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作证

2014-10-27 16:13王平安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镇政府

王平安

2013年9月,一个春花秋实,硕果累累的季节,我从山西的最北端跑到最南端。

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弯,一路奔腾咆哮着汹湧而去,这边是山西运城辖属的平陆县境,对面便是河南的三门峡,何谓三门,源自古渡黄河的必经之处,大自然的鬼爷神工造就了这儿的山河峻险,中条万韧,千鸟难飞,天造奇峰,地设险隘,欲达彼岸,必径闯关,神门、鬼门、人门,看你的本领能耐,择其一门,走神门,腾云驾雾,上天入地,成龙变蛇,凭神而断;走鬼门,葬身鱼腹,沉寂河滩,难以生还;走人门,方可顺畅过关,臻达彼岸……

入门难,难以上青天……

如此三门,听来叫人不寒而栗,毛骨耸然……

一辆破旧的公交车,慢慢腾腾地从平陆县城出发,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一圈一圈地朝着我的目的地盘旋而去,平陆不平沟三千,沿山绕河十八弯,本来也就是二十多公里的路,感觉却云遮雾罩,迷迷糊糊地走了几小时,转到山顶,快吃午饭了……

走进座落在高山顶上的平陆县三门镇党委书记周春安的办公室,他的屋子里烟雾燎绕,我推开门,透过浓浓的烟雾,好半天才看出周春安的面孔,我喊了一声,他才从雾梦中醒来,走到门口,抱谦地对我说,你看看,你看看,办不完的事,送不完的客,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他拉过一只凳子说,你先座,喝口水,喘口气……

这拨是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早上市里的一拨儿刚刚走,前一阵子,省纪委也来过……

我缓了一口气,周春安走到屋外与我拉呱了几句,我说你快去忙吧,一屋子的人,都等着你书记说事呢,千万别耽误了工作!

周春安说,不要紧的,咱哥俩好几年没见过面了,也该好好聊聊才对,纪检委是来查我的问题的,我也就是礼节性接待一下,让他们开展工作,我该回避才对。

原来是周春安刚来三门镇上任的时候,镇政府经济诘拘,为了工作需要,他自己筹借款项购买了一辆汽车,有人却状告那是望原村支部书记行贿给周春安买的,好家伙,案子不小啊,一个小小的山乡小镇,一上来就有人敢向书记行贿十多万元,非同小可啊!

2010年4月,周春安上任三门党委书记,刚到任就碰上望原村一名群众三番五次地状告该村支部书记胥百旺贪污腐败,多吃多占,靠当村长发了望原村的财,请求他这个三门的青天大老爷推翻压在望原村人民头的这座大山,要求撤了胥百旺的支部书记,开除他的党籍,判刑法办!

周春安上任伊始,不可能一上来就撤换村长支书,他对这个告状人说,这事儿我们调查核实一下,再作定论,那个告状的满以为新来的党委书记是一个尝识他这个嫉恶如仇的反腐英雄的大人物,他回到望原,平心静气等待着周春安书记的庄严的反腐行动的兑现……

周春安找镇政府的其他干部了解望原村支部书记胥百旺的情况,远不是告状人说的那么一回事,胥百旺为人正派,敢闯敢干,是个带头致富的能人。

不久,周春安下乡望原村检查工作,恰巧碰上村里的集体林坡失火,他们赶到救火现场的时候,他看到一个中年汉子挥舞铁锹,奋不顾身地一次又一次地冲进熊熊燃烧的大火中扑火护林,当时火势越来越猛,周春安害怕发生人命危险,坚决地制止了他的这种不顾个人安危的冒险行为……

后来,他才知道,那人就是望原村支部书记兼村长的胥百旺,一个并不熟识的共产党员的高大形像深深地刻印在他的脑海里……

到后来,告状人看看等不到他所希望的好消息,便一个劲儿往镇政府跑,气壮如牛地追究为什么还不处理胥百旺,为什么还让这个腐败份子消遥法外,执政掌权,强列要求镇政府派人去望原村为民除害。周春安心里有了数,为了落实上访人的诉求,也为了不冤枉一个干部,不放过一个坏人的反腐要求,周春安让镇纪委牵头,专门成立了胥百旺问题调查组,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还原了事情的真像,举报人举报的情况80%与事实不符,针对胥百旺的问题,请示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后,给予胥百旺党内警告处分!

2011年,镇里各村换届选举的时候,周春安考虑到望原村的安定团结,考虑到望原村有一股专事寻衅村委会麻烦的对头势力,考虑到胥百旺工作中的阻力、困难,同时考虑到胥百旺任村长也有一些年头了,虽说是大部份群众对村委会班子还是有一定情感的,但他出于全局的考虑,还是计划在这次选举中调整一下望原村现任领导班子……

动领导班子是出于工作的顾虑,绝非是告状者们的告状所致,一年多的工作实践中,周春安清楚地看到望原村干部们的良苦用心和对人民群众的一种高度负责的可贵精神,他想着等选 举结束后,为这位支部书记兼村长的胥百旺安排一个合适的工作岗位,他们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功臣,他们为了党的需要,在深山老林里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每月只拿着少得可怜的能买几包中档香烟的微薄的薪水,却干着东奔西往、耗费心血,不能让我们的干部辛辛苦苦地干了多年后,不清不楚地走下岗位,不明不白地离职下台,他不能让自己的属下辛苦工作了多年后,落得个流汗又流泪的可怜而又可悲的下场!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心里都有杆秤,是金子总会发光,是好人总不会被遗忘,2011 年的望原村干部海选大会上,尽管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在挖空心思地私下活动,小股开会,蛊惑民心……

但天意不能悖,民心不可违,镇政府的选举工作队并没有做出任何引导群众意志的信号,就在一少部份人上窜下跳、费尽心机,企图操纵望原村民主选举的情况下,胥百旺仍以高票当选……

这伙人一下子傻眼了,胥百旺是望原村民心目中的好领导,好干部。

镇党委和镇政府慎重权衡利弊,还是决定让许百旺同志离开他工作了多年的支书、村长的岗位……

那伙人高兴地四处奔走,弹冠相庆,他们以为是自己的告状起了作用,以为是镇党委采纳了他们的“铮铮谏言”,是周春安书记下定了决心要拿掉胥百旺的望原村书记兼村长的官职,他们到处鼓噪着三门镇来了大清官,宣传着周春安的丰功伟绩……

可是他们没有料到,过了没多久,胥百旺离开了望原村,来到了三门镇政府司法所上班,专司负责群从来信来访……

三门镇党委书记周春安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亮出了公开支持、重用为山区农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党的基层干部的观点,公开肯定了胥百旺多年来担任望原村村委主要领导的工作成绩……

告状的那伙人这下又气得鼻孔冒烟,他胥百旺一个贪污腐化的村干部,凭什么如此给以重用,群众状告下台的干部,没给什么处份,反而是村官当成了镇官,从村里升到了镇里,越告官越大,越告位越高,在他们看来,三门镇党委书记周春安简直就是事非不辩,颠倒黑白,十恶不赦,重用坏人!

通过三门镇党委使用干部的人事安排,他们看到了周春安“保护坏人”, 不是个好官,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三门镇党委书记周春安,是他周春安丧失革命原则,站错了阶级立场,保护重用坏人……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他胥百旺为什么能够得到他的黑后台周春安如此的厚爱和重用呢?没有贪污份子的重金收买,没有下属干部的经济贿赂,他周春安图了个什么呢?

那伙人看到了三门镇党委的那辆越野汽车,他想在这部车上做文章,于是乎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开始在三门大地上萌生了,望原村村长胥百旺,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腐化,多拿多占,用望原村群众的血汗钱大肆行贿,为三门镇新上任的党委书记周春安购买了一部汽车……

一些人精心泡治了“证据确凿,事实清楚”的告状材料,一封一封匿名信寄到了平陆县委、运城市委、山西省委和中央纪委……

在一个日月困苦的的山乡小镇,人们的生活水准还处在一个为生计奔忙,为温饱劳苦的水平线上挣扎的穷山小村里,竟然发生了如此数额巨大的行贿受贿大案……

2012年5月,山西省纪委工作队进驻深山老林中的三门镇,望原村的告状者们开始瞪大眼睛看着省纪委的领导怎么处置“大贪官”周春安,一种危险言耸听的谣言风传开来,周春安就要倒台了,省里专门派人来收拾这个贪官来了,大家赶快反戈一击,检举揭发吧!

省纪委的同志进驻了望原村,他们挨家挨户地核实调查,访贫问事,事实真相渐渐地浮出了水面,这是一个日月困窘的山乡穷村,几年来,在胥百旺的带领下,慢慢地脱离了贫困,脱离了原始的山里人犁耕手播、肩扛担挑、温饱无依的生活状况。

十几万元钱,全体村民一年的经济总量加起来也没有那么多,胥百旺从那儿搜刮民财、贪污腐败,即使是把自己那一把骨头变买了,也弄不来那么多的钱啊!即便是周春安就是穷凶极恶、变本加利地索贿要贿,他一个下车伊始,初来三门上任,刚到这个深山老林中的不毛之地,就能一下子从胥百旺手中弄出那么大一笔钱财?

完全是无中生有的捏造事实,匿名诬告,纪委的同志访遍了望原村的上上下下,男女老少,每一个旮旯角落,包括告状的那一伙人,也没能找出一星半点的真言证据来,党的政策历来是不放过一个贪赃枉法的孬官,也绝不会无凭无据地冤枉一个干部!

省纪委的领导调研结束后,专门找到周春安同志安慰他说,下边一些缺乏法制观念的群众出于个人的利益目的,发泄私愤,上访告状,也不奇怪,不罕见,也属正常情况下的正常现像嘛,你要正确理解,正确对待,努力做好工作,为官一任,富民一方,廉生威,明生敬,无私才能无畏,只要把三门这个穷山乡的经济抓上去,让三门人民过上好日子,这就是最好的诠释,最有力地辩白……

苍天为公,青山作证,百姓心里有杆秤,人民是不会错怪一个诚心的人民公仆的!

