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教学方法”的寻找与塑造

2014-11-13 01:11陈国兵
江苏教育 2014年20期
关键词:非典型研讨教学法

陈国兵

近两年来,我在听课中发现了一些富有个性、生动的教学方法,教师由于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而深得学生的喜爱,课堂教学效率也有明显的提高。由于这些方法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认证,又没有在面上进行推广,我们暂且称之为“非典型教学方法”。在与这些教师共同研讨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我逐步意识到对个性化教学方法的寻找和塑造可能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校本化的教师专业成长引领之路。以下是我的探索实践和心得,供大家研究。

一、亟待挖掘和保护的“教学个性”

2008年,我在实践中形成的“问题条教学法”得到了高邮、扬州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并得到宣传与推广,我所在的学校更是以行政推动的方式对其加以普及。然而,我们所期待的成果并没有到来,为此,我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反思。

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我发现“问题条教学法”普及困难不是因为教学法本身有科学性问题,而是由于这种方法的产生源自我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本质上仍然属于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普及活动只看中了这种方法的教学效果,并没有注意到使用这种方法的观念和行为要求,这种整齐划一的“植入”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排斥和不适应,无法产生预想中的效果便在情理之中了。

其实,每个教师都是具有独特思维特征和行为习惯的人,在各自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给课堂打上鲜明的个性印记,也会逐渐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只不过不同的教师表现的明显程度不同。通过对本地区较有影响力的几位特级教师的访谈,我发现他们都特别注重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创造,这种创造由于植根于自己的语言风格、行为风格和交往风格,容易得到学生的接受和喜爱。高邮中学黄桂君老师的“开天窗教学法”就是其中最为鲜明的例子。根据新课程理念,这种个性的教学风格也是一种生成中的重要课程资源,亟待发掘和保护。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习惯于推广一种人所共知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去贬损教师自己的探索和合理创造,这种用已被认同的个性去消灭和替代他人个性的做法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研究热情,潜滋暗长的“方法无为”的消极情绪直接导致了课堂的乏味和单调。因此,当我们在轰轰烈烈的推动中冷却下来,尊重教师的个性,发现教学方法的个性,保护每个教学个性的成长冲动,让身边更多的教师拥有自己的个性教学符号,便成了我们的追求。

二、“非典型教学方法”的寻找与塑造

我对身边教师“非典型教学方法”的关注和寻找始于扬州市教育局开展的“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在这个活动中我意识到教学是个有主张的事,每个教学个体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都有自己鲜明的主张,正是这种鲜明的主张才使得课堂教学足够生动、富有魅力而具有较高的效率。

1.“可选择问题讨论学习法”的教学设计与教学理念的追问

王萍是我校一名教龄8年的语文骨干教师,扬州市2011-2012年度师能“百千万”工程“我的教学设计”展示活动高邮县一等奖获得者。为了以最佳的状态参加展示活动,王老师在全校精心开设了一节《金岳霖先生》的研讨课,邀请我一起磨课研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安排了5个教学环节,在每个环节中设置了2~3个研讨性问题,每组问题都留给学生足够的选择、讨论和展示的时间,课上学生学习状态积极,展示自信到位,争鸣主动踊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了弄清楚这节课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我与王老师进行了深入交谈,就其中的教学设计理念进行了追问,她的理解有三层:①问题设计改一问为多问,且分开层次可以选择,是考虑到学生学习层次的多样性。多个问题中总有一个问题更适合学生,改变了学生因为提问的不适合而造成的课堂无为,体现了因材施教,满足了学习的选择性需求。②学习过程就是在研讨中相互启发和共同提高的过程,集体研讨产生的答案更丰富、更科学,也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自信。③课堂中的师生交往需要多一点成功的激励,学生成功的展示越多越能够营造班级学习的积极氛围和正能量。

我不能肯定说王老师的做法非常科学,但是,学生学习的视野得到了开阔,学习的成功感得到了满足,课堂的效率得到了提高,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得到了认同,课堂愉悦而积极,这就是我们所期望的成功。

2.“四格比对实物展示教学法”与学生学习感受的追问

2012年11月,无锡市历史学科课程基地的二十多位骨干教师来我校交流访问,2003年参加工作的我校姜雪老师开了一节《历史素材的阅读与写作》的交流课。课上,姜老师充分发挥了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写在由老师统一制作的即时贴上,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产生3组答案,将学生答案以4人为一组粘贴在16开白纸上,通过视频展示的方式供学生阅读比对,让学生研讨、选择学生解答中精彩的答案,并陈述赞同的理由。一节课下来,阅读概括、书面表达、观点研讨、答案遴选、口头陈述围绕着3幅四格对照的学生作品充分展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课堂学习目标达成度很高。

通过后来的了解得知,姜雪老师的教学灵感来自于四格漫画,其立意在于让学生在作业比对中增强学习的现场感和认同感。

为了帮助姜雪老师进一步提升这种方法的科学性,我对这种方法的学生认同度进行了调查。接触过这种方法的学生普遍表示:为了得到同学的认可,思考很投入,书写很认真;自己的作业与别的同学在一起展示,感到有压力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文字,还有自己的思想;听老师讲课,看老师板书,已经麻木到没有知觉,而看同学或自己的作品,听同学的点评或者由自己陈述,这种体验更深刻,能力在锻炼中提高很多。

