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流

  • 模拟降雨下枯落物调控坡面径流特征分析
    下枯落物调控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坡面径流平均流速相比裸坡显著减小;孙旭[5]对模拟降雨条件下枯落物覆盖对坡面地表和壤中流产流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枯落物覆盖密度越大,地表产流时间越长,产流量越小。本文总结了以上研究植被枯落物的持水特征及枯落物坡面产流过程,根据总结,本文通过人工模拟降雨,更深入的研究了枯落物覆盖坡面径流特征,并对坡面径流的产流产沙特征进行了分析。1 试验材料及方法1.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内

    地下水 2023年5期2023-10-13

  • 基于退水影响的流域产流研究
    业操作简单的流域产流计算模型意义重大。2 流域选择及资料选取2.1 流域概况嫩江为松花江北源,水系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的中段,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历时长;春季多风,蒸发量大,湿度小;夏季温湿多雨;秋季降温急骤,历时短。嫩江流域的水汽主要由太平洋供给,进入夏季,海洋上的暖湿气团在被太平洋季风向北推进的过程中与北方的冷空气交绥,从而形成大面积降水。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00.0~500.0 mm,最大点日雨量为80.0~170.0 mm。降水

    东北水利水电 2023年9期2023-09-25

  • 产流及其研究进展
    712100)产流作为径流形成的首要环节,是流域水文过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刻理解流域水循环规律的内在需求。近几十年来,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流域的水生态过程与水沙过程变化明显[1-2]。随着大规模的水土资源开发活动的深入,影响产汇流过程的下垫面条件已经发生显著改变,极端天气与水文地质灾害的发生日趋频繁[2],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城市化等的水文效应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因此,为维护水安全、生态安全与环境安全,促进“人-水”和谐发展,需从变化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2期2022-11-25

  • 黄土丘陵区冻土坡面侵蚀过程特征研究
    同径流坡长条件下产流产沙过程和水沙关系,以期为完善黄土丘陵区的土壤侵蚀机理提供一定的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用土选取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王茂沟小流域(东经110°20′26″—110°22′46″,北纬37°34′13″—37°36′03″)的黄绵土,将试验用土运回实验室后去除草根、砾石等杂质后过10 mm的土样筛进行预处理。经Mastersizer 2000测得土壤的颗粒组成为黏粒(0.05 mm)38.31%,经测定黄土的干密度约为(1.

    水土保持研究 2022年6期2022-11-09

  • 基于多水文模型的漫水河流域水文过程模拟与对比分析
    ,目前的计算降雨产流的水文模型分为蓄满和超渗2种,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产流计算方法已从最初的单一产流计算逐步完善到混合产流计算,但并没有统一的使用标准。虽然混合产流模型相较于单一产流模型复杂性更高,但是模拟结果更贴近实际[4]。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采用一种全新基于混合产流理论的模型进行洪水过程模拟,该方法精确模拟了小流域产流的时空分布过程,为白洋淀洪水过程模拟精度提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1.1 研究区概况漫水河流域地处山区,水力资源丰富

    水利技术监督 2022年10期2022-10-25

  • 基于文献计量与可视化方法的降雨产流研究进展分析
    在1933年提出产流概念,降雨产流过程指的是由降水到达地表时起,到水流流经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即降雨经过植物截留、下渗、填洼及蒸发等损失后,在流域内形成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再经过河槽汇聚,流经出口断面的过程。产流过程随降雨特征而发生变化,其间,还受到区域下垫面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降雨产流环节在区域水分循环中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地表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一方面,降雨产流过程决定了区域淡水资源补给的能力及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迁移、转化的特

    水土保持通报 2022年3期2022-10-15

  • 黄土丘陵区覆沙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及水沙关系
    的特殊侵蚀模式,产流产沙与黄土坡面相比滞后,但产流后的产沙量随着径流量的增大明显增大。惠振江[14]得到与张丽萍相同的结论,这是由于黄土和风沙土的入渗率不同造成的。风沙土粗颗粒含量较高,土壤孔隙度较大,导致入渗率高,而黄土与之相反。因此,对于覆沙黄土坡面而言,沙层中的水分迅速入渗到达沙土界面,由于黄土的入渗率较低,一部分水分入渗至黄土中,其余水分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沙土界面向下流动。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坡面整个沙缘不断被侵蚀后退,径流将泥沙向坡下搬运输移[15

    干旱区研究 2022年4期2022-09-24

  • 白河上游流域洪水模拟及参数敏感性分析
    出了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5]。该模型本质上是一种能够在超渗、蓄满两种产流机制之间发生时空转变的水文模型。本文以白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对流域进行洪水模拟,运用GLUE法和Sobol法对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并判断流域的产流方式。此研究对于类似白河上游山丘区等中小流域开展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及参数选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1 方法介绍1.1 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是由刘昌军等[6]提出的一种可为山洪灾害预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12-23