周春安说:请领导放心,我周春安赤胆忠心,扎根山区,三门人民的苦根子拔不掉,我周春安誓不下山……

让人遗憾的是,有些人心中的阴霾是不会轻易地消弥散去,罢手甘休的!就在省纪委工作组撤去不久,又一个浪头迎面击来,还是望原的问题,还是因为周春安保护重用了胥百旺,还是一次又一次上窜下跳的那伙人,举报胥百旺花了七万多元贿赂周春安,买下了三门镇司法所主任的官职,为周春安在平陆县城附近的王崖村建起了价值几十万元的别墅豪宅!

听到这到这个行贿受贿的案例后,禁不住哑然失笑,世界上有哪个吃错了药的憨人会干这等赔本掉底的愚笨之事,试问一个穷乡僻壤的村支书, 缘何要送几十万元贿买镇政府下属一个月工资400元的司法所负责人的官位呢?

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即便胥百旺能弄来这几十万元巨款,去买这么一个谈不上品位的“官”,接待群众,受理信访,权在那儿,利在何方,何时才能收回这笔天文数字一般的巨额投资呢!

但这告状信白纸黑字,真金白银地放在那儿,不容你不信,不容你纪检部门不当一回事?它即便还是匿名信件,按照信访部门的规则惯例,也必须核实清楚。

莫非是那胥百旺真的是脑袋里进了水,真的就给了周春安几十万,这事儿非同小可!

平陆县纪检委的同志再次进驻三门镇,再次走进望原村。这是一个三门镇政治清明还是贪官当道的分水岭,是一块鉴别周春安贪贿与否的试金石……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们意想不到的事件显现在人们的眼前。

县政法委的段书记专程来到三门,他走进周春安的办公室,把5000元人民币放在桌子上说,山西电视台的一个记者捎给你们三门的,你把它转交给望原村的XXX!怎么回事嘛,周春安有点儿莫名其妙,望原村的告状人怎么就和省电视台的记者发生了经济往来?

这些个山里人出身的告状专业户百折不绕,痴心不改,不仅仅是跑熟了太原、北京的上访路,现在连电视台的记者也交上了朋友,他们真还是忠于职守、勤勉敬业,越告越会告,越跑越会跑,跑着跑着连旁门左道也无师自通,八方交友,神手通天……

段书记告诉他,就是你们三门望原村这个XXX,私下里偷偷摸摸地给省电视台这位崔姓记者贿送了5000元人民币,这个业务娴熟的告状“专家”,为达目标,也不妨使用了行贿武器,他想着通过这位省电台的记者之手,能拿到第一手的证明材料,能拿到那证明人鲜红的画押指印,能顺顺当当地让望原村的反腐英雄把望原村胥百旺,三门镇周春安这两个贪官揪出来,他不惜血本,投入巨资……

出人意料的是,那位崔姓记者天良未泯,当时就要把5000元退还,可那伙人却一再指天发誓,为民请愿,诚心一片,赤忠可见,请求他看在山里老百姓的面子上,帮这个大忙……

那记者事后越想越不对劲儿,这些别有用心的告状者们,叙述举报事实,神情慌乱不堪,前言不搭后语,显有谎编捏造之嫌,他能拿出5000元来想办法拟造伪证,还不能把他这个合谋记者爆光示众……

那记者在离开平陆的时候,把那5000元交给了县政法委段书记。

周春安这才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他认真地考虑了这起经久不息、前仆后继的告状事件,思谋着如何让这个莫须有的巨额贪污事件大白于天下,很快地安慰村民,化解矛盾……

这时候,他只觉得心累,累得辛苦,累得难受,太阳累了,可以躲到地球的下面,在摇拽的扶搡中恢复光明的疲劳;星星累了,可以躲到太阳的背后,在闪烁的星光中温暖寒夜的清冷;月亮累了,可以躲进天空的深邃,在无边的广袤中呼吸舒缓的空气;而他,只觉得整个身心都疲俻不堪,想寻找个躲藏的地方都没有……

心,若是没有栖息的地方,就有一种流浪的感觉,无论是走着,坐着,还是躺着,都感到不踏实!

躲到那儿去,总有些人在想着对你发飚!

很多你接触过的,你感到挺不错的人,在很多的时候你怎么也弄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不喜欢你,贬低你,轻蔑你!他想着宽容他,谅解他,可真正的宽容不是一方委屈的迁就,真正的宽容应该是一种敞开心扉的交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信任,奢望对方的理解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美丽的幻想,躲是躲不过去的,必须痛下决心去动一次“手术”了……

这是一个有着沉重教训的事件,在这个告状事件上耗去了省、市、县纪检干部无数的时间精力,他要寻找一条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只要内心不乱,外界就很难改变什么,面对着这么一种无暇顾及的攻讦,绝不能输掉自己,反腐败就得“保持疼痛,拒绝麻木”,周春安想了想,他决定把那伙人找来,锣对锣,鼓对鼓地当面谈一次话。

望原村告状队伍中的头面人物胆怯地,慑手慑脚地走进了他的办公室,周春安为他倒了一杯水,客气地敬烟让座,那人好像是一下子就泄了气,心也不燥了,气也不高了,他小心翼翼地掂起半个屁股,忐忑不安地座在他的靠背椅上,屈背躬腰地做出一种媚态……

人其实是个纸老虎,戳穿了那层纸就什么也没有了,那伙人背地里铁了心要把胥百旺、周春安置于万劫不复的境地,放言誓和他俩斗争到底,不把他们赶下台决不收兵,可实实在在地座在周春安当面的时候,却完全被他的那股凛然正气压得喘不过气来,他感到一种悬壶压境之势,绝顶而来,如一只泄了气的皮球……

周春安和言悦色地对他说,你不说,我也知道你此刻在想什么,你在想我周春安重用坏人,重用望原村的贪污份子胥百旺是吧,胥百旺给我买了汽车贿赂我,腐蚀我,我们是官官相护,上下勾结,我是胥百旺的黑后台对吗?

今儿个叫你到我这儿来,并非因为我是党委书记,以官压人,仗势欺人,咱们完全平等地站在一个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层面上,推心置腹地谈一谈,光明磊落、实事求是,治病救人,完全彻底地把问题摊在桌面上,我的问题也好,胥百旺的问题也罢,咱们开诚布公,光明正大地坦言以对,一针见血,落到实处,我无怨无悔,无条件地接党纪国法的惩治制裁!

那人脸上呈现出尴尬的难为之色,他想了半天,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开口机会……

说什么呢,原本就是空穴来风,一浪赶一浪地把事情弄到了一个不可收拾的地步……

周春安说,咱们都是五尺之躯的男子汉大丈夫,要光明正大,敢作敢为,敢有担当,心里有什么,咱们就利利落落地一吐为快……

那人听他这样说,不住地点头称是,心虚口滞,他含糊其辞、指东打西地应对了几句,额头上就冒出了一层细密地汗珠……

周春安进一步说,今天约你来,一是谈谈心,聊聊天,吐吐咽在咱俩心口的积郁闷气,二是县政法委段书记替省电视台记者给你退回来5000元钱,究竟是什么钱,我不说你们心里也清楚,这5000元钱按说该作为赃款上交国库才对,我考虑到你们也不容易,只要知错就改,还是还给你们吧,你点点数,拿回去吧!

那人一听,心里“卟嗵”一下,脑门里溢出了一股热血,差点儿倒在地上……

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水里,这杯水立即变色,不能喝了;一滴墨汁落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的,为什么呢,因为两者的肚量不一样……

宽容别人就是肚量,谦卑自己是份量,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质量!

周春安本来是想好好地教育训化他一阵,让他明白“人在做,天在看”的古训,教他长长记性,至今往后要好好做人,老实做事!

可话到嘴边,他猛然改变了主意,泰山容纳百川,江海不择细流,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周春安故意拐了个弯,给了那人一个面子,他想,老百姓都不容易,告状人也是人,更何况三门的群众还生活在一个不怎么福裕的环境里,5000元也不是个小数字,他把它还给了那人,希望以此化解双方胸中的那块封冻的冰……

那人接过那沓烫手的5000元人民币,心口不一地点头哈腰,连声道谢,他脸上红一阵,白一阵,他只害怕周春安再说什么,勉强做出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的常态模样,忙忙和书记道别,落荒而逃……

平陆老城的小男孩

1967年,那是一个革命化、战斗化、阶级斗争白热化的红卫兵盛世的年代!

这年3月,隶属于山西省平陆老县城的太阳渡村一个殷实的农家小院里,一个结实的生命呱呱坠地,哭喊着来到了这个世界……

他是这家的老二,老大是个女孩,在外工作的父亲高兴地合不拢嘴,刚过了年不久,阳春三月,艳阳高照,喜得贵子,合家安康,就叫春安吧!

父亲18岁就参加了工作,先在县粮食局,后来又调到了硫磺矿,公社的财经秘书,再后来,由于工作的需要,他又调进了县财政局,当上了副局长……

父亲是一个唯唯诺诺,树叶掉下来也怕砸了脑袋的小心人,他十分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恪尽职守,尽心尽责,干一行爱一行,一顶点也不敢含糊。

母亲1958年被招进平陆县国营机械厂,成了一名光荣的自食其力的工人,后来在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被压缩回乡,在母亲先后生下姐姐和小春安以后,她老人家就完全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了!

母亲要去生产队上工,照看他的责任就落在长他五岁的姐姐身上,他是在姐姐的背上长大,在姐姐的呵护下,小春安会翻身了,能吃饭了,慢慢地呀呀学语,歪歪扭扭地迈开了他人生的脚步……

1978年,多年来一直封冻的政治气候渐渐地解冻,党对1960年前后压缩回乡的那批国家职工有了安抚政策,凡属于“62压”人员,一律恢复公职,补发工资,原先在平陆县国营机械厂工作的母亲亦在此惠顾范围之内,母亲的职工待遇落实以后,他们姐弟四个也幸运地跳出农门,成为市民。

1981年,他们举家迁进了向往已久的平陆县城。虽说他们本来也就居住在距平陆县城不远的老县城,但县城毕竟是县城,毕竟和乡下不一样,一家人吃上了供应粮,吃上了菜市场子上的菜。母亲落实了政策,却仍然还没有工作,姐姐和周春安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两个嗷嗷待乳的弟弟,一家人的日用花销都要靠人民币来支付,都要靠人养活,唯一的依赖就是父亲每月34.5元的工资,一家人走进了城里,却陷进了一个更加困窘的怪圈。

少年不知愁滋味,周春安昂首挺胸地走进了平陆中学,走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县里的第一中学就是不一样,巍然耸立的教学大楼,辽阔宽敞的操场,上千人的大学校,使他亨受到了一种挣脱了沉重锁链、前所未有的自由和畅快,终于飞出了那个让人窒息的山村窝铺,跨入了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新世界!

