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干栏式民居美之分析

2014-10-29 23:01吴淑坪王忆天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干栏木楼火塘

吴淑坪+王忆天

摘要: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也不一样,其中最主要的可以分为两大体系,以北方的窑洞和南方的干栏式木楼为主,即“南巢北穴”。而干栏式木楼则主要分布在桂北、湘西、黔东南的侗族一带。侗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别具特色的一个民族,这里聚集着多才多艺的侗族儿女,这里的建筑也别具特色,这里有鼓楼、风雨桥、寨门、凉亭、戏台、吊脚楼等独颇具特色的建筑,人们日常所居住的干栏式民居则是数目最多的巢居建筑。侗族干栏式民居(以下简称“侗居”)是美丽的,有如以为古朴的姑娘,婉约动人、清新脱俗。

侗族来源于“骆越”(“百越”中的一支),是土著居民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侗族民居主要是以干栏式民居为主。“干栏”或称“干阑”、“麻栏”,都是“家”和“屋”的意思。干栏的演变与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魏书?僚传》曾记载:“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兰(栏)。”由于社会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发达地区和平原地区的木楼被砖、砖木混合、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所代替,而山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至今仍然保存着大片的干栏木楼,保留自己特色的生活习俗和民族风情。

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建筑也在向砖木混合结构演变,纯木框架结构的民居也在慢慢减少中。如何使这么美的民居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侗族干栏式民居的美主要体现在:聚落美、形式美、功能美、结构美、材料美、色彩美等六个方面,笔者将一一对齐进行分析。

一、聚落美

侗族民居的分布一般是大聚居、小分散的布局,这和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是息息相关的。侗居多依山傍水而建,由于山的限定、水的阻隔,用地有限。为创作更多的使用空间,建筑巧妙地与地形结合,手法独具匠心,从总体上看,可以说是没有规划的规划了,反而形成的是更加与自然融为一体、更加舒适、惬意的聚落了。因这种自然地形而形成的聚落是非常美丽的,与山势融为一体了,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形式美

侗居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平面形式和立面形式上。在平面上主要是以“三间四架”(中国传统建筑,正面为三开间,沿进深方向屋架上有四列椽子)的矩形平面为基础,根据家庭人口、楼基地形与道路关系等不同情况,派生出L形、凸形、凹形等平面;又由于多建于山地、坡地,多为两三层矩形单元体,在矩形平面内常常错层、跳层。

在立面上,则是这种以三开间为主的形式,有的则做出了吊脚的形式,非常切合这种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还有的侗居在丁廊上只封闭一半,形成了一个灰色的空间,形成了更加灵动的立面。在木板维护结构上开上一扇可以往外推的小窗也是别有韵味的,不禁让人联想起一个姑娘轻轻推开窗子的温馨画面,也会让人联想起古代“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诗句。厨房边上(外立面)砖砌的烟囱也给建筑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到了傍晚炊烟袅袅,炊烟和暮色融为一体,虽有一份悲凉,却也更加多了一份生活的气息。

侗居的屋檐也是极具特色的,斜坡状的屋檐也是利于雨水的排放。一般有两层屋檐甚至更多,根据房屋的布局,不同位置的屋檐有不同的朝向,理性的布局中也透露着灵活。

三、功能美

除了有着美好的形式,侗居的功能也是非常考究的。侗居一般分为三层,底层架空,一般用于堆放农具、柴火、杂物,饲养家禽、家畜,卫生间也是在这一层。三层也很少做用途,一般会设置几个客房,供宾客居住之用,或是用于堆放杂物,有的甚至是四周都没有设有墙壁。人们的生活起居主要集中在二层,这里有卧室、厨房、火塘、客厅、丁廊等功能房间。这样的功能布局很好地适应了南方炎热潮湿的环境,下层架空是为了防潮、防虫蛇,上层空着是为了通风、防晒、隔热。

火塘是在楼板上开一个一米见方的火塘口,做成下沉式方斗,支承火塘重量的木料架在梁枋上,铺底木垫和防火泥,再四边嵌边、隔热防火。火塘既有炊事功能,还是家庭聚会、接待亲友、休闲聊天等活动场所的中心。无论是何季节,火塘里的火总是生生不息。

四、结构美

木框架结构是侗居的另外一大特色,这种木框架结构的房子,是通过榫卯相互连接,几乎不用铁件就可以将整个房子建造起来,这和侗族建筑师们精湛的工艺是分不开的。

侗居的底部是木柱直接搁放在房基上,一般垫以石块。由于是木框架结构,所以整个房子是一个受力体,可以让房子更加稳固,一根柱子的毁坏或是一块柱基垫石的移动几乎不会影响到整个房子。这种木框架结构体系的好处有以下几点:第一,可根据山区的地形,调节木柱的长短,以弥补地基对建筑的限制;第二,房间的空间布局灵活,房屋周边的围板可根据人们的需要进行利用,可以做成阳台、凉台,或是封闭起来,或是开上一扇窗;第三,木楼的增建、加接也非常方便,只要将木围护结构拆掉,再进行加接即可。这种结构体系还有利于排放雨水、防震抗震。吊柱、檐下挑梁也是侗居中别致的构建。吊柱头上往往略为加工,形成莲瓣、灯笼形的图案。檐下立柱向外挑梁,挑梁之上设檩条,为的是加大屋檐的出挑,形成更多的空间。

五、材料美

因南方杉木较多,且笔直,利于建筑。所以侗居采用的材料一般以杉木为主,经过加工后的杉木美观大方,其呈现出来的纹理和色泽都与当地的环境相协调。有的坡地需要石头进行加固,砌起来的石头作为地基,也很美观。瓦是屋檐所用的材料,正向反向的搭砌方式也将瓦的弧度呈现得非常美丽。

六、色彩美

侗居一般都是以原木色为主,色彩自然和谐,不过年代久的房子则会变成黑灰色。为了让建筑的色泽能够保持得更加长久,聪明的侗家人会在房子上涂上一层清漆,同时也增加了防腐功能。黛瓦是侗居的一大特色,与原木色的建筑相结合,构成质朴、低调的建筑风格。

侗族干栏式民居以其群居的聚落形式,独特的功能结构,质朴的材料色彩构成一派灵巧自然的建筑单体,恢宏大气的建筑群落,在中国民居建筑中可圈可点!

【参考文献】

[1]单德启.中国民居[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3

[2]柳肃.湘西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罗德启.贵州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牛建农.广西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干栏木楼火塘
“干栏悟境”:青山游廊建筑及景观设计
赠木楼故人
论干栏式建筑及其墙体形式★
云南彝族的火塘文化
火塘情思
德昂族传统干栏民居研究
论毛南族干栏民居建筑形态及其生态特点
吉祥火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