  • 太湖流域平原水文试验区降雨产流过程特征研究
    大致可归纳为超渗产流机制[1]和蓄满产流机制[2],也有研究探讨了两者的混合情况,提出了Dunton的混合形式[3]。超渗产流机制主要发生在雨强远超过地表土壤下渗率而足以产生积水的情况[1];蓄满产流机制则是当初始浅埋地下水水位在流域的局部区域超过地表时,饱和区通过回归流或直接降雨产生径流[2]。通常认为半干旱-干旱地区以超渗产流机制为主导[4],蓄满产流机制则多发生在湿润气候区[5],然而,一般很难概括某一区域明确的降雨产流机制[6-7]。以往对降雨产流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11-24

  • 基于降雨-径流试验的高寒草甸产流机制研究
    0)1 研究背景产流是降雨-径流过程的核心环节,产流机制研究是水文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1-2]。增温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频次明显提高,特别是降水的变异度提升,导致产流机制发生改变[3],坡地蓄存、土壤侵蚀和河湖水质等都相应地发生变化,给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带来新的挑战。国内外学者在降雨-入渗-产流过程方面已做了许多研究[4-9],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历经多年发展,包括蓄满、超渗和混合产流等在内的产流机制理论体系已较为成熟和完善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1年11期2021-11-09

  • 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及其在小流域洪水模拟中的应用 ——以四川省、甘肃省的4个小流域为例
    于山区洪水过程的产流理论,并将之推广应用于暴雨洪水模拟中[15-16]。由于强降雨条件下的混合产流计算较为复杂,目前没有针对于山丘区短历时条件下的洪水演算水文模型。已有相关研究基于垂向混合模型理论[17]和山洪评价中应对小流域高效划分的基本原则[18],建立了基于山坡地貌水文响应单元的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19-20],但对于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的示范性研究很少,缺乏典型地貌区的混合产流特点研究。本研究选取4个小流域,利用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模拟洪水过程,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21年3期2021-08-25

  • 不同坡面单元人工降雨产流试验与分析
    41006)降雨产流是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时空多变的特点[1-2]。因此,正确解析流域降水产流过程对提高区域水文预报精度、解析流域水文基本情势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对降雨产流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干旱地区和南方湿润地区,主要研究降雨、地面坡度、植被覆盖、土壤前期含水率等因子对产流过程的影响[3-5]。杨春霞等[6]在甘肃省罗玉沟试验场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垂直覆盖结构下的坡面产流量均较无覆盖情况小,其中完整覆盖结构的减流率最高;孙佳美等[7]采用模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年20期2021-08-11

  • 废弃尾矿坡面产流产沙影响因素分析
    废弃尾矿坝坡面的产流产沙特征以及初始产流时间,可为提出合理水土保持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国内外诸多学者通过人工模拟降雨对产流产沙规律进行了探究。Yuli Zhao[1]等通过模拟降雨对不同雨强下的植被产流产沙特征进行了研究;Xiang Li[2]等利用人工降雨装置研究了森林植被对径流产沙的影响,并表明植被在减少产流量和延缓产流时间方面有显著影响;Changjia Li[3]等在模拟降雨条件下对坡地地表径流侵蚀进行了动态研究。把握模拟降雨中的初始产流时间是计算坡

    能源环境保护 2021年2期2021-04-21

  • 城市路面产流监测装置设计研究
    城市不透水区降雨产流规律及径流水质变化规律,准确获取不透水下垫面的径流初损量、径流系数、雨水径流各类污染物浓度等水文参数,是水文发展、研究的新方向,也是国家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减灾能力,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科学利用雨水资源等对水文试验研究的迫切要求。作者对城市路面降雨径流规律研究所需的监测装置,进行设计、制作并应用于试验监测研究。与高成本的模拟场地试验及监测市政管道径流试验相比,本项城市路面径流配套监测装置的设计具有创新性、实用性、成本低等

    河北水利 2021年3期2021-04-16

  • 中小流域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及参数区域化方法研究
    的重要基础,其中产流计算是关键环节,产流量的大小和过程会对汇流计算造成直接影响。早期的产流计算主要采用降雨径流相关图,1960年代以后,产流理论研究开始迅速发展,赵人俊等[1]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得出了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机制,指出蓄满产流在较为湿润的地方应用较好,超渗产流在较为干旱或半干旱的地方应用较好。随着产流理论的不断应用与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对于一个实际流域而言并不存在绝对的超渗或蓄满的单一产流模式,往往是多种产流模式并存。1985年,于维忠[2]针对界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3-31

