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驻京喇嘛的职衔、额缺制度研究

2014-11-11 17:40郑煦卓
黑龙江史志 2014年8期
关键词:清朝

[摘 要]本文阐述了清朝驻京喇嘛制度在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制定了职衔、额缺制度,设立了不同的职衔和职能,使驻京喇嘛同清朝的贵族、官宦一样,有严格的等级区分,体现了清政府尊崇藏传佛教的政策和驻京喇嘛优越的社会地位,以及清政府对驻京喇嘛、乃至所有藏传佛教喇嘛的严格管理。

[关键词]清朝;驻京喇嘛;职衔;额缺

尊崇、优礼藏传佛教是清朝政府一直奉行不悖的宗教政策,是清政府用来治理蒙藏地区的主要原则。清政府在通过尊崇藏传佛教,优待藏传佛教上层领导人物,利用藏传佛教在蒙藏地区的影响力治理该地区的过程中,为了加强中央和蒙藏地方的联系,随时了解蒙藏民族的情况,建立实行了驻京喇嘛制度,建立以北京为中心,包括热河、盛京、五台山、西安、归化城、多伦诺尔等地组成的内地藏传佛教中心,通过驻京喇嘛把对藏传佛教的利用、管理纳入国家礼仪制度,将对蒙藏地区的治理归入国家“礼治”的范畴。

一、驻京及各处喇嘛的职衔

驻京喇嘛分为掌印札萨克达喇嘛、副掌印札萨克达喇嘛、札萨克喇嘛、达喇嘛、副达喇嘛、苏拉(闲散)喇嘛、德木齐、格斯贵、格隆、班第等七个等级、十二个职衔。

清朝的喇嘛,“道行至高者曰呼图克图,转世者曰胡毕尔罕。其秩之贵者,曰国师、曰禅师,次曰札萨克大喇嘛、副札萨克大喇嘛、札萨克喇嘛;又次曰大喇嘛、副喇嘛、闲散喇嘛……其徒有德木齐、格斯规、格隆、班第之差。”(1)其中,国师、禅师为名号,札萨克大喇嘛、副札萨克大喇嘛、札萨克喇嘛到格隆、班第为喇嘛区分的等级,也是喇嘛的职衔。国师、禅师的名号只有皇帝恩封,才可以和职衔兼授,并不作为区分喇嘛的等级。清代,皇帝恩封的国师、禅师并不多,据《大清会典事例》卷九百七十四,“理藩院”篇目中有关“喇嘛封号”的内容中记载,清时期恩封的国师、禅师中的驻京大喇嘛主要有,康熙四十四年(1705),封章嘉呼图克图为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雍正十二年(1734),封土观呼图克图为静修禅师,封噶勒丹锡哷图为慧悟禅师,批准二世章嘉呼图克图的呼毕勒罕(三世章嘉)承袭前身的国师之号;乾隆十八年(1753),封济隆呼图克图为慧通禅师;道光五年(1826),赏土观呼图克图之呼毕勒罕班第静修禅师名号;八年(1829),准许四世章嘉呼图克图承袭前身国师封号;同治二年(1863),赏土观呼图克图静修禅师名号。

