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类《植物保护通论》课程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4-10-23 09:11段海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8期
关键词:植物保护调查分析园艺

段海明

摘 要:为了提高地方高校园艺类《植物保护通论》课程的教学效果,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动机以及增强学习动机的方法等方面对安徽某高校2011级和2012级园艺专业99名本科生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该校园艺类本科专业学生对《植物保护通论》课程大都有明确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动机处于中等水平,可以从学校和教师层面以及学生自我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提出了大力加强入学教育、牢固树立“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的意识、培养专业兴趣以及创建“学习型”寝室等对策来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园艺;植物保护;学习动机;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8-139-04

《植物保护通论》是园艺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园艺专业培养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影响本门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对于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1]。如今的教学活动大都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师生互动性较差,结果出现了学生只靠课堂上被动的听、看、记,课后大部分知识都忘记的现象[2]。再就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动机不强的问题,然而学习动机对学习活动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学生的学习目标和用功程度都直接受到学习动机的制约,动机水平与学习成就存在着正相关,学习动机最终影响着课程的学习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3]。因此,本研究特设计调查问卷,找出问题存在的症结所在,同时也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寻找路径。本文以安徽某高校必修《植物保护通论》课程的2011级和2012级园艺专业的99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于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然后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找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1 学生的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人们的学习要求或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需求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是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4]。大学生最直接的学习需要是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厚实的专业基础,学得一技之长为自己立足社会做好支撑。大学生毕业以后所面临的选择是继续深造或者参加工作,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本专业40.8%的学生打算毕业以后直接参加工作,31.1%的学生计划进一步考研深造,而28.1%的同学“还没有想好”、或者“走一步看一步”。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有毕业以后的规划,有明确的学习需要,也有一大部分同学缺失人生规划。这可能是调查对象尚处在大学二年级,部分同学还沉浸在大学生活的开始阶段,同样也说明了学生管理者在这方面教育的不够细致周到,当然学生个人的众多因素也会造成如此的结果。当问及学生学好《植物保护通论》的目的时,69.2%的同学选择作为知识储备,另有25.2%的同学认为学好本门课程的目的是考试得高分,还有5.6%的同学不清楚学好本课程的目的,所以大部分同学想学好本门课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还有部分同学对本专业的培养方案模糊不清,这样的同学学习需要较弱,也不可能学好本门课程。

2 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析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动因[5]。通过调查发现,只有19.4%的同学在开课之前了解本门课程将要讲授的内容,另外20.4%的同学想知道将要讲授的内容,但是没有查阅相关资料,60.2%的同学则在开课之前不了解或基本不了解将要讲授的内容,同时58.6%的学生有学好本门课程的欲望,而41.4%的同学学好本门课程的欲望较低。同样在调查中发现,只有5.1%的同学认为自己上好本门课的积极性很高,41.4%的同学认为自己上好本门课的积极性较高,48.5%的同学认为上好本门课的积极性一般,也有5.1%的同学认为学好本门课的积极性不高。这表明大部分同学针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动机处于中等水平,学习动机需要进一步有效激发。

3 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分析

3.1 从学校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调查中发现,80.2%的同学认为学校拥有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设施能够显著提高学习动机,说明大部分同学希望学校提供更为优越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条件。

3.2 从教师层面发掘学生的学习动机

3.2.1 学生对教师本身的要求 从调查中发现,39.9%的学生认为上课态度好,与学生关系融洽的教师最具有吸引力,也是最受欢迎的老师,24.9%的学生认为有学术教养、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有吸引力,23.8%的学生认为形象举止好,发音吐字清楚的教师最具有吸引力,其余11.4%的同学则希望老师建立一个合理的考核评分标准。92.9%的同学认为教师课下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但也有极少数的同学不想和教师交流。这说明绝大部分同学都希望老师态度和蔼可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也要求教师学术水平高、形象举止好而且课下乐于与同学交流。

3.2.2 学生对教师授课模式的要求 从调查中发现,57.9%的同学认为教师授课生动有趣可以提高求知欲和上课注意力,当然也有20.6%的同学认为教师满怀激情的讲授可以提高求知欲和注意力,另外有21.4%的同学认为教师准确易懂的讲授能够提高的学习动机。关于提高本门课程上课积极性的途径,43.6%的同学认为教师上课要理论联系实际,重点突出,另有32.7%的同学认为教师讲课要有激情,也有部分同学要求教师上课的PPT制作精美、小班组织上课以及开展知识竞赛等。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要严肃认真的备课,充分研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做到师生交融、理论联系实际,最终形成自己别具一格的教学特色。

