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准分析与柔性智造的纺织产品开发

2014-10-29 18:55李斌红
纺织导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

李斌红

摘要:从产品开发设计、组织生产到市场销售,纺织企业通过行业动态和自身优势分析,明确细分市场定位并建立体系化产品结构能够显著提高新产品市场化率;通过信息共享、虚拟组织、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以及社会创新等商业模式,充分发挥内外资源配置功能,建立完整高效的运营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时间效率和改善成本结构,从而实现满足客户需求并达成持续共赢的目标。

关键词:精准分析;柔性智造;协同创新;纺织产品开发

中图分类号:F426.81 文献标志码:A

Textile Product Development Based on Accurate Analysis and Flexible Manufacturing

Abstract: From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design to organizing production and down to marketing, textile enterprises define their market position and establish systematical product structure that can help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market share of new products by analyzing industry trends and ow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by adopting various business modes such as information sharing, virtual organization, competitive cooperation, harmony of varieties and social innovation, they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allocation, establish complete and high-efficiency operating system tha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ime efficiency and cost structure, so as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customers and achieving a sustainable win-win goal.

Key words: accurate analysi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extile product development

过去30年,中国纺织行业曾获得快速线性增长,未来 5年,中国纺织企业的发展将呈现或盛、或衰的指数性变化,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需求结构变化和产业格局调整成为决定中国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开发方向的根本因素。

纺织企业需要重新思考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的问题,生产什么取决市场需求与企业资源,生产多少决定企业规模与边际效益,如何生产确定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与运营效率。

纺织企业获取可持续价值增长应从以下角度思考:第一,在全球化范围内,确实会扩大的产品与市场是什么?第二,本企业所拥有的核心优势是什么?从原料资源、技术装备到市场渠道,是否具有高度的收益能力?第三,如何重新配置创新资源,实现协同发展?

1 精准分析

精准分析是纺织产品开发的前提,生活方式转变、产业格局调整、科学技术进步,都是影响纺织产品开发的重要因素。企业制定产品开发战略时,从外部环境要进行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影响因素,以及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分析;从内部资源要衡量知识、协同、服务和生产能力,以及如何将现有资源优先配置到关键产品、服务或市场,从而选择正确的细分市场和价值客户,制定差异化产品竞争策略。

1.1 生活方式与消费需求

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增长和结构变化、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转变等使得纺织服装消费市场趋于多元化、复杂化和细分化,独特的市场定位和体验经济可以明显改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参数,依据流行趋势信息和历史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准确预测市场需求成为纺织企业产品开发的关键。基于行业发展动态和企业自身优势,明确细分市场定位并建立体系化产品结构能够显著提高新产品市场化率。

例如,随着人们对健康体魄及愉悦生活的追求,体育运动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从而带来了对于纺织服装开发的科技需求以及可穿戴设备的演绎。与欧美在上世纪70年代兴起的跑步潮不同,中国热爱跑步的人群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当他们以更快的速度汇聚与增长,无疑为相关领域的产品开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跑步已经不再是一项“简单”的运动,更多专业化的产品和公司都已经从中找到了商业机会。从跑步运动的服装、跑鞋、随身电子设备到赛事活动、社交网络,均体现着跑步这一项运动带来的商机。从图1 可以看到跑步运动在最近两年间的变化,跑步者除了遮阳帽、运动T恤、裤子、护膝、袜子、跑鞋等最基本的服饰配置外,还增加了健康手环、智能手表、内置耳机的运动头带等更多的健康设备和可穿戴设备。

同时一个名为“The Color Run(彩色跑)”的赛事活动,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跑步形式。它被称为地球上最欢乐的 5 km,是一项推崇健康、快乐、彰显自我并回报社区的跑步活动,活动参与者被要求穿白色衣服来参加并以最炫的色彩冲过终点线。在紧张繁忙的生活环境下,赛事活动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仅是健康,还有愉悦的心情。

由此可见,享受高科技发展带来的更加人性化的功能,关注生态环保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追求舒适、健康、自然、快乐的生活方式成为消费主流,未来富有竞争力的纺织产品开发需要依据客户的消费兴趣及消费能力,将时尚、功能、生态等多个产品要素有机结合,并通过产品设计实现用最简单的工艺和最经济的成本来满足产品开发周期和消费需求,使企业获得更快的增长和更加丰厚的利润。

1.2 产业格局与商业模式

针对国际市场,要密切关注产业转移的格局变化。随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发展以及劳动力、原料、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变化,全球纺织消费市场与产业加工格局将发生区域性调整,中国纺织企业应当关注并随之调整产品结构、营销渠道和全球化战略。

基于综合成本控制及降低供应链管理风险等因素,许多零售商实施双轨并行采购模式来获取最大化的利润空间,即一方面,将中低端的基本款产品加工转向东南亚和非洲地区,另一方面,从靠近销售地的区域采购到需要快速反应的时尚产品,降低由市场与产品原产地之间距离产生的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也成为商业决策的重要经济指标。因此,中国纺织产品开发只有将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产品创新相结合,向更高附加值转型才能保有持续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随着科技进步,新型制造业真正的优势不再是劳动力成本,而是高端制造技术、新能源、信息技术、大数据,以及能否最大程度地去贴近消费者。因此,在产业转移的过程当中,企业应该把握全球化的创新资源进行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追逐新一轮的成本优势,从原料资源、纺织品加工以及终端零售等方面,延伸或垂直整合产业链,提高企业综合竞争优势。

