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2016-11-05 02:23邓优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特色教育教育公平

摘 要 教育公平是人类共同的教育理想。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为此做出孜孜不倦的努力。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义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在党的领导下有力长足的进步。但是少数民族义务教育水平整体偏低。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教师质量低下、教育同质化等现象。教育公平是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的基石。所以要在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三方面来保障少数民族义务教育的发展。这是新时期民族教育的主线。

【关键词】少数民族义务教育;教育公平;特色教育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具体领域,对促进社会公平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教育公平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个适龄儿童最基本的权利。如何在教育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夯实少数民族义务教育的基础,提高少数民族义务教育的水平,让少数民族学生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质量,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是构建新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

1 教育公平及其历史渊源

教育公平是几千年来人类共同的教育理想。对教育公平的不懈追求是人类传统的教育价值理念。从古到今,国内外的教育家都为此做出孜孜不倦的努力。我国教育公平的理念始于孔子,孔子的弟子有孟懿子这样的贵族,也有颜回这样的平民,可见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保证了人们教育机会的均等。孔子针对每个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这种“因材施教”的理念保证了教育过程中每个学生发展机会的均等。在西方世界里,最具影响力的古希腊三哲中,柏拉图最早提出了教育公平的理念。他提出的女性教育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在他创建的阿卡德米学园中,倡导男女平等,所以男女学生兼收,同等对待。而且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也是一致的。柏拉图在《理想国》这部著作中写到:“如果我们不分彼此地使用女子,照使用男子那样,我们一定先要给女子以同样的教育。”可见他提倡男女教育机会均等化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他还写到:“我们一向是用音乐和体操教育男子的。那么,为了同样地使用女子,我们一定要同样地用两门功课来教育女子,并且还要给他们军事教育。可见他提倡男子女子的教育内容和形式也应该是一致的。柏拉图认为女性也应该和男人一样成为公民的一部分,主张女性和男生一样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主张对女性进行和男性一样无差别的教育。亚里士多德的城邦幸福论,探讨了实现城邦幸福的具体方式。他认为城邦政治的目的在于实现城邦的“善”。城邦的幸福就是“善”。想要实现城邦的幸福就要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平、公正原则不仅应体现在城邦政治中,也应体现在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当然教育上的公平也不例外。夸美纽斯的“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教育理念以及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式,使得更多的人有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同时教育公平也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崇高追求。马克思主义始终贯穿着为无产阶级谋取受教育权利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教育公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工人阶级要为自己以及子女平等的获得义务教育的权利而奋斗。

当今教育公平的理论被国内外研究者进一步深度挖掘与发展。教育公平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概念。教育公平的概念可以从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不同领域进行阐释。各个领域都为教育公平提供了理论基础。中西方的学者试图从多维度,多角度去阐释教育公平理论。对教育公平的研究首先开始于对“教育机会的均等”的研究。以1966年科尔曼发表的《关于教育机会均等性的报告》(又称《科尔曼报告》)报告为开端。此报告认为:“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人们不但要重视教育机会的均等,也要重视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均等。”这个报告为我国教育质量为基础的教育机会公平理念以及以教师质量为基础的教育过程公平、以学生质量为继承的教育结果公平的理念提供理论指导。

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里,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繁荣发展关键的链条。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繁荣发展的基石,要想实现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教育公平是其必要基础和保障。只有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在教育机会、过程、结果上的平等,才能实现其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已经跟不上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步伐。如果在教育公平的视角下提高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水平,使其跟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成为本文关注的重点。

2 我国少数民族义务教育现状以及不公平成因

2.1 民族义务教育的现状

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的重视之下,各自治区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区都把义务教育放在教育发展的首要位置,坚持落实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不动摇。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少数民族儿童的入学率,提高少数民族儿童学习的质量。提高少数民族儿童的文化程度。在多年“两基”的作用下,我国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我国是拥有55个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虽然少数民族人口只占大陆人口的8.49%,但就其分布的状况来看都在,民族自治区域却占我国国土面积的64%。少数民族受教育的情况让人堪忧,在十八个百万以上少数民族人口中,人均受教育年限最高的为朝鲜族10.32年,其次是蒙古族9.25年,最少的为藏族5.37年。藏族的文盲率达到了29.59%。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教育状况尚且如此,人口在百万一下的少数民族的教育状况就更令人堪忧了。除满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的文盲率均高于汉族。除满族和回族外,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口比例均低于汉族。可见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还尚显薄弱。

2.2 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2.2.1 少数民族义务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偏低,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少数民族义务教育阶段质量参差不齐,在人口较多,分布相对较发达的地区基础教育相对自成体系,如朝鲜族,蒙古族的基础教育实力相对其他少数民族略显雄厚。有适合自己民族特色的民族小学和中学,所以入学率相对较高,教学质量相对较好。而人口相对较少或地域较封闭的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基本依附于当地普通中小学,即使成立民族中小学,学校里的汉族学生也占大多数。整体上看,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水平整体呈落后趋势,文盲率普遍偏高。义务教育的普及率不容乐观,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专职教教师也低于内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发达地区,在教育的投入上明显不高。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程度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急需改善。