妈妈说:到了新的地方,进了县里的好中学,你要刻苦努力,当一名好学生,将来去上高中,考大学,为咱周家争光,为你爸爸长脸!

周春安体味着母亲的叮嘱,他已经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半大小子了,他知道妈妈是为一家吃喝穿戴操心,是在为日见羸弱的父亲身上的沉重负担发愁,他有着自己心中的目标和打算。

在妈妈的凄婉教育下,周春安知之衣食之艰,粒米之贵,上尊父母,下抚兄弟,节俭上学,勤勉读书,虽说没像有钱人家的孩子那样心无一累,宽裕富足,但他还是欢心愉快地走完了他的中学时代。

中学毕业后,按照母亲的想法应该报考高中,继续深造,几年后怎么也得去接受大学教育……

已经是小大人的周春安考虑到弟弟们还小,他和姐姐都在上学,父亲已年渐衰老,家里没有劳力,他坚定地告诉了母亲自己的想法,说他初中毕业后不上高中,要直接考中专,早点毕业参加工作,以减轻母亲的压力。

周春安执意报考了距平陆仅几十里路的运城会计专科学校,他对母亲说,这学校距家就一点儿路程,星期天回来拿点吃食衣用,也花不了多少钱,还和读中学差不多,就是你们想看看我也方便,更何况,这学校虽说不是什么大专院校,但一样地转户入学,毕业后就成了国家干部,一样地按排工作,早早地上班领薪不是还可为咱家做点贡献吗?

这所八十年代中期还属于国家中等专业学校的会校座落在运城市区的南部,它的对面是市乡镇企业管理局,东边是市实验学校,西边是运城师范。

也是一种家族基因的作用使然吧,春安在他决定走中专这条捷径救家,为父担责的人生便道时,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在同伴们看来绝对地枯懆无味的财会专业。

城关镇来了个年轻人

1987年,平陆县城关镇政府走进一个拿着介绍信,背着铺盖卷报到上班的年轻人,他看上去还是个孩子,他怯生生地找到镇政府办公室,小心谨慎地递上自己的毕业证、派遣证,户口迁移证……

镇党委书记说,是会校毕业的,那就到财政所当预算会计吧!

周春安从这一年起,便踏入了社会的大门,开始了自己漫长的人生历程……

刚开始时,他想着,我一个会计专科学校出来的就是会计,还当不了一个预算会计。可一接触工作,还真不是那么一回事,学校里学的还真和工作挂不上钩,他便老老实实地跟着老会计们实实在在地学。

抱着这种态度,算是走对了路子,大伙都觉得这孩子还行,还听话,还不错!

工作就这么一天一天地往下做,日子就这么安安稳稳地往前过,他头一个月发了工资,一分不动地交给了母亲,妈妈欢喜地笑了,她儿能帮着父亲养家糊口了,他家的日子能松快一些了……

周春安得到了上上下下的好评,他很快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的入党申请书早就递给了机关支部书记,他在诚心诚意地接受着党的考验……

财政所是一个只有三人的小单位,整日里也就是些写写算算,数字报表什么的,日子过得很单调、很枯燥,当然就也很寂莫,周春安从小就过怕了的那种孤独、恐惧时不时一阵一阵地袭来,这一辈子学了会计,就得在这小得比家里人还少的地方几十年如一日地干下去吗?

他看到镇政府的书记、镇长们在开会时,下乡时那种高屋建瓴,振臂一呼,万众响应的威武,常常想着将来有机会也去当一个人人敬仰的干部……

机会到底在那里呢,他也和很多的刚参加工作的小青年一样,一直没有找到答案!

他渴望着新的生活,渴望着有朝一日能有个机会,领导不是说他的这个工作也算干部吗,为什么不能像别人一样也当个正正经经地政府领导呢……

周春安忽然发现,机会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存在的,都是公平的,问题是当机会俏然来临时,你做好迎接机会的准备了吗?

机会就隐藏在我们渡过的那些痛苦、快乐、艰难、惬意的日子间,那些微小的缝隙里,它其实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伴我们同行,与我们同在,只是可惜我们都太喜欢眺望远方,结果却总是错过眼前!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领导的干部肯定也不是好干部,机会是为有准备,有雄心的人准备的,这一天终于在他翘首以待的企盼中到来了!

镇党委贠志东书记对他说,小周,我想让你做镇里的共青团书记,你愿意干吗?

当贠志东书记把他叫到办公室里,严肃庄重地征询他的意愿的时候,周春安激动得心脏都快从肚里蹦出来了,他何止惊喜地望着书记那微笑的面孔,他喜出望外得不敢正面回答书记的问话,他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他痴楞了半天才缓过劲来,周春安对书记说,我愿意,我愿意,我太愿意了,可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干得了……

书记说,你愿意就行,不会干,干不了不怕,我和大伙儿教你,不是太难的事!

走出了财政所那间闷人的办公室,逃出了那一大堆枯燥的数字报表,一时间从一个平日里总窝在屋子里的会计预算员一下子成为镇政府的团委书记,周春安感觉到地阔天蓝,走进了一个新的天地……

周春安上任了,想起来心慌,说起来惧怕,但真正深入进去一段时间之后,便觉得得心应手了,青年工作,本来就是他们这个年令的天性本行,他像一只飞出笼子的鸟儿似地,欢快地融入了广袤的天地,很快就和各村的团支部书记、共青团骨干熟悉交友,打成了一片,城关镇的青年团科学试验田、青年团先进集体、青年团模范班组和学校少工委先进单位,雨后春笋一般地涌现……

城关镇的共青团工作一直走在全县的前列,一直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和好评,周春安光荣地出席了山西省第十三次团代会……

两年后,周春安本来是谋算着在镇政府再往前跨一步,报名竞选副镇长……

这时,他接到电话,县委分管青、妇、武工作的李政文书记让他去办公室一趟。

李书记对他说:“镇上的换届选举就要开始了,你还年轻,担任镇团委书记也有好几年了,积累了一定的青年基层工作经验,我考虑把你抽调到县团委工作,担任团县委副书记,思想上有个准备。”

说什么呢,组织上的安排就是工作的需要,服从分配,到那儿都行,他向李书记表示了决心,不管到走那儿,他都会努力工作!

1996年,29岁的周春安走上共青团平陆县委副书记的工作岗位,书记郭淑文是一个年轻、热情的女同志,她和谒可亲,知人善用,一上来就让他负责青年联合会、农村团组织建设和学校团的工作。

县里的工作和镇上不一样,镇上就那十多个村庄窝铺,跑一圈下来也用不了多少时间,各个村团的工作他早已烂熟在心,胸有成竹。可县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片大面广,就是到各乡镇走一遍没有十天半月的也下不来,周春安来到这个新岗位,急得火上房似地,一有空就往下边跑,眼冒火星,嘴起燎泡,却还是首尾难顾,工作抓不出个头绪……

郭淑文对他说,县上的工作和在乡镇是两回事,不能事无俱细,件件亲躬,必须要善于发现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局……

在郭书记的帮助下,周春安很快策划组织了在全县、全市引起轰动的“同在蓝天下,共读一本书”的救助失学儿童的大型公益活动,在县教育局和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有效推动了全县失学儿童背起书包,重返校园……

平陆县境,童趣盎盎,古虞大地,书声朗朗,“同在蓝天下,共读一本书”的救助失学儿童的公益活动引起了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首战告捷,信心倍增,为推动全县共青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周春安又拿出了“首届平陆县十佳青年干部评选活动”的具体策划方案。

这是个不仅得到团县委认可的工作方案,就连书记、县长也给予充分地肯定和关怀。

方案启动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它为全县的面上工作注入了一股强劲的活力,在全县的中、青年干部、职工、学生各行各业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个从县城到农村,从县委、县政府到乡镇、村组、工厂学校,男女青年齐参加的比学赶帮活动蔚然兴起,轰轰烈烈……

时光如箭,日月似梭,转眼间,几年过去了,他在团县委副书记的岗位上已有五六个年头了……

一路走来,周春安从一个十八九岁的会校毕业生成长为一个大有作为的青年干部,他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调一岗,爱一岗,恪尽职守,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彩……

2002年,杨建华县长找他谈话,想让他到乡镇基层去挂职锻炼,周春安想着,下去也好,眼瞅着也三十六七的人了,总不能老是在共青团吧!

从城关财政所到镇政府、团县委,现在周春安的工作岗位重新返到了乡下,他来到了部官乡政府报到,他的任命文件有点儿特别,那上头注明他是正科级副书记,分管机关党务、组织和青、妇、武。

做为部官乡的三把手,周春安在那儿渡过了自己生命中的四个年头……

张店镇首任主官

2006年12月份,快要过年的时候,县委组织部宣布周春安担任张店镇长。

周春安还从来没有担任过独挡一面的行政主官,这是他为政生涯中的转折点。

雪花飘飘的季节,一个精神抖擞的大男人走进了张店镇政府的大门,他就是新任的张店镇长,周春安长着一张娃娃脸,他看起来很年轻,其实也早过而立,年近不惑!

张店镇党委书记潘占奎和镇政府的同事们热情地迎来了自己的新战友……

张店是平陆县一个山乡重镇,从运城出发,在走近夏县县城以东附近的一个“V”字型路口的时候,你得拐一个380度的人间少见的怪弯,紧接着,鬼斧神工般的崇山峻岭接踵而来,抬眼望去,左看,万丈深渊,青雾瞭绕;右瞧,怪石林立,张牙舞爪;正面望去,山高路远,兽石绝顶,像是从天上压下来的青山巨蟒,给人一种喘不过气来感觉。沿着陡峭的盘山公路盘旋而上,一线弯弯曲曲的山道细如游丝,似断似续,似有似无,攀上老爷岭,爬过牛头山,大约在30公里左右,你会看到一块山间的盆地平原出现在你的眼前!

