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呼圣灵》中的信仰危机

2014-11-15 15:57曾真
文学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权威

曾真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小说《三呼圣灵》文本情节分析入手,对人物故事和宗教关系进行解析,试图找出宗教文化的沦陷与信仰缺失之间的联系,暗示人们必须重塑正确的信仰价值体系,才能摆脱迷茫孤独的精神信仰危机,回归信仰的终极关怀。

关键词:权威 教义 信仰危机

当代澳大利亚著名作家托马斯·基尼利1982年以《辛德勒名单》一书获得布克奖并为中国读者所熟知。但真正为其获得澳大利亚最高文学奖——迈尔斯·弗兰克林奖的却是他于1968年撰写的小说《三呼圣灵》。对于本书《泰晤士报》评论道“人类生命,尽管有时候能达到神圣的高度,大多时候不过是滑稽剧而已,书中充溢着这种冰冷的、宗教式的意识。在这一视角之下,基尼利成功地在当前教会的历史分歧上增加了人性的深度。”小说中,宗教文化和信仰危机的矛盾纠结其间,不断传达出令人深思的能量。

一.人物关系图

故事发生在一个天主教神学院里,以梅特兰神父为核心的人物关系中,主要涉及三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分别是患有刀具恐惧症的赫斯特,对自己的女教徒诺拉产生不应该有的情感的艾根,以及生活窘困的表兄乔。在这里,他们的故事平行展开,每个人物的故事被安排在不同的章节,每章之间似乎又无甚联系,而这种平行关系却都在一个人身上发生了交汇,那就是梅特兰神父。围绕这三个人的故事发展,梅特兰神父的身影穿插其间,分别做为这三个人的老师,同事,亲戚,听取他们各自的痛苦和烦恼,并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他们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然而结局是,虽然梅特兰百般努力,但这三个人还是按照固有的思维模式走向了属于自己的结局。那么作者安排三个平行而不相关的人出现在文中,他们又是如何与信仰发生联系的呢?

二.虚构的权威

“他(卡斯特罗神父)的动机是好的。他不想我接受治疗,因为他认为这一切都会过去。他还认为,治疗有可能会危及我成为神父的机会。你知道,需要诺兰蒙席赞同才能成为真正的神父。没有他的许可,你就不能去看心理医生,而他似乎从不原谅看心理医生的人。”①在赫斯特绝望地总结中,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心理治疗和信仰上帝是冲突的,二者禁止同时存在;第二,没有教会上层的允许,教会学生或下阶教员禁止做任何有违教会教义的事情。两个禁止形成的教会权威,犹如在上帝之外教会之内重塑了一个拟实行上帝准则的人间“代表”。在这个“代表”的权威和准则下,虔诚的信徒要遵守他的法则,行他的命令,唱他的光辉。然而事实上,在这个看似以上帝为中心的机构里,上帝的位置被无数伪装在宗教权威下的神父所代表。比如在赫斯特强烈的倾诉下,他的听罪神父卡斯特罗就代表所谓上帝的形象,安静的倾听,并给予他拯救,俨然成为他心灵的港湾。可这个具有拯救意义的“上帝”,实际上只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在赫斯特的面前,卡斯特罗更像是一个佛塑金装,面似慈祥,却冷眼旁观,事不关己的形象。当卡斯特罗明知赫斯特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宗教的权威,禁止其求医,并用宗教自救和神父权力误导赫斯特,令其认为自己可以单凭所谓的自制而痊愈,且一旦自己看了医生,就是否认神的力量,将永远无法成为神父。宗教文化在卡斯特罗这里被扭曲。他只信奉服从,而抛弃了宗教原初的意义,忽视宗教导人言行最本质的精神。他真正在乎的是信徒必须听从安排,必须在教会准则的范围内克制自己的邪欲,并保持沉默,否则,你就没有任何在教会存在的意义,更别谈在教会内谋求一个圣职职位。梅特兰本身的反叛意识使他对于卡斯特罗的治疗方法提出质疑,而质疑本身在教会看来就是“罪大恶极”。这种擅作主张的怀疑显然与教会的权威意识相抵触。虽然梅特兰并不否认上帝的存在,并坚持上帝是世人道德的象征,但是他也坚持认为,《圣经》在规整人们行为的同时,可以激发人们内心的美好,相对于执着经书上刻板的教义,他更尊重人本身的道德感和虔诚的宗教热情。因此宗教在梅特兰心中被定义为完善个人,引导个人走向光明的明灯,而不是刻板的教条。然而,赫斯特精神世界的执拗和教会思想日积月累的侵蚀,最终没能挽救赫斯特的命运,却导致他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来缓解个人的痛苦。这暗示着这一时代宗教文化的腐朽不堪和权威的伪善。

