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么”“真的”说开去

2014-11-25 22:25王学林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指头教研员原谅

王学林

语言这东西,真是怪事,有些语汇,那些文人学士认为应该“千古不朽”的,却偏偏保留不下来,有些认为只是应时而生、随风而散的,却偏偏又在文化市面上“经久不衰”起来,颇有些“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风骨,让那些决心为了中国的语言学奋斗终生的人寝食难安起来,甚至怀疑起自己从事的语言学研究是不是选对了路径!

说起来时间并不久远,赤峰市举行学科带头人入选讲课大赛,全市各旗县教研员均带自己认为拿得出手的选手参赛。一女教师在台上讲得正酣,不料带她来的教研员在听课席上汗出如雨,坐在邻座的我以为此人可能是突然犯了哪路怪病,于是赶紧小声探问原委。只见他一只手的五个指头弯回了四根,另一只手的五个指头弯回了三根,嘴上反复说着一句话“讲了四句话,竟用了三个‘那么,你说评委得怎么打分?”

——原来如此,当时我的诧异虽然没有表现出来,内心却笑出了声。何必大惊小怪,现实中以“那么”支撑自身语言系统的何止千万!君不见有很多高官在极其严肃的场合第一句话的第一个词就是“那么”吗?接下来的“那么”多得无法用手指头去计算。面对这种极不舒服的境况不得不让大众原谅,理由是当官者毕竟不能像语言学家那么讲究,干嘛一定要他们不说“那么”呢?

但不能原谅的是为数颇多的文化人也以“那么”为“家常便饭”,好像说话不带几个“那么”,就无法把要说的意思表述清楚。写到这里,我才明白了近些年来淡化语法教学的原因——如果完全按现行语法体系去规范那些讲话者:一定要他们在运用假设复句的时候才能说“那么”的话,不知有多少具有演讲天才的人都要被埋没!热衷语法研究的那些人,只能悲哀去吧!

如果仅是一个“那么”被滥用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尚且不算什么稀奇,还有类似“真的”等一大批词,也纷纷在大雅之堂扮演起了摩登女郎的角色,亦被部分自以为很有语言功力的国人如同那些大腹便便者泡歌厅酒馆般泡得“奴颜媚骨”起来。这些本不应高频率出现的词每当出现的时候,那叙述者所述事件本应感动得所有听众(或读者)都会涕泪交流,然而由于“真的”的出现,就像人们听见祥林嫂无数次重复“如果我们的阿毛活到现在,也就有这么大了……”一样,会觉得说话者在“理屈词穷”之后,只好用“真的”来敷衍了。于是乎,听众(或读者)自然会从字缝中产生质疑:你说的事情是“‘真的吗?”

教师讲课,语言要简洁明快,避免口头禅。某些老师一张口就“那么”“真的”……学生还没听后边要讲什么,心就烦了,教学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了。

猜你喜欢
指头教研员原谅
原谅他人
真正的原谅
人不可“只会原谅自己”——不会自省就是“自残”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手指头
从实际出发,促进“短指头”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