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人生极限的勇士

2014-11-27 16:07刘会生
北京纪事 2014年10期
关键词:建军

刘会生

他凭借0.04的视力,8年时间内完成《颠倒》等4部长篇小说和《超临界》2部电视剧剧本的写作,被称为电力电视剧创作第一人。更让作家们羡慕的是央视全额投资摄制《超临界》,并由著名演员刘晓庆与何伟担纲主角。他先后被评为“感动大唐十大新闻人物”“中国网事·感动2013”第四季度网络人物和感动石景山十大新闻人物。他就是大唐国际企业策划部主管苑建军。

一个盲人为何能在短时间里创造出这样的奇迹,能在社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让我们穿过时空去探寻他的心路历程。

用“放大镜”拓展求学之路

为了让建军有一个圆满的人生,母亲对他的疼爱超过了其他3个兄弟姐妹。为了给他治眼病,母亲领着他跑遍了京城的大医院,但医院的诊断使他们失望。建军的左眼属于胎中发育不全,没办法治。

“就当让孩子有个地方待吧,要不我们只能成天把孩子锁在家里。”为了让建军上小学,母亲多次到学校向老师求情。不知道说了多少好话,校长和老师磨不过她,最终同意让建军试试。1972年的早春,他和别的孩子一样坐进了教室。

踌躇满志的他一进教室就感受到老师的温暖。校长让老师安排他坐第一个,还将在黑板上写的板书尽量往大了写。但令他沮丧的是,黑板上的字他根本看不清。老师边安慰他,边想办法。“你把课桌前移。”在班长的帮助下,他把课桌一直挪到离黑板只有一胳膊远的讲台边上。

“不行,我得想办法让自己看得更清楚。”上了初中,数学、物理推导公式的过程越来越长,一写就是一黑板,要照顾全班近40 名同学的老师,写的板书也不可能再那么大。于是,他有了借助工具看得更远的想法。

看电影《南征北战》时,无论是敌方指挥官,还是我方指挥官在指挥作战看地图时,都要用放大镜。这个情节在他的脑海里反复出现。他想:用放大镜可以放大地图,也应该能放大字,字大了,眼晴不就看得清了吗?星期天,母亲领着他跑遍了西单和王府井,买了一个他中意的放大镜。从此,放大镜成了他学习的好朋友,他的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学校老师和同学被他借用工具克服缺陷,为取得好成绩想尽办法的做法感动了,学校还专门让他上台在全校师生面前介绍经验。那一天上台的他可神气了。

年轻时苑建军有一个作家梦,他在广宁村中学进了重点班,准备考大学。但老师考虑到他体检不行,上不了大学,就要他把重点班的位置让给别人。当时,悲痛到极点的苑建军哭着跑出了教室。

“文学”帮他闯过人生的坎儿

1982年苑建军高中毕业了。在街道招工考试中,他昼夜奋战,得了第一。令他没想到的是没有一家单位要他。母亲和父亲四处求人托关系、找门子,最终给建军带回来一个好消息:电厂五七连答应让建军去见面!

第一天上班,眼前模模糊糊的建筑工地把他吓傻了。机械的轰鸣声使他什么都听不见,各种施工车辆开到跟前,他才发现,只能凭着身子骨,灵活闪躲。搬砖挖土,一天下来满手血泡,腰酸背疼。这样每天在建筑工地上奔波,对于如此弱视的他,简直就是折磨。这些个苦啊他都能忍,可他却忍不了工友瞎子长、瞎子短的羞辱。他挖地基、打水泥,拼命地干活,想证明自己行。

尽管他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还是咬牙坚持做临时工。一次,建军和同事们一起为供热管道做保温,他提着药液走在河边,一眼没看清,脚下踩空险些摔下河去,胳膊摔出了血,药液扣在他身上。正当他起身时,有人上来就骂:“你瞎了,你知道这桶药多少钱吗?”不问他伤得如何,却嫌他把药液洒了。人怎么不如药液值钱呢?建军百思不解。

第二天,他浑身长满了大小不等的红疙瘩,发烧39摄氏度。他住进了医院,大病一场。“连卖傻力气都不成,我活着还有个什么劲?”躺在病床上,他几乎绝望,甚至失去了活着的勇气。

“在那段绝望的日子里,是书籍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前人留下来的巨大的精神财富,使我找到了与命运抗争的力量。”他拿起了书,走进了文学艺术的殿堂。《悲惨世界》《凡·高传》《约翰·克利斯朵夫》……阅读着先哲们的文字,仿佛在倾听他们的声音。书中故事吸引了他,感动了他。特别是雨果笔下,冉·阿让那渴望自由、寻找自由的丰富精神世界,使他受到极大震撼。他在书中看到了不屈的奋斗,也看到了世界的广阔。是文学让卑微的生命不再孤单,让绝望的人们有了力量。大千世界,只有文学才能抚慰受伤的灵魂。

他觉得生活似乎有了意义。每天下班一到家,他就趴在桌上看书写作。每到眼睛干涩难忍时,他就拿起镜子照一照,只要眼睛里没血丝,就继续学,一学就直到天亮。日复一日,建军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写下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

通过不懈的努力,1985年苑建军考上了石景山区职工业余大学中文专业。同在一所学校学习的石景山发电总厂党委宣传部部长龚建祖听说了他的故事,也看了他写的文章,感喟:人才难得。龚部长找到他,请他当《石景山电厂报》的编辑。

