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兰镇2005年6月10日洪水调查分析

2014-10-29 06:16刘大海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产流汇流洪峰流量

刘大海

(鸡西水文局,黑龙江 鸡西158000)

1 暴雨特性分析

沙兰河流域现有和盛水库雨量观测站,为人工雨量观测站,流域外较近的雨量站有桦树站,为自动雨量遥测站。本次根据暴雨笼罩范围,和盛水库以下至沙兰镇区间,共调查了沙兰镇、王家村、鸡蛋石沟村、和盛屯、西沟5个点雨量,暴雨分布图见图1。

图1 沙兰河流域2005年6月10日暴雨分布图

调查方法采用村民走访、暴雨量容器的方法。由于即时采访,村民对暴雨过程表述清晰、一致,村民的水桶、水缸、鱼缸等盛水容器为调查雨量可靠性提供了保证。

1.1 暴雨历时

上游降雨时间早、历时长,西沟村降雨时间从6月10日11 时20 分—15 时30 分,降雨历时4 h 10 min,下游王家屯降雨时间从13 时—14 时45 分,降雨历时1 h45 min。

1.2 暴雨强度

根据流域内现有及调查雨量点的雨量,采用算术平均计算,流域内平均降雨强度为41.0 mm/h,点最大降雨强度120 mm/h(王家屯)。各站降雨强度见表1。

表1 沙兰河流域内降雨强度统计表

1.3 面平均雨量

综合分析流域内外现有及调查雨量点的点雨量,采用算术平均计算,暴雨区雨量平均值为123.2 mm。

1.4 暴雨重现期

沙兰河流域没有长系列的降雨资料,本次分析选择沙兰河流域外有长系列降水量资料的尔站、团山站、石头站、七峰站、长汀子站、石河站、金坑站和宁安站共8 处雨量站资料。根据暴雨系列资料排频,理论适线计算3 h(P =1%、0.5%、0.33%)的设计雨量值,再点绘3 h设计暴雨频率等值线图,从计算结果看,沙兰河流域“6.10”暴雨值位于3 h(P =0.5%)设计的暴雨等值线区间内,因此,确定这次暴雨重现期为200 a一遇。3 h(P =0.5%)暴雨等值线图见图2。

图2 3h(P =0.5%)频率暴雨等值线图

1.5 暴雨中心和走向

6月10日10 时~17 时,沙兰镇附近有对流云团生成和发展,并由西向东方向移动,云团中心移动路径示意见图3。对流云团于10 时在沙兰镇以西的张广才岭的背风坡上生成,11 时~13 时期间经过沙兰镇上空,该地区出现了强度为20 mm/h的1 h雨量中心。

由此可推断云团为对流性强的降水云团,暴雨走向从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雨量从上游向下游递增,与洪水传播方向相同,使洪峰流量在向下游传播过程中不断增高。

图3 2005年6月10日10 时—17 时沙兰镇附近对流云团移动路径

1.6 小结

综上所述沙兰河流域暴雨降雨强度为41.0 mm/h,根据降水量分级表(表2)本次暴雨属于特大暴雨级别。其特点为降雨历时短、强度高、降水总量大(面平均降水量为123.2 mm,是本流域多年平均6月份降雨总量的1.34 倍),暴雨走向与径流形成走向一致,加大洪峰流量。

表2 降水量分级表 mm

2 洪峰流量的估算

本次洪峰流量计算采用了两种方法:

1)推理公式法估算。

2)根据洪水调查资料采用面积流速法计算[1]。

2.1 推理公式法计算洪峰流量

根据黑龙江省短历时暴雨特性,最大雨强和降水量基本集中在汇流时段之内,采用的推理公式基本形式为:

式中:Qm为洪峰流量,m3/s;φ 为洪峰径流系数;S为汇流时段内的最大降水量,mm;τ 为流域平均汇流时间,h;n 为暴雨递减指数;F 为流域面积,km2;

