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崇明岛内涝防治的若干建议

2014-10-25 09:46龚瑞萍沈育彬
中国水利 2014年13期
关键词:崇明岛内河水闸

龚瑞萍,崔 慈,沈育彬

(上海市崇明县水务(海洋)局,202150,崇明)

一、崇明岛水系现状及调水办法

1.水系现状

崇明岛内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在3.20~4.40 m。岛上共有水闸 26座,涵闸53座;共有河道15 209条,共计9 226.38km。其中,市级河道1条(崇明环岛河),179.60km;县级河道28条,共 378.22km;乡(镇)级河道 568条,共1438.04km;村级河道14 612条,共7 230.52km,基本形成了南引北排、东西贯通的河道网络。

2.内河调水办法

崇明岛内河水位主要是由沿江水闸控制的。在枯水期(1月、2月、11月、12月),岛上的水闸一般采取西水东调、南引北排的方式进行调水工作;在平常的3月、4月、5月、10月,则根据长江内的水质情况,采取选择性的引排方式,即选择符合引水标准的南沿水闸进行引水、北沿水闸适当排水。而在主汛期主要是以南引北排的方式进行,以控制内河水位。

另外,在每年汛期第一场暴雨后进行突击抢排换水。根据历年的水质监测报告,每年7月份的水质最差,其原因是夏收夏种后麦秸、油菜秸等有机腐蚀物,水稻田的大量化肥、农药残留物经过暴雨洗涤后汇集到河道内,造成面污染,每年汛期第一场暴雨后的大换水对改善内河水质的效果较为明显。

二、崇明岛内涝成因分析

1.中北部地区排涝形势严峻

(1)圈围工程造成多座水闸出口淤塞,引排问题突出

崇明县的北沿地区历来是崇明岛滩涂造地的主要区域之一,多年来不断向外实施滩涂促淤圈围造地,为该市新增了宝贵的土地资源,2001年至今的北沿促淤圈围工程(一至三期)共造地111.8km2。但与此同时,中北部的圈围工程也造成原有直通长江口北支的排水口门受到封堵,使该区域排水困难。

崇明岛北沿自西向东有11座水闸。受圈围工程的影响,长江、前进两座水闸早已被封堵,基本失去排涝功效;北堡港水闸因港口淤涨严重,泥沙淤积闸门,前期开展的应急疏浚工程效果有限,按照目前的回淤速度两年后很可能会再次淤积。同时,17座出港涵闸也由此报废,成了旱闸。上述种种情况,造成崇明北部从庙港北闸至北六滧水闸50多km范围内无向外直排的排水口门。

(2)新村沙综合整治工程实施严重影响了老滧北闸、鸽龙港北闸的排水能力

新村沙水域综合整治工程 (如图1)的实施,启东市获得了14.25km2的土地指标,但是由于工程位置位于崇明岛中北沿,导致崇明岛鸽龙港北闸、老滧北闸由沿江水闸变成内河闸。2014年拟定的排水方法是,通过新村沙综合整治外侧新建的水闸适当降低夹泓水位,再通过鸽龙港北闸、老滧北闸向夹泓排水。但是,内河与夹泓水位差相对较小,导致排水流速慢,两座水闸的排涝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2.地势总体呈东低西高,东部地区更易于积涝

图1 新村沙综合整治工程示意图

据《崇明县志》记载,崇明岛地势平坦,地形总趋势是西北部、中部稍高,东部略低。西北部和中部地区土地平均高程在4.0 m左右,东部陈家镇、五滧垦区的地面高程在3.5 m以下,部分低洼地区如裕安北部甚至更低到3.2m。崇明岛目前的调水水位控制在冬春季节2.60~2.80 m,夏秋期间2.70~2.90m。因此,在同样的水位情况下,西部地区河渠的水位仍然较低,但是在东部地区已接近河口线,在遇突发暴雨又未能及时预排的情况下,东部地区更易于受涝。如2013年“10·7”大暴雨,位于现代农业园区北七滧垦区内一些果蔬大包户,因暴雨强度大、雨水未能及时排出,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3.三无船只、河道阻塞等社会管理难题,易导致行洪不畅

针对闸口的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无船籍港的船舶整治工作已开展多年,但由于执法难、处罚难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在防汛过程中,突出表现为水闸在紧急排涝过程中由于闸口船只阻水而影响排水效率,甚至水闸管理部门因为考虑船户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不得不降低闸门的开启高度,直接影响防洪除涝;另外,崇明岛市县级河道整治工作效果明显,但是部分镇村河道由于长期不清淤疏通,导致河底标高上升、河床深度变小、过流断面缩小、流水不畅,影响河道防洪排涝的正常发挥,并且河道内的地笼、网络子等也在防洪排涝的过程中阻碍了涝水的及时排出。

