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白痢病因探析及中西医结合防治

2014-10-23 09:03宋德权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8期
关键词:大肠杆菌综合防治中西医结合

宋德权

摘 要:仔猪黄白痢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3~30日龄仔猪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造成新生仔猪生长发育不良或大批死亡。该文分析了此病诱发的主要原因:仔猪营养不良、猪圈卫生不好、哺乳母猪乳房不洁等,并提出预防仔猪黄白痢病措施:除常规加强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和消毒,做好母猪产前免疫,搞好仔猪防寒保暖外,还可进行疫苗预防及药物治疗,尤其是采用中西药结合防治,可以取得比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仔猪黄白痢;大肠杆菌;诱发原因;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5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8-122-02

仔猪黄白痢即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的合称。它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和多发病,一旦发生,很难根除,若不及时治疗,多成僵猪或死亡[1]。现已明确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引起的肠炎和肠毒血症,广大兽医同仁就如何防治此病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绝大多数还仅集中在饲养管理和免疫预防方面。笔者在探索运用疫苗预防、抗生素配合中草药的中西医结合防治仔猪黄白痢上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试验对象 2013年笔者选择工作联系较为紧密的本县某中等规模养猪场为调查试验范围,该养猪场共有妊娠母猪52头,均为本地黑猪,配种公猪为两头散养、自然交配的长白公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妊娠母猪各26头。

1.2 预防措施 2组均按常规加强饲养管理,做到经常清扫,勤换垫草,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养殖场门口设紫外线消毒间和消毒池,每日进行一次饲养用具的洗刷和消毒。怀孕母猪供给含硒配合饲料,玉米配比限定在60%以下,粗蛋白含量>18%,并增加富含维生素E的添加剂;产前35d和ld分别注射K88、K99、987P多价苗1次(每次2mL);产前1~2d或当日给母猪口服或注射氟哌酸、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等抗菌药物;仔猪出生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拭母猪乳房、乳头和胸腹部皮肤,并先挤掉少许乳汁,以冲除乳头孔内的细菌和污物。仔猪在吃初乳前,逐头给予口服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外抗菌素,同时使用灯泡等增温设备做好保暖。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以白头翁200g,蒲公英、穿心莲各100g,金银花、苦参各80g,黄连、黄芪、连翘、川芎和木通各50g,研末拌料喂母猪,每头每次拌5~10g,产前后3日每天各喂1次。

1.3 治疗方法 仔猪发病时,给予口服硫酸庆大霉素5~10mg/kg·次或卡拉霉素4~8mg/kg·次,每日2次,连用3d,脱水严重者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0~20mL/头),对病重仔猪用庆大霉素2U单位交巢穴注射,每天1次,连用3d。试验组在以上基础上,加用白头翁、葛根、黄芩各80g,黄连、连翘、甘草各60g,鱼腥草、车前草、穿心莲各50g,水煎温灌服,每日1剂,连用2剂。要注意一头仔猪出现黄白痢症状则全窝进行治疗。

1.4 观察指标 分别统计两组产活仔数量、仔猪黄白痢发病发病率和仔猪死亡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2头妊娠母猪共产活仔487头,其中63头患黄白痢,发病率为12.94%;经对症治疗,49头仔猪症状逐步缓解,治愈率77.78%;死亡仔猪14头,死亡率2.87%,组间比较,2组产活仔数基本相当,但仔猪黄白痢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仔猪黄白痢发病率和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母猪

(头)\&产活仔

(头)\&仔猪黄白痢\&发病(头)\&治愈(头、%)\&死亡(头、%)\&对照组\&26\&242\&39(16.12)\&28(71.79)\&11(4.55)\&试验组\&26\&245\&24(9.79)\&21(87.5)\&3(1.22)\&χ2值\&6.547\&-5.874\&8.751\&P值\&<0.05\&<0.05\&<0.05\&]

由表2知,试验组仔猪黄白痢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西医结合防治仔猪黄白痢效果显著优于常规饲养管理和单纯西医防治。

