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歌颂苦难”中反思媒体的舆论导向舆论导向

2014-10-31 02:27苑繁华
声屏世界 2014年10期
关键词:舆论导向感人事迹

苑繁华 李 芳

本文责编:陈道生

在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背景下,媒体大力传扬社会上的好人好事,歌颂困苦里坚韧不拔的毅力,鼓励支持着在困苦中挣扎的人们。但是,在正面宣传的同时很少有人去反思,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现象,苦难的生活困境是否值得鼓励与歌颂。

媒体歌颂苦难的表现

崇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忍、坚韧精神,是媒体歌颂苦难的文化根源。改革开放以来,收视率被各台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因为收视率意味着经济效益。电视节目在追求新颖性、贴近性、真实性的同时,有的节目中也含有夸张性、新奇性、煽情性。如在宣传好人好事的题材中,倾向于用“歌颂苦难”的方式提升收视率,大时间段地描述人物背后辛酸的故事,大肆上演煽情感人的桥段。选秀节目中,也能看到很多“歌颂苦难”的成分,每个选手在盲选开始之前的一分钟左右的视频里,节目会对选手进行介绍,怀揣音乐梦想是最多的描述。在歌手演唱的时候,在屏幕的右边会有歌手的名字,同时给这名歌手一个身份,“来自农村”“坚持梦想十几年如一日”“父母身患重病”等等。这里的身份描述常常打着一张张“苦难”牌,把每个学员都塑造成历经磨难的孩子。

媒体关于先进事迹的报道,对苦难生活、苦难精神似乎有一种偏爱,大量的先进人物都是来自恶劣环境,如对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的刻画描写。这些数据和事迹都有以下特点:第一,人物所处的环境恶劣。第二,人物在恶劣环境中经历时间漫长。第三,人物虽然个人力量薄弱,但能够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

媒体歌颂苦难的舆论导向误区

1.容易给观众传递错误信号。让观众认为在贫困艰苦中奉献自己才是最伟大的事,才是社会最光明的一面。也让观众产生这样的困惑,是不是做人就该忘我?是不是有我就是自私?是不是弱势群体都是好人?是不是有钱人都为富不仁?

这个社会本该是先富帮助后富,富裕者带动贫困者。但在媒体的报道中,偏重的却是弱势群体的形象,富人帮助穷人却不曾提及。弱势群体力量本就微小,帮助他人以后更是难上加难。媒体却似乎鼓励越苦的人越要有受苦精神,极力渲染这种弱势人群帮助他人的伟大,反以苦难为幸福,这是感人事迹,更是令人心痛的现实。

很多牺牲家人、牺牲自己为大家的事迹虽令我们震撼,但爱自己救自己就是自私吗?爱是一种能力,爱己才能爱人。人人生而平等,家人的生命同样是宝贵的。如果倡导牺牲自己与家人去成全大我,那么这个“大我”似乎是不人道的,这样的大公无私也只是狭义的爱。

2.影响媒体自身发展。媒体在报道此类人物事迹的时候容易形成一种“就是要让观众哭”的倾向,越是贫困越有卖点,越是苦难越引人注目,做这样的节目就是要极力打造一个在苦难中挣扎着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我们反思,那些在优越环境下创造出价值的人不是同样光辉吗?为什么非要受尽磨难才显得高尚?

媒体利用先进人物的事迹,突出其环境恶劣,突出其家庭贫困,甚至制造轰动效应,用煽情、夸张的做法来提高节目收视率。许多电视台的选秀节目,几乎每一位选手都有一个感人故事,在承受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怀揣梦想,经历各种变故仍然自强不息。其中不乏有真实感人的故事,但是,更多的是媒体为提高收视率放大的故事。经过媒体的加工,故事中的主人公成为苦难中成长的英雄,不免让人觉得有夸张做作之嫌。

如何树立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

1.需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媒体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观众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物形象。在弘扬社会正义、宣传好人好事的时候,人物塑造要真实可亲可近,减少过多赞扬苦难精神的一面,多一些理性分析,要揭示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症结与原因。

2.煽情应适可而止。很多节目为了展现人物故事的情感深度,往往过分煽情。一成不变的对话与问法、一成不变的环节模式、“艺术人生”式的煽情法让观众由喜欢到疲倦再到厌恶,麻木了观众的神经,限制了节目的理性发展,影响了节目质量。在许多节目都模仿这样的煽情法的时候,观众也开始质疑,这里的眼泪到底有几分真实。凡事物极必反,眼泪流的多了就会变得廉价,煽情过度就会使真情贬值。所以媒体宣扬的手段要在适度的范围内,讲述真实的故事,还原人物原来的面貌,既要让人物显得感人,更要真实。

3.创新媒体发展思路。媒体节目制作单一容易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只有创新才能真正抓住观众的眼球,在坚持贴近性、真实性的基础上应进行内容的创新。例如,在讲述好人好事的时候,在人物的选择上不一定非要在贫困人物身上做文章,不必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更不是刻意地表现环境的恶劣或是苦难的经历。媒体在解读这些人物的时候,不能停留在仅仅歌颂人物,作为有态度有思想的媒体,应该揭示更深层次的原因,歌颂这些感人的事迹不是让观众欣赏一个故事,而是发现社会问题,共同寻求解决方法,让这些备受苦难的人变得越来越少,要让观众感动的同时也不忘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对于苦难的人们,我们要有同情与关爱,但更多的是要去改变,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时应注意报道方向和报道手法,切勿传达错误的观点,同时也要改变片面追求收视率的状况。

猜你喜欢
舆论导向感人事迹
记录那些感人瞬间
抗“疫”感人瞬间
人物与事迹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试析新闻报道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元曲家李好古、白无咎事迹新考
感人的一幕
坚持正面宣传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论充分发挥电视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
浅谈新常态下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