  • 砾石覆盖条件下高寒区细沟侵蚀特征研究
    减的抛物线趋势;产流时间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少;在相同流速与砾石覆盖度条件下,坡度越大,产流时间和产沙率越大,相应的产流量和产沙量也越大。关键词:砾石覆盖;产流;产沙率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68(2021)26-0130-04Study on Rill Erosion Characteristics in Alpine Region under Gravel CoverDING Yuhao HUAN

    河南科技 2021年26期2021-03-22

  • 林业技术对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探究
    [5]指出在调控产流、产沙方面草地措施优于林地措施。可以看出其中生物措施(又称林业措施)最为有效[2]。此次探究通过室内室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林地密度、枯落物层、草地盖度下坡面径流及产沙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林业措施控制水土流失提供一定参考。1 试验设计1.1 林地密度试验林地密度试验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完成。在某森林生态观测站内选择一个10°坡面为试验区,设置三组径流小区,①实验组,种植间距为1m×1m的黑松;②实验组,种植间距为1.5m×1.5m

    林业科技情报 2020年4期2020-12-29

  • 产流模式陕北模型在半干旱地区的应用研究
    引 言所谓流域产流,是指降雨降落地面后,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发展过程,即流域下垫面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暴雨时空分布不均,植被稀疏,地下水埋藏较深。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刘昌明[1]就指出黄河流域的径流形成属于超渗产流模式,后被广泛认可。由赵人俊教授提出的陕北模型[2],较全面地刻画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产汇流过程,该模型采用的就是超渗产流模式,模型参数具有一定的物理意义,在当时填补了我国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流域水文研究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年9期2020-10-09

  • 不同人工降雨和坡度条件下区域产流产沙变化特征影响试验研究
    同土壤类型下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差异程度十分明显,与降雨强度、坡度以及土壤质地关系密切。近年来,降水条件和雨强对区域土壤侵蚀影响的研究均是相对于单一要素进行分析[9- 15],而进行雨强和坡度系统分析的研究还较少。为此本文结合室外人工降雨试验,对坡度、雨强、土壤类型下的产流产沙差异特征进行试验分析,并结合试验数据拟合不同土壤类型下产流、产沙总量与雨强和坡度的相关方程。研究成果对于探讨不同土壤类型下的区域土壤侵蚀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可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相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0年2期2020-03-10

  • 改进垂向混合产流模型在营口洪水模拟中的应用
    中改进的垂向混合产流模型由于垂直方向可综合考虑超渗和蓄满产流机制,在北方地区适用性较好[4-9],但在营口地区还未得到相关应用,本文结合改进的垂向混合产流模型,以营口地区典型水文站熊岳站15场实测洪水数据,分析该模型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对于营口地区洪水预报方案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以熊岳站为研究实例,熊岳站位于熊岳河上,熊岳河位于盖州市熊岳镇。上游分南北两支,南支(主支)发源于杨运乡老帽山,北支发源于老平顶,河长44.2km,流域面积352km2,河道平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0年1期2020-02-28

  • 那曲流域草地覆盖变化对降雨产流过程的影响
    [1-6]。降雨产流是水循环演变的主要组成部分,分析降雨产流的控制因素是研究流域对降雨产流响应的关键。当前研究集中于高寒地区水文循环过程,如对降水、气温、地温、土壤水分与径流的响应关系的探讨。李太兵等[7]认为多年冻土区的降水大多冻结在土壤中,用于补充土壤水分不足,而不直接产生径流。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明显存在较长的滞后现象,较高的植被覆盖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降水入渗[8]。一些相关的研究对高寒地区生态系统的水文循环和生态过程特点做了系统的阐述[9-10],

    水资源保护 2019年6期2019-12-03

  • 植被恢复改变黄土高原产流模式问题初探
    汉430010)产流是陆地水文循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下垫面对降雨的重要分配过程,是在“供水”和“下渗”机制共同作用下形成的[1-2]。产流机制及其模式是研究所有水文问题及其相关学科(气候陆面模式、土壤侵蚀、面源污染等)问题的基础。著名的Horton产流理论[3]阐明了均质条件下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产生机制,即雨强超过土壤下渗强度时形成地表径流,包气带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时产生地下径流。Horton产流理论揭示了均质包气带超渗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产生的物理条件

    人民黄河 2019年10期2019-10-28

  • 坡长对黄土区工程堆积体产流产沙影响的模拟试验研究
    已有学者对坡长与产流产沙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有3种,第一种认为产流产沙随坡长的增加而增大,第二种认为产流产沙随坡长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第三种认为产流产沙随着坡长的增加不断波动。其中蔡强国等人[5]发现径流及侵蚀产沙量随着坡长的增大而增大,且超过某一临界坡长后累积侵蚀模数与降雨历时非线性变化;郭新亚等人[6]研究认为坡面产流量随坡长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产沙量随坡长的增大线性增加;Kinnell等[7]研究表明含沙量与坡度及坡长均具有相关性,特别

