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文学文体论

2014-11-17 08:08霍忠义
中州学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文体特征微博

摘要:微博文学,简言之就是以微博为载体发表的文学作品,这是伴随微博这一传播工具而诞生的文学新文体。微博文学必须同时具备微博的特征和文学的特征,是微博技术性特征和文学艺术性特征的完美统一。除了小说文体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文体并不适合用微博表达。微博文学按照类型大致可以划分为日记体、对话体、书信体、段子体、语录体和小说体六种。微博文学是一种全新的文学体式,它还在不断发展,需要研究者随时关注、跟踪研究。

关键词:微博;微博文学;文体论;文体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4)10-0153-04

微博自2007年在中国出现,2010年开始大热,被评论家称为“微博元年”。时至今日,如果谁没有开设微博,可能就会被嘲笑为“骨灰”级人物。在普通人以“刷”“写”微博为“乐事”之时,不少重量级学者也将研究方向迅速瞄准微博。统计机构更是不遗余力进行每年发布报告,甚至领导者和各级政府部门也注册微博并频频发声。显然,微博已经成了人们离不开、逃不脱、关不住的传媒方式、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和交流工具。就其本质而言,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微博就是一个传媒平台,只不过不是用纸张印刷的传媒平台,而是借助电子器物和网络传播的平台。当然,微博开创者的初衷绝对不是为了让作家以此创作,而是为了让人们发表简短新闻以及简短评论。可是,自古以来,文学无孔不入,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文学,所以,微博火爆后,微博文学随之火爆,成为不可回避的文学新模式。

一、关于微博文学的各种观点

关于微博文学的诸种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1.对微博文学持否定态度

贵州大学喻子涵教授明确指出:“博客文学一直遭到一些人的质疑,博客文学的‘合法化还有待时日。然而实际上,每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在成熟之前都有一个‘酝酿成形——适应接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人们可能说它‘四不像,甚至遭到种种非议。”①这段话虽然所论为博客文学,其实完全适合对微博文学的现状描述。著名作家邱华栋就认为:“虽然网络很新、很便捷,可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网络文学绝大部分都不是文学,是文字和文字垃圾。”②邱氏之论显然是“一竿子扫翻一船人”,缺乏客观公正的立场。网络文学理论专家马季认为:“现在的网络文学,大都是五四时期鲁迅、陈独秀他们反对的东西,就是武侠、穿越、搞笑、鸳鸯蝴蝶、恐怖、黑幕,侦破等作品,都是比较低级的。”③马季的说法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该论断依然失之偏颇。另外,时代变了,研究者不能用“五四”的标准要求当下的文学。

持否定观点的大都是学界的权威人士,他们或许因为工作繁忙、抑或年龄稍长、对正统文学浸淫太

作者简介:霍忠义,男,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西安710064)。

深爱之弥深、对网络新媒体不大熟悉等原因,可能会对微博文学做出基于直觉感受而非理性深思的判断,所以批驳的语言也稍显平面,而对微博比较熟悉或者有较深入研究的人,其批驳就会很见力道。如郑周明在《微博需要文学在场》一文中提及,作家阎连科在微博中说,有朋友对他说,作家开微博不是危险就是无聊。这虽透露了一种偏见,但也表明了一种普遍评价。

2.对微博文学持充分的肯定态度

持肯定态度的学者一致认为:微博文学是一种文学新文体。微博文学研究专家吴英文直接指出,微博文学给文学带来新的变化:“微博客(Micro-blog)的出现,给网络文学带来了传播方式、创作方式和审美形态的革命性变化,也给文学本体带来了新的变化。”④也有重量级的学者和作家支持微博文学。比如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就微博文学的多媒体特征认为:“导致了图文并茂、动静相宜的知识传播与接受图景,极有可能催生新的学术意识与知识框架。”中南大学欧阳友权教授认为:“在一些网络原创文学中,依托数字化媒体的叙事方式又衍生或嵌入新的审美形态,从而以置换文学本体样态的方式实现网络文学性的置换。”⑤吴英文在上面两位教授观点的基础上认为新媒体技术与文学结合对于正处在社会边缘的文学来说,“是一次推波助澜的发展契机,其中蕴含着文学新的生机和可能”⑥。