一石激起千层浪。建军要去电厂办报的消息一传开,有人反对说:“我们是5600人的国企大厂,为什么非要用一个瞎子?”电厂书记坚定地说:“为什么不用?我们看中的就是他的才华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听了书记的话,建军的心颤抖了!从来没有人看得起他,现在书记将他看作全厂的宝,一股暖流从头传到脚,他喜极而泣。“我要把这份信任作为我工作的动力。”建军在心中暗暗发誓。

《颠倒》问世圆了他的作家梦

为了当好企业报编辑,他向周围同事、工人师傅请教,反复写,反复练。为了学会使用电脑,他花了15000块钱,先后买了两台电脑。刚学习五笔字型打字的时候,他每天趴在键盘上,一个键一个键地找,一练就是一整天。几个月后,他就能够熟练地使用电脑盲打。他曾创下一天写作19000字的惊人纪录。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了解到大多数职工与他一样住房困难,他就深入到车间班组和居民区,了解百姓的呼声,在《石电报》写出了《心里的那九平米》的长篇通讯,一发表就轰动了全厂,工人们好评如潮;当与大家一样感觉食堂饭菜贵、不好吃时,他又写出反映工人呼声的《食堂,谁还买你的账》的通讯,又受到职工的好评。他被大家称为“工人的发言人”。从此,他与工人打成了一片。

“电视上的古装戏一部接着一部,怎么很少有写当代国企改革发展变化的好戏?我们电力工人为人类带来光明、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什么没有作家来写呢?我要用自己的笔描绘出国企发展的历史和工人生活的景象,做一个有责任感、有道义、敢担当的企业宣传工作者。”当他亲身经历了石景山发电厂改革发展史,亲耳听见老师傅们讲述当年的创业史,他立下了这样的誓言。

1995年,他写出第一部电视连续剧剧本《神圣之梦》。剧本描写了中国电力工业的艰苦创业史。由于剧本没有商业价值,无人肯投资拍摄。非常失望的他,觉得自己的心血白费了。是坚持还是放弃?

一个个不眠之夜,苑建军独自面对星空,他想起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想起了在逆境中永不放弃的凡·高……他不禁自嘲地笑起来:自己刚刚写出第一部作品,就妄想成功,真是可笑。他重新回到书桌前,捧起书来。

亲身经历着国有企业深层次的改革巨变,看到身边干部工人们的命运起伏,责任感、使命感使他有了强烈的创作欲望。这一次,他没有着急动笔,面对着笔下的提纲,他进行着结构的控制、故事线索的梳理,对人物进行着精准的把握,一次次地修改,一次次地陷入深思。整整6年的时间,他无时不在脑中勾画那个虚幻的世界。

在爱人的支持帮助下,他来到了门头沟丁家滩一位朋友的住所。这个处于半山腰的农家小屋,远离城市的喧嚣,无人打扰。整整20天,用建军的话说就是要不食人间烟火,整个人都要封闭在一间没有门板的破屋中,关掉手机,除一日三餐请人送来和睡觉外,与现实生活隔裂开来。每天做白日梦,并赶紧将梦写下来。一开始是用手写,后来是在电脑上敲字。为了看清电脑上的字,他每天都要将脸几乎贴在电脑上,形成了他独特的写作方式。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孤独,他顽强地坚持了下去。

一部以老电力国企改革为原型的27万字的长篇小说《颠倒》终于完成初稿。

没想到,小说一发表就在国内文坛产生了轰动。《当代》杂志原副主编汪兆骞读罢他的小说,亲自为小说作序。称赞《颠倒》有直面现实生活的勇气,书写国企改革,它是描写开拓者及其工人生活与命运的小说。他对建军的评价是:头脑睿智,视觉独特。

2004年4月,一个神秘的电话使他高兴得欢呼起来。“小苑,我看了你的小说《颠倒》,中心决定投全资拍摄。今天就是要和你约时间修改剧本。”中央电视台导演潘欣欣的电话使他的梦想就要变成现实了。

从2004年年底到2005年年底,整整1年时间,他终于把50多万字的剧本改完,交给制片方。2006年3月,23集电视连续剧《超临界》开拍了。

20多年的坚持,建军的作家梦走得艰难而曲折,他这只凤凰终于涅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感动了周围的许多人,也使他的人生越来越精彩。他就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落地生根,寻找到自己的生命支点。

建军对他的成长过程进行了最佳的诠释。“厄运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可怕的打击,但同时,厄运恰恰能激起顽强的人们不屈的精神。在与厄运殊死的抗争中,人们的精神和情感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历练和升华,只有那些经历过这种抗争的人们才能懂得人生真正的意义。”

愿盲人作家苑建军在华夏文坛上获得新的丰收。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猜你喜欢
建军
庆祝建军95周年
Ergodic stationary distribution of a stochastic rumor propagation model with general incidence function
GENERALIZED CES`ARO OPERATORS ON DIRICHLET-TYPE SPACES*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 formation of a gas–liquid interfacial AC current argon discharge plasma with a deionized water electrode
古建军
无论等多久
建军90周年有感
建军90周年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9周年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velocity fluctuations in a radial diffuser pu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