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多媒体环境下高校英语课堂动态平衡模式探究

2014-10-25 12:18陈争峰杨跃曹志宏
关键词:动态平衡模态多媒体

陈争峰,杨跃,曹志宏



多模态、多媒体环境下高校英语课堂动态平衡模式探究

陈争峰,杨跃,曹志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1)

本文以J•Harmer的平衡活动教学法为基础,探讨在多模态、多媒体环境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多媒体和网络等媒介的不同功能,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平衡,教师与教材的平衡,学生与教材的平衡,使三者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平衡之中,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推动外语教学上一个新台阶,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度,真正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多模态;多媒体;英语课堂;动态平衡

一、引言

当今的多媒体互联网是各国文化的交汇点,以其更新快、时代性强、生动形象的特点,传播着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多媒体在创造英语情境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对文本、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的能力,使教学手段趋于全方位、多层次,英语教学应该充分借助多种渠道和多模态诸如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嗅觉的和味觉的多种体验和多感官刺激,为大学生提供一种图、文、声并茂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1],去培养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基于网络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受到高校英语教师的关注,这种教学模式综合了课堂教学直观性和网络学习灵活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更具个性化的学习和提高的空间,也为教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信息和表达手段,但是,许多高校在这种英语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过程所产生的众多问题是值得深入探讨和思考:在英语课堂上,一方面教师开展活动难,课堂满堂灌,学生无法及时消化课堂知识;另一方面多媒体介入教学,现在有的多媒体课堂上课件演示时间已占到了整个教学时间的80%以上,信息量大,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减少了,造成学生身心疲惫,兴趣降低、学习效果事倍功半,师生互动活动较少,丧失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多模态、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教学便成了一种新形式下单纯的灌输式教学,只不过由传统的“嘴巴式”灌输变成了现代多媒体灌输,课堂活动的弱化不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认为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2]。由此可见,21世纪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高等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既要挖掘多模态、多媒体环境下英语教学的优势,又要做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这样就利于有利于教师在课堂发挥指导的作用从而发挥大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潜能。因此,如何应对多模态、多媒体环境下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领域的冲击,努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度,就成为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所面临的迫切的课题。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理论依据----动态平衡理念的提出

国内外外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80年代初呈现出综合发展的趋势,英国J.Hammer率先从比较系统和平衡的角度来探讨外语教学,提出了“平衡活动教学法”。Harmer认为教师应以交际性教学原则为理论基础,应该从学生所进行的课堂活动的视角来探讨教学法[3]。“平衡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确保学生能参与各种各样有益于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的课堂活动,课堂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需求相平衡;课堂教学活动要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平衡;教师的控制程度、学习者的自主程度与教师流程之间应该保持平衡。也就是说,成功的教学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应该使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达到平衡。Harmer把课堂教学分为输入、练习和输出三部分。输入是课堂的导入阶段,其意图是让学生接触和理解语言材料的结构、意义和交际价值,而教师充分利用新材料与学生现有水平间的差距,有技巧的激发学习渴望和掌握新材料的动机。练习是将输入的语言材料在课堂活动中进行反复实践,巩固原有知识和吸收新知识的过程,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输出则是在交际性活动中,有效的使用语言传递信息,把握语言的交际功能的阶段[3]。在这个过程中,活动是贯穿始终的主线,而各阶段之间的动态平衡则构成一个有机的课堂教学系统,其目的是让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需要特点和反馈情况等灵活地调整各部分的比例和变动关系,以实现不同层次教学活动间的平衡。Harmer的平衡观教学思想体系对于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成为英语教学工作者提高英语教学效度的理论依据之一。

三、多模态、多媒体环境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根据动态平衡的指导思想,在多模态、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将外语动态平衡教学法置入到教学系统,以及教学的整体研究中去。所谓“动态”,指在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手段、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多元化和动态化。大学英语课堂动态平衡模式就是以多媒体这一工具为手段,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使师生认知主体、环境和社会语言文化取得和谐发展,构建相互联系、动态平衡的环境系统。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度,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从影响教学效度的诸多因素着手,努力使学生、教师、教材三者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平衡系统之中,这必将对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度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这正是Harmer 的“平衡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为阐明教学全过程中的基本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我们将动态平衡思想应用于教学活动以科学的教学设计思想为指导,对实验整体设计作如图1所示。我们根据1制定每堂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根据1和3制定每堂课教学内容;根据2设计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的课堂活动与作业。

