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幼儿情感的激发

2014-11-07 23:16汪路亚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交流教材情感

汪路亚

摘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情感共鸣是活动的最高目的。幼儿情感的激发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如选择合适的教材,创设有趣的情境,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只有幼儿自主、自愿地参与才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幼儿也才能真情流露。

关键词:音乐教学 情感

“乐由情起”就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因素中,如果把节奏喻为音乐的“骨骼”,把旋律喻为音乐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乐的“灵魂”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心感受音乐,用情开展活动,才能和幼儿产生共鸣,才能激起幼儿的情感。在师幼之间建立了良好情的感基础上,才能引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我将音乐情感体验纳入了活动目标,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能紧紧围绕情感目标来展开。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更好的让幼儿进行情感交流,从而激发幼儿的情感呢?

一、创设快乐的情感环境

在新《纲要》的学习及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领悟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每个活动中我们都要求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开放、快乐的环境,提供自主和主动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音乐教学亦是如此,这是确保音乐活动中幼儿情感体验重要的一个条件。在我们班,音乐角是幼儿最喜欢的地方,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各种材料:如头饰、服装、乐器等。每当音乐响起,幼儿就可以在音乐小天地自由的载歌载舞。有的幼儿听到不同音乐会模仿不同的小动物,生临其境:凶猛的老虎来啦!小兔子快躲好……在音乐声中幼儿间的交流更畅通了、更丰富了,情感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在音乐声中幼儿间的交流更畅通了、更丰富了,情感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二、选择合适的情感教材

首先,我非常重视音乐活动的选材。因为只有选趣味性,艺术性的教材,才能使幼儿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我在选择教材时,首先考虑的是活动内容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教材是否体现儿童情趣,接着是音乐的歌词、格式、旋律等要易于幼儿理解。有的教材可能表面和平淡,但经过小小的改编后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大班歌唱活动《你的眼里有个我》每个四段最后的节奏都是┃×-┃,学生都卡不准节奏,感到很无趣,于是,我就在最后加上了象声词,如青蛙的叫声┃呱呱呱┃,再引导幼儿创编更有趣的象声词。小动物的叫声是学生非常熟悉的,顿时让枯燥的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幼儿对节奏的把握也更准了。

三、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

每首乐曲的节奏、旋律都有各自的风格,而每首歌曲中的力度、速度的微妙变化都表现出它们各自的风格和不同的情感。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抓住乐曲的特点,才能启发幼儿去感受、体会音乐的美。

音乐活动前,我会对教材仔细研究和分析,有时我也会反复倾听音乐,体会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然后根据音乐的性质、特点分析着用怎样的方式让幼儿感悟、体会到。比如像《我有一只小羊羔》这首歌曲,同样一段歌词,通过教师的分析、引导,幼儿就可以有多种情感体验,唱出不同的味道。如我引导说“我有一只可爱的小羊羔,这是一个小秘密。”学生就会用轻轻的声音来演唱;当我引导说“我们和小羊羔一起做游戏吧。”学生就会用兴奋、欢快的情趣来演唱;而当我引导说“嘘,小羊羔要睡觉了。”学生就自然而然会用缓慢、轻柔的声音来演唱。我对这首曲子只是用简单的言语引导,就可以演唱出不同的效果,学生也在演唱的过程中体验着不同的情感,使一首简单的歌曲有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使一首较为平淡的歌曲显得耐人寻味了。

四、激发幼儿的情感表现

教材本身是没有情感的,情感因素要通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分析、表现和与幼儿的情感交流表现出来,师幼间融洽的情感交流能激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因而,教师对自己所执教的每一次音乐活动都要投入满腔的热情。

(一)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促进幼儿的情感表现

人类表达感情最直接的工具是语言,而由于幼儿期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弱,因此对音乐情感的表现特别难。如在教歌曲《小树叶》时,幼儿经常看到风吹树叶、树叶飘落的情景,但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呢?我根据歌词赋予了树叶生命:第一段,大树是妈妈,小树叶是宝宝,宝宝离开妈妈时,心里很难过,所以这一段要带着忧伤的心情慢慢地轻轻的演唱;第二段,当明年楚天的时候,小树叶又长起来了,围绕着大树妈妈,心里肯定高兴,所以第二段用欢快的心情,快乐地演唱。我把这样的一个意境带进学生的脑海,学生兴趣很高,自然而然地按照歌词所表达的意境进行处理唱了。

(二)注重肢体、眼神的交流激发幼儿的情感表现

在平常的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幼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比如说在平时的活动中我经常用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去传递着我要表达的情感,让幼儿能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如在玩“小兔和大黑熊”游戏时,“小兔”到处乱跑时,我就说:“大黑熊来了!”做出夸张的表情并马上蹲下不动,或者说:“小兔累了!”并带头摆出不同的姿态表示休息,让幼儿感受两段音乐旋律的不同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音乐活动中就要求我们教师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因此,我觉得在每次活动中我不仅仅是教师,还可能是兔姐姐、鸭妈妈、小鸟、风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学生很快就会跟着教师进入角色,自然而然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五、重视评价的情感因素

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重视幼儿是否掌握教师所给的知识与技能,如歌曲会唱了吗?乐器的节奏敲齐了吗,舞蹈动作跟教师教的是否一样……现在的音乐教学应重点讲评幼儿活动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愉悦情感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获得成功感。

活动评价中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应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教师要允许并鼓励幼儿有不同的见解,对音乐作品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平常我喜欢播放好听的音乐让幼儿想象作画,他们总会让我有意外的惊喜。有一次,我带幼儿欣赏一段抒情的乐曲,学生在安静地听着、画着、想象着。突然有个幼儿大声说:“马亦辰,你画的不对!”我一看,原来他把雨滴画成了黑色。我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画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他说:“这首曲子很慢,好想遇到来了不开心的事,白云哭了,难过的眼泪是黑色的。”游戏课件,教师在评价中要重视发现幼儿的独特见解。这个孩子感受到了音乐的情感,并用画画的方式表达着自己情感,这是多好,多真的情感表现。因此,倾听幼儿的想法,接纳幼儿的意见,鼓励幼儿的创新,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

音乐的情感是建立在“意、境、情”三者基础上的,激发情感的目的在于感人、育人。我将用心、用情带领幼儿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中,在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创造美,纯洁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交流教材情感
如此交流,太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教材精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教材精读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