它是平陆这个山乡小县对外瞭望、引入春风的的一个岗哨窗口,省、市头头们一进入平陆境内,张店首当其冲,迎面而来,好歹穷富也是平陆的第一印像,平陆的头一个门面乡镇,历来县委县政府领导在部署工作,配备干部时,都暗暗使了劲儿要把张店当作自己棋盘中的一枚车马重子,把最有能力,最有魄力的名门爱将往这儿派。

做为新任的张店镇长,周春安明白自己肩上担子的份量……

张店古称旱码头,为过往进城的天堑衢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亦是古往今来的军事隘口,交通要道。

解放后,张店山民依山居险,靠水吃水,靠山吃山,可苦于这千年古镇,却只有穷山压顶,难觅恶水济生,久而久之,便造成了张店镇的窘迫清苦,贫脊穷困!

多少年来,合作化,大跃进,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人民公社的巨大威力,就连当年震荡得全国的山区地动山摇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毛主席亲手竖起来的副总理级支部书记数番质问,别的地方都上去了,你们为什么原地踏步,畏缩不前,一年行不行,两年三年总可以了吧?无数任领导痛下决心,战天斗地,誓叫日月换新天,可一任又一任,一年又一年,江山依旧,面貌未改……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到人,包产到户,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张店人还只能是凭着山里的药材,沟边的果树,日子是有了些起色,但这深山俊鸟还是怎么也飞不出穷山恶水的束缚。

老百姓说,六十多年了,共产党帮助咱们打土豪,分土地,拔穷根,派来了多少任书记、乡长,当官做老爷、贪图享受混日月的有之,但以身作则,带头苦干的好领导、好党员亦不乏其人,可怎么就是效果不大,富路难奔呢?

上了年纪的山民摇新着头说,不管怎么样,我们这几十年搞得不好,不理想,人们还是那么穷,那么苦,还在深山老林中的苦难深渊中挣扎……

多少年来,张店人穷日子穷怕了,想富想疯了,日盼夜想着能来一个能大闹天空的孙悟空帮张店改天换地,把穷山沟建成花果山,可就是盼不到,等不来,骂天不公,怨地不明,怒己不争……

更有甚者一古脑儿把帐记在镇政府领导的头上,捕捉到领导干部一星半点的贪腐无能,不是借题发挥,口吐詈言,便是攻讦漫骂,大放厥词,伤损自家一己私利的更是好不容易找到了发泄口,寻衅滋事,聚众上访,有一个失去理智的村民竟然把一具死去的婴儿尸体放到了乡长床上,把臭气熏天的大粪泼在领导办公室的门上……

如此这般的张店叫人望而生畏,但组织上派你到这儿来,就是让你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来了,不是让你到这儿当官享受,你周春安不是过去的听人按排,叫你干啥就干啥的副职干事了,你是党派来的骨干主官,一方皇土的封疆大吏,你是法定的责任人,你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你心里应该清楚,应该明白,周春安和比自己年长几岁的潘占奎书记商量,看张店的烂滩子,连政府大院里也污泥一滩,难以下脚,看看政府的办公地方,张店的贫穷可见一斑,政府是全镇的名片,张店的窗口,改变张店的面貌就从镇政府大院开始吧。

拆了这多少年来的茅棚瓦铺,建一座宽敞明亮的办公大楼,先为张店的起飞建一块牌匾,树一盏霓红灯,栽一棵梧桐树,先让外人看一看驻守在平陆南大门的张店重镇的不凡气派,为各地的巨商大贾插一枝橄揽……

潘书记叹了一口气说,你们年轻人目光远大,雄心勃勃,可你想过没有,春安啊,建办公大楼,谈何容易,主体工程、内饰装修、再加上水、暖、电配套设施、办公用品,建成使用没有个一二百万下不来。

春安说,我知道得那么多,我心里已经有个大概的划算,你看咱们向县长要点,多了不敢想,三十、二十万的县长总该给以考虑吧,然后,咱们再抓些项目,伸手向上,我的一个同学在国家财政部当处长,说不定到时候能帮上咱们的一些忙,打起台子来,车到山前必有路,总会有办法的。

潘书记说,春安,你既然有这个想法,心里也大概有了个谱,和任秀红县长商议一下,看看她多少能给些,咱们就筹划启动吧,为镇政府建个窝也是件大事嘛!

县里也同意他们的想法,但只能像征性地表示一下,给10万元垫底,其余的大钱就要靠他们自己去,求缘拜佛,想办法筹凑了。

张店镇政府办公大楼工程开始启动了,就那10万块钱,走一步看一步,边筹款边建设……

财政口早就报上去的山区扶贫援建项目应该是快见分晓了吧,他们报了300万,省上也批了200万,可就在关键时刻,省上来电话说,平陆张店虽说是在全省出了名的山区贫困镇,但他们上报中央的项目已经批报过几次了,这次要拉下来,让给别的地区,周春安一听,心里比着了火还着急,他连夜往省里跑,说尽了甜言蜜语,笑乏了脸上的肌肉,但人生地不熟的,人家不认这个账。

周春安看看攻不下这个碉堡,解不了这道难题,总不能让家里的建设停下来吧,他咬咬牙,人不歇气,马不停蹄,开足马力,向着北京前进……

他的那个同学在国家财政部工作,行不行到那儿找他一下,看看有没有回天之术!

马红兵是他初中时的同班同学,自小他们要好地穿一条裤子还嫌肥,他现在虽然上班的地势不低,但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副处长,且还是个不怎么管事的干部培训处,好像是和管钱的事关连不大,可咱们也是病急乱投医,只能是缠着他老同学想办法了……

马红兵说,行不行,我给山西那边打个电话,能不能顶上事就很难说了,咱们也就死马当作活马医吧!

春安说,什么死马当作活马医,那就是一匹活马、好马,你必须把它给我医好、医活,医成一匹活蹦乱跳的好马让我骑回去当成一匹骡子使……

马红兵的电话果然起了作用,省上的承办人员考虑到和马红兵工作上的关系,就给了他个面子,把张店的项目又追加上去了,他的镇政府办公楼建设可以正常进行了,春安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马红兵告诉他,周春安,你别高兴得太早了,这扶贫项目的钱你敢把它用在了建设楼堂馆所上,那是你活得不耐烦了,上边知道了,严肃处理,追回款项,更严重的是从今往后你永远别想拿到这个项目的一分钱了!

春安说,我变通一下,交给扶贫办,再借回来不行吗?

马红兵急变了脸说,你少给我玩那个哩个啷,敢那么欺上瞒下的,你下回弄这事再不要上我这个门。

财政部的人到底是说话腰粗气壮的,周春安哑巴了半天,没有想出个辙来……

红兵这才告诉他说,他为张店牵扯了一条红线,能名正言顺地用这笔钱去盖镇政府办公大楼。

北京有一家名叫“万富春绿化造林公司”,通过马红兵了解到张店的大片山地沟坡的绿化潜力,愿意出一定价钱购卖、承包张店那千年沉睡的大片荒垣,一亩3元,一次性交纳20年,大概算了一下帐,张店一次性可承包出去的荒山面积可达三万多亩,一年差不多就能拿到10万,20年不就是二百多万的进项么,周春安一下子热血沸腾,激荡不已,这真是天助我也,该是张店的福祉!

接下来是个星期天,马红兵带着他和那家造林公司很快就达成了协议,逐项洽商,反复论证,周春安和潘书记把电话都打爆了……

他们很快返回张店,爬山越岭,实地勘察,一定20年不变,人家图个长远获利,张店也荒山披绿装,合同签署后,200万巨款很快打到张店镇政府的帐户上。

张店镇政府办公大楼盖起来了,同行们对周春安说,你小子牛皮,神手通天,变戏法地就盖起了一座比县府办公楼还要高级的洋楼……

周春安笑笑说,有困难咱克服困难要上,没困难咱制造困难也要上,反正这楼是非盖不可……

不管怎么调侃,谈笑间,镇政府办公大楼如一座丰碑矗立在张店那群山环绕的胸怀里……

那大楼是张店的一个座标,那山民却依然贫困着。

村民们说,这帮头儿有本事,一来就盖起了办公大楼,为自己建了政绩,但你们不能忘记,为官一任,富民一方,你们舒舒服服地在那儿办公,算什么本事?

打了胜仗,士气正旺,周春安他们哪能只顾自己,办公再舒服,山民们不舒服,一切都是空的,他们回过头来,考虑着下一个战役,亲民致富,能让全体张店人腰包胀起来,那才是真功夫!

和潘书记碰了个面,党委会上研究了一下,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改产转型提到了党委政府一班人头等大事的位置上来,书记、镇长带头,深入山庄窝铺,包村带片,全体人马一齐下乡,寻找张店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

张店是山区,但上苍却得天独厚地赐给了张店人一块平坦的盆地平原,眼下首当其冲地是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农田基本设施建设的问题,改善耕作条件,大幅提高农田利用率,逐步解决农业基础设施配套。

他们请来了县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的有关技术人员,通盘考虑,综合开发,摸清底子,科学改良,从张店的山貌地形、土质成份、水源利用,绿化布局入手,围绕“一农一景,一山一院”的战略部署,一开始就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上。

周春安再次充分利用了他在财政部门的熟人关系,再次拟出名正言顺的山区农田改造项目的审请报告,他理直气壮地对老同学说,我说哥们儿,这回你放心吧,这回是正儿八经的山区农田改造的扶贫项目,你就大胆地帮一把吧……

马红兵说,你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全中国就一个张店镇是山区,就一个张店山区需改造?

周春安说,我在那儿当镇长,你就得好歹惠顾着点儿,多年的老同学了嘛,你不能当官脸就变,忘记了生你养你的家乡平陆?