新浪微博小说大赛评委王干为大赛作品结集出版作序时,直截了当地指出:“作为这次新浪微博小说大赛的评委,我看到了‘微传播‘微,‘微感动‘微,‘微影响‘微,‘微带动‘微,作者亦是读者,读者亦是作者,平等,自由,民主,权威退场,微客狂欢。以前的文学的主角是作家,微博的主角是所有的参与者。所以,这里的文学,是人民自己的气血,不是帝王的文学,也不是精英的文学。”⑦王干作为微博小说大赛评委,肯定要阅读大量的微博文学,应该更具备发言权,他对微博文学的评价或许更靠近事实真相。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通过其微博对微博文学也做过简要论述:“微博的社会意义不须我说,作为一种新的文体,即便从文学的角度,假以时日,依然可能产生传世作品。唐诗的绝句,五言20字,七言28字,依然产生了许多传世之作,何况140字的微博。”莫言所论既可见高度又可见胸怀,算是传统权威作家为新生文学样式打开宽容之门,对微博文学的壮大有积极意义。

笔者认为:微博文学是文学的一种全新的文体,它不但带着微博客的技术性特征,而且,它必然带着文学的艺术性特征,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二、微博文学的含义

关于微博文学,至今尚无权威概念。最新出版的词典没有收入该词,但是网络上的定义倒不少,网络上较为权威的概念来自百度百科,定义如下:

微博文学是以微博形式展示文学作品的新文体。它与普通传统文体的区别在于:短小精悍、易于传播、便于创作。⑧

显然,这一定义下得较为随意,也不够精准,虽然基本可以反映微博文学的本质特征,但是概括性不强、逻辑关系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够简练,也未能将微博文学最独特的地方表达出来。

最早在纸质媒体对于微博文学给出定义的是学者李存,他给出的定义如下:

微博文学是借助微型博客为传播媒介,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为目的,以140个字符以内为文本样式,具有俳句体的凝炼传神、即时化的个性表达、集聚式的实时互动特质的一种新文体。⑨

这一定义基本克服百度百科定义的局限,也概括出了微博文学的一些基本特征,但它还未揭示出微博文学的本质特征,且不够简洁明了。

其实,微博文学仅观其字面,就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其含义,这就是为什么微博文学没有权威定义却能火爆网络的缘由,网友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含义,或者说网友从内心里对其含义十分明了。这也是新媒体时代的一大特征:总是先出现新的概念,而研究的跟进稍显缓慢。

笔者仔细分析微博文学诸种定义,并在目所能及的范围内阅读了较多的微博文学作品,尝试对其做如下定义:

微博文学,简言之就是以微博为载体发表的文学作品,这是伴随微博这一传播工具而诞生的文学新文体。微博文学必须同时具备微博的特征和文学的特征,是微博技术性特征和文学艺术性特征的完美统一。

三、微博四体及微博文学六体

在中国文学中,人们一直很注意对文体的划分以及对文体论的研究。因此,在这里,有必要对“文体”做一下界定。在中国传统文论中,“文体”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相当于“体裁”,也称为“体制”“体格”“大要”等,即作为一种文体的体式规范,它是在区分文章类别特征,对文章分类过程中形成的概念,由此概念形成的“文体论”“体制论”包含着十分广泛而丰富的内容。概而言之,“文体论”“体制论”讨论的核心问题主要指作者使用某一体裁时自觉或者不自觉遵守的一整套具有共性的惯例、规则、范式,即“问题规范”,主要指功用原则、创作原则、篇章体制、题材选择、艺术旨趣、表现方式、风格特征等一系列文类规范性。另一种是指个体、流派或者时代的创作风格。

