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海内外IPO增三倍

2014-10-27 23:56何曦
中国民商 2014年10期
关键词:软银阿里巴巴上市

何曦

2014 年A 股重启以来,A 股IPO产生的“堰塞湖”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面对此种情况,国内企业却依然热衷IPO,并持续升温,部分企业则选择了海外IPO 谋求发展。

投中研究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 年第三季度,A 股市场IPO 稳定发行,香港仍为中国企业海外IPO 首选市场。中企赴美上市仍以互联网科技股为主,共有71 家中国企业上市,较第二季度增加30 家。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季度,中企IPO 融资金额2060.53 亿元, 环比增长329.42% , 同比增长1271.82%。第三季度,中企IPO 平均融资规模为29.44 亿元, 环比增长151.52% 。有VC/PE 背景的IPO 中企26 家, 合计融资1883.39 亿元,机构IPO 退出金额4671.11 亿元,环比增长341.27% 。

71 家国内企业成功IPO

2014 第三季度,中企IPO 企业数量较第二季度增加30 家,融资规模增长迅猛。

根据CVSource 投中数据终端显示,第三季度合计有71 家中企成功上市,同比增加50 家,环比增加30 家;IPO 融资规模为2060.53 亿元,同比增长1271.82%,环比增长329.42%,平均融资规模为29.44 亿元,与第二季度相比增长151.52%。

国内企业对A 股IPO 火热

2014 第三季度,A 股市场每月IPO10 家左右, 共计29 家, 较第二季度增加25 家,融资规模环比增长743.06 %,A 股市场IPO 已经步入稳步节奏。

截至2014 年9 月25 日,首发正常审核状态企业共460 家,其中已过会30 家。投中研究院表示,如按照每月消化10 家计算,需要消化数年,预计未来A 股将继续保持IPO 持续发行的节奏,A 股IPO 热度暂时不会衰退。

香港为国内企业主要境外上市地

境外方面, 第三季度42 家中国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募集资金1907.53 亿元,数量上环比增加5 家,融资规模环比增长313.16%。

其中香港市场上,第三季度共34家中企香港上市,数量比上季度增加10家,融资规模比第二季度增加30.35%,融资规模占第三季度中企融资规模17.07%,数量占第三季度中资企业数量47.89%。

万洲国际、神州租车等一大批企业登陆香港市场,万洲国际于8月5 日上市,IPO 规模159.18 亿港元,为本季度香港市场最大的IPO。中国最大的全国性大型连锁汽车租赁企业神州租车于9 月19 日上市。

美国市场方面,第三季度共2 家中资企业上市,数量环比上季度减少8 家,融资规模环比增加707.91%。其中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集团2014年9 月19 日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IPO 规模250 亿美元,发行价68 美元/ADS(1ADS 代表1 普通股), 首日收盘价93.89 美元,上涨38.1%。

互联网行业IPO 规模发展迅猛按行业来看,第三季度,中企互联网IPO 规模可谓一枝独秀,制造业中企IPO 数量最多。

根据CVSource 投中数据终端,第三季度,71 家新上市中企分布于20 个CV 行业,较为分散。第三季度,按数量,制造业以11 家占据本季度中企IPO 总数量的15.49%,建筑建材以7 家位居第二,能源及矿业、医疗健康均为6 家,并列第三。互联网行业有4 家,占第三季度中企IPO 总数5.63% ;合计融资1566.22亿元, 占第三季度中企IPO 总规模的76%。在互联网行业中阿里巴巴集团IPO 规模最大,占第三季度互联网行业中企总融资规模的98.22%, 占第三季度所有行业中企IPO 总规模的74.66%。农林牧渔、医疗健康按融资规模位居第二、第三。

九月份海外IPO 规模最大

第三季度,共71 家中资企业实现IPO,其中7 月份34 家,占第三季度中企IPO 总数量的47.89%,主要得益于众多中资企业于本月于香港市场上市,且融资规模均不高,所以7 月份中企IPO 平均规模在3 个月中最低。

7 月份,共有34 家中企上市,融资规模230.88 亿元。其中中国内地上市9家,包含上交所5 家、深圳主板和中小板2 家、创业板2 家;香港市场共23家中企上市,包含主板19 家、创业板4家;其他境外市场英国AIM1 家、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1 家。