3 讨论

3.1 病因及临床表现 我们所发现的仔猪黄白痢均系肠炎和肠毒血症,因此,临床上都表现为排黄色液体状或乳白色、灰白色带腥臭的浆液样稀粪,最早发(下转130页)(上接122页)病时间最早在出生后2~3h,最晚为出生后第18日,57头(90.5%)≤3日龄,常常是一头开始发病导致全窝仔猪相继发病,发病没有明显季节性特征。在遗传基因调查方面,父本方面未调查到明显线索。但母本方面,63头患黄白痢仔猪产自12头母猪,其中9头母猪(75%)有黄白痢患病史,表明病原菌通过母猪遗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424头未患黄白痢的仔猪和63头患黄白痢仔猪,其饲养环境和管理都相同,表明不良环境及外界感染对发病率的影响因素并不很大,但整体上,本观察中,发患率12.94%低于文献[2-3]报道的15%~20%,尤其低于30%的散养环境中仔猪黄白痢发患率,表明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对降低仔猪黄白痢发病率有一定作用。

3.2 防治措施 由于大肠杆菌的菌型和血清型复杂多样,且变异性大,仔猪黄白痢还很难从根本上得到全面控制,即使在专业养猪户猪场和集约规模化猪场,其发病率依然较高。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仍然可能得到有效防治。目前比较一致的认识是,防治仔猪黄白痢必须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坚持全面综合的防治措施:一是注意淘汰患病种猪。要明确种猪,尤其是母猪的来源,最好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模式;二是加强饲养管理。做到加强饲养管理与改善饲养环境相结合,制定并严格执行科学的消毒和卫生制度,保持圈舍清洁、干燥,夏季通风降温、冬季保暖;要建立包括年龄、产仔窝数,配种日期,免疫情况,预产日期等内容在内的母猪档案,保障母猪配合饲料得当,营养全面;三是做好免疫接种。坚持环境消毒与免疫防治相结合,母猪临产前15~20d要坚持注射K88、K99、K88LTB(MM-3),STI-LTB2等黄白痢基因工程苗[4];四是加强仔猪饲养管理。要坚持仔猪用药与母猪用药相结合,病仔用药与健仔用药相结合,要注意提高仔猪机体的被动免疫力,可用致病性大肠杆菌黏附因子制成的血清,预防或治疗仔猪黄白痢[5]。endprint

3.3 中西医结合防治 本次试验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种源和免疫接种相同,饲养环境和管理一样,但仔猪黄白痢发病率和死亡率试验组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中西医结合防治仔猪黄白痢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医防治。目前防治仔猪黄白痢病本病的中西药种类繁多,药效不一。通常的做法是注射抗菌药物、黄连素与双黄连等中成药和微生态制剂,口服链霉素、杨树花口服液等[6]。笔者认为应用好中草药既是一种传统防治方法,也是一种科学实用方法。常用药物包括白头翁、蒲公英,苦参,黄芪,黄柏、穿心莲、鱼腥草、大蒜等。这些药物不仅具有抗病保健、杀菌消毒、中和毒素、调整胃肠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且中药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便宜、无毒无残留,有利于维持微生态平衡,因此,运用中草药防治猪黄白痢具有广阔的前景[7]。当然如何结合仔猪体质、体况科学配伍组方,如何改进给药方法,把预防与治疗有机结合起来,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4 结论

总之,仔猪黄白痢发病因素复杂,但只要严格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认真做好保湿、防潮、补铁、补料等仔猪保健工作[8],同时坚持中西医结合,加强免疫,合理应用中药,一定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衡,于景文,陈财林.仔猪黄白痢的发病诱因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10):65-66.

[2]邱富文,吴日晖,陆超丽.仔猪黄白痢病的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9):355.

[3]贾永辉,杨正文.中西医结合防治仔猪黄白痢[J].山东畜牧兽医,2011,32(6):32-34.

[4]刘洪飞.浅析仔猪黄白痢的防治[J].云南畜牧兽医,2012,(4):12-13.

[5]金巍.猪场场排污沟中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险[J].湖北农业科学,2010,40(4):924-928.

[6]田青,武建中.双黄连注射液对仔猪黄白痢治疗效果试验[J].畜禽业,2011,(11):70.

[7]霍永平,李朝飞,霍之剑,等.中西药综合防治仔猪黄白痢[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4):152.

