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开展爱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014-10-24 09:39贾红艳
新课程·上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文明意识小学生

贾红艳

“我在此发言,为了地球上无数无家可归慢慢消亡的生物。我很害怕站在太阳底下,因为臭氧层有空洞;我很害怕呼吸,因为我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化学污染。过去我经常和爸爸一起去温哥华钓鱼,直到几年前我们才发现鱼也得了癌症。我每天都听到动物和植物灭绝的消息。——他们永远的消失了。我曾经有一个梦想,希望能看到野生动物成群结队,雨林中鸟和蝴蝶翩翩飞翔。但现在我怀疑我们的孩子未来能不能看到它们。我只是个孩子,我不知道如何挽救这一危机。但我也想让你们明白,你们也不知道。你们也不知道如何修复臭氧层的空洞;你们不知道如何让鲑鱼回到死去的河流中;你们不知道如何才能让绝种的动物复活。你们也不能把现在的沙漠变回茂密的森林。如果你们不知道如何修复,至少也停止继续破坏。”

以上的文献是1992年6月11日,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的里约热内卢地球环境高峰会议上,一位十二岁的加拿大女孩在冠盖云集的世界各国领导人面前发表的一篇仅有六分钟的演说。当时震惊了全世界。可是,当我看到这段视频却整整晚了20年。在我震惊的同时,更多的是忧虑。因为二十年前,国外的孩子们就如此深知生态环境的状态,并愿意身体力行地做出努力和改变。而我们的孩子还在题海中翻滚,对待我们生态环境的危机竟然是那样的漠然甚至是了解甚微。作为一名公民,我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真正下决心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爱护生态环境。同时,我也是一名小学品德教师。也许我的力量很微小,但是,我仍然愿意把我爱护生态环境的意志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让孩子们受到关于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教育。

所谓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在提高人们生态意识和素质的基础上,使之自然遵循自然的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生态原理,积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广义上是指对社会全体成员的教育,狭义上指在学校开展的教育。从总体上看,生态文明教育主要涉及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小学生作为生态文明教育对象之一,正处于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的养成时期。学习知识快,可塑性强。因此,在这个阶段进行正确的生态文明教育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切实践行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宗旨。从总体上看,生态文明教育主要涉及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在我的工作岗位上,我的实施策略主要是在课堂教育中完成。下面是我实施爱护生态环境教育的策略和理念。

一、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中十分强调榜样的作用。在学校里小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他们对教师的言行总是在潜移默化中模仿着,所以,我们的言行与举动是具有榜样力量的。教师首先要提高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比如,在平时,我们随手关紧水龙头,爱护花草树木,将垃圾分类扔掉,强调环保健康出行等。用我们的行动感染孩子,给予孩子正能量,才能对学生言传身教。

二、提高学生兴趣,重在自觉

对小学生而言,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因此,在生态文明教育中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如,传授课堂学习方法、感受生态危机的体验法感悟艺术的熏陶法、走进生活发现问题的社会调查法,交流、合作、监督督促的共同学习,将多种方法结合,有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启发性教育之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传递“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等一些朴素的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小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环境,使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能从节水、节电等一些细节做起,不断增强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素质教育重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开展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教育,必将有助于加强和完善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三、提高爱护生态环境的校园文化

如果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那么小学生一天有8个小时是在学校中度过的,这样学校关于保护生态教育就应该展现在校园文化当中。在校园楼道的墙壁上,粘贴关于保护环境的海报。比如,展示树木砍伐后对动物、植物带来的灾害;展示生活垃圾随意乱扔后的小区环境;展示被污染的河流、死去的鱼以及因为生态环境改变而灭绝的生物照片等。这些校园文化,主要是能激发学生的感官,让孩子们了解到地球在被人类文明慢慢地摧毁,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行为动力。班级定期展开关于爱护生态环境主题班会。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再开展关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的课程就会得到更有效的学习成果。

四、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教材内容为平台,将保护环境渗透其中,使它们水乳交融,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逐步为学生构建一座生态环境的高楼大厦。