    水土保持通报 2019年4期2019-10-11

  • 改进垂向混合产流模型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区中小流域适用性分析
    旱半干旱地区,其产流机制主要为超渗产流,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域加大水土流失治理,流域植被覆盖率得到明显提升[5],其产流机制出现了蓄满和超渗并存的现象,流域降水径流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非线性变化特征[6],传统单一考虑超渗产流机制的模型在辽宁西部中小河流模拟中存在误差较大的现象。近些年,由包为民研发的垂向混合产流模型[8]可在垂向上同时考虑蓄满和超渗机制,在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得到应用,其应用效果明显好于传统单一机制的模型。针对传统垂向混合产流模型水源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9年9期2019-09-25

  • 北京山区侧柏林地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影响因素
    83,北京)初始产流时间是指从降水至坡面开始产流所消耗的时间,亦称为“初损历时”[1]。不同研究者对坡面开始产流的定义有所不同,基于径流小区开展的降雨观测多认为小区底部有稳定径流输出即表示坡面开始产流[2-3],也有学者认为当坡面形成贯通积水层流并持续沿坡迁移特定长度即开始产流[4]。明确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可为认识流域产汇流和山洪灾害形成过程、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提供指导[5]。围绕坡面产流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认为影响坡面初始产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9年4期2019-09-04

  • 不同扰动带设置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现有研究表明,产流产沙量随地表糙度的变化并不是单一的递增或递减。一种观点认为,扰动地表,增加地表糙度,使土壤疏松,更易受到冲刷,加剧了土壤侵蚀;另一种观点认为,增加地表糙度可增加入渗,减轻水土流失[7-11]。作为常用的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秸秆覆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秸秆覆盖可以削弱雨滴动能,使土壤免受雨滴击溅,减少土壤颗粒的分离与扩散,同时还可以截留泥沙,减少土壤侵蚀[12-16]。为寻找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方法,本试验在径流小区内沿等高线选一长条形区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4期2019-04-24

  • 经验相关图法在洪水预报中的应用分析
    垫面;冻土影响;产流、汇流;相关图法;预报精度中图分类号:TV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04-0162-02Abstract: In some watersheds with special underlying surface environment,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its underlying surface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4期2019-03-29

  • 基于土壤前期含水量-降雨耦合关系的陕北黄土坡面产流临界降雨值
    量降低,使得坡面产流所需时间降低,且土壤较快达到稳定入渗。张向炎等[11]通过对红壤土壤坡面进行研究,得到了红壤坡面产流所需的最小土壤前期含水量值。此外,国内外众多学者[12-15]通过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对一些特定区域内的降雨、土壤含水量与土壤侵蚀临界值做了相应的研究。D. H. FINK等[12-13]于1977年和1979年,通过对野外场降雨下的径流产沙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研究区产流所需降雨量的临界阈值回归模型:R=A+BP,其中,A、B为回归方程的常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8年5期2018-11-15

  • 华北平原地区农田产流模型构建及检验
    合北方平原区农田产流特性,充分考虑在北方平原区可能同时发生超渗和蓄满产流现象,建立超渗-蓄满垂向耦合产流模型,采用有更好鲁棒性的Sobol'法进行敏感性分析,通过模型参数的一阶敏感度和总敏感度分析,确定产流模型的敏感性参数。模型参数率定采用参数优选中最有效的SCE-UA算法,通过参数自动率定与人工率定结合法,得到优选参数。选取径流深相对误差、地下水位相对变化量与土壤含水量变化量的相对误差和Nash效率系数为指标,评价模型的适用性。并通过与超渗产流模型、蓄满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8年8期2018-08-29

  • 模拟降雨条件下岩溶坡耕地产流产沙特征
    以水文过程驱动的产流迁移(主要包括地表径流、壤中流、深层渗漏)和土壤侵蚀搬运损失为主,以矿化过程中的气态损失为辅[2-3]。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地上地下二元结构发育,地表水大量漏失,坡地水文过程以地下过程为主,土壤地下漏失和地表流失并存[4-6],这使得喀斯特地区水文驱动的生源物质流失机理表现出明显的独特性。降雨是形成岩溶区坡耕地的坡面径流的物质基础、动力基础,雨强作为降水的三要素之一,也作为影响岩溶区坡耕地的坡面径流以及产沙的最重要的降雨特性因子,其大小与

    水土保持研究 2018年3期2018-04-11

  • 地表粗糙度对黄土坡面产流机制的影响
    [14-15]、产流产沙[16-19]等。可见,地表粗糙度必然影响着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同时也是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重要参数之一,如修正土壤通用流失方程RUSLE[20]、水蚀预报模型WEPP[21]等。人们对地表粗糙度特征及其在坡面土壤侵蚀过程中作用的深入研究,为坡面土壤侵蚀及产流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由于地表粗糙度改变了地表土壤的空间起伏特征,进而影响坡面产流机制。因此针对地表粗糙度如何影响坡面产流机制的分析还缺乏深入认识。坡面产流为坡面降雨形成径