3.2.3 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的要求 从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教师的授课内容也有较高的要求,51.4%的同学认为本门课程的教学应重点讲具体病虫害,兼顾基本理论,但是从本科教育的角度来看这是不科学的,本科教育毕竟不同于高职高专教育,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是不可或缺的,这关乎着学生以后的发展高度和水平,当然也有38.1%的同学认识到要重点讲基本理论,兼顾具体病虫害。endprint

3.2.4 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要求 从调查中发现,41.4%的学生认为应该结合实践活动进行教学,这说明学生要求加强实践教学的强烈愿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学校应该为实践教学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另外25.9%的学生认为多媒体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所以要求教师要充分熟悉教学内容,25.3%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分析,得出结论的方式是一个较好的教学方式。另有7.4%的学生认为分组讨论自学完成作业,教师指导督促也是一个好的教学方式。58.0%的学生较喜欢互动法教学,18.8%的同学较喜欢发现法教学,也有16.1%的同学习惯于教师讲、学生记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对学生试讲部分章节,老师点评的方法,只有7.1%的同学表示支持。

3.2.5 学生对教师指导课后复习和考核方式的要求 针对上课之前教师提问上节课的内容的必要性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61.6%的同学认为非常有必要,26.3%的同学则认为没有必要,其余12.1%的同学则认为由老师决定是否提问。这说明教师的有效督促对于提高学生主动复习是很有益处的,学生也要求加强课堂前的提问增强学习的效果,这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加强。关于本门课程的考核,38.1%的同学认为写课程论文比较合适,有31.4%的同学喜欢开卷考试,只有23.8%的同学赞成闭卷考试,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喜欢较为宽松的、压力较小考核方式,但是压力较小有时反而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最终导致学习效果较差。

3.3 从学生自我角度提高学习动机

3.3.1 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以增强学习动机 通过调查发现,38.7%的同学认为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是学好本门课程最重要的原因,23.2%的同学认为提前预习和及时复习是学好本门课程最重要的环节,另有18.7%的同学认为教师课讲的好和19.4%的同学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强也是学好本门课程的重要因素。在培养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方面,58.5%的同学认为明确学习目标是一个主要因素,17.7%的学生认为增加课上讨论学时可以达到培养学习兴趣的效果,另有14.6%的学生认为同学向老师提问是增强主动学习能力的好方法,只有9.2%的同学认为学生试讲部分章节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对于试讲部分章节的看法,31.1%的学生认为可以锻炼胆识,30.1%的同学认为可以使学习的主动性增强,29.0%的同学认为对课程的熟悉度增加,9.8%的同学认为可以体会到老师讲课的艰辛。关于如何保持持久而较高的学习积极性,37.1%的学生认为学习态度要端正,28.1%的学生要求教师要有一个好的教学方式,还有21.6%的同学认为班级学风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10.8%的同学认为就业压力大是保持学习积极性高的原因,另有2.4%的同学认为家庭的期待也是一个影响因素。综上所述说明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进而对专业学习有较高的兴趣是增强学生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3.3.2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以增强学习动机 从调查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看出,38.3%的同学认为科学合理定位自己,明确发展方向对于提高自学能力是至关重要的,30.3%的同学认为培养专业兴趣对于自学能力的提高也很重要,21.1%的同学则认为首先要明确需要自学的知识,其余10.3%的同学要求教师应该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这说明在大学期间,大学生的身心已逐渐走向成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起辅助指导作用,学生抓紧适应大学生活,及时明确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以及培养专业兴趣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关键作用。

4 对策与建议

本研究只是针对《植物保护通论》课程进行了调查问卷,得出了一些当今地方高校“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规律,但是对其它涉农课程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在看到存在的这些问题现象的同时,要注重掌握导致问题的本质。根据哲学的观点,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学生是毫无疑问的主体,要让学生切实得到知识的“营养”,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仍然是“改变学生”,当然教师的作用也是很大的,但是属于外在诱因。如何改变当今学生的思想,让他们乐于学习,勤于实践,这是摆在地方高校面前的一项古老而常新的课题。本文通过以下4个方面论述了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根本途径,希望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推动作用。

