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领头雁,但我必须往前冲”

2014-10-24 07:58李配亮
云南教育·视界 2014年6期
关键词:大理州校长民族

李配亮

儿时,她的梦想是当一名教师,下乡当知青时仍不放弃当老师的梦想。

实现当老师的梦想后,她以满腔的教育热情扎根边疆教育。从普通教师到分管教育副县长,从教育副县长到民族中学校长,她始终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教育因爱而精彩,生命因学生而永恒,校园因和谐而美丽。”

“校长不仅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而且要有责任心。”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孩子快出生时,她仍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病了,她总是跑前跑后,尽力照顾;老师遇到困难,她总是想办法帮助解决。

“全国百名优秀校长”、“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三八红旗手”……面对诸多荣誉,她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只有集体获得了荣誉,才是真正的荣誉。”

近日,记者走进大理州民族中学,走近马琴校长,采访了她的别样教育人生和宝贵的治校经。

“如果对教育没有情感,就不要选择教师这个职业”

1974年5月,18岁的回族姑娘马琴高中毕业后来到大理州漾濞县当了一名知青。尽管当知青的时间不长,但对从小就想当一名教师的马琴来说却是一种煎熬:“因为我也不知道今后是否能当一名教师。”

在当知青的1年多时间里,马琴在工作之余,每天总是手捧教育方面的书籍熬到深夜。“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就一遍又一遍地琢磨,直到理解为止。我这么做,是因为我不想把儿时当老师的梦想就这么放弃了。”

苦心人,天不负。一次偶然的机会,马琴有了报考师范学校的机会。“可以报考师范的喜讯,让我激动了许久。因准备很充分,我顺利考上了大理师范学校。”

1978年1月,马琴以优异的成绩从大理师范学校毕业,并被分配到漾濞一中工作。“刚进一中就让我当班主任,刚开始很害怕,怕自己当不好。”为了当好班主任,教化学学科的马琴除了买资料自学,还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看到有学生作业本写完了,她就买作业本发给学生;看到学生的衣服破了,她就买来针线为学生缝补衣服。半年时间下来,马琴便有了如何管好班级的经验:“我认为班主任要学会和学生交朋友,要关心爱护学生,只有学生认可了你,你才算一名称职的班主任。”

在马琴看来,当班主任虽然累,但很快乐。在漾濞一中20年的工作时间里,马琴当班主任就当了12年。其间,马琴曾先后担任校团委书记、教务主任等职务。

1980年,马琴生孩子的前几个小时还站在讲台上。在同事们眼里,她的做法不可理喻。去医院生完孩子后,医生要求马琴住院调养一段时间,但几天后,她又站在了讲台上。“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两个孩子都是丈夫带大的。”马琴说:“要不是丈夫的大力支持,我也不可能安心地站在讲台上。”

1993年,马琴当选漾濞一中校长。在当校长的5年时间里,马琴每天风雨无阻地第一个到学校,或查看学生早操,或查看学生早读;每天等学生们全部睡下后,才会离开学校。在同事们眼里,马琴就是一只上足了发条的时钟,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1998年4月,马琴当选为漾濞县副县长,分管教育工作。因漾濞一中的新校长没有到岗,马琴仍坚持为学生上课。本来3月份就接到了任职通知,但直到6月份把学生送进考场后,马琴才离开漾濞一中。

“当上副县长,还给孩子们上课。”在大理州,马琴的这一做法,被广为传诵。“新校长没到岗,我为孩子们上几个月的课,我认为这没什么不妥。”马琴说,“只有走进校园里,站在讲台上,心里才踏实。”

1997年,漾濞县实现了“普六目标”;1998年,实现了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在马琴当副县长的第一年时间里,为推进“普九”和“普实”,她带领县教育局的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研,定方案,抓落实。“当时的工作难度特别大,但我们必须迎难而上。”马琴说,“县教育局局长杨凤鹏因劳累过度,有一次晕倒在厕所里。如果没有这样的干劲,漾濞的教育发展就会停滞不前。”

通过艰苦努力,1999年,漾濞县实现了“普九”和“普实”,在首批确定的贫困县中率先实现了“两基”目标。

“说句实话,我的愿望不是当副县长。如果能让我选择,我还是想去漾濞一中当校长。”马琴说,“和学生在一起的那种感觉,很多人是体会不到的。”