    农业工程学报 2018年5期2018-03-10

  • 基于小流域产流特征的磷流失关键源区识别
    晓燕基于小流域产流特征的磷流失关键源区识别刘 洁,庞树江,何杨洋,王晓燕※(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48)以密云区石匣小流域为研究区,根据不同降雨类型,采用超渗产流机制的径流曲线模型(SCS-CN)和蓄满产流机制的变源曲线模型(CN-VSA)进行产流特征分析,并利用磷指数模型识别不同产流机制下石匣小流域的磷流失关键源区。结果表明:1)中雨量、高雨强的降雨类型导致的超渗产流机制,使流域的东部、南部土壤较为湿润的区域以及流域的东北部和西

    农业工程学报 2017年20期2017-11-13

  • 降雨渗流及泥石流启动研究综述
    要:从降雨入渗与产流问题研究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国内外有关降雨入渗与产流的经验模型;总结了降雨入渗与产流的影响因素一一土壤性质、土壤初始含水率、坡度和降雨强度;探讨了泥石流源区土体的降雨渗流特点及其与泥石流启动的关系;并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后续研究方向进行讨论。关键词:降雨;入渗;产流;泥石流启动降雨-入渗-产流是一个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过程,认识这一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对于防治土壤侵蚀、保持水土具有重要意义。围绕坡地降雨入渗与产流问题,学者对此问题的影响

    城市地理 2017年9期2017-11-02

  • 北运河暴雨洪水计算探讨
    度。径流深;超渗产流;蓄满产流;洪水总量1 流域概况北运河通州北关闸至土门楼站河长52 km,其中通州北关闸至榆林庄27 km,榆林庄至土门楼25 km。区间入流主要有凉水河榆林庄入北运河,凤港减河王家摆入北运河,另有牛牧屯引潮白河入北运河(汛期一般情况关闭)。通州至土门楼区间流域面积1105 km2,其中通惠河258 km2、凉水河624 km2,凤港减河223 km2。通州至土门楼区间节制闸较多,其中有通州北关拦河节制闸、榆林庄闸、杨洼闸、凤港减河军屯

    地下水 2017年4期2017-08-28

  • 坡度对坡面降雨产流规律的影响
    )坡度对坡面降雨产流规律的影响王 杰,王 妍,许晓梁,陈 力(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8)通过建立概化坡面模型,设置不同坡度下的单层无限深均质各向同性梯形壤土剖面,在不考虑蒸散发和土壤水分滞后效应的前提下,假定若干初始土壤含水量,借助Hydrus软件,在给定时空分布均匀降雨的条件下对Richards’方程进行数值计算以探索坡度对霍顿型降雨产流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产流基本随坡度增加而减小,而初始土壤含水量增加将抑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7-18

  • 山东省山丘区典型流域产流机制研究
    省山丘区典型流域产流机制研究郑从奇1,庄会波1,郭晓娜2(1.山东省水文局,山东济南 250002;2.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山东济南 250014)本研究通过综合选取15场次暴雨洪水资料,对本流域流量过程线、气候地理和下垫面特征及降雨径流关系等相关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了流域以蓄满产流为主的产流模式。同时,分析了不同前期影响雨量和洪水稀遇程度对产流机制的影响,对山东省一般山丘区流域产流机制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流域的产汇流规律研究打下了重要基础。山

    山东水利 2017年4期2017-07-03

  • 雨强和坡度对红壤坡耕地地表径流及壤中流的影响
    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产流主要因素。为研究降雨强度和地表坡度对坡耕地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影响,该文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法,在长3.0 m、宽1.5 m、深0.5 m土槽,设计4个不同坡度(5°、10°、15°、20°)和3个不同雨强(30、60、90 mm/h)对红壤坡耕地地表径流及壤中流产流过程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壤中流开始产流时间滞后于地表径流,降雨强度从30到90 mm/h,地表径流、壤中流产流开始时间均随雨强增大而减小,壤中流比地表产流开始滞后时间

    农业工程学报 2017年9期2017-06-27

  • 产流动态系统响应正则化修正方法
    差修正中,提出了产流误差动态系统响应曲线(Dynamic System Response Curve, DSRC)修正方法(以下简称DSRC方法),对产流量进行修正,该方法具有物理基础且不损失预见期,应用于实际流域,效果十分显著,随后系统响应修正方法得以发展与应用[12-17]。但DSRC方法有时不稳定,没有考虑到流量测量误差对产流修正稳定性的影响,忽视了产流修正系列对流量测量误差的敏感性,因而修正后的产流系列时常出现“震荡”现象,本质上是反演计算的不适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7年7期2017-03-22

