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4-11-02 02:19田恬
教育与职业 2014年29期
关键词:目标高职评价

田恬

高等职业教育既具有高等教育属性,同时也具有职业技术教育属性。目前,职业院校数目众多,不少学校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共同的特点为注重实践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①《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苏教高[2013]1号)指出:“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高职院校要全面实施理实一体、做中学、做中教、工学结合、工学交替、项目教学等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时间应不少于总学时的50%。”就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现状而言,生产实践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补充,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生产实践教学是指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教学计划并在企业生产一线进行的定岗、顶岗、轮岗教学活动。然而,各高职院校在生产实践教学方面较普遍地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随机性、教学方法放任等现象,在实践教学评价方面则存在评价观念落后、评价内容不统一、评价主体不明确、评价方式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②,严重影响生产实践教学质量。

一、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评价的原则

构建生产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为了保障生产实践教学的正常进行,并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促进生产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生产实践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生产实践性知识和岗位工作技能,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因此,科学的教学评价不仅能规范生产实践教学过程,更能保障生产实践教学质量。

(一)目标性原则

明确的生产实践教学目标能避免随机性和放任型教学。生产实践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依据和指针,也是教学评价的中心内容。因此,必须围绕生产实践教学目标要求制定生产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内容,以便于围绕教学目标要求,对生产实践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科学评价。

(二)过程性原则

教学评价必须不断关注学生发展的全过程,而不能只对学生发展的结果进行评价。要充分考虑生产实践教学的特殊性,既重视学生的现在,也要考虑学生的过去,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评价要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予学生肯定、鼓励和针对性建议,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要做到重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结合。

(三)全面性原则

生产实践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教学活动。因此,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如生产知识与岗位技能、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专业情感与职业态度、价值观与社会适应性等各方面都是实践教学评价的内容,并应受到同等程度的重视。

(四)以人为本原则

生产实践教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要求我们要以人为本、以企业为本,因人而异、因岗而异,评价要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趋向,正确判断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不能一个标准、一种方法。在生产实践教学基本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尊重个性化发展。

(五)多主体评价原则

生产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施教的教学活动,同时生产实践教学过程也是专兼职教师和学生三方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必须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和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学评价必须是多主体,且应以企业方评价为主。

(六)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要充分考虑多主体评价中企业方的特殊性,评价指标和内容制定在科学、能体现教学目标要求外,还应有具体明确的指标和内容,简单易行的评价方法,以便企业方的评价,有利于多主体评价的实施。

二、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评价的方法

以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提出的目标管理为基础,按照实践教学评价基本原则,由校企双方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共同确定符合实际的、可量化执行的生产实践教学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后,实施生产实践教学,并通过教学评价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目标要求及教学过程(见下图)。

生产实践教学评价方法及教学评价反馈流程图

具体评价方法为:一是企业评价,包括岗位师傅、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人事部门、后勤管理人员等;二是教师评价,主要是兼职教师、专任教师;三是学生评价,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四是课后反馈,后续课程教师和学生反馈、毕业生反馈。

三、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评价的指标及内容

生产实践教学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比校内教学更多、更复杂,通过运用SMART原则,确定生产实践教学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见下表)。

(一)教学目标

第一,学生培养目标。生产实践教学是一种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形式,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教学形式。可根据生产实践教学时间的长短设置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如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适应企业管理制度;会1~n个岗位的操作,能发现问题、会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释原因,提出解决方法;能良好地与人交流沟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熟练地介绍企业基本情况(产品、工艺、设备、人员等结构)等。第二,教师培养目标。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施者,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已成为大多数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瓶颈。生产实践教学过程同样也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之一。

生产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与评价内容

在生产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明确对指导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在生产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管理者,又是生产知识、实践技能的学习者。在教学安排时,校企双方可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派专任教师定点定岗到企业担任指导教师,并要求其除了承担指导学生的任务之外,必须深入企业一线,利用自身具备的知识技能与企业共同开发、解决技术和生产问题,积累和更新自身生产实践知识技能,与企业合作进行生产技术问题攻关,积累工程技术实践经验,实现真正的双师培养。

