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记》中的“和合”思想

2014-11-12 06:55范兴兴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

范兴兴

[摘 要]《考工记》作为儒家典籍《周礼》之一篇,其中蕴藏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当中“和合”的思想。本文将分别从车、兵器的制造、染色湅丝工艺阐述其中的“和合”内涵。

[关键词]《考工记》;文化内涵;和合

一、《考工记》中“车”的制造反应出的“和合”思想

1、人与车之“和”

《考工记》中记载有“轮已崇,则人不能登也。轮已庳,则于马终古登阤也。……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轸与轐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1]14这段主要是讲制作的车轮子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就不能方便人们的乘车;太低了在行走的过程中,马拉着就非常的吃力。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对车轮的尺寸要有所调整,要与人方便,这充分体现了人与车的和谐设计。

2、人与马之“和”

《考工记》论述车与驾马的过程中强调“欲弧而无折,经而无绝。进则与马谋,退则与人谋。终日驰骋,左不楗;;行数千里,马不契需;终岁御,衣衽不敝,此为之‘和也。”[2]34这里就不只是设计到辀本身的功能,更是设计到辀与马、辀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此试图构建出一种车、马、人相协调的“和合”关系,使得车的功能达到最好的发挥,这便是车人之和。

《考工记》在具体叙述车的其它工艺设计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和合”的思想。如“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天也……”[3]37这幅画面正是古代工匠对“天人合一”的美好向往。正如张道一教授所论:“虽然是一种象征······但是在人的头脑里却反映出一个哲理,永远也不会忘去。人坐在车中,联系着天与地,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山川草木,人在它们的中间活动。在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附,和谐协调,似乎找到了一种永恒的关系”。[4]66

二、《考工记》中兵器的制造反应出来的“和合”思想

1、戈戟之“和”

《考工记》中“和合”思想还体现在器物的制作上,我们可以从兵器戈戟的构件“援”与“胡”间的关系来分析。“戈广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已倨则不入,已句则不决。长内则折前,短内则不疾,是故倨句外博,重三锊。戟广寸有半寸,内三之,胡四之,援五之,倨句中矩,与刺重三锊。”[5]44这断话是讲古代工匠在设计戈戟时精心的计算与调整了它们各个部件之间的比例与位置。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已经明白整体效能得到最高的发挥,必须使各个部分相互配合的恰到好处才能达成,这样兵器才能充分地发挥出其作用,满足人们的需求。

2、弓矢之“和”

我们在弓与矢的搭配使用中同样可以看出,“丰肉而短,宽缓以荼,若是者为之危弓,危弓为之安矢。……若是者为之安弓,安弓为之危矢。其人安,其弓安,其矢安,则莫能以速中,且不深。其人危,其弓危,其矢危,则莫能以愿中。”[6]148长得胖、矮的人使用刚劲的弓搭配以柔缓的箭。长得高大、火气大的人用柔软一些的弓,配以剽疾的箭。胖矮的人本身就没有强有力的身体,如果外界因素在对其不利,那么射箭的结果就不理想。身材强壮的人如果外界的因素配合好了,能充分的利用自身的优势,那么就能很好的射中目标。所以,需要弓与矢的相互协调,才能使人在用弓箭的时候能发挥出最好的自己。

3、人弓之“和”

在“弓人”篇中提到“凡为弓,各因其君之躬,志虑血气。”[7]148指出根据使用者的体质、意志、性格气质的不同,射手有安人、危人之分,因此弓、矢的选择就要因人而异。这说明古人在设计弓的过程中不仅考虑到使用者的身体特征外,还考虑到了性格等心理特征,针对不同的人群在设计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这种设计标准充分地体现了《考工记》设计理念中的“和合”思想。

三、《考工记》中服饰的染色湅丝反应出来的“和合”思想

1、染色中天工与人工之“和”

《考工记·钟氏》中记有:“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淳而渍之。”[8]72其中“朱”和“丹秫”分别是植物染料茜草和矿物颜料朱砂,这些染色物质都必须具有一定的“天时”、“地气”才能生长,而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将它们由普通的植物转化成了染料,充分体现出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淳而渍之。”这种染色的工艺方法从三月份的季春时节开始,历经三个月到季夏时节结束,严格按照“天时”、遵循自然规律来进行制作的。可见,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按照此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体现出了“人工”遵循“天时”的“和合”思想。

2、湅丝中天工与人工之“和”

在《考工记·巾荒氏湅丝》中,“昼暴诸日,夜宿诸井,七日七夜,是谓水湅。”[9]75讲的是每天白天把丝帛放在离地面一尺多高的上方进行暴晒,到了晚上就在把它放到水中进行洗涤,这样反复交替七天七夜,水练才算结束。“这种工艺同样也是遵循着“天时”、“地气”的自然规律进行的,这样丝、帛才能体现出“材美”的一面。因而,在湅丝、染色等工艺中充分体现出集“天时”、“地气”、“材美”、“工巧”于一体,并且遵循自然规律的“和合”思想。

在服饰的整个制作工艺中,《考工记》的记载始终是主张人与自然的融和,这也正是“和合”思想的具体体现。

四、小结

我国先秦时的《考工记》著作中所包含的设计思想丰富而影响深远,其中和谐的设计理念与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考工记》中的各种设计工艺处处表现了对和谐的追求,贯穿于整本书之中。这正说明“它从‘和合的理念与目标出发,通过‘和合的方法与手段,以达到‘和合的境界与效果,这正是《考工记》作者所信奉和追求的。”[10]11

参考文献:

[1]、[2]、[3]、[5]、[6]、[7]、[8]、[9]闻人军.考工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陈丽萍,黄伯璋.《考工记》设计理念中的天人思想[J].景德镇陶瓷学院报。

[10]戴吾三,高宣.《考工记》的文化内涵[J].清华大学学报,1997.2.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
舒曼钢琴套曲《狂欢节》的文化内涵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与价值体现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浅议蛙崇拜及其文化内涵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