1.关于环境保护教师团队的整体渗透

环境保护的学习不要拘泥某一个教师,应该是每个学科教师的积极参与。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教师可以适时讲述一些与课文相关,有趣味性、故事性的环保事件,让他们记住这些有趣的故事,知道其中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在数学应用题的案例编制过程中,也可以融入一些日常生活中有关节约、环保的要素,如,对不节约的生活习惯造成水、电浪费的量化等。课堂是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提升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之一。在科学课上讲《地球上的水》,就可以顺势讲解地球上水的分布,淡水资源非常有限,水的污染非常严重以及被污染的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人类面临的水资源危机等。要在课堂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就要求教师在遵循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材的内涵和外延。同时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2.丰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拓展教育途径

推广视频资料。生态环境被人类文明日益破坏的资料,如果我们在课堂上用语言描述就略显苍白,也达不到课堂上的教学目标,如果换成是视频资料,例如,我们讲厄尔尼诺现象就可以先播放电影《后天》的片段,展示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所出现的生态危机:南北极的冰川在融化,全球的气温都在上升。让学生通过视觉直观地了解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危机。这样,效果就会比我们预期所设想的更高。那么,怎样更有效率观看视频呢?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播放视频。第一步:播放在地球上已经发生并不可逆转的事情。第二步:播放人类还在做着哪些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第三步:人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正积极地做着改变。例如,我们以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爱护野生动物》为例。首先,播放地球上已经灭绝或者面临灭绝的动物们。其次,播放大批猎杀藏羚羊的视频。最后,给孩子们观看保护野生动物的志愿者们正在为改变现状努力的视频。学生心生惋惜,感叹生态环境危机带来的灾难。这时我们再提出“我们该做些什么”的问题时,学生会带着爱护环境的情感去分析,去回答。当然,视频的播放是以教学课件的方式展示的,这就要求视频的时间和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

(1)积极开展课堂活动

“学是孩子的天职,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位小学生都渴望参与课堂活动。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课堂开展以生态环境教育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更有利于培养他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使他们参与到爱护环境、治理环境的行为中去。

(2)资料调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进行调查。例如,《我们扔掉的垃圾》中,让学生课前就通过上网、询问家长、查阅图书了解我们扔掉的垃圾有哪些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危害,让学生自己调查,比如,我们平常扔掉的塑料袋和电池,哪些可以回收利用?又是怎么利用起来的?这个环节不但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3)讨论

学生通过自己课前调查的内容进行汇报,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再把环境保护的问题放在课堂上讨论。例如,长春近日出现的地震现象,我们在课堂上开展了讨论。虽然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但是人类的一些行为也可以加剧地震发生的频率。

(4)辩论会

学生可以适时开展有关爱护环境的辩论会。例如,关于人类文明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正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反方: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小学生的自身特点,营造节约环保氛围,培养生态文明意识。

(5)课外实践活动

要将课外活动作为培养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有效载体,通过课外活动,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和品德教育,正确组织和吸引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例如,长春近日出现的雾霭,就是空气污染的一个明显的现象。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环境污染,所以作为一节生态教育课,应该先让学生了解雾霭发生的原因、对人体的危害。课后让学生去实践,用自己的行动净化我们的空气。学生们告诉我,他们不坐汽车,不燃放烟花爆竹,和爸爸在院子里种树。虽然这样的行为力量很微小,但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五、家庭环境

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儿童的行为发展最大的影响是周围的同伴,是他的监护人行为的模样。”对于小学生而言,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行为习惯是影响其发展最为直接的要素。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如果父母节约资源,爱护环境,有爱心,以身作则,实际上是对孩子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但是,如果父母展现在孩子面前的是铺张浪费,随地扔垃圾,任意妄为的家庭气氛必然会错误地引导孩子的行为,也就无心关心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所以,校方要和家长建立一个共同的环保教育平台,积极努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生态环境教育中有长足的进步。

六、社会环境

如何在全社会范围内重视和完善小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这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社会需要把正能量传播给每个公民。利用媒体有效引导小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物,并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政府部门应该鼓励学校多组织学生参加爱护环境的课外实践活动。

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得的真的要比失去的多吗?我们开车、燃放烟花、使用塑料购物袋、伐树建楼、垃圾不分类等等,这样一些短暂的行为,也许只是我们下意识的动作,也许是一个平常的习惯,或者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是这些行为,却已经伤害到了我们的生态环境。破坏环境只需要一瞬间,而反过来我们再去保护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保护生态环境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一代一代的发扬下去,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希望我们的环保行为和意识能永远地传承下去。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文明意识小学生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对不文明说“不”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