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取穴规律的研究*

2014-11-26 00:55李倩倩王晓燕葛宝和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6期
关键词:脾经选穴俞穴

李倩倩,王晓燕△,孙 琰,葛宝和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4)

单纯性肥胖是指无明显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等病因引起的,主要是机体热量摄入大于消耗,并且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机体内,最终以肥胖为特征的病症。肥胖症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急速上升,常诱发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等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穴位埋线疗效持久,能够影响内分泌、抑制食欲和促进脂肪的代谢,反弹率低,故临床应用广泛,已经成为一种较为理想的中医外治疗法。本研究总结了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相关文献的取穴规律,以期为单纯性肥胖的穴位埋线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方法

1.1 文献检索

检索范围:中国知网(CNKI,1979~2013年);检索关键词:单纯性肥胖和穴位埋线。

1.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类型:病理报告,临床对照实验,随机对照实验,经验总结;②对象:符合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的肥胖(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继发性肥胖);③内容:以十四经腧穴及经外奇穴为主要腧穴,以穴位埋线为治疗措施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文献。

1.2.2 排除标准 ①综述文献,动物实验、机理研究文献,回顾性研究和重复发表的文献;②无具体用穴文献;③穴位埋线配合针刺、电针、耳穴贴压、拔罐等其他中医药疗法文献。

2 结果

2.1 选穴方式

纳入分析的111篇文献中,有58篇文献采用辨病结合辨证的方式选穴,占52.25%;42篇采用辨病选穴,占37.84%;11篇采用辨证选穴,占9.91%。以上结果表明: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选穴方式以辨病结合辨证选穴、辨病选穴较为常见,其中以辨病结合辨证选穴稍多。

2.2 常用主穴选用统计

111篇文献中累计选用穴位达76个,其中使用次数在10次以上穴位统计分析,见表1。

2.3 主穴归经

见表2。文献中涉及的经脉共12条,在所选用经脉中以胃经、膀胱经、任脉、胆经、脾经为主。大肠经曲池、三焦经支沟使用频次较高,肝经、肾经、心包经、肺经、督脉极少使用,心经、小肠经未有涉及。

2.4 主穴所属部位统计

见表3。胸腹部腧穴选用最多,为32个,使用频次484次,主要为天枢93次,中脘81次;下肢其次,选用腧穴23个,使用频次212次,主要为丰隆56次,足三里44次;背部腧穴11个,使用频次85次,主要为脾俞22次,胃俞18次;上肢腧穴16个,使用频次33次,主要为曲池17次;头部最少,仅用腧穴1个,使用频次2次。

2.5 特定穴使用统计

见表4。募穴选用最多,共9个,使用频次为225次,其中天枢93次,中脘81次,关元39次;八会穴3个,使用频次为87次,其中中脘81次;背俞穴10个,使用频次为84次,其中脾俞22次,胃俞18次;合穴4个,使用频次81次,其中足三里44次;下合穴、络穴、原穴应用频次亦较高;郄穴、八脉交会穴、经穴、荥穴、输穴选用较少,均少于20次。

表1 使用次数在10次以上主穴统计

表2 主穴归经统计

2.6 常用证型的常用取穴

见表5。

表3 主穴所属部位统计

表4 主穴所属特定穴统计

表5 常用证型的常用取穴

3 讨论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早已有记载,《灵枢》中有专门章节“逆顺肥瘦”来论述,指出肥胖者的特点是“广肩、广腋、广顶、多脂、厚皮”,并且把肥胖分为膏、脂、肉三型。《素问·奇病论》曰:“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宋·杨仁斋《仁斋直指方·水湿分治论》曰:“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故肥人多寒湿”。说明肥胖的形成与过食肥甘、脾胃虚衰、痰饮水湿等有关。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以胃经、任脉、脾经、膀胱经腧穴选用最多。脾胃两经互为表里,脉气相通,生理功能相辅相成,主司食物的消化吸收。胃经在食欲抑制、促进产热、抑制脂肪合成、改善瘦素抵杭、胰岛素抵杭、局部减肥等方面的作用均与瘦素有密切关系[1]。同时脾主运化,痰湿不得内聚,故肥胖得治[2]。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能调下焦、理中焦、宣上焦,对肥胖症起全面理疗作用。膀胱经中以脾俞、胃俞等背俞穴应用最多,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是调整脏腑功能尤其是治疗五脏病损的重要经穴。有研究单用背俞穴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亦取得疗效[3]。

最常用主穴为天枢、中脘、丰隆、气海。天枢,位于脐旁,为上下腹之分界,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可调畅一身气机,同时又为大肠募穴,阳明脉气所发,可调理胃肠,又可助肺通调水道。中脘,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善调脾胃、化湿降逆,配天枢,通腑气使食无积、秽得除。气海,先天之原气汇聚之处,刺之可津顺痰消,即丹溪所谓“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之意。以上穴位皆位于腹部,布于脐周,内可调理脏腑功能,外可消除局部肥脂。丰隆,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别走足太阴脾经,调理脾胃,疏布津液。现代实验还证实其有很好的降血脂作用[4]。

主穴特定穴中募穴使用最多。募穴,是脏腑气血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分布规律与五脏六腑所在的位置关系密切,在临床上最能反映五脏六腑的虚实盛衰。募穴多用治腑病,“合治内腑”,六腑皆禀于胃,足三里穴在调理胃肠功能中起关键作用。

主穴位于胸腹部最多,腹部为脂肪最易堆积处,又是任脉、脾经、胃经走行之处,故在肥胖部位选穴,可疏通经脉、行气活血、通壅化滞。

111篇文献中,有69篇文献报道了辨证选穴。其中胃热湿阻、脾虚湿阻、脾肾阳虚、肝郁气滞、阴虚内热为5个主要证型。每个证型用穴多为高频主穴、背俞穴、合穴和原穴,同时结合证型特点进行相应取穴,如胃热湿阻多选用曲池、上巨虚、胃俞,脾虚湿阻多选用脾俞、阴陵泉、丰隆,脾肾阳虚多选用脾俞、肾俞,肝郁气滞多选用肝俞、太冲、血海,阴虚内热多选用三阴交、肾俞等。

综上,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以辨病结合辨证选穴、辨病选穴较为常见;选穴以胃经、膀胱经、任脉、胆经、脾经以及胸腹部腧穴为主,常用主穴为天枢、中脘、丰隆、气海、大横等;特定穴使用广泛,以募穴、八会穴、背俞穴为多;胃热湿阻、脾虚湿阻、脾肾阳虚、肝郁气滞、阴虚内热为5个主要证型,辨证配穴中特定穴应用较多,以背俞穴、合穴和原穴为多。

[1]傅杰英,吴艳华.瘦素抵抗与胃经减肥的探讨[J].新中医,2003,35(12):6-7

[2]张石.调理足太阴脾经治疗肥胖[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1):162-163

[3]任媛媛.背俞穴为主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130例[J].陕西中医,2011,32(10):1370 -1371

[4]张唐法,万文俊,张红星,等.电针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多中心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9):17 -9

猜你喜欢
脾经选穴俞穴
基于数据挖掘的藏医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选穴规律
从“心脑同治,腹背双调”探析焦虑症的推拿选穴思路
基于古今文献的运动障碍选穴规律探析
张唐法主任医师针药结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经验
拔罐治疗脂肪肝
用脑过度揉揉后腰
中医推拿法提高宝宝免疫力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选穴规律分析
敦煌本《新集备急灸经》研究
调好脾经身体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