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2016-11-05 04:42瞿小娟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浦城宋代

摘 要 浦城吴氏家族以科举起家,其成员中有兄弟两人先后位至宰执,在“尚官”而不“尚阀阅”的宋代,可称得上是盛族。与王安石家族的成功联姻,无疑是吴氏家族达到其家族发展巅峰的原因之一。然而,吴氏家族的主要成员并不支持王安石新法,在当时党争激烈的时代,这也是吴氏家族迅速衰落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宋代;浦城;吴氏家族;王安石新法

北宋中后期迅速崛起的吴氏家族,作为王安石家族的姻亲家族,其主要成员对新法的态度让王安石始料未及,其家族的兴衰成败也与王安石及其新法息息相关。

1 吴氏家族的兴起与发展

浦城(今福建南平浦城)吴氏家族是宋代最负盛名的科宦世家之一。其家族乃唐德宗时期翰林学士、知制诰吴通玄之后裔。吴通玄之子吴睿任官浦城,家族迁居于此,遂为浦城人。据《旧唐书》记载,吴通玄在党争中失利,被贬官福建,后赐死,吴氏家族开始衰落。唐末,吴通玄五世孙吴进忠已为平民。六世孙吴谅通晓儒学,在乡里做教书先生。至吴谅之子吴待问时,因应宋代重文轻武、大兴科举的时代变化,吴氏家族开始重新崛起。

吴待问,宋真宗咸平三年进士,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是入宋后光大吴氏家族的第一人。自他之后,浦城吴氏迅速贵显。吴待问的官职并不高,他对吴氏家族的最大贡献是培育了四个儿子:吴育、吴京、吴方、吴充。其中,吴育、吴京、吴方同登仁宗天圣五年榜进士,吴育礼部试为第一;宝元元年,吴充“未冠,举进士”。兄弟四人皆进士高第,于是,“吴氏兄弟名闻天下”。这在当时传为美谈,浦城吴氏家族至此声名大振。吴氏父子五进士,脱颖而出,除了时代背景外,有其家庭原因。据说,吴待问的父亲吴谅“平生惟训童稚以自晦,里人以其长厚,目为‘吴观音”。

吴待问“所生四子,参政育、枢密充,又京、方,并登进士为朝臣。诸孙数十,皆京秩”。在吴待问的子孙中,吴育、吴充最为著名,与其父一起,世称“浦城吴氏三贤”。吴育,释褐为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景祐元年,以大理寺丞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入第三次等,擢著作佐郎、直集贤院、通判苏州。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进官参知政事,终资政殿大学士、尚书左丞、知河南府,为仁宗朝一代名臣。吴育官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时,吴待问仍在朝,“公在二府时,太保公(吴待问)以列卿奉朝请。父子在廷,士大夫以为荣”,这是吴待问在世时,吴氏家族发展的最高峰。

吴充,释褐为钟离县尉,历国子监直讲、吴王宫教授。熙宁元年,知制诰。期间,王安石长女嫁给吴充之子吴安持,据说,王安石对这门亲事曾经很满意,赋诗云:“同官同齿复同科,朋友婚姻分最多”。熙宁年间,王安石先后为参知政事、宰相,主持变法,深得宋神宗的信任。“王荆公与吴冲卿丞相同年同岁,又修婚姻之好。熙宁中,越两制旧人三十余辈,用为三司使、枢密使副。又荐代己为相”,熙宁九年十月,在王安石的推荐下,吴充接替王安石,成为宰相。至是,吴氏家族进入了其家族发展史上的极盛期。

吴京、吴方,均仕至太常寺丞。

在吴待问的孙子辈中,较为著名的有吴安诗与吴安持。吴安诗,元祐三年为礼部员外郎,四年,擢右司谏,七年,除天章阁侍读,改直集贤院兼侍读,寻除中书舍人;吴安持,即王安石女婿,熙宁中,提举市易,元祐三年为都水使者,八年为太仆卿,绍圣元年为权工部侍郎,终天章阁待制。