2.2.2 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同质化严重

少数民族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多元文化教育,但是目前九年义务教育以升学为导向的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校里适合少数民族学生发展得的特色教育被边缘化。虽然很多少数民族儿童在国家的关怀下得以入学,基本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公平,但是在学校里受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并未显现出真正的公平。少数民族义务教育阶段也是以升学的目的为主导,教育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这一功能略显苍白。学校没有负担起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和精神的使命。这使得很多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文字等正在逐渐消亡。在教育内容方面,教师普遍忽略少数民族学生特殊的生长环境和心理特点,设置和汉族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提供相同的教学环境。就连语言也多数使用普通话,民族语言仅为辅助语言。为了方便交流,提高升学率,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人口较少民族,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在学校也都普遍使用普通话教学,使得很多少数民族学生难以适应,以致自尊心和创新精神等被大大的削弱,影响了少数民族学生后续的发展。

2.2.3 少数民族义务教育不公平的原因分析

(1)经济欠发达是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薄弱的主要原因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多分布于我国偏远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欠发达,生活条件较艰苦。多以传统农业和畜牧业为主,工业欠发达。经济不发达导致很多少数民族家庭贫困,所以上学成了一种奢望。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占有的教育资源往往少的可怜,难以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来民族地区长期发展,优秀教师资源稀缺使得义务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2)宗教、习俗等根深蒂固的观念成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薄弱的重要原因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传统和人的观念对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落后封闭。大部分居民文化程度不高,所以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很多少数民族中 “读书无用”以及“男尊女卑”等落后的观念仍然盛行,使得很多适龄儿童的家长因要操持家务为由拒绝送孩子上学。所以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普遍偏低。而且宗教也是影响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的重要因素,如许多维族、回族的家长将“义务教育”窄化成传统的“经堂教育”,把读书与念经等同起来。把教师和阿訇等同起来。家长不是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而是把孩子送到了清真寺“读经”。

3 教育公平: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的基石

3.1 特色办学形式和有效的教育优惠政策保障是教育起点公平的保障

教育起点公平包括受教育机会和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旨在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权利。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机会的公平是实现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公平的前提,要努力保障少数民族学生享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机会,努力保障学生在义务教育起点上的公平。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公平。我国的民族政策就是在保障民族平等、团结的基础上,国家为少数民族同胞创造各种发展机会,促进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可见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的大力支持。少数民族教育机会公平的实现,也可促进少数民族同胞获得和行使其他的社会权利。

首先由于经济和地理等原因,难以保障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办学形式是少数民族义务教育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对建立完善协调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体系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少数民族而言,要有符合自身民族特色以及实际情况的办学形式。在小聚居的地区,民族中小学的建立在大杂居的地区,普通学校的民族班的设立是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的保障。其次国家对少数民族义务教育的扶持是保障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得以开展的重要保障。少数民族教育优惠政策显得尤为重要。对待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优惠政策要因地制宜。要适当地建立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补偿机制。政策要落实到实处,保障每个少数民族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3.2 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少数民族师资队伍是教育过程公平的保障

教育过程公平指受教育者在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资源等方面得到公平的对待。教师是教育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质量是否一致直接体现这教育公平能否实现。教师是教育质量提升的掌舵者,教师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促进者。少数民族和汉族教育质量现存明显的差距,各个民族内部之间基础教育的质量也有差距。造成差距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是少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有参差不齐。国家对于进入民族地区师范院校的少数民族考生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这导致民族地区生源不佳,直接的导致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质量以及专业发展的水平都低于发达地区。其次,少数民族地区对教师的选拔相对不严格。学历层次、年龄结构、科研水平等都低于发达地区。再次,大部分少数民族没有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教育模式。民族学校里汉族老师居多,对少数民族文化了解不深,对少数民族学生心理了解不透彻。对当地的民族语言掌握不熟练。教材和教法的选用上也是采取一般模式。所以国家要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优秀的人才致力于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各个民族中培养选拔致力于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完善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定。提高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发展水平。

3.3 把优秀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是教育结果公平的有力保障

教育结果公平指在接受一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后,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获得与其智力水平相一致的学识水平。使其才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被社会所接纳。发展少数民族义务教育的目的首先是让通过教育让少数民族文化后继有人,丰富人类多元文化宝库。其次是通过教育让少数民族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而适应现代主流社会。所以各个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应成为民族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根植于少数民族的文化,才能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少数民族人才。我国的学校教育较多的关注现代社会的主流文化,对少数文化教育关注较少。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将少数民族文化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当中。并且国家要加大对民族课程资源开发,推广的资金投入。减少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随意性。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也要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积极研发继承本地区少数民族文化,适合本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增加特色的双语课程。通过对本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的灵活运用从而增进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使得学生能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打下良好的语言和文化基础。在根植于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中逐渐融入到主流社会,展示出少数民族学生特有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丽君,买雪燕.教育公平:实现民族教育权利平等的基础[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3-5.

[2]彭丽萍.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少数民族研究-基于教育优惠政策的分析[D].(硕士论文).山东大学,2013:10-11.

[3]韩刚.教育公平与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05)1-3.

[4]孙百才,祁进玉.民族教育发展与教育平等-基于最近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6(05):1-5.

[5]丁月牙.少数民族教育平等问题及政府的教育政策选择[J].民族教育研究,2005(02):1-2.

作者简介

邓优(1991-)女,鄂伦春族,辽宁省沈阳市人。现为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基本原理。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750021

猜你喜欢
特色教育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探讨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孝道”和“公平”观念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构建具有专业美术院校特色的计算机课程教育
植根岭南 灵秀成长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中医学专业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试论学校校本科技教材的研发与使用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