4.城区积涝现象仍有发生

一方面由于近年城区新建住宅小区不断增多,老的排水管网陈旧、防涝标准低,改造不及时,在遇到超标准强降水时,部分地势低的地方受淹很难避免;另一方面城区河道少,水面积不足,缺少有效的蓄水河道。既存在设施问题,也有管理问题。

三、关于内涝防治的建议

1.争取市县政策、资金的支持,加快推进中北部水闸的改造

《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北支整治的思路仅仅是缩窄北支中下段的河宽,中段新河港北延伸段建造水闸的条件已基本成熟。新河港北闸的建设,对打通北排河道、提高崇明岛北部地区防汛排水和水资源调度能力十分必要,因此,需要市级层面统一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简化审批流程,让项目建设早日发挥功效。

《13海塘调查资料》中划设了长期的圈围规划方案线,方案线距离省际分界线300m左右,总体圈围规划完成时间尚早。因此,建议积极探索北堡、北四滧等中北部水闸先行外移改建的可行性研究,两侧支堤向北延伸,配套做好相关河道疏浚,先行发挥外移水闸排水作用,再逐步促淤造地。

2.发挥新村沙夹泓、北湖两片水域对北沿水位的调蓄作用

新村沙夹泓水域东西长11km,南北宽0.4km,面积在4.2km2左右;北湖水域面积东西长9.3km,南北宽0.7km,面积在6.8km2左右。在崇明北部从庙港北闸至北六滧水闸50多km范围内无向外直排的排水口门,水闸外移改建一时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发挥新村沙夹泓、北湖两片水域的调蓄作用至关重要。建议管理部门将两片水域汛期日常水位控制在2.4~2.5m,遇强降雨等恶劣天气预排至2.2 m或者更低,当内河水位接近警报线时,果断向两片水域泄洪,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兴建内河水闸,增加区域调水,改善东部地区易于积涝的问题

由于团旺河与南、北横引河相连,东旺沙、团结沙两座水闸在排水过程中实质引排了南、北横引河内的水,对降低东部地区水位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对此,建议相关职能部门专题调研,拟在团旺河与南、北横引河交汇处兴建两个内河水闸。如遇突发暴雨,紧急关闭两座内河水闸,切断团旺河和南、北横引河间的水流,再根据潮汐,利用东旺沙水闸、团结沙水闸直接向长江排水,调低整个东滩地区水位,以改善东部地区易涝问题。

4.疏浚河流水系,加强河道及闸口管理,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严格按照规范标准,通过清淤疏浚降低河床底部标高,拓宽河道,增大泄洪断面,同时,加强河流堤防建设,正常发挥河道行洪、排涝的基本功能,提高抗御洪水的能力。对地笼、网络子、过路坝、沉船等阻水障碍物进行清理,并加强日常巡查管理,完善管理机制,确保水系畅通;对于水闸口停泊船只等社会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整治方案,整合水务、海事、渔政、边防、属地乡镇等部门的力量,通过宣传教育,增强船民的安全意识,同时,加大船只的驱赶、自拆等联合执法力度,提高整个河道水系的行洪能力。

5.加快城区排水管网的疏通、改造及新建

对老城区,要落实做好对排水泵站的管理、维护及管道等设施的疏通;对新建城区,要统筹协调城区建设与排水设施投入的关系,严格控制城区水域面积,同时部署和落实防涝抢排措施,充分发挥排水泵站紧急排涝的作用。

四、结 语

做好防洪除涝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确保崇明县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的根本保障,对加速崇明生态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防洪除涝不仅涉及调蓄、排涝,也包括水利设施的建设、管理。建议在防洪除涝的过程中,还需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内容:①水利设施管养单位做好对河道、水闸、泵站、排水管道等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在汛期能够正常运作;②防汛成员单位要做好对防汛隐患问题的排查,按照职责分工和防汛预案的要求自觉落实整改;③职能部门要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及考核办法,提高对突发防汛问题的应急处置能力。

猜你喜欢
崇明岛内河水闸
湖南省水闸工程维修养护等级划分分析
浅析现代化技术在水闸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有关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设计的探讨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崇明岛河流中氮营养盐分布特征
再析渡江战役结束时间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上海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内河搜救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模糊规则库和证据推理的内河通航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