2006.

[2]刁治民,高晓杰,熊亚.畜禽粪便微生物处理机资源化工程[J].青海草业,2004,13(1):13-20.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2.2 生态能源化利用 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是发展循环生态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将实现秸秆、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变成能源、肥源则是的最好途径。因此要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进度,逐年提高户用沼气入户率。通过沼气池里发酵菌、甲烷菌对人畜禽粪污的分解转化,不仅能提供沼气、沼肥的生态池,也是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废弃的蔬菜瓜果的容纳池。使农户庭院等场所实现无粪便化,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每口8m3的沼气池年产沼气380m3,可供4~5口之家1a的炊事和照明用能需要,约相当于节约薪柴2 500kg;保护2 330m2林地,减少水土流失4.5t,每口沼气池年减排CO28.6t;沼肥既是优质的有机肥,又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每口沼气池年产沼渣4 500kg、沼液20 000kg,相当于尿素122kg、过磷酸钙582.5kg、氯化钾170kg以及有机肥515kg。

建设联户沼气工程和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采取沼渣沼液分离技术,沼液回流,或作为周边农田的肥料,大型沼液抽渣车的使用,使沼液远距离运输成为可能;沼渣制作有机肥,成为商品,走向市场;沼气提供给周边农户作为清洁燃料,提纯后还可以进入天然气管道,基本实现零排放。通过发展“猪—沼—果(农作物)”能源生态经济模式,做到“三沼”的综合利用,形成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循环生态农业新格局,既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的问题,保护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又减少了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量,为绿色食品的生产提供优质肥料,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农产品品质,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达到不可多得的减排效果。

2.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综合开发利用又面临着投资大、效果比较差的窘境。现在是农民急于焚烧,而政府急于封堵,二者就打起了游击战。第一,政府要加大推进秸秆科学研究的力度。研究秸秆粉碎全量还田、秸秆饲料、秸秆沼气、秸秆压块、秸秆建材和工业原料等新技术。第二,政府要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由于秸秆回收困难,加上农业效益低下,农作物秸秆产值较低,农村劳动力极为缺乏,造成农民不如一把火焚烧来得快来得干净。推行机械低茬收获,粉碎后全量式还田的同时,鼓励农民扩大养殖规模,使秸秆成为牛羊的粗饲料;有条件的地方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秸秆汽化、秸秆沼气、秸秆燃料压块等技术工程。

2.4 生活污水治理 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技术,是采用厌氧消化技术与兼性生物过滤、人工湿地等技术相结合的工艺,一般由沉砂除渣、多级折流厌氧消化、厌氧滤池、兼氧过滤、消毒等单元过程组成,处理后的出水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Ⅰ级排放标准。在镇村集中居住区,环境容量较大,推广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较为理想,占地

小,工艺较为简单,无动力,无人工照看,工艺成熟而可靠,以与环境协调、低造价、低运行管理成本和高处理效率。潜山县已建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20余座,其中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2处。在未处理前,村里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道,造成河道严重污染,建起沼气净化池加人工湿地,100余户人家产生的生活污水都通过排污管道排入沼气净化池与人工湿地集中处理,排放完全达标,村庄变得山清水秀,民居依溪而建舒适惬意,已成为满意的农家乐旅游区。

2.5 减少种植养殖业的投入品 随着农田向大户流转,种植养殖业规模化,投入品的减少成为可能。农作物采用叶面施肥、分次施肥、湿润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等,有效地提高化肥利用率,也减少化肥施用量,同时降低养分流失的风险。使用沼肥,沼液浸种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促进其生理代谢,提高幼苗素质,而且也可增强植株抗寒、抗病和抗逆能力。沼液既宜作根外施肥,也可单施或与化肥、农药、生长剂等混合施用,调节作物生长代谢,补充营养,促进作物生长平衡,增加作物光合作用能力。沼渣养分全面,质地疏松,保墒性好,酸碱度适中,沼渣中的有机质、腐植酸、氮、磷、钾以及各种矿物质,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推行统防统治;使用生物农药和低毒高效农药,改进施药方法,推进物理、生物防治法;推广健身栽培技术,减少农药的施用量。通过向动物饲料中添加酶制剂来提高磷消化吸收的效率,从而减少畜禽排放到环境中的营养物的负荷量。加快发展规模化养殖,便于粪便的集中处理,减轻农村面源污染。

2.6 实行清洁工程 大力推广乡村清洁工程。通过实行“村组收集、乡镇运输、县区处理”的垃圾运转模式,促进源头减量,推进分类收集,健全收运体系,提高处理能力;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目前政府推行的“三线三边”的集中整治,使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倒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无害化处理率、及时清运率达到80%以上。

参考文献

[1]董占荣.猪粪中的重金属对菜园土壤和蔬菜重金属积累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2006.