当了一年的副县长后,马琴给大理州委领导写了封信,提出想去漾濞一中当校长。“后来,大理州委有个领导打电话给我,劝我放弃这个想法,于是我又接着当了两年副县长。”马琴说,“我这么做,是因为我对教育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教育是个良心活,如果没有爱心,你永远成不了称职的教师”

2001年12月,马琴被调到大理州民族中学担任副校长。

10多间小教室,600多名学生,教学质量不高,大理州民族中学的发展困难重重。“如何干?”成了摆在马琴面前的一道难题。

“当时,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好,这还不是最大的困难。”马琴说,“教师的积极性不高,人心不齐,才是最棘手的问题。”

因民中一年多没有校长,没有教务主任,民中发展的这副重担完全压在了马琴身上。

调研,征求群众意见……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民中领导班子的思想得到统一。

“领导班子的思想统一了,教职工没有凝聚力怎么办?”在马琴看来,光靠制度管人是行不通的,必须“严”中有“爱”,恩威并施,才能做好管理工作。

有教职工生病了,马琴第一个去慰问,甚至陪护在住院教师的病床前;对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马琴鼓励他们不要放弃,并让有经验的老教师与其“结对子”帮扶;对思想松懈的教师,马琴积极做其思想工作。“只要自己做出表率,把教职工当兄弟姐妹,就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马琴说,“除了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外,还必须拓展爱心大道,才能团结干事一团火。”

为了把民中建成民族教育的窗口,马琴八方求助,先后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 700余万元,学校积极自筹1 200余万元,建校资金总投资额为前20年总和的5倍多。

马琴瘦了,校园新了!“民族教学大楼有10 309平方米,室内体育馆有3 338平方米,学生食堂有2 900平方米,新建了球场、田径运动场,多媒体功能教室有36间。”对民中的建设,马琴如数家珍。

“如果没有马琴校长的艰辛努力和付出,民中就没有今天的发展。”从民中毕业,现任民中办公室主任的张发祥说:“和马琴校长在一起工作,很辛苦,但很快乐。”

2003年5月,马琴当选为大理州民族中学校长。“从当副校长到当校长,我从来都不脱离教学一线。”在马琴看来,如果当上校长后就不从事教学工作,很多工作就会脱节。为此,她主动承担起几个班的生物教学工作,每周至少上8节课。

民中学生大多来自山区民族村寨,学生贫困面大,其中70%以上是贫困生,30%是特困生。“学生经济困难,学业困难,该怎么办?”马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马琴提出:“‘爱心育人,以生为本是‘整体优化的情感基础。”为了解决贫困生的困难,学校成立了大理州民族中学奖学基金,定期发放困难补助,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争取社会各界捐赠资助,帮助特困学生渡过难关。“2004–2005学年,学校用于扶贫济困资金97.32万元,2006年为103.58万元……2010年191.6万元。”马琴说,“这项工作力度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近将得到资助。”

“2012年初至今,马校长每月给我300元钱。2014年1月的一天晚上,我因病住院,马校长知道后,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医院看望我,还给了我1 000元钱。”来自南涧县农村,现在民中读高三年级的茶金军说,“马校长就像母亲一样关心我,我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

来自宾川县鸡足山镇炼洞村委会大坝子村的熊自伟,现就读于民中高二年级167班。初中毕业时,熊自伟以鸡足山镇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民中,但在申请学校奖学金时,没有评上,班主任给马校长报告后,马校长便每个月资助他300元。在熊自伟眼里,马校长特别亲和:“我们去打饭或是吃早点时,如果遇上马校长,她就会把我们所有同学的单都买了。”

“我帮助过多少贫困生,我也记不清了。”为确保民中贫困学生不因贫而辍学,马琴定期资助了很多学生。在她的感召下,杨志康、张菊如等很多老师都有了自己的扶助对象。如今,民中党员、班主任、教职工帮助贫困生已蔚然成风。

“我2005年9月从云南大学毕业后考入民中任教,现在是183班班主任、物理教师。”在杨金铎老师眼里,民中是一个可以施展才华的地方,不但制度好,而且老师们的积极性也很高,“有马校长这样的好校长,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去拼搏。”