不停地往太原跑,不停地上北京要,农业上、水利上、移民上、扶贫上、土地上各个口,周春安一个也没有放过,他像一只敏捷而灵锐的猎犬,嗅来嗅去地寻找下嘴的地方……

他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死磨烂打战略凑了效,张店镇肯定是没少沾国家山区扶贫政策的便宜……

3000多万元的巨额投资,使张店镇现代化的农业大思路构想初见成效,一个田成方、路相连、池相通、林成网的现代农业格局初步形成,耕作连片,灌溉便利……

有了一个坚实而优越的农业基础,张店镇靠天吃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周春安来到了风口村,走家窜户,访贫问计,究竟从那个角度入手,种什么才能发财?

有人把目光盯在了西红柿上,说是距张店几十里地的运城菜市场上,一斤西红柿卖到一块多钱,那东西弄好了,一亩就是五、六千斤,你算算能卖多少钱,想来就是条致富的好路子,周春安一听,立即前往运城实地考察,果然是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回到风口一商量,大家异口同声地赞成这个主张,这西红柿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凭着咱张店的农业便利条件,村民们发财致富的日子就在眼前……

春安是农家出身,他知道有同行没同利的道理,张店的农业设施上来了,但西红柿的品级、产量、病虫害等,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摆在那儿,他马上去了农科所,请教了有关专家,邀请他们传经送宝,帮山民致富!

新生事物的问世总是被一些人难以接受的,周春安没有强求,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他遵循“指导不领导,服务不强求”的原则,让群众自主择业,坚决不搞一刀切……

他先把多次在一块儿研讨商议,早已是跃跃欲试的几户村民动员起来,说干就干,马上购买种子,整理土地,不适时机抢时播种……

没想到的是,有几户根本就不在试种范围的村民也自愿加入,这是好事嘛,加快风口村民的致富步伐,多一个示范,多一份力量……

好在首批种植西红柿的户数不算很多,有农科所专职技术人员的及时指导,从一开始就根据风口村的土壤成份,因地制宜,选择品种、打枝剥芽、施肥、浇水、防治病害,一环又一环的,环环相扣,一环也没有拉下……

到秋后一算帐,太叫人高兴了,一亩地差不多能卖到七八千元,还不算自家吃的,送给亲戚朋友跑、撒、滴、漏的。

第二年,一村子的人差不多全种上西红柿了,更叫人可喜的是,周边村子的村民听了,也先后跟着上来了,不用干部动员,老百姓给老百姓传递真经的方式比什么都管用,三两天功夫,全镇差不多有条件种植的全都种上了西红柿,周春安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规模种植,集约化经营,这正是现代化大农业的需要,为了巩固调产成果,周春安又指导成立了张店镇第一个西红柿种植专业经济合作社,进一步完善、规范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为即将来到的丰收旺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经过农田基体建设后的张店村,先前下了功夫的土地耕作、灌溉上的便利,为张店的致富打下了基础,种西红柿走上了一条便捷、从容的致富路,这种忽如一夜梨花开的快速推广开来的致富门路,几乎不需要什么设施上的投资,不要塑料大棚,不用特殊的种植条件,就在阳光下边的大田里,撒种浇水,轻松自在地管理照看着,没怎么费劲儿,一年到头,好的一亩地可拿回13000多元,管理的不太好的也有七、八千,钞票就像刮大风似地一把一把地往回刮……

种植西红柿,也不是什么高深的科学,以前就怎么没有想到走这条路,后来的后来,老百姓才悟出了一个道 理,咱以前的山沟旮旯里,靠天吃饭,种上粮食都难保收多少,更别说是西红柿这种全靠水份崔肥冲大的对浇溉要求极高的蔬菜了……

当年在风口村种下第一棵西红柿的周春安早已离开了张店镇,张店的老百姓还在念念不忘那个年轻的小镇长……

到现在五六年过去了,每到西红柿丰收的季节,大车小辆直奔张店,等在那儿装车呢!

有的村民看破了其中的奥密,他们试着自己开了拖拉机到运城市场上去卖,一停下车,买主们蜂涌而上,谁都知道张店的西红柿,不施化肥,不用农药,个大肉鲜,买回去不用进冰箱,放到那儿五六天也不会变质。

张店镇的西红柿在运城卖出了名,张店镇的西红柿种植也不用谁去号召,谁来管理,谁来催促,群众的种植劲头一浪高过一浪……

西红柿这仗打火了,给整个张店村民注入了一股发财致富的强心剂,但这东西是有季节性的,总不能种西红柿挣俩个钱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周春安紧接着又和县上烟草专卖局签下了种植烟叶的合同,那东西不如西红柿来钱快,但耕作与管理都和西红柿错开了季节,也能拾遗补缺地从山里弄回些小钱来……

张店山的药材出了名的正宗地道,党参、黄芪、板蓝根、苟杞、满山遍野,到处都是,只要你去挖、去弄,拿到市面上都能换来钱……

山还是那座山,天还是那片天,三两年的功夫,周春安他们把一个古老沉静的张店镇咕捣得老老少少都打了鸡血似地,一个个疯子一般地钻进了钱眼里……

其实在一个地方,一块土地上,带领群众致富说难也难,说易也易,找对了路子,就像拧开了笼头开关似地,打开了就哗哗啦啦地自己往外流……

群众的致富劲头加足了油,政府就是为大伙不断地寻找新的门路,变着法儿把张店深山老林的东西往外掏腾,山里人看不上的东西弄到外边都是值钱货,都能卖个好价钱……

张店镇政府筹划的“张店镇首届民俗文化节”拉开了序幕,前来光顾的,有文化人、古玩收藏者、民俗研究者,更重要的是有许多寻觅投资的财团老板们,周春安要求张店的15个村必须拿出自己的绝活宝貝来,吃的、穿的、用的、古老长毛的、新鲜稀罕的,天上地下,古往今来的好东西一样都不要漏掉,张店的民居地窨院、蓝花土布、窗花纸剪、彩绘花馍,林林总总,花花绿绿地摆下了一大滩,游地窨,看民俗,小小的张店镇,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海内外客商……

桃花盛开的季节,满山遍野的桃花开了,张店镇张灯结彩,再出新招,镇政府策划的山区名品“红不软赛桃会”喜迎八方桃客……

借梯上楼,拉大旗做虎皮,周春安他们千方百计地请来了各县的书记县长,市里的各部门头头们,能请的尽可能请来,能叫的决不拉下一个,电视报纸的大小记者们把张店镇炒得火爆热闹……

市委书记说,这个大山深处的张店,为偏远山区的致富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小康路,你们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张店建设成平陆的桥头堡,运城的后花园!

群众的振奋,领导的鼓舞,使得张店的领路人信心满满,激情荡漾……

他看到自己亲手播下的西红柿、烟叶苗、亲手栽种的桃树、果树已经是满山遍野,粗壮地躯干,茂密的枝叶,生气勃勃,遗憾的是栽树的人早就走了……

但它总归是一段历史,记载了他们那一茬人的理想、热情和勇气……

那些正在为张店人输送着营养乳液的植物们,还记得曾为你们的出生而四处奔走,辛苦劳作的周春安吗?

它们已不需要人为地扶持,数不情的根已深深地扎进了土壤,它们完全可以依赖自己的力量蓬蓬勃勃地生长,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抵抗暴雨狂风,它们已经成材……

当年,一个地处深山老林的集农林花果、游览采摘、休闲渡假为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的雏形在周春安的脑海里渐渐浮出水面,一个新的张店就要问世了……

挑战三门

2010年,阳春三月。

潘占奎书记调任县农委主任,组织部考察公示周春安拟任乡镇党委书记。

张店是运城的桥头重镇,平陆的楷模头羊,山区的示范名典,从书记、县长和他谈话的意蕴里,也透漏出让他担任张店党委书记的组织安排……

周春安明白,常委会研究决定,新一轮的干部调配中,他的工作岗位还在张店,他头脑里开始现实地设计、绘制起张店未来的美好蓝图……

也就在干部调动方案公布的前一天,县委书记紧急召见,鉴于意想不到的变故,周春安移位居于高山顶上的山门镇担任党委书记……

书记谦意地对他说,本来是想把你放在张店再好好干一届,让张店再迈一个新台阶,可眼下的变故又不可逆转,只能是委屈你了!

周春安说,我是革命一块砖,那里需要那里搬,请领导放心,在张店忠心赤胆,到三门亦痴心不改。

当时,周春安拟任乡镇党委书记的公示还没有到期,书记的职务还没有公布,走马上任还为时尚早,可姚书记说,你的职务公示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清明节马上到了,那三门是典型的山区乡镇,清明祭祖防火是一件大事,你就提前到任,先把森林防火这事儿抓起来再说吧!

2010年4月1日,在县委主要领导的陪送下,周春安这个还没有得到正式任命的党委书记,艰难地迈开了奔向三门的步伐……

那天三门刚下过雨,山高路滑,镇政府大院内泥泞一片,无法下脚,车就停在院子外边,无法下脚,新任书记反客为主,把领导们引领到会议室里,开完他的任命宣布会,周春安对书记说,姚书记,你们的任务完成了,接下来就看我周春安的本事能耐了,下回到三门来,山再高,雨再大,春安一定让你的汽车直奔镇政府大院里!

周春安到任第一件事,就是集合全体人员,打扫卫生,清理淤泥,堂堂政府大院,腿都没地方迈,自己都进不来了,群众还如何进?镇政府还如何工作?

打扫完卫生,他召开第一个党委会就是研究改善办公环境、硬化政府大院的问题,住茅棚瓦铺不丢人,盖不起高楼大厦,也不丢人,但其码不能让办公室阴雨天外边下大雨,里边下小雨,解决这问题花不了多少钱,咱三门就是再穷再困难,也不能晴天一院土,雨季一院泥,来人办事站在大门口琢磨着从那儿踏进头一脚那才叫丢人呢!

