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助推中国新经济

2014-11-11 22:37
新财富 2014年10期
关键词:创业板A股工业

要寻找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除了政策的引导、扶持之外,一个有效的对策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创富示范效应,以市场化的方式配置资源,激励人们投身创业、创新,激励民众通过投资分享企业成长红利。运行五周年的创业板,正通过建构投资、创富的良性循环,助力中国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

5年来,共有近400家公司通过创业板融资约2500亿元,机器人、华谊兄弟等一大批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公司借力创业板,成长为细分行业龙头。目前,创业板总市值突破2万亿元,较2009年末增长11.6倍。创业板总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例,亦从2009年末的0.56%增长到目前的6.56%;即便在没有新股发行的2013年,创业板总市值仍然劲增73%,而同期全部A股市值仅增长2%。

新经济的准确定位与上市公司的良好成长预期,使得创业板日益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创业板指数累计涨幅已达45.5%,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11.6%。创业板日均成交金额与A股总日均成交金额之比,从创办之初的1.4%跃升至目前的13.6%,其交投之活跃、公司上市之踊跃,与香港等地创业板市场的淡静形成鲜明反差。

如今的创业板,已经成长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上极具分量的第三极。未来,如何优化制度设计,将资源进一步向新经济和民营经济领域配置,让类似BAT的优秀中国企业扎根本土资本市场,仍有赖创业板改革的持续推进。 古杨/文

伴随房地产、制造等传统支柱产业的收缩,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减速的阵痛。不仅2014年一、二季度GDP增速下滑至7.4%、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月也下探6.9%,创5年半新低。如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何刺激民间创新与投资动能,备受关注。这一背景下,创业板运行5周年的经验,正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

以创新基因引领经济转型升级

创业板在中国,可谓好事多磨:1999年开始筹建,2009年10月23日才正式启动,30日首批28家公司开始挂牌交易。虽然起步晚于主板、中小企业板,但新兴的创业板,却在中国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发挥着助推新经济起飞、优化A股金融资源配置功能的独特优势。

助力产业转型

创业板之新,不仅在于历史新,更在于定位新。其诞生之初,便着眼于推动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公司的发展,5年来,一大批公司借力创业板的资金支持,成长为新经济领域的龙头。新技术公司代表、深耕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机器人(300024),其成长即得益于创业板的推动。

机器人,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发工程部转变而来。2009年10月30日,机器人作为创业板首批发行的28家公司之一挂牌交易,发行1550万股,募集资金6.1亿元,用于物流与仓储自动化成套设备制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扩建等项目。随着募集资金的逐步投放,机器人的业绩大幅增长。按2013年末数据计算,其营收和利润分别较上市前一年增长2.4倍和4.8倍(图1)。在二级市场上,机器人也受到热烈的追捧,截至2014年9月,其市值较上市首日增长超过400%,远远跑赢同期的沪深300指数(图2)。

机器人的成长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由于机器人产业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切入点,近年国家战略多次提及要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有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销售工业机器人3.7万台,超越日本成为机器人第一大需求国,但中国目前每1万工人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小于30台,不到全球制造业平均水平的一半,工业机器人市场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为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拔得头筹,最近,随着创业板再融资的开闸,机器人又推出了非公开发行预案,计划发行不超过1.2亿股,募集不超过30亿元,拓展机器人、高端装备及3D打印项目。华泰证券研究报告认为,机器人的产能将提升3-4倍,达到1万台,其市场份额和话语权都将大幅提升,形成更大的竞争优势。

自2010年GDP超过日本之后,坐二望一的中国何时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一直为世界所瞩目。根据美国IHS咨询公司2014年9月发布的报告,中国名义GDP预计将在2024年达到28.25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27.31万亿美元。中国经济列车的前进,没有悬念,却可能遭遇颠簸。尤其是当前,从服装、机械到光伏、建材,中国诸多行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产能过剩反映的,其实是创新不足与资源错配,如何引导传统制造业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政府和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而在创业板平台上,先进制造业企业并不少见,与机器人一样主打工业自动化的三丰智能(300276)和汇川技术(300124),精密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长盈精密(300115)等,都通过创业板融资获得了强劲的成长(表1)。起步5年的创业板,已然通过公司创富、投资者分享的市场化机制,成为了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助推器。

促进新兴产业成长

中国经济的转型,不仅需要产业升级,同样需要调整结构,提升IT、服务等新经济的占比。而包括互联网、文化等在内的新模式、新业态企业,亦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一大主力。网宿科技(300017)、华谊兄弟(300027)等企业同样依托创业板,成长为细分行业龙头。

2009年10月首批登陆创业板的网宿科技,堪称新模式公司的典型。其主要业务之一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可以将用户的请求重新导向离用户最近的服务节点,不增加带宽而提高网络应用速度,是目前大型互联网企业必需的一种服务,网宿科技由此成为互联网掘金大潮中的“卖铲人”。

2009年10月,网宿科技发行2300万股,募集资金5.5亿元。截至2013年,其募集资金所投的CDN网络加速平台技术升级及扩建项目已经完成,流媒体及网络游戏数据中心(IDC)专用平台项目投资进度72.9%,但由于技术创新,已经完成预定建设目标,并达到了预期收益。上市所带来的资金,支持网宿科技突出重围,成为中国CDN市场的双寡头之一(另一行业龙头为蓝汛,二者合计占市场80%份额),并与亚马逊等巨头达成合作。

猜你喜欢
创业板A股工业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创业板)
1月A股市场月统计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创业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
一月A股龙虎榜
一月A股龙虎榜
2013年A股大股东增(减)持排名
创业板2013年涨(跌)幅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