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琵琶右手触弦

2014-11-21 19:49张瑶喆
剧影月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琵琶右手乐曲

■张瑶喆

谈谈琵琶右手触弦

■张瑶喆

琵琶在我国民间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年之久,经过历代众多演奏家的不断实践,逐渐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演奏技法。这里,依据我多年的舞台演奏经验与教学体会,谈谈对琵琶演奏时右手触弦的角度、深度、速度与力度的认识与体会。

右手指甲触弦时与琴的面板构成的角度一般以45度为好,因为这样便于手指对弦产生一定的压力和向前运动的弹力,从而使音色较好听。如果指甲面触弦的角度过小,使指甲从弦上一滑而过,不仅造成弹而无力,而且容易产生杂音,特别是“扫弦”和“轮指”时出的杂音较多;但触弦角度也不宜过大,超过90度就会造成发音单薄(食指单弹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弹和挑的动作是相反的,但角度应相等,在连续弹挑时,弹的动作包含着挑的动作的准备,而挑的动作也包含着弹的动作准备,两者相辅相成,如果角度不相等,音色就不统一了。轮指也是这样,由于大指比其它四个手指触弦的角度大,因此大指动作不宜过大,应注意利用右手腕及大指小关节的调节作用,力求轮指的音色、音量及点子的统一。

根据乐曲的情绪需要,触弦的角度也可作不同选择,如演奏《霸王卸甲》开始部分时,右手触弦的角度可稍大点(不超过90度),手指轮的幅度大点,这样发音刚劲、有力、坚实,适于表现气势庞大的强乐句。

双如演奏《彝族舞曲》中长轮旋律时,角度不宜过大,即保持在45度,手指轮的幅度偏小点,这样发音柔和,细腻,适于表现优美、婉转的情绪。

角度太小,发音则生硬、紧张;角度稍大,发音比较深厚、结实。

琵琶右手触弦时的深度,是指指甲入弦的深浅度,也称“吃弦”。在演奏中,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控制好入弦,这样才会使发音干净、明亮、集中,颗粒性强,当乐曲需要音乐淳厚、结实、有力的效果时,可“吃弦”偏“深”点。当乐曲需要清晰、优美、流畅的情绪时,可“吃弦”“浅”点。随着音乐的强弱变化,右手的触弦角度、深度,也应做相应的变化。渐强时角度加大,触弦深点,渐弱时角度缩小,触弦浅点,这样演奏效果会好很多。

演奏琵琶时右手在琴弦上动作的快慢叫触弦速度,它是指手指的运动速度,不是乐曲进行的速度,但它也是增强演奏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从大的方面讲,一首乐曲段落间的速度要有层次感,通常是由慢渐快层层上推直至高潮。慢的部分要沉得住气,快的部分要快而不乱。从小的方面讲,就是具体处理渐快渐慢的地方。这种渐快渐慢的处理除了那种突快突慢外,通常应以线性圆滑为要,也就是说要自然,均衡的变化。往往有的人在做渐强时速度会加快,反之做渐弱时速度会慢下来,这是学器乐的人常犯的毛病。

当音乐需要“快”时,手指触弦的动作要迅速果断(可借助腕力配合),如在演奏《天山之春》中的一段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快速乐句时,就会遇到这个情况,这段旋律本来节奏就较欢快,在作渐强时就必须要控制好速度,特别是节奏,必须使每小节的8个音符点子清楚,均匀流畅,手指运动的幅度要偏小,否则速度容易不稳。

右手轮指时,五个手指运动的速度常常不稳,造成点子密度不均匀,快轮时毛病少点,一到慢轮时,毛病就明显暴露出来。如《赶花会》中的主题呈示部分是一段大指的挑轮,母指轮两遍,手指轮的动作幅度可稍大点,节奏不能乱,速度较慢。随着音乐的起伏,做到渐强不加快,渐弱速度也不拖慢。

另外,散板的演奏是较难的,散板不是散沙一盘,它也有音与音衔接的一定规律。这就是根据音乐旋律进行的逻辑,哪几个音要挤一些,哪几个音要疏一些。要做到这一点,则要求更高的对乐曲的理解能力等多方面的知识。例如,像《十面埋伏》开始长大的散板乐段。要做到紧疏有致,快慢自如也是不容易的。

力度是琵琶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记得一位大师说过“力度控制得好曲子就弹得好听”。通过反复实践,我逐步明白怎样科学用力的道理。指力、腕力和臂力的配合应用,是我们平时琵琶训练中的重要课题。特别在演奏大力度的乐曲时,如《十面埋伏》中的引子部分,这段高亢明亮的古曲必须用臂力、腕力、指力控制好触弦的角度、深度、速度来增强力度表现,因为它预示一场大战即将开始。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只用指力(如在长轮时)或者只用腕力(摇指),当滚指时,通常是以指力为主,腕力为辅,大夹扫和满轮时,指力、腕力和臂力须协调配合,当夹弹时,虽然以指力为主,手腕也要动起来。只有从理性上弄清楚运用指力、腕力和臂力的正确方法,才能达到掌握各种技巧的训练目的。为了使力度富于弹性并防止职业病发生(常见的肌肉损伤),还必须注意怎样用力得法,否则直接影响训练的效果,正确处理用力与放松的辩证关系尤为重要。手指的运动是由于肌肉的伸缩而产生的。用力和放松是指手指在触弦的一刹那间用力,弹出后立即放松,不会放松也就不会用力,左右手的演奏动作都是这样。在整个琵琶训练中,左右手的用力与放松是相互交替进行的,每一个手指用力动作的过程都包含了放松的过程,只有处理恰当,才能保证手指灵活、敏捷、力度富于弹性和耐力强。

猜你喜欢
琵琶右手乐曲
左手和右手
一两江湖之 琵琶误[连载七]
悲伤的乐曲
“琵琶”和“枇杷”
左手右手
左手右手(5)
左手右手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