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扬剧
——我的个人专场

2014-11-21 19:49秦小天
剧影月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扬剧唱腔舞台

■秦小天

跻身扬剧
——我的个人专场

■秦小天

个人专场是展示演员的平台,也是锻炼演员的课堂。

2014年5月25晚,我申报的扬剧个人专场在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兰苑剧场如期举行。由于空间的局限,台下座无虚席,两边的走道也挤满了喜爱扬剧的热心观众,此中有我的老师、朋友和广大的扬剧爱好者。台口与舞台两侧摆放的鲜花,就像一排直面相对的评委围观着舞台,它们以沉默和鼓励给置身在台上的演员们,送达了无上的光荣和慰藉,同时也给我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紧张和压力。

音乐声起,随着影、视、剧三栖明星——扬剧著名小生侯长荣老师登场致辞,我的专场演出正式开始了。第一折是扬剧《情定关山》中的五场《赏月》,是由京剧名折《四郎探母》后经扬剧改编而成,被纳入到一出反映民族融合,以古视今的传统古装大戏之中。我扮演杨延辉前半折与本团的青年演员扮演的桃花公主配戏,感觉自己无论是唱腔还是表演,尚能做到雍容大方,腔圆情切,挥洒自如。后半折与光彩照人的梅花奖得主徐秀芳老师对戏时,不知道是自己熟练程度不够,还是自信心欠缺,导致自己差一点忘词。由此可见,在未来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强自己心理素质的培养。

第二折《汉宫惊魂》,我饰演了刘秀。这是一折颇具挑战性的剧目。因为很多剧种都曾演绎过,甚至有很多戏曲演员以该剧目在不同领域的大赛中获得过殊荣。因为该剧的表演不比一般,唱腔激昂,肢体动作起伏较大,很多年轻的男演员曾因这一角在演出中受伤。这对于我一个步入中年的人来说,脑海里确实闪现过畏难的想法。然而“个人专场”牵动着每一位戏剧演员的梦想,怎么能因此而放弃呢!于是我就增加了排练的工作量。挖掘人物内心的表白,适当减少了扣人心弦的掼摔,增加了唱词,再合理地引用扬剧曲调拼合在一起,使得剧中人在舞台上显得更加有声有色、形象丰满。所以,在演出中无论是每一段唱腔还是每一组较有难度的动作都是那样掷地有声。现场观众的高呼给予了我最高的奖赏!雷鸣般的掌声就是最好的验证。

《个人专场》演出进行到第三折《清风亭》的时候,人物的装扮也出现了转折,我的扮相由黑发苍须改扮成白满,我在剧中扮演的是张元秀——一个年逾古稀,爱子胜目的老人。当现实让他不得不在瞬间舍去一生中的最爱,他该作何感想呢?我认为这是每一位演员塑造角色之前的必修之课。这位老者在舞台上没有多少肢体语言的铺垫。在人物定型的框架内完全依靠内心和外在的相互坐拥。由于我一直以武行为主,舞台上容易出现刚劲有余而细腻不足。张元秀一角恰恰是一个内心坚强而外表柔弱,行将就木的老人,我那所谓的长处用在他身上,只会是适得其反。究竟该怎么演,必须给自己一个明确的要求。首先是声音造型必须与人物接近,然后,所有的动作、指法、步态都必须与剧中人切切相关,只有你完全进入了角色,观众才泣你所泣,乐你所乐,才会不吝啬自己的掌声!

演出进入了第四折也就是本人专场演出的压轴戏《扫松下书》,我扮演张广才。大家都知道这是一出各剧种多年来传承的经典折子戏。我也是通过我团缪勇老师的传授而得以展示。剧中人虽然是一位垂暮之年的孤寡老人,以内心的强大来支撑着自己生活的信念,从而没有被饥荒无着的生活所难倒。他时而诙谐时而激奋,有时又显得那样凄楚无奈,在孤苦无依的生活环境之中,还要为他人兑现诺言。演绎这样一位德高望重,映照古今的和善老人,表演的起伏自然要大得多,但更要做到张弛有度。无边地放大只会破坏人物的原型;一味地收缩也会减少对观众的感染。因此在演出的过程中,每当我与小鸟和下书人对话或打岔的时候,台下笑声格格;看到我心气难抑,老泪纵横的时,观众也会为之动容!剧情虽已悲情地场面收尾,谢幕之际观众却以高涨的热情纷纷冲上舞台鲜花合影。

此情景是对一位竭尽全力的演员最大的鼓励,也是对每一位为戏剧艺术辛勤耕耘的艺术家们的崇高的赞礼!

猜你喜欢
扬剧唱腔舞台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走进扬剧,传承地方传统文化
扬剧艺术风格的地域特点
扬剧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戏曲中唱腔与伴奏的关系
倪同芳唱腔集首发新闻发布会暨收徒仪式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