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县青檀发展现状及栽培技术

2014-10-23 16:44曹新盛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8期
关键词:青檀发展现状栽培技术

曹新盛

摘 要:青檀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全国19个省市,是特有的纤维树种,已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青檀也是石台县通过调整树种、林种结构,大力发展的地方特色经济树种。该文主要介绍了石台县青檀发展现状以及栽培技术,以期为青檀在石台县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青檀;发展现状;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8-109-02

石台县全县总面积0.14万km2,主要以低山和高丘分布最广,山地总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2%。石台县的石灰岩山场共有5.6万hm2。这部分山场植物很难生长,造成森林植被覆盖率极低,岩石裸露严重,并且严重影响自然景观。因此,如何提高石灰岩山场的产出,提高林农的收入水平,减少对天然林资源的依赖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青檀属榆科落叶乔木(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是钙质土壤的重要指示植物;“青檀为阳性树种,常生于山麓、林缘、沟谷、河滩、溪旁及峭壁石隙等处,一般与其他树种营混交或形成小片纯林;其适应性较强,喜钙,喜生于石灰岩山地,也能在花岗岩、砂岩地区生长;抗干旱、耐盐碱、耐土壤瘠薄,耐旱,耐寒,根系发达,常在岩石隙缝间盘旋伸展,是山地造林的优良先锋树种;其生长速度中等,但萌蘖性强,寿命长,对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其树皮是制造宣纸的主要原料,树叶可生产动物类饲料添加剂,同时其材质坚硬致密,可制作农具、家具及建筑木料”。因此,青檀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也是石台县通过调整树种、林种结构,优先发展的地方特色经济树种。大力发展青檀并提高其综合利用率,对解决天然林保护和木材加工之间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发展现状

1.1 栽植历史 石台县具有悠久的青檀栽植历史以及檀皮生产历史,根据相关统计资料,1993年是石台县历史上青檀造林面积最大的一年,共栽植青檀林近800hm2。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县每年能产干皮35万kg。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因受青檀树皮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减少了林农的积极性,同时受管理资金不足等原因,全县约有近467hm2的青檀新造林被荒弃,保存情况较差,达不到林分标准,造成青檀生产能力严重下滑。

1.2 资源和管理现状 目前全县共保存有相对较好的青檀林分810hm2,其中可以稳定收获的面积为352hm2。每年可产活材、干皮分别为424万kg和34万kg。其中林龄在5a以下的165hm2,5~20a的585hm2,20~80a的55hm2,80a以上的44hm2。根据管理情况分,管理得较好的121hm2,中等管理水平的317hm2,较差的372hm2。

根据对石台县的青檀资源及生产状况调查,应以加强青檀管理为重点,通过对青檀荒废林的补植、抚育及新造林相结合,使全县青檀林总面积达到1 334hm2。通过加大培育力度,促进原有800hm2全部进入管理良好、丰产稳产状态。

1.3 青檀在石台的栽植优势 石台县位于安徽省的皖南山区西北部,全县石灰岩山场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5.4%(约5.6万hm2),石灰岩山场森林植被生长不良,造成岩石裸露严重,不仅林地利用率低,而且严重影响生态旅游的整体形象。为建设生态强县,改善林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自1990年以来我县利用石灰岩山场建设青檀基地800hm2。同时,发展青檀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每hm2每年平均产活材18 750kg,仅从薪材考虑就能减少18万m3/a的阔叶林消耗,按每hm2产出2 400元/a计算,林农直接受益可达2 880万元。从营林生产实践看,发展青檀林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为造纸工业提供大量原料,增加了山区农民经济收益,也是贫困山区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2 栽培技术

2.1 种子繁殖

2.1.1 播种前准备工作 一是种子催芽处理:将采集的青檀坚果去杂、晾干,贮存于阴凉、干燥的室内通风处,以备翌年播种。青檀种子的催芽可选用高锰酸钾(浓度为0.5%)或用赤霉素(500mg/L)溶液浸种处理。二是进行整地工作:播种前需对育苗圃地进行合理整地。整地对其种子发芽、成苗及苗木质量的好坏都有很大的影响。播种前要将播种地深挖,去除土壤中的草根和石块,施足基肥,经过平整后其圃地表面细碎平坦疏松,上(下转138页)(上接109页)虚下实。对于圃地比较干旱的土壤要及时浇灌。一般情况下作床作畦,要先考虑尽量将垄做成南北方向,以促进播种苗生长过程中的透光通气效果。