硬化镇政府大院,能花多少钱,咱就是借也要先把这活儿干了,有个办公的地方再说。

凑合着安顿下来,周春安开始了他的山乡书记生涯的第一天……

问了一下情况,三门镇14个行政村,不足一万口人,三万多亩山地,祖祖辈辈牛犁手播,人拉肩扛,豆类秋粮的也能收一些,但那要看机会,看老天心情如何,好年景凑合着够吃喝,碰上久旱不雨,或山洪涝灾的,那就颗粒无收,吃野菜啃树皮渡日了……

这些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丝缕缕地吹进了这千百年来的深山老林,年轻人慢慢地往山外跑,来来回回地拿回了一些维持生计的小钱,也带回了一星半点大山外边的社会发展步伐的声息,到外边去打工赚钱成了三门人一个最为时髦而实惠的生计门路,一些头脑灵活地人开始琢磨着把山里特产带出去,把山外的好东西带进来,沉睡寂寞的三门开始有了点儿死水微澜,慢慢地活泛起来……

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平原上的老百姓想的是如何进一步发财致富,三门人还处在一个如何解决吃饱肚子、穿上衣服问题的初级阶段!

也就在这时候,国家优惠山区硬化道路的扶贫战役拉开了序幕!

能借力的赶快借力,能争取的一刻也不敢耽误,镇党委、镇政府率先打响了农村街巷硬化的战役。

周春安理直气壮地找到交通局、扶贫办等有关部门,脸不变色,心不跳地争辩说,我们三门是平陆县“位置最高”的乡镇,全市、全省最困难的地方,你们不把钱往我们三门拨,往那儿拨?

业务部门的领导说,平陆就你一个乡镇?

周春安说,平陆十几个乡镇,但三门只有一个,高山顶尖上的乡镇只有一个……

看他理直气壮的劲头儿,部门头头们想想也对,也多多少少地给了三门一定的照顾!

他靠着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三门人民谋到了利益,办成了大事!

钱弄回来,就好干,招标承包,山里边缺吃少穿,缺钱少粮,抢着下苦力干活的人有的是!

三门镇的大街小巷很快就焕然一新,旧貌换新颜,就连各村间的走了千百年的羊肠小道也石籽垫道,水泥硬化,平展展,光溜溜,走上去和在天安门散步似地……

这一仗打得漂亮干脆,三门人拍手叫好!

过去山里人观念旧,思想封闭,守着那座大山,致富无门……

现在,通往山外的路铺好了,四通八达,晴天,雨天,平展展,光溜溜!

大片大片的荒山野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闲置在那儿,山里人不是缺钱嘛,为它们找点儿出路,寻点儿钱途,产生点儿效益吧……

山里人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也轻易不肯相信干什么能赚来钱,周春安把三门、刘庄、岳庄等几个适应栽种花椒的村民代表拉到了已取得成功经验的芮城去参观,那儿也是山区,不仅是成片的种植花椒,就连山角旮旯也种上了花椒,一棵花椒树不怎么管理,到了收获季节,一亩3000——5000元的收入是稳拿的,这样的好事,人家早就干了,咱们的山坡荒沟比他们还多,为什么不干呢?

开阔了眼界,回来就干上了,开始是三门一个村,后来刘庄、岳庄也紧随其后,整整种植了3000多亩,这个村的村民栽下了摇钱树,一下子手头松快了许多,再加上原来的挖采药材,村民的收入眼瞅着往上翻!

三门14个行政村,3个村上来了,别的村也被他们的致富路看红了眼。

沿黄河边的将窝等几个村子,找不到发财门路,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似的,村干部也急得慌,天天围着书记发愁。

2012年腊月,快过年的时候,周春安把他们带到运城的三路里、原王乡几个地方,参观他们的冷棚韮菜、药材和双季槐,利用山区温差大、日照长的自然特点,种植出高品级的经济作物。

这种冷棚种植方法,投资小,见效快,就搭一个塑料棚子,晚上盖上草苫子保温,白天就揭了草苫子晒太阳,一年下来割三茬,花不了多少钱就干起来了,特别是冬季,韮菜批发到三块多钱一斤,市场上五、六块钱呢,一亩地下来差不多拿到了一万多块,经营得好一些的,一亩卖二万多,那不是白哗哗的银子往口袋里装吗?

回到三门,不用号召,将窝村等几个村子就自发性地干起来了,种植过程中,遇到困难,又到不远处的常乐去取经。很快就马到功成,大面积地建起了一片又一片的简易冷棚,三门的韮菜走向了平陆城,走向了运城,将来要干大了,还要进西安、太原呢……

调整产业结构使三门人看到了曙光,各村各户都在考虑着自己的致富门路。

2013年一开春,东中村干部和他商量想栽种 “双季槐”。

这个树种适宜于山区的天然气候,山角坡跟,背阴阳地,那儿都能种,生命力特别强,是以采摘出售槐米为效益来源的经济林,刚栽种的小树一棵可以产干槐米五斤多,每年七月、九月年产两季,十斤槐米150元,随着小树的长大,逐年递增产量,那等于是为山里人栽下一棵摇钱树。

周春安一听,这是一个好项目,他带着一百多人先后四次去原产地考察取经,帮助东中村筹凑资金,合理规划,如今中东村千亩连片“双季槐”示范项目,已初具规模。

大河庙提水

人们常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

可这三门不光是山高路险,交通不便,最最要命的是山高水不涨,地处平陆的顶端,水却找不到一点,祖祖辈辈吃饭喝水就靠的是上天恩赐。无数个畜水窖,无数个接水的盆盆罐罐,趁着雨天注满了水,让它自然沉淀,日后漫漫日月的冲涮梳洗,喝水吃饭就靠它们来取之度用了,碰上三两个月天旱不雨的,那就只有在那愈来愈浅的充满了泥沙的畜水池和器皿里泥里澄水、水里去泥地凑合吃用了,要是半年不下雨,山里人那可真的是喊天不应,呼地不灵,绝路一条了,别说是牲畜用水,洗梳擦身,就连吃饭解渴也成了大问题……

在这样一个山穷水尽的地方,如何寻找一条山民致富的有效途经?

家有三件事,先从紧的来,三门人吃喝危困时只有从几十里以外的沟里运水,得解决了眼下的干旱时的吃水问题,连如何活下去的生计都成了大问题,何谈脱贫致富,先解决了勉强能够活下去的大事再说!

三门镇14个行政村分布在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山坡沟岔上,山势险峻,怪石林立,泥沙混杂,坚硬泥滑,晴天攀石走,雨天山道溜,一不小心,就是个大跟头……

集人门、鬼门、神门为一体的三门,就是找不到一个赖依生存的水门,走遍三门的每一寸土地,就是找不到一个可供三门人喝水的泉源!

苍天啊,大地啊,古往今来,要饭是皇上留给穷人的最后一条路,上苍难道就不给三门人民留一条吃饭喝水的便道吗……

这是一个草芽迟迟不肯返青吐翠,山沟沟的小溪还残留着冰渣的季节,周春安带着他的一帮找水队伍行走在螺旋形盘山小路上,想到山里的老百姓别说是什么奔上小康,连水也喝不上的艰涩困苦,周春安心里像揣着一块冰,冷在心坎,凉遍全身,举头望去,这儿峰峦重叠,云是灰的,山也是灰的,云在山里,山在云中,山和天浑浊一色,似在故意混淆着人间苦难和天堂仙境的悬殊差别……

天空中飞过一只骄焊的鹰鹞,像一架平稳傲翔的飞船,它自如地从山顶上叨了一口吃食,又降落在一处小溪旁,安娴地喝了一口水,然后又从容地升上蓝空……

周春安在想,人要是能像它们那样该有多好,可惜啊,只是一个美丽的幻想……

人是人,鸟是鸟,人鸟难一,老天给飞鸟那么悠闲自在的一个觅食机会,怎么就不考虑可怜的三门人的喝水日用问题呢?

你是三门的父母官,老天没考虑,你这个三门的一把手得考虑……

三门引水工程列入党委首要的议事日程,一个为吃水这么个最基本、最原始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脱贫致富就只能是白日做梦,只能是一个美丽的幻想……

距三门以北三十多公里的地方,有一个1972年国家投资建造的大河庙水库,畜水数十万立方,碧水清波,浩烟飘渺,水质上乘,水源充足……

喊天不灵,靠地不应,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只有靠我们自己的一双手,三门人民的救命水就定位在这个地方了……

初步勘测了一下,引水18公里,穿越一条近千米的水帘岩洞,所有的施工器械,砖石灰砂,钢筋水泥等一应建筑材料,全部得靠人驮肩扛着往山上运,大概估算了一下,没有300万元干不成!

工程艰险,投资巨大,但这引的是三门人民的活命水,是三门人的要害工程,救命工程,没钱想办法筹,有难想办法克服,只要能把大河庙的水弄到三门来,那才是真英雄!

渴以难耐,机不我待。

大河庙提水工程领导组即时成立,周春安和镇长分别担任正、副组长。

很快请来了工程技术人员,实地勘察测量,各种建筑材料预算,进入实质性地施工前期阶段……

来往三十多里的山路,中间还要穿过一条500多米长的齐腰深的水帘岩洞,整个的引水途径全部处于山腰深处、怪石林峋,人迹罕止、中条万韧、百鸟难飞……

周春安试图跨越这大山深处的三门人千百年来也难以愈越的难关,他在高耸入云的山顶上拉开了一出万人瞩目的民间大戏的序幕,他想为祖祖辈辈靠天吃水的三门人送去一眼清泉,他艰难地踏上了充满险阻和变数的征程,迈开了引水济困、匡世扶贫的的第一步……

现代人,十公里的徒步跋涉足以使行者狼狈不堪,叫苦连天,而周春安他们走的是一条人迹罕止、乱象纵生、蛇兔出没、顽石挡道的路,准确些来说,该叫深山探险还差不多,那是一条不能叫道的道,那是一次不能叫走,只能是叫爬或攀的全程三十多里的马拉松之战……

懂行的人告诉他,上路的时候拄根棍子,以便助行,周春安笑了笑,不就是几十里山路,外加一个水帘洞嘛,我们的红军祖先万里长征、雪山草地那样的艰险天途都过来了,到我们这辈儿就退化到如此不堪的程度了吗?我们又不是年愈八旬的耄耋老人,咱也是自小在山里长大的平陆娃,怕它个什么?出发吧……

也确是没有想到,一开始还可以,石中找路,山间爬行,春安的内心深处是不惧这个的,可当他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就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疲乏困倦,脚板生疼,腰膝酸软,面色苍白,头上直冒冷汗,两条腿灌了铅似地,迈一步都感到一阵钻心的疼苦……

更叫人惊悸难堪的是,中间的那条一里来长的穿山岩洞里,冰气袭人,寒风嗖嗖,伸手不见五指,举目一片漆黑,迈脚抬腿,水声哗哗,举手索摸,巨石当顶,惨惨若天神挡道,巍巍如怪鬼拦截,大天白日地却黑唆唆地叫人胆颤心悸,不寒而栗……

齐腰深的山水浸得人四肢冰凉,呼吸困难,一步一步地像走在海绵上一般,举步维艰,时不时脚腿上有什么东西轻轻滑过的感觉,同来引路向导的山民说,千万不敢乱动,不能招惹它们,那是山洞冰渣里的阴鱼水蛇,老泉古水,山虐深疾,日久阴湿,毒牙利齿,入骨三分,咬一口便会中毒染病,咱们还是避其衅攻,躲其锋芒,各行其道为好!

