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纺织服装出口格局的变革及对我国的影响

2014-10-29 18:53刘长城
纺织导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比较优势纺织业竞争优势

刘长城

摘要:利用WTO的统计数据对全球前10大纺织品出口国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中国纺织业的比较优势依然很强,竞争优势一直在提升,然后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纺织业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优势与劣势。

关键词:纺织业;比较优势;竞争优势

Changes in Global Textile and Apparel Export Pattern and Its Influence on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top ten textile and apparel exporters in the world based on WTO statistics. The result shows that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still has strong 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have been improving evidently in the past decade. Then the paper further analyzed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hinas textile industry compared to its foreign counterparts.

Key words: textile industry; comparative advantage; competitive advantage

纺织品出口对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环境下,中国纺织业是否依然具有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如何增强中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优势,本文将从全球主要纺织品出口国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主要纺织品出口国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2012年全球十大纺织和服装出口国和地区为中国、欧盟27国、印度、土耳其、孟加拉国、美国、越南、韩国、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本文以这10个国家为分析比较对象。其中意大利是欧盟的主要纺织品出口国,对于欧盟成员国本文仅分析意大利。

衡量比较优势的指标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相对贸易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等,其中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最常用的指标。衡量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指标有国际市场占有率、产业平均利润率、劳动生产率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产品市场占有率是产业竞争优势强弱最直接的衡量指标。这里使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衡量比较优势,使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衡量各国纺织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1. 主要纺织品出口国的比较优势

RCA是指一个国家某种产品的出口值占该国出口总值的份额与该种产品的世界出口总值占所有产品的世界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i国j产品(产业)的比较优势,为i国j产品(产业)的出口额,为i国的总出口额,为世界j产品(产业)的出口额,为世界总出口额。

如果RCA>1,则表示一国某产业(或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其数值越大,比较优势越明显。如果RCA>2.5,则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若1.25

表 1 是全球10大纺织品出口国2003 — 2012年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应该在劳动力相对丰裕、资本相对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劳动力相对稀缺、资本相对丰裕的发达国家,纺织业不具有比较优势。表 1 的数据与这一理论基本一致,只有意大利例外。意大利属于发达国家,但RCA>1,其纺织业依然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2003 — 2012年间,中国纺织品服装的RCA指数有所下降,但一直保持在3.2以上,表明中国的纺织业仍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除中国外,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土耳其、越南、印度的纺织业也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其中孟加拉国的比较优势最强;印度尼西亚、意大利的RCA指数大于 1,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韩国、美国的RCA指数小于 1,表明纺织业在韩国、美国不具有比较优势。从比较优势的变化来看,2003 — 2012年,孟加拉国、越南的比较优势增强;土耳其、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韩国、美国的比较优势减弱;巴基斯坦、中国的比较优势基本稳定。

2. 主要纺织品出口国的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衡量,即一国的纺织品出口额与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额的比例。表 2 是2003 — 2012年间全球10大纺织品出口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远高于其他国家,2012年达36%。其他国家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不到10%,居第二位的是意大利,2012年其纺织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为5%,与后面的国家差距不大。从占有率的变化来看,2003 — 2012年,中国纺织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从19.5%上升至36%;印度、孟加拉国、越南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也在上升;意大利、美国、巴基斯坦、韩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下降;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基本稳定。由此看来,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很强,而且近10年来一直在提高。

二、中国纺织业的优势与劣势

1. 优势

2012年,中国纺织品出口额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额的比例达到36%,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纺织品工厂,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纺织品工厂,缘于其在多方面的优势。

(1)规模与产业集群优势。中国具有规模巨大的本土服装市场,本土市场的支撑使中国纺织业的产销规模非常巨大。在纺织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并在全国形成了多个纺织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纺织产业链上每个企业都因此而获益。纺织业的外部规模经济帮助国内外的纺织企业简化供应链管理难度、缩短反应周期,强化了中国纺织业的整体竞争力。虽然近年来一些后发国家的增速比中国更高,但是他们的土地和人口规模有限,所以生产潜力有限,难以大量替代中国产能。即使大量后发国家的合计产能接近或超过中国,但产业链分散,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因此供应链管理难度较大。

