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读写教育中的世界主义的概念重建

2014-11-17 04:43彼得·德·科思塔黄喆
世界教育信息 2014年18期
关键词:归属感兰花新加坡

彼得·德·科思塔+++黄喆

世界主义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世纪,希腊斯多葛派的思想家戴奥真尼斯就曾把自己定义为世界公民。如今,人类正在经历世界主义进程的转折点,许多学者呼吁将学生培养为“世界性的知识分子”。然而,人类需要的是温和的世界主义,以平衡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归属感和对特定地域的根基感。

面对当今各国国内及国际间潜在的紧张关系,协调民族主义情绪、开放思想、相互尊重将成为一个持续存在的挑战。新加坡总理在2012年新加坡国庆献词时曾表示:“新加坡应形成一个具有坚强核心的包容性社会……个人成就必须与社会共同责任相结合……这种归属感和身份感对于全球化的开放的世界尤为重要……”

英语是一门世界通用的国际语言,它不但是一种教学媒介语言,还是一门学科。作为一门学科,应专注于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法。

在这个背景下,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国家英语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是“用国际上可接受的英语说、写和展示,即能够根据不同目的、听众、背景和文化,使用符合语法的、合适的英语,流利地进行表达”。那么,英语课堂外的世界主义是如何被建构的?世界主义在课堂交互层面上又是如何发生和表现的?下面以新加坡兰花女子中学为例进行介绍。

新加坡兰花女子中学一直强调世界主义精神。在2008年学校开放参观日的宣传册上,醒目地写着:“卓越的海外合作学校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建立全球联系。通过分享知识,建立跨文化交流,我们的学生具备了更强的社会意识,并成为有辨识能力、善于表达、充分了解地缘政治的个体。”与新加坡一般的中学不同,兰花女子中学的英语教师并不照搬课本,而是以团队工作的形式,创造自己的教材,强调小组合作和任务型教学。教师在课堂互动时,采用了一系列协商策略,并将英语作为通用语促进内部沟通。

编辑 潘雅 张金晓

猜你喜欢
归属感兰花新加坡
新加坡
种兰花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兰花开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
我爱你兰花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