关于国内市场,网上消费将对纺织产品开发产生巨大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1 — 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 108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2 506亿元,增长54.9%。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及移动通讯技术,一方面,不仅为服装业创造了风起云涌的电商机遇,而且改变了原有纺织企业与服装品牌之间的供应链结构;另一方面,不仅导致了消费者采购方式的转变,而且降低了产品设计的门槛,使得消费者开始参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改变了从需求到供给之间的供应链关系。因此,服装品牌对面料供给的需求将会更多地转向小批量、多品种和快交期,纺织企业需要培养足够的快速反应能力与灵活性来满足大量的个性化定制,同时,也需要更加密切关注和把握源于大众消费群体的社会创新为产品开发带来的设计灵感和商业机会。

2 柔性智造

随着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网络零售模式的快速普及,产品订单从小批量、多品种、短交期逐步向大规模定制转型,产品生命周期明显缩短,从产品计划、组织生产到市场销售,企业创新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变得越来越重要,柔性智造除了需要通过柔性化的技术装备实现产品的加工制造,还需要通过信息共享、虚拟组织、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以及社会创新等柔性管理模式,提供实现客户价值增长的整体解决方案。

2.1 技术装备

大规模定制需要能够满足小批量、多品种以及生态环保的技术装备来支撑,与以往的快速增长相比,纺织企业需要投资更多的柔性装备。未来纺织服装产业将不再是单纯的传统制造业,它将成为一个和先进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相结合的新兴产业。

标准模块设计将成为柔性智造的关键,在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可以由之创造纺纱、织造、染整等不同生产环节的灵活性以满足下游服装与家用纺织品的采购需求。如Oerlikon Neumag(欧瑞康纽马格)公司的Staple FORCE S 1000生产线(图 2)可以满足涤纶和丙纶短纤以经济的方式进行小批量生产;卓郎赐来福的Autocoro 8新型全自动转杯纺纱机(图 3)采用独立单锭驱动技术,集成DigiPiecing数字接头和DigiWinding数字卷绕等自动化技术和先进的智能软件管理系统,实现了纺纱实验和生产的同时进行,生产实时无缝式换批,保证了高度灵活的生产控制和品质管理;意大利吉斯集团的INNOVA花式纱线纺纱机是一种功能全面的生产花式纱线和特种纱线的设备,采用标准模块设计,灵活性强,生产的纱线结构和形态具有丰富的变化效果;臭氧水洗技术(图 4)、数码织物印花技术(图 5)则满足了生态环保的要求、经济性的小批量需求、快速频繁的设计变化以及不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2.2 数据管理

中国纺织产业未来竞争力,其一是大规模生产,其二则是大规模定制,大规模定制基于大规模生产,正因为有了规模优势才有成本优势,正因为有了大规模优势才有大数据积累的可能性。当前迫切需要提高的是管理数据的能力,通过对经营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来支撑管理决策、生产控制以及产品开发。

企业可以利用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和分析工具,通过分析整合企业外部环境数据、内部资源能力数据、市场与客户信息,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产品开发策略和实施方案。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数据,以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中的技术与产品数据为核心,分析曾经的销售数据及其与产品结构相贴合的成长性,寻找企业真正的价值客户,确定满足市场需求变化和采购规律的产品定位与产品结构,并结合流行趋势和技术动态等外部信息数据,制定产品开发规划,提高新产品市场化率。

开放的时尚数据和智能的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产品开发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把技术价值转化为表现价值和功效价值,实现能够被消费者接受的市场价值。依托科技创新的支撑和流行趋势的引导,传统的经典元素和生活的灵感来源得以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设计表现力。这就是大数据带来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革机遇。

2.3 协同创新

商业模式是一个发现需求并且满足需求的过程,供需双方通过交换创造价值,协同创新的目的在于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有效,使稀缺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战略联盟、产学研合作、全球化等协同效应,可以充分发挥内外资源的配置功能,以满足客户需求和达成持续共赢为目标,建立一个完整高效的运行系统,从而提高时间效率和改善成本结构,形成独具特色的产品竞争力。

纺织产业从设计产品到投放市场,需要由纤维、纱线、坯布、成品布和成衣等各个环节的企业通过不同途径共同实现,纺织产品创新与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和机械领域的基础研究密不可分,通过不同工业领域(从纤维生产商、纺织品生产和加工商、机械设备制造商到基础研究的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合作开发可提供更为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

协同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建立企业利益共同体——“无边界企业”,即若干成员企业为共同获得某个市场机遇而组成的动态联盟,企业通过彼此合作,准确把握来自客户所需价值,在产品创新的不同阶段采取应对措施,快速和有效地对变化做出反应,最终实现边际成本的递减和边际收益的递增。其特征为:灵活性——能够快速和有效地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合作性——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从关注短期利益,转向关注长期利益,共同面对市场冲击;协调性——在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创新的不同阶段共同行动,通过信息共享和资源组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以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企业为核心资源建立的纺织产品开发创新联盟就是协同创新的最佳实践。联盟以实现服装品牌面料采购需求、提升面料生产企业开发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链集成创新为目的,一方面,致力于帮助服装品牌优化供应链管理,用优质国产面料代替进口高档面料,针对成衣设计风格进行季节性、系列化产品组合开发,增强服装面料表现力,塑造品牌风格;另一方面,致力于帮助面料生产企业了解下游服装品牌需求,把握细分市场的产品流行趋势和产品开发方向,提高面料设计的针对性,提升产品开发的效率和效益。最终实现优秀服装品牌与优质面料供应商高效对接,互利共赢的合作目标。

3 结语

更加开放的市场将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资源成本、能源成本、环境成本、信息成本、物流成本将决定纺织企业的比较优势,并重构全球纺织产业竞争新格局。中国纺织企业应以全球化的战略眼光配置创新资源,在质量规模、科技创新、时尚创意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等方面建立基于客户价值认同的柔性创新体系,将源于市场自然增长而造就的规模优势和独特战略,转化为以客户价值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以技术和资本为纽带的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
基于区域创新环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协同创新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协同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专业建设新机制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