(2)劳动力素质优势。在全球10大纺织品出口国中,中国工人的素质和生产率相对要比美国、意大利、韩国等 3 个发达国家低,但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这可部分抵消人工成本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

(3)基础设施优势。与纺织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居于前10位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孟加拉国、越南等相比,中国的水电动力、运输物流、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且其纺织品企业供货更加及时、高效、稳定。

2. 劣势

尽管国际市场份额优势巨大,但是中国棉纱、成衣和鞋帽出口竞争优势的下降也是事实。中国纺织业目前最大的劣势在于综合成本持续上升,价格优势逐渐丧失。中国纺织业工人的工资在过去10年里上涨了约 4 倍,目前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企业工人的月薪已超过3 000元。此外,随着国家社保制度的不断完善,今后企业支付的实际人工成本将进一步提高。但即使工资上涨,年轻一代特别是“90后”从事纺织业的积极性依然不高,使得纺织企业面临招工难、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

此外,中国纺织业还面临着其他一系列挑战,比如近年来,中国的棉花价格长期高于国际水平。政府为保护棉农,设立了棉花收储和棉花进口配额制度,推高了国内用棉成本,降低了棉纺企业的竞争力;2005年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使中国纺织品出口成本和价格相对于其他纺织品出口国不断上升,削弱了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另外,随着政府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纺织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加大,环保支出将不断增加。

三、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方向

纺织业产能转移的根源是比较优势的国际转移。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早期、劳动力成本比较低时具有比较优势,随着其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纺织业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就向更具比较优势的其他国家或地区转移。在产能转移后,留在原生产基地的企业将更多集中在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环节,如设计生产高端面料、研发生产新型纤维与纺织机械、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等。

中国纺织业兴起靠的也是比较优势,虽然目前中国纺织业依然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结构的变迁,纺织业在中国也会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在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情况下,中国纺织企业也要像发达国家的纺织企业一样,将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向具有更大比较优势的国家或地区迁移,而将产业链高端环节留在国内,提高整体竞争优势。

1. 产业链的低端环节“走出去”

近年来中国纺织业的产能开始出现向东南亚、南亚等地转移的迹象。除这些地区外,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低于中国,比中国更具比较优势,中国的纺织企业可以考虑将产业链的低端环节迁移到这些国家。

虽然“走出去”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新道路,但海外投资的风险远大于国内,企业面临与国内完全不同的政治、法律、文化与经营环境,必须具有很强的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打算“走出去”的中国纺织企业应该循序渐进,比如首先通过代工合作、参股等方式逐步了解目标国的投资环境,做好“走出去”的前期准备工作,待时机成熟再通过新建工厂或者收购等方式扩大投资规模。

2. 提高国内纺织业的竞争优势

尽管世界纺织业不断向劳动力成本更低、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家转移,但意大利、韩国等劳动力成本很高的国家依然保留了较大规模的纺织业和较高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对于中国纺织企业来说,需要不断提高竞争优势以保持世界纺织大国甚至是纺织强国的地位。从具体路径来说,首先要打造世界知名品牌;二要依靠高效的管理与先进的技术来克服在成本上的劣势;三要注重社会责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包括加快使用节能降耗减排新技术,加强纺织制品再生循环利用的研究等。

参考文献

[1] 李钢,董敏杰,金碚.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对立的吗?——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J]. 财贸经济,2009(9):95-101,135.

[2] 林毅夫,李永军.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J]. 管理世界,2003(7):21-28,66,154-155.

[3] 阮美菊.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贸易竞争力分析与发展对策[ J]. 山东经济,2009(5):75-80.