在中国现当代文论中,“文体”一词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指作品篇章体制、艺术结构、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诸形式要素的综合体,主要回答文本如何构成、内容怎样表达的问题。童庆炳先生认为:“文体是指一定的话语秩序所形成的文体体式,它折射出作家、批评家独特的精神结构、体验方式、思维方式和其他社会历史、文化精神。从表层看,文体是作品的语言秩序、语言体式,从内里看,文体负载着社会的文化精神和作家、批评家的个体的人格内涵。”⑩

不论是以文体史角度进行古今有别的论述,还是童庆炳先生进行的内外关联的论述,我们可以清晰看出,文体除了格式规范之外,还包含着文体操控者的人格内涵。

本文约定,文体特指作品的体制特点、结构模式、表现方法、语言运用等以及文体操控者的人格内涵的综合体。本文以此为标准,对微博和微博文学文体进行分类。微博如果按照发布数量排序,最大的在前,可以分为四体:新闻体、评论体、文学体、广告体。由于新闻体、评论体、广告体均不属于文学体裁,所以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本文只关注文学体。

笔者打破传统文学的文体四分法,即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的固定分类方式,遵循微博自身规律,并结合文学自身规律,对文学体微博重新进行分类。笔者认为除了小说这个文体外,其余三种文体并不适合用微博表达。在微博上发诗歌,因为不能分行排列,所以,无法体现诗歌的“建筑美”的特征。这样一来,诗歌固有的结构性特点就不复存在。所以,微博不适合发表诗歌。散文最大的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所以,这种“形散”的外相,很不适合微博表达。剧本更不适合在微博发布,剧本以代言体方式为主,是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主要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140字的篇幅不要说讲故事,即便台词和舞台指示也写不了几句。在小说中,也不是所有的小说都适合微博表达。长篇、中篇、短篇小说都无法用微博表达,即使1000字的微型小说,在微博上发,也要发7条。这7段文字在微博上被生硬地分割后,小说整体的美感将丧失殆尽。由此可见,只有140字以内的微博小说适合在此发表、阅读和传播。

按照以上诸种分析,笔者认为微博文学按照类型可以划分为六种,分别为:日记体、对话体、书信体、段子体、语录体和小说体。

四、微博文学六体论

1.日记体

日记体是最适合用微博表达的文学形式。传统的日记记录方式,由于其程序繁琐等原因,真正能坚持记录的人很少。日记的功能有两点:一是记事;二是发泄个人情绪。传统日记由于那种封闭的状态,趣味性也大大减少,这也是绝大多数人很难坚持撰写的缘由之一。学者陈定家认为博客(微博)具有这些特征:一是自发、自主、自为;二是随时、随地、随意;三是互补、互动、互娱。这就使得原本属于私密文字的日记在微博上大行其道。尤其是名人的日记体文学,在微博上有很高的关注度和转发率。普通人对“名人”的生活尤其是私生活有强烈的关注意识,名气越大的人,这种关注度会越高。在微博出现之前,普通人很难有机会去了解名人的生活,更别说“实时”关注名人生活。但是,微博上有了这种认证过的V符号,普通人的“围观”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只要名人和普通人同时在线,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围观。这种“围观”,反过来也会促进微博撰写者的热情,使其更会不遗余力地去更新。

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曾经指出,人民日报人在新媒体格局中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一位年轻编辑在社内培训时举出了“对手”“微博女王”姚晨粉丝1955万,这意味着,她每一次发言的受众,比《人民日报》发行量多出近7倍。

2.对话体

对话体,就是以对话的方式讲述故事、表达情愫,语言极其简洁,但是有完整故事情节,并可能蕴藏一定深意,能给人启迪和感悟,有点类似剧本,但是,与剧本又完全不同。通过对话,将当下人们遭遇的现实困境用神话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从人们熟悉的语境中切入,结局却别开生面,幽默风趣而又令人深思。这正是微博文学的高明之处,能于极度简练的文字中传达出极丰富的内涵。