二、驻京及各处寺庙的额缺

《钦定理藩部则例》中记录了京城不同等级喇嘛的职衔、额缺及所属寺庙,“京城各庙额设掌印札萨克达喇嘛一缺,副札萨克达喇嘛一缺,札萨克喇嘛四缺,达喇嘛十四缺,副达喇嘛三缺,画佛副达喇嘛一缺;额设苏拉喇嘛十缺,教习苏拉喇嘛六缺,额外教习苏拉喇嘛四缺,仓苏拉喇嘛九缺;公缺德木齐三十一缺,格斯贵五十缺。画佛副达喇嘛一缺,系随该喇嘛出身寺庙。仓苏拉喇嘛九缺,系嵩祝寺、弘仁寺、东黄寺每寺三缺。额设苏拉喇嘛十缺内,西黄寺专设一缺,其余九缺均随该喇嘛出身寺庙。”(2) 后又对此项制度做了修改,“扎萨克喇嘛四缺内,雍和宫专设一缺,其余扎萨克喇嘛三缺并京城公缺达喇嘛十四缺,共十七缺,系阐福寺、嵩祝寺、福佑寺、隆福寺、普胜寺、大隆善护国寺、妙应寺、净住寺、三佛寺、长泰寺、慈度寺、达赖喇嘛庙、察罕喇嘛庙、圣化寺、大正觉寺、慈佑寺、永慕寺等十七寺庙……公缺副达喇嘛三缺,系慧照寺、慈佑寺、弘仁寺每寺各一缺。教习苏拉喇嘛六缺,系雍和宫擦呢特学二缺,扎年阿克学二缺,巨特巴学一缺,曼巴学一缺。额外教习苏拉喇嘛四缺,系雍和宫擦呢特学三缺,巨特巴学一缺。”(3)包衣喇嘛中亦设具有职衔的喇嘛,“包衣三旗额设达喇嘛三缺,副达喇嘛一缺,苏拉喇嘛三缺,系宝谛者、功德寺、新正觉寺达喇嘛各一缺,苏拉喇嘛各一缺。副达喇嘛一缺系在宝谛寺。东陵隆福寺额设达喇嘛一缺,德木齐、格斯贵各一缺,教习三缺,班第二十缺。西陵永福寺额设达喇嘛一缺,德木齐、格斯贵各一缺,教习三缺,班第二十缺。”(4)

在热河、盛京、西安、归化城、五台山、多伦诺尔等地的寺庙,也设立的有一定职衔的喇嘛额缺,“热河堪布达喇嘛二缺,系普陀宗乘之庙一缺,须弥福寿之庙一缺。达喇嘛四缺,系普陀宗乘之庙、溥仁寺、普宁寺、殊像寺每庙各一缺。副达喇嘛十一缺,系普陀宗乘之教习副达喇嘛三缺,须弥福寿之庙办事副达喇嘛一缺,殊象寺办事副达喇嘛一缺,普宁寺教习副达喇嘛三缺,办事副达喇嘛一缺,安远庙教习副达喇嘛一缺,办事副达喇嘛一缺。苏拉喇嘛八缺,系普陀宗乘之庙办事苏拉喇嘛一缺,须弥福寿之庙办事苏拉喇嘛一缺,普宁寺教习苏拉喇嘛三缺,安远寺教习苏拉喇嘛一缺,广缘寺专缺苏拉喇嘛一缺,普善寺办事苏拉喇嘛一缺。盛京实胜寺达喇嘛一缺,永安寺达喇嘛一缺,玛喇噶楼达喇嘛二缺,东西南北四塔达喇嘛各一缺,锡埒图库伦扎萨克达喇嘛一缺,扎萨克喇嘛四缺。西安广仁寺达喇嘛一缺。五台山菩萨顶扎萨克喇嘛一缺,射虎川台麓寺达喇嘛一缺,属五台山扎萨克喇嘛管辖。归化城扎萨克达喇嘛一缺,副扎萨克达喇嘛一缺,扎萨克喇嘛六缺。多伦诺尔会宗、善因二寺扎萨克达喇嘛一缺,达喇嘛二缺,副达喇嘛二缺。”(5)

三、驻京喇嘛职衔的等级与职能

驻京喇嘛等级的划分,有职衔的喇嘛如同政府官员一样,不同等级地位的喇嘛,享有不同的待遇,管理不同的事务,有助于清政府对驻京喇嘛的管理,也便于清政府通过驻京喇嘛利用藏传佛教“礼治”蒙藏地区。下面简单对各个职衔做一论述。