  • 沙层厚度和粒径组成对覆沙黄土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
    成对覆沙黄土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谢林妤1白玉洁1张风宝1,2†杨明义1,2李占斌1,2,3(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712100)(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凌 712100)(3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西安 710048)片沙覆盖黄土区是水蚀风蚀交错带内土壤侵蚀最为强烈的区域,研究该区内土壤侵蚀特征可对水蚀风蚀交错带水土流失的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研究黄

    土壤学报 2017年1期2017-02-23

  •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雨强、坡度对紫色土坡面产流的影响
    坡度对紫色土坡面产流的影响车明轩, 宫渊波, 穆罕默德·纳伊姆·汉, 刘 莲, 吕 宸, 匡昆林(四川农业大学 林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目的] 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对紫色土坡面产流过程的影响,为紫色土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开展研究。 [结果] 不同雨强和坡度下的产流过程可大致分为“下凹”型和“上凸”型,且分别可以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描述。随着雨强和坡度的增大,产流时间逐渐减小,产流过程逐渐趋于一

    水土保持通报 2016年4期2016-10-10

  • 敦煌莫高窟降雨分布及入渗特征研究
    顶戈壁降雨入渗和产流规律,为开展洞窟内壁画病害发育机理分析和实施莫高窟洪水风险预控提供理论依据。25年气象监测数据分析表明,莫高窟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39mm,集中在5~8月,降雨类型主要为微雨和小雨,频现大于76%,大雨及暴雨均为突发性强降雨,频现仅为1.5%,常常伴随区域洪水的发生。降雨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当平均降雨强度0.75mm/min,降雨历时160min时,入渗湿润锋迁移至深度80cm左右即趋于平衡。但是,高密度电阻率探测表明洞窟地层2~3m处,水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6年2期2016-08-13

  • 暴雨条件下不同林型对坡面径流过程的影响
    差异。各径流小区产流时间和滞后时间有明显差异,其中灌木林产流时间明显早于乔木林,其滞后时间也明显小于其他3个乔木林径流小区。4种林型下的地表径流产流过程与降雨过程有明显的相似性,说明产流过程主要受降雨这个起源动力的影响,而不同林型则主要影响其发生、结束时间和产流量,而对整个产流过程曲线的影响不大。相对于降雨和地表径流,各径流小区的壤中流产流过程曲线表现均相对平缓,且产流开始时间和过程曲线明显滞后于降雨和地表径流的过程曲线,这主要因为土壤的缓冲作用所致。关键

    广东农业科学 2016年1期2016-06-17

  • API模型在炼城水文站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图;消退系数K;产流;汇流;单位线1、水文站网分布弥苴河流域根据站点分布情况,目前流域内有炼城水文站,炼城站位于大理州洱源县玉湖镇巡检村,断面以上流域面积为1024km2,河长49.0km,平均比降28.6‰。是澜沧江流域黑惠江支流弥苴河区域代表站,为国家基本水文站,属中央报汛站。流域内有福和、洱源牛街、凤羽、银桥、沙坪、白草萝、涧门口、小甸、上龙门、海西海、茈碧湖水库等11个雨量站(喜州、挖色、下关、吊草沟为下游邻近站点)。2、资料使用情况雨量站选用:流

    水能经济 2016年11期2016-05-30

  • 降雨径流量预报在长汀子水文站的应用
    降雨预报径流包括产流与汇流两个部分。长汀子水文站位于牡丹江左岸支流海浪河中游,是海浪河唯一一个建站较早、资料较全的国家基本水文站,具有至2004年的降水、蒸发、水位、流量等观测资料,集水面积2 424 km2,距河源130.1 km,距河口76 km,该水文站是海林和牡丹江市防洪抗旱指挥决策的重要水情信息依据站。文章选用长汀子水文站1956—2004年共48 a资料编制降雨径流量预报方案,为防汛抗旱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关键词:产流;汇流;流域蓄水量;产流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6年1期2016-04-25

  • 翻耕和覆盖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耕和覆盖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裴峥,段喜明*(山西农业大学 林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摘要:为了研究减小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方法,本试验在人工降雨条件下,研究坡度、土壤容重和秸秆覆盖3种因素对产流和产沙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个因素中坡度对产沙量影响最大,15°坡以内,随着坡度增大,总产流量增大,总产沙量迅速增大。翻耕可以有效增加降雨入渗,但总产沙量随着容重的减小而增大。小于10°的坡耕地翻耕至容重1.2 g·cm-3时保水效果明显而产沙量增加不大。增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04-04