三.空洞的教义

相对于赫斯特,艾根神父本身作为一名资深圣职人员,对于宗教教义烂熟于心。他的语言和思维极大的体现了严苛的教条和人性的渴望交织于一身的矛盾性。他一方面怀疑“梅特兰有裁决他的想法”②;另一方面又觉得梅特兰匿名撰写的颇受教会争议的《上帝的意义》“是本很优秀的书。”③这种矛盾的思维,在20世纪的整个现代社会来说并不难理解。当德国哲学家尼采在《快乐的科学》一书中宣布“上帝已死”时,全人类就开始经历一场精神的变革。当回溯宗教神学的历史,读者会发现,18世纪的正统神学里,神父只是一个闲职,与其说他专司打理宗教活动,不如说其多数时间都在处理地方事务。而19世纪福音运动后,被赋予职业精神的神父才被作为一种职业出现。它拥有具体的职业操守,被要求穿着统一服饰,虔敬专注于每次布道,潜心钻研宗教教义,严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这种高度的职业化注定了他们头脑的日渐封闭和僵化,并开始使用“空泛、模棱两可,或套用现成的论据,或生拉硬拽,或直接抵达已然的论点……这些导致了对布道的严重的漠视,导致了神学信仰与教众的分离,导致了教众对牧师的不信任,导致了牧师对教众的不可容忍的傲慢”④。于是神父们开始避免讨论关于上帝是否真实存在等一系列敏感话题。这种强制的规定维护了宗教信仰的效度,也激起了舆论的反抗。当人们对于上帝的信心这一主要的宗教信念被打破,整个信仰就崩溃了。但是上帝已死这一论点其实并不是说上帝在形而下的层面已死,相反的,这一论点表述的是上帝已经无法承载人类社会道德标准与终极关怀的重任。人类没有了上帝,依然可以找到其他正面的追求。天主教中上帝名下的命令和禁令不应左右人类,而应启迪教众在善的指引下认知世界,以向往光明和美好为信仰,放弃向超自然的力量寻求协助,转而为人类现世发展建立一套平等博爱的价值观。这也是当艾根对诺拉产生情感后,梅特兰希望艾根能听从自我内心的呼唤的原因,但艾根却最终倒在了僵化理解的神学教条的沉疴痼疾里,痛苦地挣扎。endprint

四.商教勾结的丑陋

如果说在前两个人物身上还可以体现一点宗教精神的话,那么梅特兰表兄乔的出场意义,就在于对宗教机构内部又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畸形价值观的抨击。梅特兰将自己的稿酬赠送给表兄买地投资,却发现乔被地产开发商骗了。当他去地产商那里为表兄讨回公道时却得知,机构就是其获益者之一。对生活在神学世界里的梅特兰而言,这无疑打击了他的神学观。当教会人员打着宗教的幌子,与资本家勾结,欺骗民众,还以上帝救赎的思想禁锢人们的反叛意识的时候,宗教已然成为资本主义赚钱的工具。这种情形的出现,使梅特兰发现,资本主义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教会的内部,正统的神圣宗教文化在时代变革的车轮中不可避免的被卷入到资本主义的经济生活圈。于是宗教一方面宣扬占有财富会使人松懈,享有财富则会导致懒怠,放纵肉欲乃至产生对正义人生追求之迷惑,另一方面又恬不知耻地将自己的手伸进别人的腰包,想要攫取更多的财富。由梅特兰一手撞破的宗教丑恶嘴脸,暗示着自资本主义横行霸世之后,苦行僧式的宗教生活就开始面临时代的考验。依靠机械生存的资本主义精神凭借宗教的强大影响力肆意疯长。在商教勾结的背后,宗教的根基已慢慢枯萎,宗教信仰的灵魂已经死去,功利主义带来的是人们无法避免的信仰危机。

《三呼圣灵》以梅特兰的妥协告终,也是他三次尝试呼唤圣灵帮助的失败。小说抨击了封闭的宗教文化,僵化的法令,自诩的精神和道德典范,揭示宗教基础的破败和人类精神信仰的缺失所带来的孤独、恐惧、迷茫和无法沟通。现代人必须积极面对这一现实,重建自己乃至社会的信仰价值观体系,回归信仰的终极关怀,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困顿的命运。

注 释

①②③托马斯·基尼利,《三呼圣灵》,第180、213、216页。

④Houghton W. E. The Victorian Frame of Mind:1830-1870.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57.P35.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基尼利,《三呼圣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

2.张宁,《维多利亚时代的信仰危机与文化世俗化的精神轨迹》,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12月。

(作者介绍: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权威
新时代我们仍需权威
无畏铸就成功
权威解读2018年F3A最新规则与动作(2)
权威论
黄庆丽:关注教师权威的重建
金玉良言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冥思篇
再说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