3.“一人一课”活动与“非典型教学法”的寻找与塑造

王萍与姜雪老师的课堂探索给了我巨大的启发,教师的教学创造性其实一直存在于广大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这种灵感是一种飘逸不定的宝贵财富,如果不及时地发现和肯定,许多便渐渐消失于平常的教学生活中了。因此,必须找到一种方法实现这种灵感的发现和聚合,发挥它们的效应,从而推动广大教师的业务成长,并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教学文化。

基于这种认识,2012年11月开始,我们从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创意沙龙”中挑选骨干教师组建了“个性教学方法搜集研究小组”(2013年1月更名为“非典型教学方法搜集研究小组”),以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校本科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为依托,开始寻找身边的“非典型教学法”。

为了帮助教师有意识地提炼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有组织地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以便于研究小组对信息进行采集、比对和研究,我们在全校开展了“一人一课”展评活动,要求教师至少展示一种自己的特色教学方法。全校一百多位教师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精心的准备和认真的展示。受到教科研基础的制约和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影响,我校绝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处于稚嫩的学习和形成时期,但是仍然有一些虽然粗糙但富有活力的个性教学方法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为我们的研究增添了新的素材。

2013年2月,我们开始意识到教学法的打磨和成熟需要开发者个人的重视和长期坚持。为了唤醒相关教师的专利意识和创造热情,我们开始在全校推行“‘非典型教学法专利的申报、批准和奖励制度”,并借助学校微型课题的平台,对第一批被发掘的“非典型教学法”进行申报和专家审批。将来,我们还将为发展成熟的教学法再申请更高层次的专家鉴定。

以下是已经进入专家审批程序的首批校本化的“非典型教学方法”名录:

三、对“‘非典型教学方法的寻找与塑造”科学性的思考

在教师队伍的培养机制中,榜样引领是较为普遍的做法。但是,长期以来,对教师引领的理解只是局限于先进人物思想和行为的介绍、宣传和做法普及,对于培养对象的自我成长和个性塑造重视不够,出力不讨好、教师不配合等现象非常普遍。扬州市开展“我的教学主张”等系列活动以来,骨干教师的主体意识被很好地激发出来,这使得我们在寻找“非典型教学法”的活动中得到了鼓励,也看到了希望,更体会到了这种从主体角度寻找引领途径的做法的科学性。

1.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个性化探索是对教学个性的一种尊重和提倡

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就要允许、鼓励和张扬学生的个性。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就要张扬教师的教学个性。

2005年,我刚刚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时候,有许多成功的教学方法可以选用。但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尝试,觉得不怎么顺手,教学效果也不怎么理想。后来,一次自习辅导中收到的几个问题条激发了我的教学灵感,通过收集问题研究学情,通过问题追问展开教学,通过师生研讨提升能力的“问题条教学法”由此产生。这几年来,我在“问题条教学法”的思考和延伸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解,个性化的课堂活动形式给学生带来了成功的满足和成长的快乐。

这一段教学经历使我确信,教学法是一位教师传承知识、培养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深深地植根于教师的性格和思考、语言、行为、交往的习惯中。由于每个人各种习惯无法复制的特征,每位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会有一种与他人不同的最佳方式和路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和路径,他们才能真正地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因此,我们的努力是帮助教师意识到这一点,并为找到自己的最佳路径而努力。

2.寻找和塑造“非典型教学法”的活动营造出个性教学成长的良好环境,建立起积极的业务成长机制

哲学家桑塔耶纳提出过一个定理:“离开了对价值的欣赏外,便无价值可言。离开了对善恶的爱恶外,便无善恶可言。一切美妙性的根源和本质,在于欣赏,在于爱好。”这个定理告诉我们,离开了赏识的环境,再好的创意和个性都无法立足和发展。

校本化的研修是教师业务发展的最好平台。我校这几年对校本研修的大力提倡已经为教师的个性化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两年积极开展的“非典型教学法”的寻找和塑造活动,对相关教师的大力表彰和培养,使广大教师体会到了因为创造而受到的尊重,因为研究而得到的提升。握有“非典型教学法”的教师有了进一步提升教学法的积极追求,没有自己个性化教学法的教师也开始了积极的寻找和塑造,一种积极的业务成长机制开始逐步形成,这种机制已经不带有任何行政的强制,而是一种自觉的追随。

3.寻找和塑造“非典型教学法”是引领者自我成长的积极行为,有利于积极的教学文化生态的形成

弗洛姆说过:“创造性是一种性格取向,每个情感健康的人都能够具有这种性格取向。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可以赋予他所接触到的一切以生命。他赋予自己的能力以生命,也赋予别的人和物以生命。”这段时间的经历告诉我,“非典型教学法”的寻找和塑造是在开展一种赋予别人的课堂以生命的工作,这种工作是一种发现美、定型美、放大美的过程。在这种寻找中,我觉得自己开始突破这几年业务发展和思想发展的瓶颈,开始发现自己的另一种教育存在和教育价值,我在研究同事、帮助同事成长的过程中重新定位着自我。在我的影响下,身边的骨干教师也加入到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教学反思中来,一种积极的教学研究文化开始形成。

(作者系江苏省高邮市界首中学校长)

猜你喜欢
非典型研讨教学法
超声造影对意义不明确的细胞非典型病变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果分析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