(1)规模与产业集群优势。中国具有规模巨大的本土服装市场,本土市场的支撑使中国纺织业的产销规模非常巨大。在纺织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并在全国形成了多个纺织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纺织产业链上每个企业都因此而获益。纺织业的外部规模经济帮助国内外的纺织企业简化供应链管理难度、缩短反应周期,强化了中国纺织业的整体竞争力。虽然近年来一些后发国家的增速比中国更高,但是他们的土地和人口规模有限,所以生产潜力有限,难以大量替代中国产能。即使大量后发国家的合计产能接近或超过中国,但产业链分散,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因此供应链管理难度较大。

(2)劳动力素质优势。在全球10大纺织品出口国中,中国工人的素质和生产率相对要比美国、意大利、韩国等 3 个发达国家低,但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这可部分抵消人工成本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

(3)基础设施优势。与纺织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居于前10位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孟加拉国、越南等相比,中国的水电动力、运输物流、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且其纺织品企业供货更加及时、高效、稳定。

2. 劣势

尽管国际市场份额优势巨大,但是中国棉纱、成衣和鞋帽出口竞争优势的下降也是事实。中国纺织业目前最大的劣势在于综合成本持续上升,价格优势逐渐丧失。中国纺织业工人的工资在过去10年里上涨了约 4 倍,目前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企业工人的月薪已超过3 000元。此外,随着国家社保制度的不断完善,今后企业支付的实际人工成本将进一步提高。但即使工资上涨,年轻一代特别是“90后”从事纺织业的积极性依然不高,使得纺织企业面临招工难、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

此外,中国纺织业还面临着其他一系列挑战,比如近年来,中国的棉花价格长期高于国际水平。政府为保护棉农,设立了棉花收储和棉花进口配额制度,推高了国内用棉成本,降低了棉纺企业的竞争力;2005年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使中国纺织品出口成本和价格相对于其他纺织品出口国不断上升,削弱了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另外,随着政府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纺织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加大,环保支出将不断增加。

三、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方向

纺织业产能转移的根源是比较优势的国际转移。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早期、劳动力成本比较低时具有比较优势,随着其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纺织业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就向更具比较优势的其他国家或地区转移。在产能转移后,留在原生产基地的企业将更多集中在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环节,如设计生产高端面料、研发生产新型纤维与纺织机械、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等。

中国纺织业兴起靠的也是比较优势,虽然目前中国纺织业依然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结构的变迁,纺织业在中国也会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在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情况下,中国纺织企业也要像发达国家的纺织企业一样,将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向具有更大比较优势的国家或地区迁移,而将产业链高端环节留在国内,提高整体竞争优势。

1. 产业链的低端环节“走出去”

近年来中国纺织业的产能开始出现向东南亚、南亚等地转移的迹象。除这些地区外,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低于中国,比中国更具比较优势,中国的纺织企业可以考虑将产业链的低端环节迁移到这些国家。

虽然“走出去”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新道路,但海外投资的风险远大于国内,企业面临与国内完全不同的政治、法律、文化与经营环境,必须具有很强的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打算“走出去”的中国纺织企业应该循序渐进,比如首先通过代工合作、参股等方式逐步了解目标国的投资环境,做好“走出去”的前期准备工作,待时机成熟再通过新建工厂或者收购等方式扩大投资规模。

2. 提高国内纺织业的竞争优势

尽管世界纺织业不断向劳动力成本更低、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家转移,但意大利、韩国等劳动力成本很高的国家依然保留了较大规模的纺织业和较高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对于中国纺织企业来说,需要不断提高竞争优势以保持世界纺织大国甚至是纺织强国的地位。从具体路径来说,首先要打造世界知名品牌;二要依靠高效的管理与先进的技术来克服在成本上的劣势;三要注重社会责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包括加快使用节能降耗减排新技术,加强纺织制品再生循环利用的研究等。

参考文献

[1] 李钢,董敏杰,金碚.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对立的吗?——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J]. 财贸经济,2009(9):95-101,135.

[2] 林毅夫,李永军.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J]. 管理世界,2003(7):21-28,66,154-155.

[3] 阮美菊.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贸易竞争力分析与发展对策[ J]. 山东经济,2009(5):75-80.

