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戏发展方向初探

2014-11-21 19:49韦新
剧影月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滑稽戏剧目剧团

■韦新

滑稽戏发展方向初探

■韦新

俗话说:“吃啥饭,当啥心。”又说:“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我进入无锡市演艺集团曲艺团,当演员已有33年了,也算是曲艺界一员老兵了。33年的风风雨雨,台上台下,跟市曲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剧团兴旺我高兴,剧团困难我担忧,与剧团几十年的风雨同舟,我深深体会到,滑稽戏要生存,要发展,端正发展方向极其重要。先提出三点想法:

一.要反映社会现实,服务人民大众。

戏剧是上层建筑,它必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社会生活出现许多热点、难点、闪光点,作为社会主义的文艺应该热切关注,有所反映。滑稽戏是“文艺轻骑兵”,与其他文艺形式相比,它能更快更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滑稽戏产品是精神产品的生产,它与其他文艺产品一样也要扎根人民群众的深厚沃土,扎根现实生活的广阔天地,面向人民、面向市场,满足文化市场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滑稽戏的创作和演出,必须有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滑稽戏本来是很大众化的,很受老百姓喜欢的一门艺术。近几年,市曲的新戏紧紧围绕中心大局,用寓乐于教的轻松活泼的戏剧形式,赢得了市场和观众。2006年上演的现代滑稽戏《大家来唱太湖美》(以后更名《湖滨新闻》),就是一台宣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好戏,全剧通过讲述普通老百姓的市井故事,揭示崇德尚义的人间真情,树立知荣明耻的社会道德新风。演出获得很大成功,在不断的演出提高中把这台剧目打造成了一个舞台艺术的精品。这台精品集喜剧、音乐剧、滑稽于一体,在艺术形式上也有创新,获得广泛好评。最近几年,剧团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紧跟时代热点选题,围绕中心创作,三年出了三部新戏,开拓出一大片市场。剧团配合“基层组织建设年”宣传,以此为主题创作《三宝和谐曲》;配合“反腐倡廉”,主题创作《梦醒归来》;配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题,创作《亲亲一家人》等,都获得成功。每部戏演出场次均近百场,既叫好,又叫座。频繁的演出在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效应,基本解决了长期困扰市曲演职员工们的温饱问题。这样,剧团也可腾出手来从事人才工程的建设和精品工程的设计,使剧团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凝聚力,增强向心力。

二.要积极培养人才,推进剧团建设。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培养滑稽戏接班人是剧团后继有人的基础和保障。目前,滑稽演员队伍比较薄弱,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所以,拓展人才开发,把育才、用才、引才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十分重要。只有老、中、青,演员三位一体不断努力,剧种才有希望。青年演员要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积极钻研;剧团要为青年演员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地加以培养,为他们的茁壮成长出智、出力、出钱,师徒结对帮教,以老带新传授艺术,发现好苗子便有老艺人专人定向培养,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我们团的国家一级演员钱吟梅老师帮教授带蔡九华,蔡也主动认真学习钱吟梅,成为剧团柱子,成为国家一级演员称号。青年演员张璇已拜锡剧名家李桂英为师,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剧种,但表演的艺术往往是相通的。李桂英愿意教,张璇认真学,使演艺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明显提高。除了传帮带,还可委托艺术学校有计划地招收和定向培养,一批学员,毕业后到剧团工作,输送新鲜血液,充实剧团力量。还可拓展思路,留意社会上就有滑稽戏天分的滑稽草根艺人,择优引进或签订合同,进行项目合作。

前几年,有段时间传统地方剧种演出不景气,剧团也不例外,2008年前后一段时间中,剧团经济困难。近几年来光景渐渐好转,剧团也更加重视人才培养,剧团也开始留的住人了。竺慧丽、张璇、王伟坪、刘敏等中青年演员渐渐成熟起来,青黄不接的队伍也会随着新生力量的成长而改变面貌,使剧团增添新的活力。