  • 产流系数模型在故县水库产流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文资料,采用超渗产流与蓄满产流相结合的产流模式和纳希瞬时单位线单元汇流模型以及马斯京根多河段连续流量演算的河道汇流模型,研究探讨了故县水库入库流量及水量的预报方法。然而在以上研究中,均需要采用已有模型进行误差校正和分析后,才使模型达到预报结果和要求,且这些模型还没能真正反映出该流域的洪水形成过程。同时随着气候及下垫面条件的变化,流域的洪水形成过程也在发生变化,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2008年至今水库控制流域内新增、变动雨量站10余个,对流域面雨量产生较大影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6年12期2016-03-22

  • 工程开挖面水土流失特征试验研究
    °,50°)坡面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坡度、雨强均能对开挖面产流、产沙过程造成重大影响,随着坡度增大,不同雨强(0.65,1.15,1.65 mm/min)下开挖面产流、产沙参数值增大,产流率介于0.47~0.72 mm/min之间,径流系数介于0.39~0.63之间;产沙率介于8.64~49.80 g/(m2·min)之间,径流含沙量介于17.27~77.64 kg/m3之间;但在相同坡度下,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产流、产沙参数值的变化存在差异。产流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5年3期2015-05-10

  • 退耕还林对黄家河产流影响浅析
    该文基于黄家河的产流,对退耕还林效果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从河水的产流对退耕还林的效果做了评估。主要通过最大暴雨和最大流量之间的对比,分析两者变化趋势之间的相关关系,对退耕还林的效果展开分析。希望能对退耕还林的评价提供一个量化思路,促进退耕还林更有效的开展。关键词:黄家河水文站 退耕还林 产流 水土流失中图分类号:Q9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c)-0213-01宁夏南部山区地处中国黄土高原,包括固原市的四县一区,分别

    科技资讯 2014年30期2015-03-23

  • 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覆被减流减沙效益与侵蚀影响因子
    和不同覆被对坡面产流产沙具有明显影响,降雨强度和降雨量是对泥沙量影响较大的因素,降雨强度、降雨量、覆被盖度和坡度是对径流量影响较大的4个因子,影响因子与径流和泥沙的关联度和关联序因土壤种类不同而存在差异。关键词:模拟降雨; 产流; 产沙; 灰色关联坡面径流是造成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原因[1],通过在坡面种植植被能够有有效地调节径流的产生[2],研究表明增加地表覆被可以有效的减少径流和泥沙的产生,起到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不同的地表覆被具有不同程度的减流减沙效果,

    水土保持通报 2015年2期2015-03-18

  • 不同农田植被条件下黑土坡耕地产流和产沙特征
    条件下黑土坡耕地产流和产沙特征吴 限1, 魏永霞1,2, 王 敏1,2, 王 龙1(1.东北农业大学 水利与建筑学院, 哈尔滨 黑龙江 150030; 2.黑龙江省高校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 黑龙江 150030)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农田植被条件下的水土侵蚀特征,为该区作物种类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2013年在位于东北典型黑土带上的黑龙江省红星农场径流小区内,开展了玉米、大豆、大豆—玉米间作3种农田植被条件下的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特征研究。[结果

    水土保持通报 2015年3期2015-03-14

  • T-M水量平衡模型在流域产流计算中的应用
    量平衡模型在流域产流计算中的应用王 希1, 王秀茹2, 贾芳芳2, 徐征和1(1.济南大学 资源与环境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22;2.北京林业大学 水土保持学院, 教育部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83)摘要:[目的] 旨在通过研究流域各月度产水量,对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灌溉用水调度进行指导。[方法] 以锦阳川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遥感(remote 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

    水土保持通报 2015年1期2015-03-12

  • 改进的垂向混合产流模型在大凌河流域的运用
    引 言垂向混合产流模型在北方地区流域取得了不错的运用效果,但是传统垂向混合产流模型在河道汇流演算时将槽蓄系数设置为固定值,不能考虑河段槽蓄系数的差异性的缺点,引入变动态存储系数法对河道汇水演算进行改进,动态考虑河段槽蓄系数的变化,并将改进的垂向混合产流模型和传统垂向混合产流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计算时段的长短对于水文模拟的影响近些年来得到广泛学者的研究和关注,在大凌河流域的洪水模拟中,计算时段常常取为1 h,对于更短计算时段的洪水模拟研究较少,而次洪模拟精

    东北水利水电 2015年4期2015-02-28

  •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对产流规律的影响
    土保持综合治理对产流特征的影响小流域一般由坡面和沟道等不同的地形地貌所组成,径流起始于坡面,从上到下,从坡到沟运行。按此水土流失规律,从坡面到沟道,层层设防对径流进行拦截和调控,就遏制住了源头,抓住了解决问题的根本,是控制整个小流域水土流失的正确途径。历史的教训值得警觉,只强调或顾及某一方面,是不能成功治理水土流失的。插财主沟坡面由于经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增大了地面糙率,截短了径流流线,加之植被覆盖率提高,降雨入渗时间、产流和汇流时间相应延长,土壤的入渗量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4年4期2014-12-02