掌印札萨克达喇嘛和副掌印札萨克达喇嘛,“札萨克”是蒙语的音译,意为“支配者”、“尊长”,清时期是对蒙古地区各旗旗长的称呼,是官名,这就说明掌印札萨克达喇嘛和副掌印札萨克达喇嘛是喇嘛中掌握管理权的人。这两个职位,多从西藏、蒙古、青海、甘肃等地调来驻京的呼图克图中,挑选有声望的,特别是享有国师、禅师封号的,诸如章嘉呼图克图、噶勒丹锡哷图呼图克图、敏珠尔呼图克图、济隆呼图克图、土观呼图克图等大活佛担任。担任这两个职务的大活佛,在藏传佛教的信众中拥有一定的威望,他们或驻京任职,或作为清政府派遣的钦差到蒙藏地区处理政治、民族、宗教等多方面的事务,既可以取得蒙藏地区僧俗民众的信服,又可以提高驻京喇嘛的宗教影响力,他们是清政府联系蒙藏地区的桥梁,在处理民族关系、宗教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札萨克喇嘛,地位仅次于掌印札萨克达喇嘛和副掌印札萨克达喇嘛,担任这一职衔的喇嘛,在北京、热河、五台山等地或者管理寺庙内部事务,或者辅助札萨克达喇嘛处理各种事务。驻京的札萨克喇嘛共有四缺,乾隆九年(1744),将雍和宫改建为藏传佛教寺院,驻京的札萨克喇嘛四缺中,雍和宫专设一缺,其余的三缺,清政府也有明确的规定,同时,清政府还对札萨克喇嘛的来源做了详细的说明,“京城额设扎萨克喇嘛四缺。雍和宫扎萨克喇嘛一缺,有坐床教习众喇嘛经卷之责,作为唐古忒专缺,以呼图克图、堪布充任。其余三缺,于蒙古达喇嘛内择其年陈经卷好者,充补一缺。于汉人达喇嘛内年陈明白能事者,充补一缺。余一缺,先将未受职之呼图克图充补。如无呼图克图,于唐古忒、蒙古、汉人达喇嘛内拣选充补。”(6)可以看出驻京的札萨克喇嘛分别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

达喇嘛和副达喇嘛,也是在北京及五台山、热河等地管理寺庙的喇嘛,各寺庙设立的达喇嘛或副达喇嘛的人数多少不同,规模大的寺庙一般由驻京呼图克图或札萨克喇嘛管理,根据寺庙所需设立达喇嘛或副达喇嘛两人或更多,分管教习或办事;规模小的寺庙一般设达喇嘛或副达喇嘛一人,管理全寺的事务,例如,在京的札萨克喇嘛三缺和达喇嘛十四缺分属阐福寺、嵩祝寺、福佑寺、隆福寺、普胜寺、大隆善护国寺、妙应寺、净住寺、三佛寺、长泰寺、慈度寺、达赖喇嘛庙、察罕喇嘛庙、圣化寺、大正觉寺、慈佑寺、永慕寺十七个寺庙,而副达喇嘛有三缺,分属慧照寺、慈佑寺、弘仁寺,每寺一缺。热河普宁寺设教习副达喇嘛三缺,办事副达喇嘛一缺,安远庙设教习副达喇嘛一缺,办事副达喇嘛一缺。对达喇嘛和副达喇嘛的缺出、补用也有规定,“由藏调来之堪布(7)等,俱以达喇嘛补用。遇有达喇嘛缺出,应于达赖喇嘛庙、慈度寺、察罕喇嘛庙达喇嘛内签掣一人调补。所遗之缺,先将堪布坐补。如堪布无人,再于副达喇嘛内拣选升用。副达喇嘛三名。遇有缺出,于额设苏拉喇嘛十名、苏拉喇嘛六名、增设额外教习苏拉喇嘛四名内,论其当差年陈者拣选轮流升用。”(8)