三.要树立精品意识,创演精品剧目,扩大社会影响。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剧种首先要求生存,要有饭吃,然后再求发展。不管是定向戏还是艺术戏,问题是如何能吸引观众,有市场,所谓的“叫好又叫座”。剧团发展离不开精品剧目。我们的老大哥、老大姐——无锡市演艺集团锡剧院、歌舞剧院,依靠不断推出的精品,大大扩大了影响,扩展了市场。锡剧精品《珍珠塔》,剧本精炼严谨,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加上王彬彬(饰方卿)、梅兰珍(饰陈翠娥)的唱腔婉转动人,汪韵芝(饰方朵花)的表演惟妙惟肖,形象生动,演到那里就红到那里,观众如云。《珍珠塔》半个多世纪常演不衰,这就是精品的巨大魅力。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锡剧《珍珠塔》、《孟丽君》《红花曲》 拍摄成电影,《当家人》、《他做新郎的时候》、《寂寞红豆魂》拍摄成戏曲电视剧,更扩大了锡剧在全国的传播和影响。市歌舞剧院的精品意识和精品追求精神更让人钦敬。《阿炳》《红河谷》《绣娘》《丹顶鹤》4部舞剧,先后获得“五个一工程”奖,这在全国绝无仅有!用《无锡日报》记者单红的话说:“越来越多的剧目,彰显剧团人才库的富足。既出戏,又出人,无锡文艺精品创作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见2004年9月27日《无锡日报》)市剧院和市歌舞剧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我团的滑稽戏也有过辉煌的历史,精品《毛脚女婿》也演到过北京人民大会堂,彭真、彭冲、陈丕显、荣毅仁、廖汉生、朱学範等领导同志观看演出并接见演员。市曲1980年创作的精品《我肯嫁给他》,演出一举成功,获文化部优秀剧目奖,丁玲玲、杨天飞、钱吟梅、高仲欣的表演艺术均获得好评,前几年我团创演的《雁过留声》也获得过省级奖励。但是,滑稽戏的创作现状并不乐观:受方言影响,只能囿于华东地区;舞台剧目大投入的创作模式,对刚解决温饱的剧团来说,也是难以企及的奢侈品。但要有追求有目标。滑稽戏属于喜剧的范畴,它的本土主要在江浙沪吴语的范围内,其艺术的发展不能离开本土的观众和艺术范围。创演精品剧目一定要保持自己的风格特色。前几代滑稽戏艺术家的成功都有他们的地方个性和个人特色。滑稽戏的地方色彩浓郁,很多人听不懂,所以没法像相声、小品那样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这是它的局限性,滑稽戏也有它的长处,它的主要功能就是高度的娱乐性,寓乐于教,强调开心,说说笑笑,劳乏顿消,是一门“笑”的艺术品种。尤其在都市文明中,休闲的需求加强了,人们工作为了生活,更注重调节工作和休息,强调放松身心和艺术享受,以优化生活,同时也提高工作效率。所以,随着这种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娱乐方式的转变,滑稽戏应适应变化,主动求变,创作出老少皆爱的市民娱乐剧目来。现在的问题是,滑稽戏不滑稽,或者类同于其他喜剧形式,滑稽戏艺术就难以发展了。所以,如何提高滑稽戏的“滑稽性”,增强滑稽戏的艺术性,充分发挥其短平快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优点和寓乐于教的主要的娱乐功能,这是精品剧目创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为这也牵涉到滑稽戏的发展方向。

以上所论述的,是我对锡派滑稽发展方向的粗浅探讨,也是一位滑稽艺坛老兵对滑稽戏今后发展方向的一点思考。正确的发展方向决定剧团发展的前途和命运。这次结合我在剧团几十年的工作经历和观察、思考,提出了以上一些粗浅的想法。所述所论是否得当,敬请专家和老师们的指导。

猜你喜欢
滑稽戏剧目剧团
“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滑稽戏和评弹表演的异曲同工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笑的艺术
——谈与时俱进的滑稽戏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常州“抒情滑稽戏”的江南诗性文化特色及其发展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
民营扬剧团再登高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