2.1.2 播种育苗 播种是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对于苗木发芽率、出苗快慢以及出苗整齐度有很大影响。经催芽处理后的种子,采用高床育苗(苗床高出地平面15~25cm,床宽约1m或稍宽),播种时间为3月份。以条播方式播种,播种量为70~75g/m2。播种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行距和播幅,一般行距为20cm左右,播幅(播种沟宽度)10cm左右。播种后再覆盖一定厚度细沙或细土(覆土厚度以不见种子为宜),覆土后上盖稻草(注意稻草不能携带病虫害)。不仅能有效防止鸟类、家禽取食种子以及防止暴雨冲刷苗床,还能提高苗床保温、保湿效果,促进种子尽早发芽。青檀种子5月上旬开始发芽出土,5月底一般即可出齐。幼苗出土后要加强田间管理,进行合理灌溉、松土、追肥、除草、清沟及病虫害防治工作。由于青檀根系比较发达,在其起苗移栽时,为提高其造林成活率,要尽量注意减少对根系的损伤。

2.2 无性繁殖

2.2.1 插穗采集 青檀扦插宜在5月中下旬的清晨或无风的阴天进行。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的幼年青檀作为母树,采集半木质化的枝条做插穗。过于木质化的枝条生根缓慢;过嫩的枝条扦插后易失水萎蔫。插穗采集后要注意保持一定湿度。

2.2.2 插穗剪取 将采集到的枝条保留3~4个腋芽,剪成约15cm长的插穗。剪取插穗时要尽量使上下的切口平滑,将插穗剪成马蹄形,注意不可损伤腋芽,插穗的下端切口应位于腋芽之下,以利于生根成活;上端切口在距腋芽以上约1.0cm处进行平截,剪好后的插穗盖上湿布保湿备用。

2.2.3 插穗处理 为了提高扦插的成活率,对青檀的插穗进行适当的处理。扦插前将插穗按50~100根的数量扎成捆,使下端整齐浸泡在的生根粉(200mg/L)的溶液中,浸泡的深度约为3cm左右,浸泡时间为30min。

2.2.4 扦插方法 将苗床深挖,去除草根、石块等杂质,暴晒土壤进行消毒杀菌;在苗床挖约15cm的插沟,用多菌灵溶液喷透苗床,进行杀菌处理,将青檀插穗稍倾斜放在插沟内,再用干净的湿河沙覆盖插穗基部(覆沙厚度约5cm)。扦插后浇适量水,同时在苗床上搭设密封塑料拱棚和防晒网,减少水分散失,促进扦插苗尽早生根。

2.2.5 苗木管理 苗床内温湿度条件是插穗成活率高低的主要条件。首先要为插穗创造一个高湿环境,晴好天气应根据温度高低每天给棚内喷雾加湿3~5次。同时可在搭设的遮阳网上喷水降低棚内温度,减少苗床的水分散失。插穗一般扦插后20d左右开始生根。生长15d左右,可在无风的清晨或傍晚进行炼苗,炼苗时间逐日延长,直至全部去除薄膜和遮阳网。去膜后为保持幼苗水分,要每天喷水2次,当扦插苗长至4片叶时,可用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雾追肥,以促进幼苗快速生长。并注意加强田间管理,抗旱排涝,增施肥料,及时去除苗床杂草。

参考文献

[1]张川红,郑勇奇,宗亦臣,等.暖温带不同地区青檀形态特征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08,21(5):737-740.

[2]傅立国.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654.

[3]方升佐,李光友,李同顺,等.经营措施对青檀人工林生物量及檀皮产量的影响[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1,10(1):21-24.

[4]张兴旺,张小平.珍稀植物青檀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6,85(6):36-38.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檀发展现状栽培技术
沧桑之美 熊梅生
二月,青檀如一张宣纸开始舒展
青檀种群结构及分布的统计分析初探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