(1)规模与产业集群优势。中国具有规模巨大的本土服装市场,本土市场的支撑使中国纺织业的产销规模非常巨大。在纺织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并在全国形成了多个纺织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纺织产业链上每个企业都因此而获益。纺织业的外部规模经济帮助国内外的纺织企业简化供应链管理难度、缩短反应周期,强化了中国纺织业的整体竞争力。虽然近年来一些后发国家的增速比中国更高,但是他们的土地和人口规模有限,所以生产潜力有限,难以大量替代中国产能。即使大量后发国家的合计产能接近或超过中国,但产业链分散,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因此供应链管理难度较大。

(2)劳动力素质优势。在全球10大纺织品出口国中,中国工人的素质和生产率相对要比美国、意大利、韩国等 3 个发达国家低,但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这可部分抵消人工成本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

(3)基础设施优势。与纺织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居于前10位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孟加拉国、越南等相比,中国的水电动力、运输物流、网络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且其纺织品企业供货更加及时、高效、稳定。

2. 劣势

尽管国际市场份额优势巨大,但是中国棉纱、成衣和鞋帽出口竞争优势的下降也是事实。中国纺织业目前最大的劣势在于综合成本持续上升,价格优势逐渐丧失。中国纺织业工人的工资在过去10年里上涨了约 4 倍,目前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企业工人的月薪已超过3 000元。此外,随着国家社保制度的不断完善,今后企业支付的实际人工成本将进一步提高。但即使工资上涨,年轻一代特别是“90后”从事纺织业的积极性依然不高,使得纺织企业面临招工难、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

此外,中国纺织业还面临着其他一系列挑战,比如近年来,中国的棉花价格长期高于国际水平。政府为保护棉农,设立了棉花收储和棉花进口配额制度,推高了国内用棉成本,降低了棉纺企业的竞争力;2005年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使中国纺织品出口成本和价格相对于其他纺织品出口国不断上升,削弱了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另外,随着政府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纺织企业面临的环保压力加大,环保支出将不断增加。

三、中国纺织业的发展方向

纺织业产能转移的根源是比较优势的国际转移。纺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早期、劳动力成本比较低时具有比较优势,随着其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纺织业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就向更具比较优势的其他国家或地区转移。在产能转移后,留在原生产基地的企业将更多集中在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环节,如设计生产高端面料、研发生产新型纤维与纺织机械、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等。

中国纺织业兴起靠的也是比较优势,虽然目前中国纺织业依然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结构的变迁,纺织业在中国也会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在比较优势逐渐丧失的情况下,中国纺织企业也要像发达国家的纺织企业一样,将产业链的低端环节向具有更大比较优势的国家或地区迁移,而将产业链高端环节留在国内,提高整体竞争优势。

1. 产业链的低端环节“走出去”

近年来中国纺织业的产能开始出现向东南亚、南亚等地转移的迹象。除这些地区外,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低于中国,比中国更具比较优势,中国的纺织企业可以考虑将产业链的低端环节迁移到这些国家。

虽然“走出去”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新道路,但海外投资的风险远大于国内,企业面临与国内完全不同的政治、法律、文化与经营环境,必须具有很强的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打算“走出去”的中国纺织企业应该循序渐进,比如首先通过代工合作、参股等方式逐步了解目标国的投资环境,做好“走出去”的前期准备工作,待时机成熟再通过新建工厂或者收购等方式扩大投资规模。

2. 提高国内纺织业的竞争优势

尽管世界纺织业不断向劳动力成本更低、更具比较优势的国家转移,但意大利、韩国等劳动力成本很高的国家依然保留了较大规模的纺织业和较高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对于中国纺织企业来说,需要不断提高竞争优势以保持世界纺织大国甚至是纺织强国的地位。从具体路径来说,首先要打造世界知名品牌;二要依靠高效的管理与先进的技术来克服在成本上的劣势;三要注重社会责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包括加快使用节能降耗减排新技术,加强纺织制品再生循环利用的研究等。

参考文献

[1] 李钢,董敏杰,金碚.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对立的吗?——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J]. 财贸经济,2009(9):95-101,135.

[2] 林毅夫,李永军.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J]. 管理世界,2003(7):21-28,66,154-155.

[3] 阮美菊.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贸易竞争力分析与发展对策[ J]. 山东经济,2009(5):75-80.

猜你喜欢
比较优势纺织业竞争优势
透过世纪之窗再看中国南通纺织业
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营改增对纺织业影响的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
基于战略视角的小米科技动态能力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