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

2014-11-09 03:47孙少军
教育观察 2014年14期
关键词:竖式情境算法

孙少军

(如皋市搬经镇搬经小学,江苏如皋,226500)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养成计算技能的同时,赋予计算教学新的内涵——提倡算法多样化、关注学生技能的形成过程。这些调整为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供了可能。在现有的计算教学中,如何使计算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计算的层面,而是富有内涵?如何充分挖掘计算教学的价值,能够充分展现计算教学的魅力与智慧?

一、在情境创设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

在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创设情境,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产生主动探索计算的需要。通过简单有效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提出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和意识。在计算教学中,现实的情境让学生觉得真实、亲切,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

在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时,笔者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了图书馆借书的情境。出示各年级借书的统计表,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有些学生可以依据已有知识解决,而还有一些问题则需要运用新的知识才能解决,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探索的需求。以学生周围比较熟悉的场所来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在自主探索中,认识知识形成过程,感受计算的魅力

在计算教学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计算经验,如果教师对这些经验置之不理,直接把一些计算方法、算理教给学生,然后让他们去练习,他们总是很难理解和掌握。如果我们能够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还原知识的演变过程,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就容易得多。一位教师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做了如下的设计:

师:(结合学生的列式14×2)怎样想出结果?

(学生操作、讨论、汇报)

师:还可以用竖式来进行计算。

师:“2”写在哪里?为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1:我是用乘法竖式算出来的。

师:看来大家不少都想用竖式。我们一起来看竖式。

师:这样清楚吗?我们分了几次乘?这个过程我们是分开的,像这样的竖式大家明白了吗?(结合操作过程,与竖式计算的过程对应理解。让学生运用这种初始模式进行试算)

师:从课后“练一练”中选两道题算一算。请同学到黑板上来算一算,下面同学认真看黑板上的同学的计算过程。

师:请大家睁大眼睛,仔细观察一下,先乘个位,再乘十位,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大家说说看,有什么想法?

生1:有些步骤可以省略,个位上的零可以不写。(师擦掉0)

生2:得数十位上的2和个位上的8可以不写。(师擦掉2、8)

生1:也可以擦掉一条横线。(师擦掉——)师:这样可以简写成:

师:刚才黑板上的同学可以自己上来写写,可以省略写,还要在横式上写上得数。

……

教学完成后笔者的第一感觉是教师作弄了学生,把学生都想笨了。但静下心来,发现这种笨拙还是很有必要的。正是在这种还原知识的过程,使学生认识了知识的演变过程,由繁至简,从具体到逐步抽象,并在这过程中,将数学简约的魅力展现在学生面前,令人信服。

三、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优化算法,提升思维品质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展示思维的舞台。传统的计算教学,因教师过于强调计算技能,而淡化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启迪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在“6加几”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拆小数,凑大数”这一计算策略,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1)出示5+6=

师:现在你知道5+6等于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从发散思维的角度提问5+6=?,让学生再次回忆前面的两种算法,又可以从加法含义方面肯定6+5和5+6算式的得数相同的规律,让学生初步感知这种算法的可行性,没有马上进行算法优化)

(2)出示6+6=

师:你会算吗,你是怎么想的?

(6+6的特殊性,学生只能根据今天的知识解决问题,可以说是教师主动帮助学生复习今天所学的凑“10”法)

(3)交流讨论:4+9=?你是怎么想的?

(4)交流讨论:5+8=?你是怎么想的?

(这两道题,学生根据思维的迁移,把第一个加数凑成10,但这样做的话非常麻烦。这时有学生提出把后面的加数凑成10,教师抓住契机,让学生讨论,说出这种算法的理由,在学生的争辩中,慢慢凸显出优化算法的必要性,从而归结出算法)

师生交流:我们在刚才的练习计算时,你是怎么思考的?通过刚才的计算,你知道了什么?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6加几、5加几、4加几,计算时都把这些数凑成10,再继续算。但是通过我们的观察与思考,发现在计算这些加法时可以把更接近10的数凑成10,这样算更简单一些。同样,在计算3加几、2加几时,也是如此。

……

通过解决这几道看似大同小异,实则独具匠心的题目,我们会发现课堂上优化算法的时机和方法。而这一系列算法优化过程的背后,正是课堂教学生成的亮点,让学生感受到了思维碰撞的火花和探索交流的乐趣。

四、在巩固练习中,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丰富解决问题策略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大多数教师和学生眼中,计算总是和“机械”“操练”联系在一起,可在笔者眼里,计算教学是极具魅力的,结合具体问题可以把枯燥无味的计算课变的灵动。如,在教学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这一内容后,笔者出示了这样一组比较大小题:

6+28○60+28 44-8○44+8

52-2○52-5 33+7○7+33

笔者放手给学生自主探索,在部分学生完成的基础上,请学生来交流。

生1:6+28等于34,60+28等于88,34小于88,所以填小于号。

师:同意吗?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学生们纷纷表示不同意)

生2:这两道算式中,一个是6加28,一个是60加28,不算也可以知道第一题的得数比较小。

师:谁能说得更明白一些吗?

生3:这两题都是28加几,一个加6,一个加60,肯定是加6的得数比较小。

生4:这道题不用算的,只要看一看、想一想、比一比就可以知道了。

师:同学们,你同意他们说的吗?是的,我们在计算时也要先观察,通过观察让我们有更多不同的想法,这样计算才更有意义。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带着情感体验投入到学习当中,使计算课一改往日单调、枯燥的局面,吸引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生活成就了计算,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让人有所期待,计算教学也变得更加鲜活。

[1]余夕凯,刘娟娟.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与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1).

[2]高子林.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实施“自主尝试学习的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3(10).

[3]沈坤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新思考[J].小学教学设计,2008(1).

猜你喜欢
竖式情境算法
不同情境中的水
竖式趣题
竖式填数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基于MapReduce的改进Eclat算法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进位加法的两种算法
错误的竖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