这向导说得人心里碜得慌,好像是西天取经一般,一路妖魔设隘,鬼怪为谑,试一趟西天取经正路,问一趟大河庙取水之道,竟如此之难啊!

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大河庙水库,碧水绿波,清澈见底,好一泓溢福盛幸的大山天池,好一个匡贫济水的祈福之地,周春安弯下腰鞠了一捧天然甘泉,苍苍圣水,一饮而下,甜之如饴,仿臻神仙幻境,这就是大河庙,这就是富之源,周春安们拜跪叩首……

一路走来,筋疲力尽,群臣拜过河神仙祖,心里的一块石头这才落了地,总算是找到了三门人走向新生的漾漾之源,总算是拧住了改换门庭的开关枢扭……

回来的路上,腿上有了劲儿,同样是通往大河庙的山间老道,却好像是近了许多,等到走进镇政府的大门,大伙儿全都“卟嗵”一声瘫在地上了……

好事多磨,大难何惧?为了三门村民的吃水大业,如此这般的大河庙勘测之旅,周春安和镇政府的同事们来来往往地跑了四个来回……

总工程计算下来,怎么着节俭没有300万也下不来,300万,不是个小数字,不是随意找几个朋友就能凑起来的一笔大钱啊,周春安挖空心思地考虑着到那儿去筹谋着这笔款子,这回碰不上像上回国家扶持硬化村街巷道那样的好机会了,只能是自筹自用,自己想办法了……

周春安想发动群众集资,可在三门,这条路走不通,不是不好走,而根本就无法走,群众集资的前题是大伙手里有钱的前题下,再去解决愿不愿往外拿的问题,群众手里没有东西,你让他拿什么?

周春安的光辉历程中,有过好几次筹借几百万甚至更多的款项,虽说回回是困难重重,但都在他灵活机动,东挪西凑,借东风,用政策,迂回前进的战略进攻中马到功成,大获全胜!

但这回好像是不一样了,一点儿也找不到筹款的门路……

周春安心里比谁都清楚,这笔款是要靠他一个人去想办法、找门路的,一点儿侥幸的心理也别想有……

当他一个人独立地面对这个难堪的境界时,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左找、右找、上找、下找,怎么也找不到一个突破的方向,他就像一只嗷嗷嚎叫的狼狗,明明看到那是一块上好的肥肉,怎么也找不到一个下口的地方……

周春安烦烦地用一种恼怒的心情在审视着自己的处境,他发现自己伤痕累累,狼狈不堪……

他不去想它了,等到冷静下来的时候,他换了一种欣尝的目光去遥望世界时,忽然就发现了许多未曾看到的潜力,突然就看到了灿烂的美好……

天下没有办不成的事,更何况他办的是万民祈盼,得天应道的亲民善事,这回他仍然是信心满满,意在必得!

他们希望有外援,但绝不依赖外援,即便是没有一分钱的外援相帮,就是贷就是借,以后再凑时机,借政策、求领导慢慢解决,也要把这好事办成。

他首先考到金融部门的全力支持,三门当地的信贷部门潜力有限,就凭着他在县上金融部门的人头关系,他想着是能够解决这300万之巨的筹款任务的。

苍天有眼,也就在周春安一筹莫展,龙困沙滩的时候,县民政局的以工代赈项目帮了他,周春安发现了新大陆似地,人不歇气,马不停蹄,很快和有关方面取得了联系,理顺了资金渠道……

大河庙提水工程拉开了战斗的序幕,千年沉静的大山惊醒了,沸腾了……

镇党委响亮地提出了“艰苦创大业,誓圆百年梦”的行动口号,他们把这十个大字书写在大河庙工地上,作为三门人民战天斗地的座佑铭!

一队队人马开进了大山;一袋袋水泥扛进了工地;一吨吨钢材和各种型号的塑钢管道一节一节、一根一根地扛进了施工现场;抬进了山沟岩洞……

不干是不干,要干就得干最好的,要是弄出半途而废的半拉子工程,弄出个万人唾骂的豆腐渣工程来,那可就成了三门人民的千古罪人,那就会被无情地钉在三门历史的耻辱柱上……

县委书记、县长来了,市委的主要领导也亲临工地,各级领导鼓劢他们一定要把好事办好,把大河庙引水工程摆到头等大事的位置上来!

天大的事也得为大河庙引水工程让路,周春安心系大河庙,日日夜夜地在工地奔波,三门人民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感动了上苍,将近一年的艰苦奋战,大河庙引水工程胜利完工!

一条黑色的6寸直径的抗老化塑钢管道穿山越岭,弯弯曲曲地通到了三门,那是条三门人民改天换地的生命线,翻身线,是全体三门人由此走上新生的幸福线……

清凌凌的大河庙水引到了高山顶上的三门旱源,世代吃惯了下雨水的三门人民终于饮上了清澈甘甜的山泉水,紧随其后的八个坚固耐用的配套畜水池也相继完工,能够充足供应六村近万名山民吃水、灌溉2000亩山间平原的福祉工程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三门人和城里人一样了,走进家门,拧开笼头,哗哗的自来水欢笑着流进了山里人的盆碗锅灶,流进了三门人幸福的心田……

周春安的老干妈

那天我去三门,刚在周春安的办公室里落座,埝底村村长老白就带着一个小伙子进来了!

老白风风火火地说,周书记,周书记,又是一件塌天的大事,我们村的吴红刚刚才三十多岁,却身染重症,脊椎肿瘤压迫中枢神经,继而严重影响到他的四肢活动,连走路吃饭都成了大问题,小伙子是我们村多年的卫生所医生,为乡亲们诊脉治病,风里来雨里往,任劳任怨,只可惜,年轻轻地却患上了这么个欲活不能,欲死不忍的怪病,已经到北京301医院诊治了两次,什么办法也没有,只能是动手术切除肿瘤,手术费少说也得二十多万!

周春安一听楞在那儿了,二十多万,一时到那儿去弄?我心里暗暗地琢摸着,同情和理解春安这党委书记的为难之感悠然而生,全镇近两万名村民,这样的问题都拿到党委书记的办公桌上,这书记如何是好?

周春安沉思了半晌说,这样吧,我给镇信用社的同志打个招呼,看看能不能从那儿给你解决一部份,然后你们亲戚朋友的再挪借一些,村干部再发动群众捐助一些,想办法抓紧去北京住院治疗吧,这病耽搁不得。

那老白连忙插进话头说,这事儿我考虑过了,吴红是咱埝底村有口皆碑的好医生,危难时刻大伙都会帮一把的,回去就开会,我带头捐3000元,发动全体村民人人献爱心,家家帮补些,先凑够手术的前期费用再说!

周春安又安慰吴红说,这手术花钱是不少,但也别有太大的压力,这大病、重病,国家是有特殊政策的,你预先给上边报告一下,将来从医院回来,我为你到县卫生局、合作医疗办公室找找熟人,能报销相当一部分,说得那吴红很有信心地笑了,他高兴地说,你周书记这句话垫底,我就有了战胜疾病的决心和信心,我就什么也不怕了……

吴红和老白他们千恩万谢地走了。

我对周春安说,兄弟,你这书记这么个干法,就是有三头六臂也照顾不过来,那吴红肯定是眼巴巴地就指望着你啦,我看你如何应对?

给吴红那么说了,就得那么干呀,一个处于危困期的青年人,父母年老体衰,你不帮他根本就跨不过这道坎,我估摸着,到县上找找熟人,做做工作,解决他一大半的医疗费用问题不是太大的问题。

周春安说,你是不知道,这山乡僻壤和经济发达的地方就是不一样,如果是在张店,在别的乡镇,这样的困难是不会摆到书记这儿来的,因为它的经济环境相对好一些,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借也能借一些,筹款也有资源。但放在三门就不行了,这地方的老百姓手里积畜是非常有限的,你借得了有,但你借不了无啊,口袋里根本就没有钱,你怎么打他的主意呢?前一阵三门村有个患白血病的村民,全村捐助只拿出了几百元,实在没办法,我在镇政府发动了一次献爱心活动,才筹起1.68万元为他救了急,镇政府干部是领现成工资的,在三门要算是有钱人,所以,一到关键时刻,我就发动镇政府干部捐款献爱心,匡扶济困,这样的活动去年在机关里就搞了四次,这回只能这样处理了,我总不能接二连三让大家掏腰包献爱心吧,献得过多大伙儿也为难,都是拖家带口的,不容易呀!

难得他一颗菩萨心肠,看来这周春安还真的是在三门呆的时日久了,和山里人斯磨出满腔的真情实感来了!

再后来,我采访了一个七十八岁高令的老太太,才明白了我见证的关于埝底村吴红的那段官民之情是见惯不怪,才心服诚悦地感受到周春安亲民爱民的殷殷之心,拳拳之意!