苏拉喇嘛,“苏拉”是满语“闲散”、“没有一定专职”的意思,苏拉喇嘛是指没有固定职务的闲散喇嘛,级别低于达喇嘛和副达喇嘛。这一职衔的喇嘛,既有负责教授经典的喇嘛,也有办理杂事、管理仓库的喇嘛。例如,在京设立苏拉喇嘛十缺,教习苏拉喇嘛六缺,是雍和宫的专缺,包括擦呢特学(显宗)二缺,扎年阿克学(历算)二缺,巨特巴学(密宗)一缺,曼巴学(医学)一缺。热河设苏拉喇嘛八缺,包括普陀宗乘之庙办事苏拉喇嘛一缺,须弥福寿之庙办事苏拉喇嘛一缺,普宁寺教习苏拉喇嘛三缺,安远寺教习苏拉喇嘛一缺,广缘寺专缺苏拉喇嘛一缺,普善寺办事苏拉喇嘛一缺。“苏拉喇嘛十名。遇有缺出,用德木齐二人,用乌穆匝特一人,再用德木齐二人,用固什喇嘛一人,后仍由德木齐班次轮用。雍和宫四学,教习苏拉喇嘛六名。遇有缺出,于本学考取名号喇嘛遴补。其擦呢特学噶布楚内有考中莫罗木兰占巴(学位名称)者,补放苏拉喇嘛时,先尽莫罗木兰占巴补用。如莫罗木兰占巴无人,再用噶布楚。”(9)

德木齐和格斯贵,是驻京喇嘛各职衔中最基层的职位,一般从喇嘛中挑选经卷熟悉、善于办事的人担任。德木齐一般是辅助达喇嘛或副达喇嘛管理寺庙的各种杂项事务。格斯贵有的办理寺内的杂务;有的按照寺院管事大喇嘛的要求管理众喇嘛学习经典;有的管理寺院的戒律,地位低于德木齐。“各寺庙之德木齐、格斯贵缺出,由该管达喇嘛将格斯贵、呢尔巴(管事者)内经卷好、人明白、能办事者,保送二、三名,送掌印呼图克图验放。报部记档。”“雍和宫之德木齐四名。遇有缺出,用汉人呢尔巴二人,用蒙古喇嘛经卷好者二人,不得滥用。”(10)

格隆和班第,各级喇嘛的徒弟或随从。驻京喇嘛的每个级别有职衔的喇嘛都可以带一定数目的徒弟,清政府对各级职任喇嘛所带徒众有明确的人数规定,要求其具有度牒,清政府每月给予一定的钱粮。“章嘉呼图克图、噶勒丹锡埒图呼图克图、敏珠尔呼图克图、济咙呼图克图等四人前辈俱曾驻京……随带噶布楚、兰占巴二十名,格隆六名,班第六名,苏拉喇嘛三名,随带徒众六名……至其余呼图克图等,如授为正、副印扎萨克达喇嘛,方准照章嘉呼图克图等例支给。否则按照所授职分支领,止准各代徒众二十名……”(11)“札萨克达喇嘛随带徒弟格隆六名,副札萨克达喇嘛随徒弟格隆五名,札萨克喇嘛随带徒弟格隆四名,达喇嘛随带徒弟格隆二名,副达喇嘛随带徒弟格隆二名,苏拉喇嘛随带徒弟班第二名,德木齐随带徒弟班第一名。”(12)

除了上述各职衔喇嘛的额设数目、缺分补用外,还有一些针对某一寺院或某一具体事件规定的担任职衔的喇嘛的补用、升替。例如,“东陵隆福寺、西陵永福寺、香山宝谛寺、圆明园正觉寺、功德寺等五庙诵满洲经卷达喇嘛、副达喇嘛、苏拉喇嘛缺出,应于五庙德木齐内按年陈公同遴选升用。”(13)资福院是洮岷喇嘛,普度寺是念诵蒙古经喇嘛,同福寺是本庙专缺。这三座寺庙的达喇嘛、德木齐如有缺出,仍然从各本庙升用。其寺院的德木齐等不准升用公缺。后来又对这条规定作了修改,“嵩祝寺、资福院、普度寺、同福寺四庙达喇嘛缺出,均由本庙应升喇嘛内拣补。其余各寺庙达喇嘛十六缺,应于额设副达喇嘛三名、画佛副达喇嘛一名内拣补。将额设副达喇嘛升用六人后,再用画佛副达喇嘛一人。”(14)又如关于有职衔的喇嘛生病告假,不能当差时,空缺出的职衔如何补用的规定,“扎萨克喇嘛起至德木齐止,若因患病不能当差,呈请告假者,交掌印呼图克图派人验看属实,报部给假六个月调养。如限满不能痊愈者,开缺,另行拣放。”(15)关于担任职衔的喇嘛年老不能当差,如何降补的规定,“京城扎萨克喇嘛、达喇嘛内年老有疾不能当差者,如从前当差效力年久并无劣迹,准以苏拉喇嘛降补,支食苏拉喇嘛钱粮。其副达喇嘛、苏拉喇嘛内年老有疾及情愿告退者,准以本庙格隆、班第降补,支食格隆、班第钱粮,以资教授经卷。”(16)等等。

