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4-11-19 14:22贺小梅
卷宗 2014年10期
关键词: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导致高校贫困生人数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而中国的民办高校生背负着更多的社会和心理压力。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日趋严峻,加强思政教育建设,推进思政工作有效进行尤为重要。

关键词: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1 贫困生的定义

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在校学费及其相关生活费用,或者基本生活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标准的学生。目前高校主要依据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状况和学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来界定。贫困生中又分为一般贫困、特别贫困和突发意外贫困。

2 高校贫困生问题的产生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也进行了改革,费用相当一部分由个人、家庭负担,免费上大学已经成为历史。与此同时,民间办学逐渐兴起,民办高校逐年增多。截止到2001年,据统计中国的民办普通高校已达1202所。然而,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导致社会阶层分化,一部分家庭收入仍然偏低。经济困难,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日益攀升。根据教育部的调查统计,目前全国普通高校中贫困生占在校生总数的15%~30%,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所占比例为8%~15%。民办高校中的贫困生所占比例只会比它更高,民办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更加迫切和繁重。

3 贫困生的现状

(一)贫困生为了缓解经济上压力往往普遍兼职,挤压了学习的时间,甚至还出现为了满足兼职的需要导致旷课。

(二)对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现代科技产品的使用和掌握往往滞后。

(三)部分身体上出现了营养不良,有病不及时就医。

(四)坚强的外表与脆弱的心理时刻伴存,过强的自尊与过度的自卑感如影随形,独立的外表下掩饰的封闭内心,逃避集体活动,游走在大学的边缘。

(五)面临就业压力大。

4 目前民辦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在经济帮扶上,民办高校为贫困生提供经济支持中资助渠道不宽,资助力度不大,资助时间不长,资助形式单一等。

第二,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目前民办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稳定的机制保障,造成有事临时处理、没事无人问津的局面,工作上缺乏长期性和系统性。

第三,在对高校贫困生的认识上,政府和高校比较忽略贫困生的经济和心理问题,相对缺少人文关怀的环境创建。

5 改进民办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5.1 落实经济帮扶是改进民办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基础

首先,加强对民办高校贫困生的经济资助工作。以政府、民办高校投入为主,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同时大力鼓励社会力量和企事业单位参与高校扶困工作,对贡献较大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社会荣誉和奖励等。

5.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民办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由于经济、学业、交际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使得一些贫困生的精神长期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较容易出现高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非贫困生。民办高校应依托心理健康辅导和训练实验室,开展团体训练和个案咨询,帮助贫困生形成对贫困的正确认识和健康心态,帮助贫困生提高心理素质,直面环境和压力,进行自我接纳和自我欣赏,给予人文关怀,支撑起他们的心理世界和精神世界,促使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

5.3 完善管理制度是改进民办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员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以及辅导员和班主任,其中辅导员和班主任是主要力量。因此,高校贫困生管理机构要借助大学现有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机构,形成以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书记负责,党团工作者、政治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参与,由各院系的学生辅导员具体实施的管理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纳入教职工的考核制度。

5.4 实现贫困生道德自助是民办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按照唯物辩证法内外因的观点: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部的教育归根结底要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才能产生教育的目的。因此只有充分发挥贫困生自身的主体作用,启发贫困生的内驱力,才能使贫困生真正健康地成长。

5.5 紧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贫困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贫困生由于其在学校的特殊身份及他们所面临着的更为艰难的处境,使得他们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负担,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心理咨询、利用校园网等工具开展与贫困生的心理沟通与教育引导、开辟网络心理咨询室、开展网上心理知识讲座、心理案例讨论等,让贫困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缓解压力、疏通自卑、焦虑、厌世等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方法,增强贫困生自我心理健康维护的能力,通过坚持不懈的日常教育,最终达到贫困生精神解困营造和谐人文环境的目的。

5.6 创新思想教育工作的载体,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

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能否成功达到某一标准的知觉。多次成功的体验能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鼓励贫困家庭学生参加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文娱活动,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成功地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自身的进步中获取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并且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开阔心胸,走出封闭的自我,感到党的温暖,师生的关心和呵护,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最大限度地激发自我潜能。在校园中应倡导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为荣优良风气,减少盲目消费、攀比消费甚至炫富的风气,使贫困学生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减少过多的心理压力,培养其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康愉悦的情绪、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以达到正面的激励效果。

6 加强民办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6.1 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民办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能突出地体现社会的教育公平,所以做好民办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保证他们能成人成才,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6.2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民办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是大学生整体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的有力体现。充分关怀、理解和帮助每一位大学生,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民办高校贫困生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的后续力量。

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关心、爱护、帮助、理解、支持、尊重、引导与教育他们,保证民办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让每一个民办高校贫困生都能健康地成长,都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对确保我国政治和社会稳定以及高等教育健康、持久、深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杜喜荣:《论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J]《 中国成人教育》2006年7月

[2]许若兰《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6

[3]李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9.1.

[4]陈秋华.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J].法制与社会, 2008,05.

作者简介

贺小梅(1979-),女,讲师,江西科技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