吴待问四世孙、吴育之孙吴俦,绍圣元年以右通直郎应贤良方正制科入第三等,累官至承议郎。吴安诗之子吴储、吴安持之子吴侔,皆官至员外郎。

在宋代“尚官”而不“尚阀阅”的家族观念之下,浦城吴氏家族已经是名符其实的名门望族了。

2 吴氏家族主要成员的政治立场及对新法的态度

在熙丰变法期间,作为同僚、儿女亲家,王安石对吴充抱有很大的期望。然而,吴充“虽与安石连姻,而心不善其所为,数为帝言政事不便”, 于是,宋神宗认为此人“中立无与”。吴充对变法持保留态度。吴充是个城府很深的人,据说他做了宰相后,“所言于上,人无知者”。对于他的两面性,王安石可能知之甚少或者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要不然,按照王安石的性格,关于新法,他的眼睛里是容不得半点沙子的,不可能容忍吴充这样的行为。所以,尽管吴充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王安石仍然不断地举荐他。熙宁九年,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吴充与王珪并相。吴充“知天下不便新法,欲有所变更,尝乞召还光及吕公著、韩维、苏颂,又荐孙觉、李常、程颢等十数人,皆安石所斥退者”,一部分反变法人士得以重返朝廷。他甚至离间神宗与王安石的关系,阻止王安石复相,“力言荆公家兄弟不和事以阻抑之。荆公去而不复召者,冲卿力也”。吴充对于新法的这种摇摆态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族其他成员的政治立场。

吴安诗为吴充长子,元祐时为谏官,在旧党排斥打击新党的斗争中表现得比较活跃。新党人物、元丰宰相蔡确贬知安州,闲暇时游览车盖亭,作《夏日登车盖亭》十绝句。当时,知汉阳军吴处厚与蔡确有矛盾,乘机牵强附会,指责此诗为诬陷宣仁太后而作。时为右司谏的吴安诗伙同谏官梁焘、刘安世等人一起,交章论奏,紧抓不放,非置蔡确于死地不可。蔡确最后被贬为英州别驾,新州安置,并死于贬所,史称“车盖亭诗案”。

在党争中,吴充夫人非常支持其子吴安诗的所作所为。据说,绍圣初,吴安诗“欲论事而惧其亲老,未敢”,而吴充夫人“屡促其子论列时事”,吴安诗由此被贬,夫人“不以为恨也”。吴安诗属于坚定的反对新法的旧党人物,崇宁元年,名列元祐党籍。

王安石女婿吴安持政治态度也比较保守。在王安石任相期间,多次与变法的坚定支持者吕嘉问同僚,然而,其表现远没有吕嘉问积极,两人经常发生分歧,令王安石非常难堪。由于其左右摇摆的态度,元祐、绍圣期间,不仅新党人物攻击他,旧党人物,如苏轼等也对其进行弹劾。崇宁元年,入元祐党籍。

吴俦亦为旧党人物,卷入党争颇深。元符二年,被剥夺一切官职,崇宁元年,入元祐党籍。

3 对家族的影响

“观国朝以来,将相大臣子孙保有其家室,迨数世而不坠门法者,不十数家”,相对于以往来说,宋代世家大族地位变化的速度无疑在加快,很多家族处于快速的上升或下降的变迁当中。吴育、吴充兄弟官至宰辅,位极人臣、封妻荫子,家族的发展达到鼎盛。借助于吴充的余恩及姻亲们的拔擢,吴安诗做到了正四品的中书舍人,吴安持做到了从三品的工部侍郎。但到下一代,吴俦只做到从七品的承议郎,吴储、吴侔均为从六品的员外郎,几乎就要丧失荫补子孙的权利。再下一代,在史籍中已经很难找到吴氏子孙的活动情况了,吴氏家族迅速衰落。

吴氏家族迅速衰落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吴育、吴充兄弟以后的科举不兴;姻亲家族的连累;徽宗年间张怀素谋反案对吴氏家族的致命打击等等。然而,吴氏家族主要成员的政治立场及对新法的态度也是其家族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熙宁以后,北宋大部分时间都由新党人物或者打着新法旗号的人物主政,吴氏家族主要成员的政治立场和态度对其仕途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入党籍,本人及其子孙遭到禁锢,对吴氏家族的发展更是一种伤害,家族的迅速衰落不可避免。

参考文献

[1]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10238,10239.

[2]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M].四部丛刊本.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3]吴曾.能改斋漫录[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4]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卷33之《酬充卿见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420.

[5]王铚.四六话[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6]李焘.《长编》卷303[M].北京:中华书局,2004:7364.

[7]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M].王瑞来,校补.北京:中华书局,1986:470.

[8]吕本中.紫薇诗话[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9]苏颂.《苏魏公文集》卷60[M].四库全书本.

作者简介

瞿小娟(1970-),女,黎族,现供职于安顺学院图书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单位

安顺学院图书馆 贵州省安顺市 561000

猜你喜欢
浦城宋代
浦城庆元山革命历史博物馆开馆
中华诗词名家走进浦城
“南下干部’,在浦城
浦城采风
宋代女子缠足的特点及其成因探析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福建浦城管九村出土的青铜古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