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精准扶贫经验及对我区的启示

2014-11-14 09:33王和顺
北方经济 2014年11期
关键词:贫困村广东省贫困户

王和顺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条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区贫困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贫困人口的生产和生活还十分困难。目前,我区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深水区,打好这场扶贫攻坚战,必须创新工作机制。近年来,广东省在扶贫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建立了新机制,形成了新制度,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堪称中国亮点、世界模式。广东省扶贫开发主要经验和做法,对推进我区“精准扶贫”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广东省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

自2009年以来,广东省开展扶贫“双到”(“双到”,指的是“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举全省之力,聚社会之财,集全民之智,实施扶贫攻坚,形成了领导重视程度最高、扶持政策最实、资金投入最多、社会参与最广的大扶贫格局。实施扶贫“双到”以来,全省各级帮扶单位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27.3亿元,其中各级财政专项资金达到66.1亿元;平均每个贫困村的村集体和贫困户落实帮扶资金667.2万元。广东省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确探位,规划到户

精准扶贫的首要前提是瞄准。广东的瞄准机制首先是瞄准扶贫对象。根据扶贫“双到”制定的贫困标准,按照“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簿、县有案”的工作要求,对贫困村、贫困户登记造册,录入电脑,建立动态档案和帮扶台账,实现全省联网,使每一个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挂扶单位的帮扶情况一目了然。其次,是瞄准贫困成因。按照扶贫“双到”工作要求,各帮扶单位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调研,了解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贫困户生活生产情况,找出贫困原因,为制定扶贫规划和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瞄准机制还明确了“谁去扶贫”和“扶谁的贫”,为实施“靶向疗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产业扶贫,建基地促稳步发展

产业扶贫是“造血式”扶贫的重要手段,是帮助贫困户脱贫的突破口,是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的最有效方法。广东省通过创新产业扶贫方式,大大拓宽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渠道。如清远市三排村。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努力下,把原来荒废的、分到各家各户的土地以村委会的名义统一租赁过来,重新连片开发,建立蚕桑、金银花、花生等生产基地,形成“基地+农户”的形式,保证了农户有稳定的产业发展。又如,清远市的连水村,着力打造“一村两品”──油茶、蚕桑。省民族宗教委筹资125万余元兴建野猪洞、十月坪两个优质蚕桑基地。仅2011年,全村养蚕户就达220多户,养蚕户年均增收2万元,大部分贫困户通过种桑养蚕实现脱贫致富。

(三)责任到人,实施严格的考核考评制度

全省各级政府部门都把扶贫“双到”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挂点、亲自监督。13位省委常委和分管农业的副省长每人挂钩联系一个市,省直和中直驻粤行政事业单位、珠三角7个经济发达市的各地各单位和贫困村所在的市县各有关单位分别对口帮扶一个贫困村。建立完善“双到”工作考核督查机制,每年进行量化考评、交叉考查、人大代表视察,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同时,对考核结果进行全省排名。严格的考核考评制度,对地方各部门工作形成非常大的压力,各级政府将“双到”扶贫工作当作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四)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形成 “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

近年来,广东扶贫“双到”进一步推了动扶贫工作由单纯依靠政府向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共同参与的格局转变,建立起了省市县镇“竖到底”,各行各业“横到边”,慈善机构、港澳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例如,2011年底,广东省共投入扶贫资金148亿元,其中,帮扶单位自筹35.9亿元、财政资金43.3.亿元、行业扶贫资金37.6亿元、金融信贷扶持资金0.0277亿元、社会扶贫资金30.6亿元。落实的扶贫资金中一半以上来自社会组织和民间社会力量。

二、对内蒙古扶贫开发的启示及建议

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到2017年,对内蒙古2834个贫困嘎查村开展“三到村三到户”帮扶工作,即“规划到村到户、项目到村到户、干部到村到户”。为深入推进 “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工作,借鉴广东省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经验做法,我区应加快推进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建档立卡,制定帮扶规划

摸清底数,建档立卡,提高扶贫精准度,是广东省“双到”经验的基础和核心。学习借鉴广东省经验,确保新时期我区扶贫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必须把贫困户建档立卡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制定的扶贫标准,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汇总基本资料,摸清贫困底数。在此基础上,制定每个村、每户的具体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使帮扶工作有目标、有规划、有步骤、有措施。

(二)创新产业扶贫,建立稳固长效的收入增长机制

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主要来源。无论是完成减贫任务,还是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区域发展,都离不开产业支撑。广东省通过产业开发机制,构建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的帮扶格局。我区扶贫要在努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把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培育和发展扶贫特色产业上来。应积极探索以建基地为主的区域经济协作帮扶,以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的产业化帮扶,以发展休闲农牧业生态旅游为主的特色旅游帮扶,放大扶贫的规模效应,提高贫困群众收入水平。

(三)多措并举,构建多元化的扶贫融资渠道

广东扶贫工作的显著经验还包括致力于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强大合力。我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大量资金需求与投入相对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群众自筹能力低、地方财政配套能力严重不足,仅仅依靠有限的财政扶贫资金难以在短期内解决贫困问题。要创新扶贫资金融资模式:一是要加快完善扶贫信贷体系,引导、激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扶贫力度;二是探索信贷投入新机制发展村镇银行,扶持农户扩大生产、种植,使贫困地区更好地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产业化道路;三是按照开发式和救助式两轮驱动的救助原则,将捐赠资金和信贷资金相结合,以规划扶贫、产业扶贫、人才扶贫多管齐下的方式推动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四是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投资扶贫工程建设。

(四)加快扶贫机制改革,建立科学的扶贫考核机制

政绩考核是一个指挥棒,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和政绩标准,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行为。广东省为把贫困地区干部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扶贫开发上来,建立了“双到”工作考核督查机制,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对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促进很大。目前,我区仍有157万人口没有解决温饱,扶贫开发任重道远。因此,要以改革为动力,着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的《关于创新扶贫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当前重点要加快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出台具体的考核办法。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激发扶贫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代建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贫困村广东省贫困户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