而且,多模态、多媒体环境下课堂模式的教学内容以信息为出发点要求教师多模态教学,教与学的方法和手段多模态化,教学目标指向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该模式是由教师、学生和课堂生态环境(教材、课件等信息)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动态平衡教学模式。具体而言,该教学模式以多媒体课堂为教学环境,多模态为教学手段、方法,以信息(一维语篇信息和多维超文本信息)为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为教学目标。教师应多模态的教导和评估,学生需多模态的认知,师生合作进行多模态评估,这是该教学模式最为重要的教学理念。多模态、多媒体环境下英语课堂动态平衡教学模式构建如图2所示。

图1

图2

在此教学模式的构建中,教师(教学内容、输入方式、方法)与课堂环境(多媒体,教材)的动态平衡是关键。教师可以多种模态呈现教学内容,如用电子投影设备、网络等。教师为整个教学过程和每个教学阶段选择合适教学方法,并据此选择合适的教学模态。借助多媒体,教师根据课程具体内容清晰地搭配使用各种模态,整合和传递信息。在课堂讲解时,要有效的发挥讲课艺术,实现学生和学生互动、老师和学生的人际互动[4]。教师可以从图文结合的彩页教材,到幻灯片、投影仪的出现,再到多媒体的使用,逐步运用多种模态优化英语教学,为学生创建视频、图像、生动有趣的动态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这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能最大化的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其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制作并向全班展示自己PPT课件的平台,使学生在制作中更加深刻地掌握所涉及的语言内容,在展示中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及信心。如在《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三单元,讲到克隆技术时,展示一系列克隆绵羊多利的注释图片;介绍地震时,放一段宇宙探索节目关于地震基本形成发展过程的视频;在涉及环保话题时,让学生观看不同类型的污染视频或图片。通过地道生动的目标语的浸润,学生兴趣盎然,对语言接受效果更为良好。与单纯的文字描述相比,图片内容更能吸引注意,更加形象而具体地体现了文字描述信息的内容[5]。教师要有效的依据课堂教学实际优先选择恰当的组合模态,提高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听、看、说等多种模态,使其学习活动更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掌握教学主要内容,从而进一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以实现课堂的动态平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件PPT演示的优越性,做到多模态PPT演示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摆脱课堂死气沉沉的教学环境。

同时,英语教师对学生课堂实现输入与输出的平衡。Krashen认为情感能左右注意力对智力活动的引导,影响对输入信息的反馈和输出信息的有效选择[6]。然而假设教师能从情感上对课程的文本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筛选与过滤,并且把教材的内容组织好,在传授知识的课堂中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认知学习效率。如果教师只是机械、死板的填鸭式进行英语教学,单纯讲解语法和词汇,那么必然会导致课堂气氛的沉闷,极大地挫败大学生上英语课的积极性。教师只有改变对教材的传统思维方式,摆脱对教材的过分依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课堂操作的角度在认知、情感等不同层面对教材导入明确的目的,并对教材作适当的优化处理,才能实现与教材之间的平衡,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去感知英语语言。我们的教材十分强调语言输入,在教材编写中倾向于提供许多的语言量。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通过学生的语言输出所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对语言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对教材编排进行有效处理,更好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各种语言输入材料,并进行有效地利用教材,实现与教材之间的平衡。只有达到输入与输出有意义的平衡,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和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当前的立体化英语教材,以及当前有利的多模态、多媒体环境,不断调整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以实现课堂动态平衡。

为验证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作者对西安电子科大学的2010级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从2010年9月开始,对在同一个学院,在分级测试的基础之上,在课时、教材(《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选用、班级容量、教学内容没有突出差异的前提下,对自己所带的四个小班中进行3个学期的实验。选取成绩相当的3个班(每班人数为40人)作为实验班,采用课堂动态平衡教学模式来授课,对照班(1个)仍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来授课。实验从第一学期开始到第三学期结束,以每学期的期末学业测试成绩及大学英语四级的通过率作为研究比较的统计数据。周课时为4学时,其中2学时的读写译课,2学时的听说训练课(自主学习2课时);授课模式为:小班上读写课,在数字化语音室进行听说自主训练;作业形式为:综合阅读作业、口语作业、自主听力作业、课外阅读作业。

新模式强调通过动态平衡课堂互动活动的设计,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突出个性化,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所学内容课堂上再现出来,利用互动交际活动法、合作创新探究法、课堂内外互动法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生态学课堂,在“学生”和“师生”多向动态交流中达到信息交流的目标。加强课堂内外实践性:课堂报告,鼓励学生制作多媒体PPT进行多模态自主探究学习(课堂中进行),课堂话题展示,模拟真实环境下的角色表演,要求班上的所有学生参加,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DTO演讲、Speaking corner等课堂活动(课外进行)及网络自主学习和影视赏析(课外进行)。