[8]黄婉珍.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11,33(4):52-53.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3.3 中西医结合防治 本次试验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种源和免疫接种相同,饲养环境和管理一样,但仔猪黄白痢发病率和死亡率试验组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中西医结合防治仔猪黄白痢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医防治。目前防治仔猪黄白痢病本病的中西药种类繁多,药效不一。通常的做法是注射抗菌药物、黄连素与双黄连等中成药和微生态制剂,口服链霉素、杨树花口服液等[6]。笔者认为应用好中草药既是一种传统防治方法,也是一种科学实用方法。常用药物包括白头翁、蒲公英,苦参,黄芪,黄柏、穿心莲、鱼腥草、大蒜等。这些药物不仅具有抗病保健、杀菌消毒、中和毒素、调整胃肠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且中药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便宜、无毒无残留,有利于维持微生态平衡,因此,运用中草药防治猪黄白痢具有广阔的前景[7]。当然如何结合仔猪体质、体况科学配伍组方,如何改进给药方法,把预防与治疗有机结合起来,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4 结论

总之,仔猪黄白痢发病因素复杂,但只要严格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认真做好保湿、防潮、补铁、补料等仔猪保健工作[8],同时坚持中西医结合,加强免疫,合理应用中药,一定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衡,于景文,陈财林.仔猪黄白痢的发病诱因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10):65-66.

[2]邱富文,吴日晖,陆超丽.仔猪黄白痢病的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9):355.

[3]贾永辉,杨正文.中西医结合防治仔猪黄白痢[J].山东畜牧兽医,2011,32(6):32-34.

[4]刘洪飞.浅析仔猪黄白痢的防治[J].云南畜牧兽医,2012,(4):12-13.

[5]金巍.猪场场排污沟中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险[J].湖北农业科学,2010,40(4):924-928.

[6]田青,武建中.双黄连注射液对仔猪黄白痢治疗效果试验[J].畜禽业,2011,(11):70.

[7]霍永平,李朝飞,霍之剑,等.中西药综合防治仔猪黄白痢[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4):152.

[8]黄婉珍.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11,33(4):52-53.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3.3 中西医结合防治 本次试验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种源和免疫接种相同,饲养环境和管理一样,但仔猪黄白痢发病率和死亡率试验组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中西医结合防治仔猪黄白痢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医防治。目前防治仔猪黄白痢病本病的中西药种类繁多,药效不一。通常的做法是注射抗菌药物、黄连素与双黄连等中成药和微生态制剂,口服链霉素、杨树花口服液等[6]。笔者认为应用好中草药既是一种传统防治方法,也是一种科学实用方法。常用药物包括白头翁、蒲公英,苦参,黄芪,黄柏、穿心莲、鱼腥草、大蒜等。这些药物不仅具有抗病保健、杀菌消毒、中和毒素、调整胃肠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且中药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便宜、无毒无残留,有利于维持微生态平衡,因此,运用中草药防治猪黄白痢具有广阔的前景[7]。当然如何结合仔猪体质、体况科学配伍组方,如何改进给药方法,把预防与治疗有机结合起来,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4 结论

总之,仔猪黄白痢发病因素复杂,但只要严格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认真做好保湿、防潮、补铁、补料等仔猪保健工作[8],同时坚持中西医结合,加强免疫,合理应用中药,一定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衡,于景文,陈财林.仔猪黄白痢的发病诱因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10):65-66.

[2]邱富文,吴日晖,陆超丽.仔猪黄白痢病的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9):355.

[3]贾永辉,杨正文.中西医结合防治仔猪黄白痢[J].山东畜牧兽医,2011,32(6):32-34.

[4]刘洪飞.浅析仔猪黄白痢的防治[J].云南畜牧兽医,2012,(4):12-13.

[5]金巍.猪场场排污沟中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险[J].湖北农业科学,2010,40(4):924-928.

[6]田青,武建中.双黄连注射液对仔猪黄白痢治疗效果试验[J].畜禽业,2011,(11):70.

[7]霍永平,李朝飞,霍之剑,等.中西药综合防治仔猪黄白痢[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27(4):152.

[8]黄婉珍.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福建畜牧兽医,2011,33(4):52-53.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肠杆菌综合防治中西医结合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基于树枝状分子及功能化金纳米粒子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污泥中大肠杆菌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