3.书信体

在没有网络之前,人们通过手写或者打印的书信交流,电子邮件诞生后,大家的交流有了很大改变,不用再动笔写信,也不用跑邮局,但是依然无法实现即时交流。手机短信实现了即时交流,但这种交流仅限于点对点和点对面交流。而微博让人们的书信交流不仅可以即时实现,而且还可以实现多人即时交流,这是一种很大的进步。例如:“北国阿凌”春节想找个有年俗的地方过年,在微博上请朋友们推荐,这实质上就是一封求助信,一经发出,立即得到多人回应。这条信息,参与者均可获知任何一人的回复,且回应者的回复五彩缤纷,很有意义,既得到了感情交流,也实现了传递信息。事实上,微博上“互粉”(互相关注对方微博,就可以随时看到对方在微博上发表的内容)的多为熟人或者友人(当然,微博有交际交友的功能),所以,只要打开微博,就可以实现书信体交流。

4.段子体

“段子”本是相声中的一个艺术术语,指的是相声作品中一节或一段艺术内容,而随着“段子”一词的频繁使用,其内涵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不知不觉中被融入独特内涵,现在还可以指称声乐类节目或文学作品。

微博140字的长度限制非常适合发布和传播段子,常常会就一个主题,发布那些幽默的、深刻的、动人的短句子,高度凝练、文字简洁,就会广泛传播。

段子体还有一种重要的功能,就是以优美的语言传达哲理,宽慰心灵,使读者阅读后得到心灵的放松,很有点“心灵鸡汤”的味道。市场经济大潮下,处处充满竞争,人人参与竞争,竞争带来动力,同时带来更大压力,所以,人们的心灵需要短暂的安慰和片刻的放松。微博恰逢其时,恰有其用。

5.语录体

语录体也是微博文学的重要内容。名人名言本身既有审美效果,也有教化功能,还特别具有说服力,因此,随时随地将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发到微博上,成了微博主人热衷的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6.小说体

新浪微博连续3年举办4次微小说大赛,第一届不限内容,从第二届开始进行类型化要求比赛。2011年10月25日启动的“新浪微博·中国第二届微小说大赛”以“穿越吧!微小说”为口号,明确限定大赛内容必须为“穿越”题材。在30天海选时间内,主办方共收到了1461420件参赛作品。此次大赛参与人数之多,评论之多,为中国有文学大赛以来之最。文学借助新兴媒体重新崛起,让很多文学创作者、爱好者兴奋不已,当然阅读者更是开心。

未来的微博小说奖如何发展,有待观察。但是,从新浪微博第一届到第三届大赛能看出明显端倪,那就是微博小说类型化特征明显。正如前文马季所批评的,陷入了“武侠、穿越、搞笑、鸳鸯蝴蝶、恐怖、黑幕,侦破等”类型化,可以说,这既是微博小说所长,最终也会成为微博小说所短。

总之,微博是后现代的科技产物,它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微博文学应时而生,显然具有许多传统文学所不具备的特征;加上草根性特点和个性化特点,势必导致微博文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用几种简单的类型来划分微博文学,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只是在尽文学研究之可能;而且,一条微博也可能同属以上多种模式。微博文学是一种全新的文学体式,它还在不断发展,需要研究者随时关注、跟踪研究。

注释

①喻子涵:《数字化生存与博客文学》,《网络文学评论》2012年第2期。②③马季:《莺飞草长,流云无痕——2011年网络文学综述》,《网络文学评论》2012年第2期。④吴英文:《微博客文学发展现状检视》,《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⑤⑥吴英文:《微博客文学的形态与价值》,《网络文学评论》2012年第2期。⑦王干:《微小说是人民自己的文学》,王干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58e650100ycrk.html.⑧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092701.htm.⑨李存:《微博文学的定义、发展、类型及特征》,《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0期。⑩童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页。

责任编辑:行健中州学刊2014年第10期当代技术维度的美学理论变革2014年10月中 州 学 刊Oct.,2014

第10期(总第214期)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No.10

猜你喜欢
文体特征微博
何以解忧?基于社交媒体大数据的睡眠健康公众叙事研究
网游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关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微博的有效运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