今年78岁的徐秀枝,看上去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苍老,她老人家并没有一般的山里七八十岁老人的那种行动艰难,反应迟沌、衰弱的木纳之感,老人家精神矍詈,神清气爽,思维清楚,反应敏捷,说话声宏音壮,走路还一阵风似地刮来刮去,我们看到她的时候,老人家正精神地在她的新屋前整理卫生,洒扫庭院……

徐秀枝准确讲起来,并不能算是三门镇埝底人氏,她的户籍在埝底村的户口薄上怎么也找不出来,但因为她的三个儿子生活在埝底村,她便理直气壮地在这儿安营下寨,理直气壮地自称是三门镇埝底村人!

十多年前,和徐秀枝一块儿生活的大儿子和邻居因为地基问题,发生纠纷,打起官司,双方各执一词,几番调解无果,矛盾尖锐,冲突升级,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她正直壮年、三十多岁的儿子却思谋不开,钻了牛角尖,在和对方吵嚷争斗过后,竟自杀身亡,一命乌呼,这本来就是一件出人预料的意外之人间悲剧了,更叫人无法接受的是,儿媳妇竟然也步其后尘,紧随其夫自杀,好好的一家人,刹那间人去屋空,烟消云散,白发人送走黑发人,就剩下孤苦怜丁的徐秀枝。

儿子、儿媳走后,镇里就两家的纠纷予盾做了调解,县法院就此案做了判决处理,除对方承担了应负的法律责任外,县法院也考虑到老人的生活问题,专门判付她一万多元,以解决她的生活费用。

徐秀枝当年还是勉强接受了法院的判决,接受了残酷的现实,可到后来,那一万多元像刮风一般地一张一张地揭去告磬的时候,她的心态发生了崎型、剧烈的演变……

她无数次跑到县法院,法院告诉她已经判过的案子再找也没有用,要困难救济的话得到民政部门去,徐秀枝的工作重心又转移到了民政局,在那儿,她有时能拿到一些民政救助资金,但毕竟是机会难得,不可能她回回都有收获,后来,她听了“高人”指点,筹借了一些钱款,走运城、下太原,最后发展到干脆直接告到党中央,聚拢在北京城鸣冤喊屈……

到最后有好心人咨问,你老太太究竟是状告平陆法院还是三门镇政府,告人家什么罪行的时候,徐秀枝居然不知所云……

但徐秀枝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一家死了两口人,不要你抵命,就便宜你们了,还要咋的!

其实,她心里十分清楚,标准目的已经十分明了,那就是不断地向政府要钱,花完了就要,花完了就要,她把自己的这口冤气当成永远也出不完的发泄口,把政府当成了一颗用之不竭,摇之不完的摇钱树……

徐秀枝聪明地发现,去县、市、省、上北京的投入成本太高,来来回回地得要经费,要时间,有时能讨些回来,有时就白跑气喘地颗粒无收,她的上访之路越来越入不敷出,后来,她最多也就只跑到县上,但县上也不是抬腿就到的地方,一大早吃过早饭,从三门出发,坐三轮、倒汽车也十分地不方便,弄不好还得在平陆吃一顿饭,那就更不合算了,再后来,她把上访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三门,反正去镇政府不远,抬腿走几步就到,弄几个不弄几个的首先不要成本,她是老上访,走南闯北的见过大世面,多年来,她去镇政府,不找一般的工作人员,最其码也是书记、镇长什么的,理由也很简单,你们把当年那个判我家案子的昏官司法员法办了,为我们家申冤雪恨就行,那司法干部早就不知道调到那儿去了,到那儿去法办他?

可徐秀枝不管,正中下怀呢,你给我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就行,解决不了我就一直有理由,你能给两个钱就走,能安宁一阵子,花完了肯定还要来,我快八十岁的老婆子,你能咋的,所以一直要申冤,一直找领导,一直在镇政府无止无休地寻衅吵闹……

周春安到任了,他理所当然地成为徐秀枝的首席申诉对象!

徐秀枝头一回来,周春安问明了情况,让民政上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以照顾;第二回来了,他说是让民政干部把她的事记下来,上头一有救助款子,先尽着徐秀枝;第三回来,他正准备出门去县上开会,实在是没时间和她老人家周旋,就从自己口袋里给掏了二百元让她老人家先花着……

就这样,徐秀枝成了他的常客,周春安想出一个妙招,他对徐秀枝说,你看这样长此以往也不是个办法,我让人把你的那两个儿子叫来,让他们每年每人给你一千元,要是还不行的话,我也算上你的一个干儿子,每年我带头交上这一千元的抚养金,我交了,他们肯定也会按时交上来的,要有问题,我负责到底行不行?但前题条件是,你得答应我,再不能三天两头地去县里、市里告状上访了……

徐秀枝一听当然高兴了,她说有你这个干儿,那两个狼娃子就有办法治了,有三个儿子养着我,还到县里、市里去干 什么?

周春安说,能这样就再好不过了,你老人家也快八十岁的高令了,跌跌撞撞的跑来跑去我们也不放心,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那可怎么办?从今往后,我就是你的亲儿子,即便是以后工作调动,我离开了三门,也还是你的儿子,我将来会为你老人家养老送终的……

徐秀枝认了书记做她的干儿,心里开了花似地,逢人便讲,她说她得体凉干儿子的难处,她现在想到的不是她一个人的衣食住行了,她也和干儿子一样,想的是全镇人民的利益,想的是三门镇的全局大事!她不仅自己不去上访,她还替三门镇的村、镇干部们做了不少工作,动员、说服那些尝到上访甜头的人不要只看到自己鼻子跟前的那一点点小利益,不能给三门招风惹事,不能给三门镇脸上抹黑……

徐秀枝认了干儿子以后,真的是轻易不到政府来了。有时候也来,看到他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连门也不进,就悄悄地走了,看到春安有点时间,就来他的办公室坐会儿,和他拉会儿家常,周春安问,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你就及时地给我说,有时工作忙,干妈你千万别客气,该说的一定要说出来,就是有时我不在,你找别的领导,找村里的干部也行,再说你儿子还是书记哩,他们都会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照顾的……

越是这样,徐秀枝越是张不开口,每回干儿子要给她照顾的时候,徐秀枝总是说,我能过得去,日子好着哪,好娃哩,你当的是镇上的书记,不能只想到你干妈,得想到全三门过不去日子的穷苦人呢!

三年多的工作历程,他真和山区的父老乡亲们结下了深情厚义,真和他老干妈的感情越处越母子情深,说起来似乎有点儿离谱,每年的起首开春,他总是主动记起约上他的两位兄弟给老人送去养老钱,每逢有些能够合情合理的照顾干妈的机会,他竟会不由自主地、本能地记起自己还有一位需要经常惠顾的老人……

老人家的房子多年来跑风漏雨,破旧不堪,一直是修修补补地凑合着住,放在先前,徐秀枝早跑到镇政府要修房款来了,可如今,好几个月过去了,她老人家提都没提这事,她总跟人说,咱儿子是书记,咱就得自觉点,不能总是给镇上添麻烦,造困难……

2013年,阳春三月,国家农村危房改造的款项下来后,周春安又“自私地”优先想起了自己的老干妈,特地安排村里考虑老人家里的房子实是无法修补凑合了,干脆为徐秀枝盖两间房子!

埝底村委会的干部们知道周春安的心事,特地为徐秀枝找来了上好的工匠,专门叮咛了要少花钱,办实事,把老人家的房子盖好!

转眼间,周春安到三门快四年了……

远望那巍巍青山,沟豁纵横,山连着山,沟串着沟,周春安想起了刚来三门时的情景,镇政府那泥泞的大院,山民们那一张张愁眉不展的面孔,一个又一个来到政府祈助求援的可怜神情,一次又一次因为生计而斤斤较真的纠纷官司,可怜见显的山里人啊,千百年来痛苦地挣扎在贫穷困窘的源薮里……

近看那源源吐诉地从大河庙引来的自来水;那平展展、光溜溜的政府大院和四通八达的水泥山道;那一张张渐渐有了光亮的男女老少的山民面色;那一户户慢慢盖起小户大门、敞亮瓦房的庄稼宅院;三门人刚刚迈开了走脱困苦的脚步,刚刚看到了现代文明的曙光……

周春安和三门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日复一日地缓缓地粘结融化在一起!

他想着将来的三门也要走张店的那条致富路子,他离开了四年的张店,已竖起了一排醒目的山里人致富的标牌,他们差不多已成功地趟出了一条从山沟里迈向福裕的金光大道,那里的许多村民们还常常惦念起他,他想着,三门也得要走张店的那条道,只是基础差些,启步晚些罢了……

西红柿、药材、小杂粮、野兔山鸡,甚至他还想着三门的高高山上的休闲营地,只是这些目标的成本有点儿过高,距离还显遥远,但在他的心里,已在一笔笔地绘制着三门未来的蓝图……

也就在这个时候,他断断续续地听到了领导们话里有要调动他工作的意思!

是啊,你是党的人,党让你到那儿,你就得到那儿,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三门是你为官一任的地方,不是生你养你的家乡故土,可到真要走的那一天,他周春安肯定会割舍不下,隐隐作疼的……

秋日的斜阳从窗口里照射进来,暖阳阳的温和中携裹了一丝丝硬硬的山里特有的凉意,又一个人生的春华秋实的季节到了,数数日月,周春安也跨进了中年男人的行列,俗话,人过四十五,半截入了土,这话说得未免有点儿悲凉伤感……

从部官、张店到三门,周春安一直碾转在大山的深处,在那些偏远山乡的日子里,从一个三十多岁的正值青春的毛头小子,到他四十多岁步入中年,他差不多渡过了自己生命中最为宝贵的10年……

人的生命只有那么短短的一瞬,只是自己不觉得就是了,他已经走进了人生的秋天,这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春华而秋实,它可能没有了艳丽夺目的花朵,但它却有着丰硕的果实……

责任编辑/廖全国

猜你喜欢
镇政府
化解旧案息信访
TCL在山东“煤改电”市场再夺新标
男子醉驾撞路灯死亡,家属诉称“灯的责任”
婉拒拾荒者“倾家荡产”式捐赠
让地球更美
河南省商丘市示范区贾寨镇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镇政府欠债要还200多年
形象
镇政府供个“土地爷”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