4.1 入学教育是增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 人的思想决定行动,而行动的强与弱和他对事物的认识和认同程度是紧密相联的。大学生“思想”的萌芽始于入学教育。大学新生大都是怀揣着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来校报到的,大学对他们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他们很想听到有关自己大学的“故事”,而且一旦听到这些“故事”,记忆都很深刻。所以入学教育是极端重要的,也是大学生增强他们自信心及确立人生目标的关键时刻。所以,地方高校要多管齐下,充分利用好一切力量做好入学新生的教育工作,讲好大学故事,传播好大学声音,让他们感受到在大学里接受教育是一种享受,可以为以后的事业奠定基础,入学教育做好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1.1 入学之初聘请专家学者深度解读专业让学生找到兴趣点 大学新生一般是带着对专业知识的“懵懂”状态进校学习的,尤其是在社会上传播不多的相对冷门专业,他们此时最渴望的是对将要学习的专业的深度解读,针对专业的各个研究方向,学校要利用入学教育的很长一段时间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学者给学生切实深度解读专业知识,让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内容了然于胸。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专业和专业课程的相互衔接等,让学生在专业分支上找到兴趣点,然后把兴趣点逐步演变成着力点。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1.2 深度分析学习本专业的就业领域,让学生早日明确奋斗目标 在进一步了解专业背景以后,大学新生这时最想知道的是等到他们毕业的那一天,他们能够到哪些领域实现就业,就业前景如何,各个就业方向的利弊权衡等。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提前了解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就业的领域,对于大部分学农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包含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考取公务员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包括考取编制)或者直接到企业就业、自主创业等就业途径。通过这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明白大学是一个新的升降台,上升还是下降主要取决于正确的方向和个人不懈的努力。现在的社会竞争压力较大,起点虽然很重要,但是更为关键的是有向上拼搏的心,只要确立了奋斗目标并为此持续努力,最终都会获得一个好的结果。endprint

4.1.3 利用知名专业人才、成功校友的事迹介绍为学生树立榜样,增强专业自信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要广泛搜集一些毕业于本校学习本专业的海内外知名专业人才、成功校友的事迹介绍,给同学树立榜样和成功的样板,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农也有出彩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持之以恒,不畏艰险,最终也能够获得成功,并且赢得社会的尊重,从而进一步增强和内化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和奋斗目标。

4.2 牢固树立“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的意识,强化学习动机 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大学生也不例外。学校要通过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让大学生打消上大学以后在学习上可以松口气的想法。大学生要利用好学校的图书馆等设施条件,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学习。大学一年级就要开始针对大学不同专业的学习要求和进度给每位同学发放“明白纸”,让学生知道大学阶段需要重点干什么事,让学生在学习方面分清轻重缓急,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要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培养专业应用型、复合应用型和创新型为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同时学校要对学习用功、成绩优秀者加大表彰力度,在全校同学心中树立“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光荣”,而“贪图享受,荒废学业可耻”的氛围,使广大同学争当学习和专业实践的标兵。

4.3 多措并举,培养专业兴趣,增强专业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渴望学习的心情下,才有可能如饥似渴地去接受新鲜事物和专业知识,学习兴趣不仅具有促进人的学习作用,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还会使人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促进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有了兴趣,可以说就有了好的学习动机。学校要加大实践实习的力度,让学生参与到专业的生产实践中去,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遇到的难题,切身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还有就是营造创新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各项科研课题,让学生创新的激情充分迸发,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4.4 创建“学习型”寝室,营造学习氛围 寝室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最小“单位”,但是这个小“单位”的作用却很大。近几年有较多高校报道同一寝室的所有同学一起考上了研究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究其主要原因是和整个宿舍的气氛有关系,同处一个寝室,大家相互影响、共同进步。而且通过调研发现,同宿舍的每一个同学对自己的前景都有比较明晰的规划,学习目标非常明确,思想较为统一。所以,寝室内的所有成员能够相互扶持、互相鼓励、换位思考、体谅别人,能够为了共同的理想坚持到最后,不轻言放弃。再就是寝室的所有成员作息规律正常,在学习上能够“比、学、赶、帮”,不让每一位同学掉队,最后共同实现梦想。所以,学校要总结成功“考研寝室”的经验,进行推广,适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对寝室成员进行重新调整,让有共同志向的学生生活在一起,创建“学习型”寝室,营造学习氛围,从而为学生的分类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志萍,陈力,吴俊平.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6):1867-1868.

[2]张虹.高校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1):248-251.

[3]陈敏.学习动机理论的应用[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8,28(5):119-120.

[4]李玉环.大学生学习需要的不足与唤醒对策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4):44-46.

[5]房三虎.农业院校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与分析[J].2013,15:177-179. (责编:张长青)endprint

猜你喜欢
植物保护调查分析园艺
植物保护:不珍稀才了不起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植物保护中含哒嗪结构化合物的应用
园艺系
海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园艺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植物保护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