动态平衡测试模式的构建,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学生在平时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记成绩的形式(20分),在英语期末考试中要占一定的占比例(包括话剧表演、报告、回答问题、作业、信息反馈等),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四、教学效果分析

笔者就多模态、多媒体环境下英语课堂动态平衡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效果、英语学习的兴趣、课堂的语言输入与输出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

表1 :2010级学生评教项目和结果(满意程度%)

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学效果表示满意,特别是在“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多模态”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两方面,学生的满意度超过了90%;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开展课堂动态平衡教学模式,他们增强了英语学习的信心,课堂上能主动、积极地发言;80%的同学越来越意识到同学间的互动学习在英语课程学习中的意义;与此同时,单纯的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模式并非学生认可的理想的教学模式,因为此模式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缺点是“缺乏师生互动”。学生更喜欢多媒体、多模态与传统英语教学相结合的动态平衡教模式。

表2 :2010级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每个学期期末成绩对比

与此同时,也对每个学期学生的英语期末成绩做了比较和分析。从表2的数字统计可以看出学生的英语成绩连续3个学期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实验班3个学期以来的上升趋势很明显,到第3学期及格率最低的达到了95.5%。总体上来讲,对照班学生的成绩相对实验班的成绩来说,差了一些。

表3 :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统计分析

表3为任意抽取一个实验班C与对照班第二学期的期末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检验的数据结果显示,两个班之间的成绩存在明显差异,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实验班的期末成绩明显高于控制班。

通过笔者和学生谈话会了解到,实验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以及自主性也都有非常明显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英语课堂动态平衡教学模式成效显著。很明显,这种开放的、自由的语言学习环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和生态化教学,这种探究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给予新的启示与思考。

五、结语

从Harmer的平衡观中可以看出:高校英语教学中各部分的平衡不是指机械的、绝对的静止不动状态,它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平衡系统,这正是平衡观的生命力和辩证思想所在。外语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而各个时期的模式也不一定是单一的,尤其在改革的过程中,应允许不同的教学模式共存,通过比较、鉴别,找出适合具体情况的最有效的模式,使外语教学效率切实得到提高[7]。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这种动态平衡活动教学法不是呆板凝固的教学法,而是一种灵活、动态、开放的外语教学思想。它反对以往把外语教学简单化的种种做法,强调充分考虑外语教学的各种复杂情况,强调教师、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动态平衡对教学的重要性,尤其强调当代多媒体、多模态等因素对外语教学的重要影响[8],有利于解决高校英语学习的费时长与效果差的问题。从认知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的角度来看,在动态平衡教学模式构建中,我们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试图给外语教学模式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理念,这一教学探索活动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着较好的启示和借鉴作用。相信在高校英语教师的积极努力下,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能够普遍得到提高,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也得以进步,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高校英语教师也可以做出积极的贡献,所以多模态、多媒体环境下高校英语课堂动态平衡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高校英语教师,要适应高校英语教学的改革,多模态、多媒体环境下英语课堂动态平衡教学模式的构建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

[1]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6):24-27.

[2]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出版社,2007:8-12.

[3] 马书红.论J·Harmer的外语教学平衡观[J].外语界,2001(2):20-24.

[4] 蔡基纲,武世兴.引进网络多媒体技术[J].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外语界,2003(10):5.

[5] 胡壮麟,董佳.意义的多模态建构—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6(3):4-11.

[6] Krashen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21-23.

[7] 胡亦杰.后教学法与教学法:继承和超越[J].深圳大学学报,2006(4):109-112.

[8] 张宗让.试析与外语教学途径有关的几个因素[J].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2):23- 27.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ynamic Balance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 on the Basis of Multimodality and Multimedia

CHEN ZHENGFENG, YANG YUE, CAO ZHIHONG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at English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J•Harmer balance teaching theory,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different functions of classroom, multimedia and Internet to achieve the balance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the balance of teachers and textbooks and the balance of students and textbooks. The balance of teachers, textbooks and students should be in an open dynamic state. Therefore, it can construct a new teaching mode to promot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oreover, this teaching mode can further improve teaching validity of English class in the university and truly improve the non-English major university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English in all around way.

Multimodality; Multimedia; English class; Dynamic balance

G642

A

1008-472X(2014)07-0109-06

2013-08-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年教学改革重点项目:以创新、思辨、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导向的大学英语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研究(A1326);小学科资助项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教学改革重点项目(A111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k5051208002);本论文受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基金资助。

陈争峰(1977-),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杨 跃(1959-),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本文推荐专家:

白素,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李瑞林,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及翻译理论。

猜你喜欢
动态平衡模态多媒体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赏析2017年高考物理动态平衡问题
析拉绳旋转试题解动态平衡问题
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
浅谈动态平衡问题的解法
活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