“是马校长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我。在民中,可以找到家的幸福感。”2009年从云南师范大学毕业到民中任教的崔彦娥老师提起马琴,总有说不完的话:“我进民中工作的第一年就当上了班主任,我遇到学生不听话或遇到挫折时,想到过放弃,但在马校长不厌其烦的开导下,我学会了当一名班主任……在生活中,马校长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我生孩子时,她对我的照顾使我感激不尽。”

在马琴看来,干教育是个良心活。“如果没有爱心,就永远成不了称职的老师。”

“如果没有品牌意识,没有新颖的办学理念,就不要当校长”

2011年11月,马琴从民中校长岗位上退休,同月又被返聘为民中校长,聘期3年。

在同事们或熟知马琴的人眼里,马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退而不休的校长”。

2001年12月至今,在民中工作了13年多的马琴没请过一天假,没耽误过一节课。让同事们佩服的是,她每天早晨7点前就站在校门口迎接师生到校。

在马琴看来,如果没有品牌意识,没有新颖的办学理念,就不要当校长。既然当了校长,就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1993年,大理州民中首批跻身于云南省12所一级完中之列;2007年,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二等高级中学;2011年,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一等高级中学。在云南省高中教育教学综合评定中,学校连续10年被评为云南省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教育教学成绩连续10年居于全省民族中学榜首,成为大理乃至全省、全国民族教育的领跑者。2013年,高考再创佳绩:上线率100%,居云南省第一位;本科率99.7%,居大理州第二位;重点率49.17%;600分以上人数居全州第三。许多少数民族优秀学子考入北京大学等全国一流名校。”近年来,大理州民族中学综合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断谱写民族教育新辉煌。

“学校面貌变了,教师、学生增加了;教学质量上去了,捧回来的奖状多了;档次高了,来参观学习的兄弟学校多了……”在马琴看来,民中得到了长足发展是一件好事情,“但作为民中的校长,我必须思考的是,发展后的民中怎么办。”

“必须更新办学理念,树立品牌意识。”在马琴的治校经中,她认为,所谓品牌意识,就学校而言,首先要树立品牌建设的先进思维,要建立自己学校品牌的价值观、竞争观、资源观和发展观。要清楚地知道并且不断提高自己学校在现有的和潜在的学生及其家长中的影响力、认可度和诚信度。每一位民中人,都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中这一品牌,树立牢固的品牌建设意识、品牌发展意识,不断提升民中这一品牌的社会形象以及核心竞争力。具体地说,就是要坚持“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有质量才有品牌,有品牌才有发展,这是办学道路上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

大理民中现有在职教职工134人,其中专任教师113人,学历全部达本科以上。马琴认为,没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就没有高素质的学生,就没有社会公认的一流名校。在抓师资队伍建设中,马琴在民中实施了“三大工程”:一是大力开展“师表工程”,学校严把进口关。克服各种体制性障碍和干扰,选拔优秀的学科人才,同时严格执行教师聘任制,疏通出口,转岗淘汰不合格教师。二是深入开展“青蓝工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各学科组建立并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新老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三是继续开展“名师工程”,大力发挥名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学校鼓励教师争当大理州、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学校建立教师在职学习进修制度,为教师参加各种在职培训创造条件。分期分批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著名学校学习。多管齐下,打造一支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

针对民族教育呈现出的“办学模式更加灵活多样”、“教育教学内容更加体现民族特色”、“教育方式越来越呈现出开放融合的特点”、“依托教育科研,加快民族教育发展”等特点,马琴认为,民中在边疆民族教育中,摸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办学经验,促进了学校的稳定和发展,其成绩值得肯定。

到今年11月,马琴又要退休了。马琴的两个孩子不止一次地对她说:“妈妈,你退休了就不要再苦了。”

“你退休后还会被聘为民族中学校长吗?”面对记者的提问,马琴说:“是民族中学成就了我,如果组织需要我继续当民中校长,我会加倍努力。”而提及民中发生的巨大变化,马琴说:“民中的发展,靠的是党和政府给予的关怀,靠的是全校师生的心血和汗水。我马琴就算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颗钉。”

猜你喜欢
大理州校长民族
MINORITY REPORT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传承 民族 文化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