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014-11-04 02:30李艳萍
新课程·上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数学

摘 要:“情境创设”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它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既要领悟教材,又要善用教材;二是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三是既要鲜活生动,又要科学合理。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教学体验

一、深刻领悟教材情境

教材是落实课标,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纵观我们的数学课本,具体到每一单元,每一章节,可以发现很多主题图,图中所呈现的各类教学情境,旨在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学习体验,掌握学习方法。

在教学一年级“第几”时,教材中是排队购票的情境图,图中包括一个售票处和五个人员,每个人对应的下面以填空的形式要求填数。不少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在已经填好的第一、第三的基础上补填出第二、第四、第五。如果是这样,说明我们的教师还仅是停留在用静态、狭隘的眼光去教教材。其实,这幅排队购票图蕴含着排序的相对性与可变性,即当最前面的人购票离开后,后面其他人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动态把握,通过设想各种不同的情形,让学生思考各个不同的问题,才能充分体现出教材内在的启思价值。如果只是静态不变地让学生填入数据,这就背离了编者意图,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数学,无法让学生完成教材内容原本赋予的多样化启思功能。所以,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独具匠心的丰富内涵,力求使教学反映教材蕴含的先进理念。

二、合理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我们要把数学与儿童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他们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头脑去观察生活,学会数学地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46页人民币时,教师在课前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学具盒里配置的学具纸币,同时为了让学生认识真实的人民币,每组还配入了几张真币。之后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首先让学生动手将课前教师为每小组学生准备的人民币分一分,从分类中感知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可是学生在实践反馈中,不少学生提出人民币分成两类,把学具纸币分为一类,把真实人民币分成另一类。这样的分类教学因背离教学预设的初衷而失效。随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换钱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元与角之间的关系。在师生活动中,有一生拿出两张5角上台和老师换1元钱。教师问其他学生:“1元能和两张5角交换吗?”有学生马上答道:“不能换,老师手里的1元是真钱,同学拿的两张5角是假钱。”教师感到啼笑皆非。课末,教师组织了购物活动。师:“这里有许多小玩具,谁来上来买一个?”教室很少人举手。教师问一学生:“你为什么不举手?”生回答道:“我们组只有一张2角钱是真钱,其他的都是假钱。假钱是不可以买东西的!”学生的回答让教师感到无所适从。

在上述活动中,由于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生活经验全面细致的分析,针对学生在真假币交杂时易产生的另类思维,教师束手无策。如果在课前为学生提供同一类别的学具,就能避免“假钱为一类,真钱为一类”。就不至于产生“1元不能与两张5角互换!”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非数学因素对数学教学的干扰,数学教学因此而更加本真、科学、有效,更富有浓浓的数学味。

三、有效创设活动情境

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过程中付出一定的智力代价,引导学生在开放性、探究性的活动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创设了一个开放性和探索性极强的小组探究活动。教师给各组学生提供了各种不同的圆柱形纸筒,然后放手让各组学生想办法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通过实验、探究,有的用剪刀垂直剪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的用剪刀斜着剪成了平行四边形;有的没剪刀,用手撕开,感觉不规则后又借用剪刀剪拼成了长方形;更有的想不到下手、下刀的思路,干脆一下将圆柱纸筒压扁重合成两个长方形。后来又经过推理与交流,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最终学生发现了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这一规律。很明显,这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效果必然事半功倍。

四、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的放矢地创设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情境,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还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分类”时,为了巩固三角形的分类知识、提高判断能力,教师从信封里分别只露出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让学生猜想信封里三角形的类型,并说明猜想的依据。由于受“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的影响,当露出一个锐角时,学生常常会猜测信封里的是锐角三角形。这种错误的猜测正好可以强化“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才是锐角三角形”。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热情,还能修正思维的不严密性。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一定的数学内涵,有足够的数学信息,有利于学生的思考。

总之,良好的学习情境就像一个“磁场”,它吸引着学生进入一个充满问题、充满思考、充满研究的数学世界。有意义的课堂情境,应该为数学教学服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习情境的重要性,展现学习情境的价值与魅力,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将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

参考文献:

许晓娜.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教学的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李艳萍,女,1966年1月出生,大专,就职学校: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小学数学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