推理公式中各参数取值见表3。

表3 参数取值表

将上述数值代入推理公式法:Q =863 m3/s。

水库下泄流量为6 m3/s,相加后洪峰流量为869 m3/s。

2.2 面积流速法计算洪峰流量

本次洪水调查在沙兰河上共实测了西沟村、鸡蛋石沟村、沙兰镇3个过水断面。其中西沟村集水面积为20.8 km2,和盛水库至鸡蛋石沟村集水面积为46 km2,和盛水库至沙兰镇集水面积为70 km2。本次以沙兰镇上游控制断面为本次洪峰流量计算依据。

西沟村、鸡蛋石沟村计算的流量作为暴雨和峰量对应关系,以及洪峰流量沿程变化规律分析依据。计算结果见表4。

两种方法计算平均值为854.5 m3/s,与第一次洪峰流量估算成果850 m3/s一致。

表4 实测洪水调查洪峰流量估算表

牡丹江水利勘测设计院对沙兰镇河段进行了洪水调查,推算的洪峰流量为862 m3/s,与黑龙江省水文局推算的成果非常接近,进一步验证了洪峰流量计算的准确性。

2.3 洪水总量的估算

洪水总量的估算采用了两种方法:

1)推理公式法。

2)概化三角形法估算。

2.3.1 推理公式法

式中:φ 为降雨径流参数(取0.90);F 为区间面积,km2(取70);为区间平均降水量,mm(取123.2)。

代入公式(2)计算的区间洪水总量为776 ×104m3,考虑了水库对本次洪水调蓄的水量100 ×104m3,合计为876 ×104m3。

2.3.2 概化三角形法

式中:W 为洪水总量,104m3;Q 为洪峰流量,m3/s;t为洪水历时,h。

洪峰流量取855 m3/s,洪水历时6h,计算洪水总量为923 ×104m3,二种计算结果平均900 ×104m3,与推理公式法一致。

2.4 产汇流特点

主要包括2个方面:

2.4.1 产流特点

产流特点为:

1)本次山洪灾害以山溪性洪水为主,伴随有稀性泥石流发生。产流形式为超渗产流。

2)区间内地貌单元属于山区和丘陵,流域坡度大,基本己开垦成耕地,无截流和填洼水量损失。

3)区域内有基岩裸露,表层土壤薄,下渗水量小。

2.4.2 汇流特点

汇流可分为坡面汇流和河道汇流两部分,其主要特点如下:

1)超渗产流体现在洪水过程线上非常尖瘦,陡涨陡落,表明汇流速度快,来水非常集中,消退也快。

2)由于区域内坡地几乎都开垦成了耕地,下垫面条件的改变使植被截流和地面植物海绵层不复存在,流域蓄水能力减弱,一下雨即产流,导致洪水过程尖瘦,洪峰流量加大[2]。

3)区间内汇流条件好,流域坡度大,坡面径流以顺垅沟迅速汇集流入河道。

4)本河流为山区性河流,河道坡降6‰,不具备蓄洪、滞洪条件。

2.5 小结

综上所述,本次山洪主要集水区为和盛水库至沙兰镇区间,洪峰流量850 m3/s,洪水总量900 ×104m3,产流形式为超渗产流。

[1]王好,李学勤. 洪水调查中流向偏角的改正处理[J]. 吉林水利,2001(12):22 -23.

[2]姜英慧,关影,陆思. 特大洪水对洪峰流量频率计算的影响[J]. 科技信息,2009(08):658.

猜你喜欢
产流汇流洪峰流量
产流及其研究进展
不同坡面单元人工降雨产流试验与分析
北京山区侧柏林地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影响因素
地表粗糙度对黄土坡面产流机制的影响
无定河流域洪峰流量的空间变化统计分析
铁力水文站水文特性分析
清流河滁县站历年洪峰水位洪峰流量趋势分析及应对措施
基于ARM CortexM0的智能光伏汇流采集装置设计及应用
一种球载雷达汇流环设计
含有光伏防反器的汇流方案在光伏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