(二)教学准备

生产实践教学准备工作远比校内教学繁复,主要有生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案、安全保障措施落实、教学过程应急预案等。第一,教学基地建设。教学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具体场所,要建设一定数量能满足生产实践教学要求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要能满足教学功能要求,如企业有严格的企业制度和管理规范,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场所和基本条件,能安排一定数量学生进行定岗、顶岗实习,并且教学基地要根据市场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第二,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生产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要建立专兼职生产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制度和运行机制,从教学目标要求出发建立专任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兼职教师聘用制度。同时,生产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配备合理。第三,教学方案准备。生产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中要有明确的课序、课时安排,并且安排要合理;要有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有切实可行的详尽的生产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和授课计划,以保证生产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第四,安全保障措施。生产实践教学是在生产一线进行的教学过程,安全问题是生产实践教学中的首要问题,也是企业、学校和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因此,企业和学校必须从思想上重视、措施上落实,要全力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过程。因生产实践教学的特殊性,要充分考虑个体在职业成长过程中的差异性,在岗位安排、操作技能要求、班次安排等要做到以人为本,同时,要兼顾考虑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不能一个标准、一个要求。要及时做好师生教学情况的跟踪、记录、反馈和调控。

(四)教学成效

按照过程性原则和以人为本原则,分阶段、按岗位、因人而异,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发展个体兴趣特长,尊重岗位取向和能力发展。第一,课中考核。主要考核点有:岗位操作技能掌握程度,生产知识、安全知识熟知程度,发现问题、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对企业熟悉程度(产品、工艺、设备、人员等结构),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融入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第二,课后反馈制度。后续课程中,师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反馈;毕业后对自我职业定位、工作适应性和职业发展的反馈。

四、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评价的主体

在进行生产实践教学评价时,不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综合评价指导教师的教学效果,注重过程评价,以企业评价为主。第一,对学生评价上,企业评价占60%、教师评价占20%、学生评价占20%。企业评价(60%)主要包括人事、后勤、保卫(20%),岗位、工段、车间(40%);教师评价(20%)主要包括指导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自评(20%)同样由两部分,即自评(10%)和组评(10%)构成。第二,在对教师评价上,企业评价占50%、学生评价占40%、教师自评占10%。企业评价(50%)考核点包括出勤、学生管理、课题研究;学生评价(40%)包括巡回、指导、教学;教师自评(10%)主要指完成既定任务情况。

五、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评价的实践和反馈

通过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1级两届学生在大二第一学期进行的为期半年的生产实践教学情况来看,取得了明显效果。从学生情况来看,每个学生进行了2~4个岗位的轮岗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虚心好学,并善于从生产现场寻找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书本知识与实际生产之间存在的差异及产生原因。经过一学期的生产实践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够进行1~2个岗位的独立操作,学习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与工人和技术人员相处融洽,不仅学习到了生产一线的岗位操作技能,同时企业环境较好地熏陶和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部分学生明确今后工作定位,为后续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教师指导情况来看,2位专任指导教师定岗在企业,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教学指导任务,而且深入生产一线、熟悉生产,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技术攻关,运用专业知识,帮助企业解决了长期困扰的生产技术问题2个,研发新技术一项,其中一位教师因此被企业聘为技术顾问,受到企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生产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不仅可以客观地评价实践教学质量;同时,在此评价体系框架下,由于企业、教师、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转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形成了一种自觉、自主和自治的教学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生产实践教学是增长学生生产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的唯一途径,也是高职专业教师积累生产知识、技术经验,提高职业教学能力的唯一途径。以目标管理为基础,按照以人为本、过程性、全面性和多主体参与评价原则构建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能很好地保证生产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注释]

①曹怀宝,刘桂香,田恬.提升生产实践教学质量措施探讨[J].广州化工,2012(2):175.

②潘春胜,刘聃.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12):92.

猜你喜欢
目标高职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