[2]刁治民,高晓杰,熊亚.畜禽粪便微生物处理机资源化工程[J].青海草业,2004,13(1):13-20.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2.2 生态能源化利用 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是发展循环生态农业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将实现秸秆、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变成能源、肥源则是的最好途径。因此要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进度,逐年提高户用沼气入户率。通过沼气池里发酵菌、甲烷菌对人畜禽粪污的分解转化,不仅能提供沼气、沼肥的生态池,也是人畜粪便、生活污水、废弃的蔬菜瓜果的容纳池。使农户庭院等场所实现无粪便化,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每口8m3的沼气池年产沼气380m3,可供4~5口之家1a的炊事和照明用能需要,约相当于节约薪柴2 500kg;保护2 330m2林地,减少水土流失4.5t,每口沼气池年减排CO28.6t;沼肥既是优质的有机肥,又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每口沼气池年产沼渣4 500kg、沼液20 000kg,相当于尿素122kg、过磷酸钙582.5kg、氯化钾170kg以及有机肥515kg。

建设联户沼气工程和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采取沼渣沼液分离技术,沼液回流,或作为周边农田的肥料,大型沼液抽渣车的使用,使沼液远距离运输成为可能;沼渣制作有机肥,成为商品,走向市场;沼气提供给周边农户作为清洁燃料,提纯后还可以进入天然气管道,基本实现零排放。通过发展“猪—沼—果(农作物)”能源生态经济模式,做到“三沼”的综合利用,形成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循环生态农业新格局,既可有效解决农村燃料不足的问题,保护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又减少了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量,为绿色食品的生产提供优质肥料,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农产品品质,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达到不可多得的减排效果。

2.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综合开发利用又面临着投资大、效果比较差的窘境。现在是农民急于焚烧,而政府急于封堵,二者就打起了游击战。第一,政府要加大推进秸秆科学研究的力度。研究秸秆粉碎全量还田、秸秆饲料、秸秆沼气、秸秆压块、秸秆建材和工业原料等新技术。第二,政府要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由于秸秆回收困难,加上农业效益低下,农作物秸秆产值较低,农村劳动力极为缺乏,造成农民不如一把火焚烧来得快来得干净。推行机械低茬收获,粉碎后全量式还田的同时,鼓励农民扩大养殖规模,使秸秆成为牛羊的粗饲料;有条件的地方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秸秆汽化、秸秆沼气、秸秆燃料压块等技术工程。

2.4 生活污水治理 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技术,是采用厌氧消化技术与兼性生物过滤、人工湿地等技术相结合的工艺,一般由沉砂除渣、多级折流厌氧消化、厌氧滤池、兼氧过滤、消毒等单元过程组成,处理后的出水达到《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Ⅰ级排放标准。在镇村集中居住区,环境容量较大,推广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较为理想,占地

小,工艺较为简单,无动力,无人工照看,工艺成熟而可靠,以与环境协调、低造价、低运行管理成本和高处理效率。潜山县已建生活污水沼气净化池20余座,其中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2处。在未处理前,村里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道,造成河道严重污染,建起沼气净化池加人工湿地,100余户人家产生的生活污水都通过排污管道排入沼气净化池与人工湿地集中处理,排放完全达标,村庄变得山清水秀,民居依溪而建舒适惬意,已成为满意的农家乐旅游区。

2.5 减少种植养殖业的投入品 随着农田向大户流转,种植养殖业规模化,投入品的减少成为可能。农作物采用叶面施肥、分次施肥、湿润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等,有效地提高化肥利用率,也减少化肥施用量,同时降低养分流失的风险。使用沼肥,沼液浸种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促进其生理代谢,提高幼苗素质,而且也可增强植株抗寒、抗病和抗逆能力。沼液既宜作根外施肥,也可单施或与化肥、农药、生长剂等混合施用,调节作物生长代谢,补充营养,促进作物生长平衡,增加作物光合作用能力。沼渣养分全面,质地疏松,保墒性好,酸碱度适中,沼渣中的有机质、腐植酸、氮、磷、钾以及各种矿物质,能够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加大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推行统防统治;使用生物农药和低毒高效农药,改进施药方法,推进物理、生物防治法;推广健身栽培技术,减少农药的施用量。通过向动物饲料中添加酶制剂来提高磷消化吸收的效率,从而减少畜禽排放到环境中的营养物的负荷量。加快发展规模化养殖,便于粪便的集中处理,减轻农村面源污染。

2.6 实行清洁工程 大力推广乡村清洁工程。通过实行“村组收集、乡镇运输、县区处理”的垃圾运转模式,促进源头减量,推进分类收集,健全收运体系,提高处理能力;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目前政府推行的“三线三边”的集中整治,使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倒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无害化处理率、及时清运率达到80%以上。

参考文献

[1]董占荣.猪粪中的重金属对菜园土壤和蔬菜重金属积累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2006.

[2]刁治民,高晓杰,熊亚.畜禽粪便微生物处理机资源化工程[J].青海草业,2004,13(1):13-20.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猜你喜欢
面源污染农村环境治理
宁夏海原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调研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面源污染、碳排放双重视角下中国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