8 月份,共19 家中企上市,融资规模186.80 亿元。其中中国内地上市9 家,包含上交所5 家、创业板4 家;香港市场共6 家中企上市,主板、创业板各3家;其他境外市场英国AIM 市场2 家、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1 家,美国纳斯达克1 家。

9 月份,共18 家中企上市,融资规模1642.85 亿元。其中中国内地上市11家,包含上交所5 家、深圳主板和中小板1 家、创业板5 家;香港市场共5 家中企上市,包括主板4 家、创业板1 家;其他境外市场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1 家,美国纽交所1 家。

第三季度,共有71 家中企在全球7 个市场上市,共计融资2060.53 亿元,这7 个全球市场包括上交所、深圳交易所主板及中小板、创业板、香港主板、香港创业板、纽交所、纳斯达克、英国创业板、法兰克福交易所。

在吸引中企上市数量上,香港主板市场以26 家排名第一,上交所以15 家、创业板以11 家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在中资企业IPO 融资规模上,由于阿里巴巴集团在纽交所上市,IPO 规模250.32亿美元,这导致第三季度纽交所以IPO规模1538.36 亿元排名第一,阿里巴巴集团也是第三季度唯一在纽交所上市的中企;香港主板市场以347.9 亿元排名第二,上交所以98.84 亿元排名第三。endprint

成功IPO 企业中广东省数量最多

第三季度, 共有71 家中企实现IPO,其中来自香港的企业为12 家。境内方面,广东、北京、浙江在中资企业I PO 数量上位列前三,分别为9 家、8 家、7 家。

在IPO 融资规模方面,由于阿里巴巴集团融资规模巨大,使得浙江以1581.91 亿元排名第一;万洲国际IPO规模159.18 亿港元,带动河南地区排名第二;北京以69.93 亿元IPO 规模排名第三。

第三季度VC/PE 退出活跃

第三季度,机构退出活跃,共计有26 家有VC/PE 背景的中企实现上市,占第三季度实现上市中企数量的36.61% ;IPO 融资规模1883.39 亿元, 占第三季度实现上市中企IPO 总规模的91.40%。

根据投中集团CVSource 数据终端统计, 第三季度共有80 笔IPO 退出, 比第二季度增加39 笔, 退出金额共4671.11 亿元, 比第二季度增长341.27% ;平均单笔退出金额58.39 亿元, 比第二季度增长126.15%。参与IPO 退出机构共57 家, 比第二季度增加28 家,平均单笔退出回报率( 倍数)12.42 倍,环比下跌38.2%。

就单笔退出案例来看,神州租车的上市,君联资本获得343.53 倍的退出回报,为第三季度机构IPO 退出案例第一位,这也是为数不多的从香港上市中企获得如此高额的回报的案例。

在传统退出回报丰厚的美国上市中企中,第三季度阿里巴巴集团的上市,使软银获得271.23 倍的账面回报。根据公开信息获知,软银在阿里巴巴集团的成长历程中,在2000 年注资2000 万美元、2005 年8 月注资1.8 亿美元( 雅虎并购阿里巴巴交易中一部分) 共计2亿美元,多年来,软银从未从阿里巴巴集团中套现退出,而且在本次阿里巴巴集团上市、众多机构争相获得高额退出之际,软银仍然选择不套现。

长期的对阿里巴巴集团的投资使软银收益丰厚,阿里巴巴集团上市,使得软银持有阿里巴巴集团股权的市值高达542.47 亿美元,世界首富也或将易主软银的实际控制人孙正义。另外,软银曾在2004 年注资淘宝网6000 万美元,2005 年随着雅虎并购阿里巴巴交易获得3.6 亿美元退出,退出回报率6 倍。

高回报率及通畅的融资通道依然是国内企业选择海外IPO 的主要因素。而随着A 股市场坏境的不断改善,国内企业的本土情结开始显现,诸多企业选择排队进军A 股IPO,谋求突破资金瓶颈,寻求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软银阿里巴巴上市
20.59万元起售,飞凡R7正式上市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软银出售20亿美元Uber股份
软银总裁沟通会暗示,新iPhone将在9月20日预售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阿里巴巴:股大大,权大大,还是钱大大?
5月上市
阿里巴巴打开财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