驻京喇嘛制度在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清政府建立了一系列详细的制度。驻京喇嘛,同清朝的贵族、官宦的一样,有严格的等级区分,设立不同的职衔,明确规定不同级别、职衔及不同寺庙喇嘛的人数。这些规定,一方面体现清政府尊崇藏传佛教的政策和驻京喇嘛优越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体现了清政府对驻京喇嘛、乃至所有藏传佛教喇嘛的严格管理。

参考文献:

[1]大清历朝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6

[2]昆冈.钦定大清会典事例[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6

[3]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张羽新:清政府与喇嘛教[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

[5]杨志刚.中国礼仪制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陈戍国.中国礼制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1

[7]蒲文成,王心岳.汉藏民族关系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

[8]于洪.北京藏传佛教史[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

[9]陈晓敏.清代驻京喇嘛研究[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

[10]牛海祯.清代西北边疆地区民族政策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

[11]王钟翰.清代民族宗教政策[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1992-1

[12]曾国庆.清政府藏传佛教政策及其影响[J].康定: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作者简介:郑煦卓(1979-),女,讲师博士研究生。

注释:

(1)(清)会典馆编、赵云田点校.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283页。

(2)张荣铮、金懋初、刘勇强等.《钦定理藩院则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384页。

(3)张荣铮、金懋初、刘勇强等.《钦定理藩院则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385-386页。

(4)张荣铮、金懋初、刘勇强等.《钦定理藩院则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386页。

(5)张荣铮、金懋初、刘勇强等.《钦定理藩院则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384-385页。

(6)张荣铮、金懋初、刘勇强等.《钦定理藩院则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415页。

(7)原为藏传佛教中主持授戒者的称号,相当于汉传佛教寺院中的方丈。后来凡是精通经典的喇嘛,为寺院或扎仓(藏僧学习经典的学院)的主持者,都称堪布。

(8)张荣铮、金懋初、刘勇强等.《钦定理藩院则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415页。

(9)张荣铮、金懋初、刘勇强等.《钦定理藩院则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415-416页。

(10)张荣铮、金懋初、刘勇强等.《钦定理藩院则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416页。

(11)张荣铮、金懋初、刘勇强等.《钦定理藩院则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429页。

(12)本文采用的各级喇嘛随带徒弟数目均为张荣铮等根据光绪朝《钦定理藩部则例》整理的《钦定理藩院则例》中所载数目。张荣铮、金懋初、刘勇强等.《钦定理藩院则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13)张荣铮、金懋初、刘勇强等.《钦定理藩院则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416页。

(14)张荣铮、金懋初、刘勇强等.《钦定理藩院则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417页。

(15)张荣铮、金懋初、刘勇强等.《钦定理藩院则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416页。

(16)张荣铮、金懋初、刘勇强等.《钦定理藩院则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417页。

猜你喜欢
清朝
论清朝的秋审制度
满蒙联姻政策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探析
浅析阿拉善定远营城在清朝期间的发展
清前期的商业政策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从清朝官场制度看腐败
解读杂宝纹的寓意
清入关前后谒陵礼仪的演变
洪秀全宗教思想对太平天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