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代医学教育发展存在的弊端

2014-11-12 18:32徐召霞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宋代医学教育弊端

徐召霞

[摘 要]宋代医学教育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更加完善的发展,但在医学教育繁荣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从普及医学知识、培养医学人才两个方面来浅析宋代医学教育发展存在的弊端。这不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宋代医学的发展,而且对当代医学教育的完善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宋代;医学教育;弊端

宋代医学教育是中国医学教育发展较为完善的时期,无论是医学教育的发展规模还是医学教育机构的设置,都极具特色。宋代医学教育在为当时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的同时,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在这种条件下,终宋一朝为后人所称道的医学大家却屈指可数,我想,其中部分缘由我们可以从医学教育方面去反思。

宋代的医学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普及医学知识和培养医学人才。那么,在这两方面存在的弊端是什么呢?

一、在普及医学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在宋代,设置了专门校订和刻印医药书籍的机构——校正医书局,并提倡禁方公开,官府和个人也都积极编纂方书,为医学知识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由于一些主观条件的限制,不管是政府还是个人,在校订医药书籍、编纂方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删改、错讹的问题。校正医书局在校订《千金方》时对原文有所删改,容易让人产生误读。例如在原文中所述如下:“三部者,上部为天也,中部为地也。下部为人也。何为九族?部各有三,向为九候,上部天两额动脉……”在宋校本中变为“何为三部?寸关尺也。上部为天肺也,中部为人脾也,下部为地肾也。何为九族?部各有三,合为九族,上部天两额动脉……”[1](这类文字一定要准确)。原文记述的是人体上、中、下九处诊脉法,而宋校本误以为是寸口诊脉法。如果说单是名称的混淆尚可原谅,那么关乎到生命安全的方书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查和实验就推广使用,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宋代名医陈自明曾批判过洪遵所著的《洪氏集验方》,“多见一得疾之初,便令多服排脓内补十宣散,而反增其疾。此药是破后排脓内补之药,而洪内翰未解用药之意,而妄为序跋,以误天下后世者众矣。”[2]除此之外,还出现过更惨痛的例子。巢谷曾编纂《圣散子方》,为推广这一方书,苏轼先后两次为之作序。但据载,在永嘉瘟疫中,许多人因错服该方而失去生命。后据陈言分析,该方治疗的是寒疫,用来治疗瘟疫,后果自然严重!正如叶梦得所叹“疾之毫厘不可差,无过于伤寒,用药一失其度,则立死者皆是,……天下以子瞻文章而信其方,……又至于忘性命而试其药。”[3]显然,这种悲剧的发生与方书编纂者没有交代用药的具体情况直接相关,其造成的危害是难以弥补的。

二、在培养医学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在宋代,医学人才的培养是通过教育机构来实现的。宋代医学教育机构主要是太医局、医学,它们的主要职责是教养医学生,试选医官,促进医学的发展。但由于政治上的一些原因,它们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两大教育机构时兴时缩时废,发展不稳定。太医局创立于庆历年间,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政治上的动荡,经历了三次罢废。第一次罢废是在北宋元祐期间,因“裁减浮费”[4];第二次是在乾道三年(1167),为节省财政开支,废除了太医局;第三次是在乾道七年,同样是迫于财政上的压力将其废除。而且,由于政治动荡、国力衰落等原因,其在南宋的规模有所减缩,实际影响力远不及在北宋时期。庆元四年(1198),“太医局元局生一百人为额,今欲十分为率,减去四分,以六十人为定额”[5]。加之,在南宋太医局考纪松弛,舞弊成风,太医局医学教育寿终正寝指日可待。另一教育机构——医学,从存在的时间看,从建立到废除,共经17年,而就在这短短的17年中就经历了两次罢废,其动荡程度可想而知!其次,教育机构的生源存在问题。就太医局来说,生源质量不高,是影响医学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太医局的医学生来源主要是考试、门荫、推荐,其中大部分是通过门荫和推荐进入到太医局的官宦家庭中的子弟。这部分人往往是由于在科举考试中无能为力,暂时学医以等待转机。而且,这部分人中大多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勤奋刻苦的精神,加上管理不力,考试作弊的情况时有发生。“其就试者,亦是略叛局指授。考官临去取,不看文字,惟寻暗号。……不识方脉,不识医方,姓名亦皆上榜”[6],其生源质量可想而知。还有一部分医学生是通过考试进入到太医局,在这部分人中,有一些是来自民间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的普通民众,能够学到一些真技术。但由于后来太医局管理上的问题,将这部分有机会成为医学人才的普通民众拒于门外,“所谓太医局生者……皆市井盘药、合药、货生之徒,捐数百缗赂叛局,即得之。”[7]以这样的方式招进的医学生素质让人担忧。就医学来说,医学生都是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儒生。在一定程度上,医学生源的这种特点促进了儒医风尚的形成发展。儒生习医固然优化了医学生的来源,对提升医学教育效果有重要意义。然而,儒生习医也存在问题。儒医受传统文化熏陶,容易将非医学内容引入医学,不利于研究生命科学的本质,对不符合原有理论的新知识也予以排斥,不利于医学的创新。

如上所述,宋代医学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弊端。我们在了解这些弊端的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到这些弊端多是源于封建政治体制的痼疾,带有时代的烙印。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客观的看待宋代的医学教育所存在的弊端。

参考文献:

[1]《试论宋代校正医书局私改医书之弊》黄龙祥

[2][日]丹波元胤《医籍考》学苑出版社·2007

[3]叶梦得《避暑录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4]杨仲良·《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132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

[5]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二二之四一,中华书局·1957

[6]俞文豹《吹剑录》,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

[7]《吹剑录外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

猜你喜欢
宋代医学教育弊端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继续医学教育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张银珍:拓展性课外阅读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
跟踪导练(四)
重大突破!我国医学教育认证质量获得国际认可
我院医务人员继续医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