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锡剧《清风亭》过程中的心得

2014-11-21 19:49顾萍
剧影月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清风夫人戏曲

■顾萍

演出锡剧《清风亭》过程中的心得

■顾萍

从事戏曲表演的人大多数都有这样一个经历,在最初学习表演的过程中,无论这个过程是三年还是五年,我们都是由老师们一句一句地教唱腔,一招一式地教身段,才将所学剧目继承下来,是在持续不断地耳提面命、口口相传中完成人物的表演。和影视演员不同的是,虽然都同属表演,但是影视演员自我创作,自己塑造的成分比戏曲演员多得多。对此,我认为这是一个依葫芦画瓢式的积累,当然这样的基础学习和积累非常必要,但是这绝不是一个戏曲表演者独立进行的塑造人物,而只是对戏曲原有人物形象的一种传承。

要独立完成塑造戏中人物,第一要素是——认知。一个戏曲演员在饰演人物之前,首当其冲的是对所饰演的人物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要达到全方位认知的目的,必须先要反复通读剧本,通过剧本中的文字交待,把握所要饰演人物的身份、地位、所处时代,以及剧中和其他人物的相互关系,据此再进行人物分析,细致、缜密、透彻地分析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心理。通过基本的、必须的、重要的认知过程,以及后来的理解及人物分析,从而达到独立塑造人物的目的。

在我团排演的大戏《清风亭》中,我完全体会到了认知的重要性。在《清风亭》这部戏中,我饰演“大夫人”一角。剧中大夫人嫉恨二夫人生下孩子,命人把孩子扔到荒郊野外,所幸孩子被一对老夫妻捡到并带回家抚养。几年后,二夫人与孩子相认并带回府,不想大夫人从中作梗,把孩子强行带到自己娘家抚养长大。刚开始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拿了剧本一味的背台词,把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关系都忽略了。因此在初排的过程中,从我口中念出的台词要么情绪不对,要么语气不对。我对人物的行为塑造也与“大夫人”这一角色的身份不符,表现得太过苍白。这时,我们这部戏的何双林导演对我说:“小顾,去多看几遍剧本,从头到尾完整地看几遍,看看你是谁的女儿,应该是什么身份,你应该如何趾高气昂地对下人说话,应该把握怎样的一种语气,你为什么要嫉恨二夫人,应该怎样表现你欲置二夫人于死地的心理状态。”何双林导演给予了我至关重要的点拨,老艺术家的教诲让我悟到了人物塑造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第一要素,那就是演员通过剧本对所饰演人物的全面认知,有了这一点,塑造人物就有了根据。于是,我又重新开始去熟读剧本,理解人物,吃透人物的性格,从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入手。例如:在第一场的结尾处,当周小哥说“可能已被豺狼吞吃掉了”,这时我做了用手轻遮嘴角,但又发出抑制不住的笑声来表现出大夫人当下的心理活动。随即一个急速半转身用恶狠狠的语气,冷着脸来威胁周小哥“你是个聪明人,你要好自为之”。然后缓缓转身,猛地甩开斗篷,极速下场。这一系列的表演充分表现出了大夫人的心理活动,以及心狠手辣的性格特征。在第五场中,当儿子回来给她请安的时候,大夫人立刻展现出了慈母的形象,关切询问儿子的近况,同时又提醒他,只要他孝顺听话,就会帮他安排下他的锦绣前程。但当儿子要求见一见养父养母的时候,大夫人慈眉善目的脸马上就变了。这时,我用了一个很慢的转身,眼睛斜视他,他立刻被这种气势吓得退后几步,大夫人的这种威严感和身份感也马上体现出来了。《清风亭》在后来的演出中,全剧组演员都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广泛赞誉。在剧中,我把“大夫人”一角塑造得阴险毒辣、高傲冷酷,成为一个丑恶势力的典型代表,是《清风亭》一剧中第二号遭受广大观众切齿唾骂的人物角色。

第一次相对独立地完成塑造“大夫人”这一人物,得益于老艺术家何双林导演的点拨。关于戏、关于演戏直至《清风亭》,何导给我们全剧组讲了很多。这充分让我体会到人物塑造的关键,是要认知人物的心理、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特有的行为模式,还有人物特有的语言风格。这里所谓的认,就是要通过剧本上的文字表述对人物充分了解;知,就是在了解了人物的前提下,充分理解人物心理和性格。正如绘画大师一样,所要画的题材,在动笔前就已成竹在胸了,戏曲表演者也应是一样的,正所谓隔行不隔理!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戏曲表演者对塑造人物的一点肤浅的认识和体会,这样的认识虽然还难以达到理论的层面,但却是我在戏曲表演实践中的感悟!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我对塑造人物角色会有更加丰富更加成熟的认知!

猜你喜欢
清风夫人戏曲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9月,清风送爽 高远辽阔
“夫人”与“妻”的区别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Way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China’s rural area
携清风一缕,叹浮生轻狂
清风沐竹,忽而今夏
天命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