  • 苏北四市应用单层蓄满产流模型分割旱地地下水研究
    四市应用单层蓄满产流模型分割旱地地下水研究杨树滩 胡晓雨(江苏省水资源服务中心 南京 210029)针对平原水网区旱地下垫面类型,对单层蓄满产流模型适当改进,提出以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为界限划分地表与地下产流的方法。该方法在江苏苏北四市进行应用,所得旱地地下水产流量成果与江苏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江苏省水资源公报比较,结果拟合较好,表明该方法可行。平原河网地区 单层蓄满产流模型 产流分割 地下水一、引言径流过程的分割和水源的划分是工程水文学中的一个基本问

    治淮 2014年12期2014-02-27

  • 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花岗岩红壤坡面侵蚀过程与特征分析
    验的前一天降雨至产流,第2 天再进行试验。另外,为保证试验区降雨强度分布均匀,每场试验前均进行降雨强度的率定,时间为1 min,尽量减少降雨强度的误差。从开始降雨记时,并记录产流时间,产流后每隔3 min 采集一次径流样。试验结束后,记录每3 min产流的体积,再将径流样静置过夜(大约24 h),倒掉上部清液,剩余的混水样倒入铝盒中,放入烘箱,在105 ℃烘干称量,测定其泥沙含量。2 结果与分析2.1 起始产流时间坡面产流受降雨特性和下垫面等因素影响,根据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4年1期2014-01-02

  • 2次降雨条件下不同土壤细沟侵蚀分析
    壤细沟侵蚀过程中产流产沙、空间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1)从坡面产流量来看,2种土壤在2次人工降雨过程中有相似的产流过程,坡长和降雨强度相同时,塿土坡面产流量大于黄绵土;2)从坡面形态看,第1场降雨过程中塿土坡面表面积、细沟侵蚀强度大于黄绵土坡面,但黄绵土坡面一旦发生细沟侵蚀,其体积变化幅度剧烈于塿土坡面;3)塿土在第1场降雨过程中侵蚀速率的变化过程可以反应细沟发育的各个阶段,较大降雨强度使黄绵土发生细沟侵蚀侵蚀,其细沟发育的各个阶段持续时间长于塿土,即黄绵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3年4期2013-09-06

  • 秸秆覆盖和留茬的田间水土保持效应
    茬以及二者结合的产流产沙情况,探讨秸秆覆盖和留茬的水土保持效应,以期为黄土高原地区农田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1 试验设计与材料方法1.1 试验材料与方法模拟降雨试验在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降雨大厅进行,采用侧喷式自动模拟降雨系统,喷头高16m,雨滴降落终速可达到自然雨滴降落速度的98%以上,降雨均匀度大于80%。供试土壤为黄绵土,土壤容重1.31g/cm3。试验所用土槽为长×宽×高=2m×0.5m×0.3m的变坡钢槽,坡度设定为3°,土槽

    水土保持研究 2013年1期2013-08-17

  • 南京市暴雨地表产流模型研究
    前,对于城市地表产流过程,一般采用经典的水文学方法或通过由实验数据拟合成经验公式进行计算的方法进行研究。水文学中的产流模型一般有蓄满产流、超渗产流和蓄满超渗产流等。但这些方法的精度有待提高。本文选择适当的暴雨时程分析方法,依据恰当的暴雨扣损方法,试图建立新的城市地表产流模型,得到城市地表净雨过程线。1 城市地表产流模型城市流域的产流过程也就是暴雨扣损过程。当降雨量满足截留和填洼且雨强超过下渗强度时,地面开始积水,并形成地表径流。影响降雨损失过程的因素很多,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3年1期2013-08-13

  • 产流模式的发现与发展
    210098)产流模式的发现与发展芮孝芳(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回顾了产流理论的起源,指出Horton产流理论、Kohler与Linsley的5变量合轴相关图形式的降雨径流相关图,以及Dunne通过实验对Horton产流理论的拓展,奠定了产流理论和流域产流量计算方法的基础。总结了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这一领域的主要实践和理论探索,指出中国学者发现的“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两种流域产流模式,以及局部产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是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3年1期2013-06-07

  • 探析产汇流理论的研究
    080)1 流域产流的研究流域产流是指降雨转化为径流时流域中各种径流成分的生成过程,其实质是水分在下垫面垂向运动中,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主要取决于非饱和带地下水运动的机理、特性和运动规律。早在1935年,霍顿就提出降雨径流的产生取决于以下4个因素:降雨强度i、地面下渗容量fp、包气带的土壤含水量(I-E)以及田间持水量D。霍顿认为:1)当 i≤fp,I-E≤D 时,无径流产生。2)当i>fp,I-E≤D时,只产生地面径流,不产生地下径流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1年4期201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