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探析

2014-11-27 04:26
肇庆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竞赛体育课比赛

梁 劲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学部,,广东 肇庆 526040)

体育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担负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传授体育运动和健康生活知识、技能,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任务.然而,作为学校体育教育主渠道的体育课程,长期存在着教学内容竞技化、教学结构模式化、教学方法简单化问题,严重地阻滞着体育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达成.笔者试通过复合项目竞赛式教学,对传统体育课进行改革,以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 复合项目竞赛式教学的设计

1.1 教学设计方式

从高职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职业生涯需要出发,以高职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为落脚点,设计不同运动项目的教学内容(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花样跳绳等),以单人、双人、小组、全队的单项技术、组合技术、综合技术技能比赛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通过比赛活动学习运动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和优秀心理品质.

1.2 课程的教学结构

准备部分——课前1 周布置教学比赛内容,安排学生做好课前的练习,为课堂教学比赛做好身体、技术、心理准备.

导入部分——报告课程的任务和教学比赛内容、组织形式与比赛规则,提出课堂要求.

热身部分——根据教学比赛内容和项目特点进行热身活动.

预演部分——分段或全程模拟教学比赛.

比赛部分——组织教学比赛活动.

提高部分——针对比赛过程中(知识、技术、技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学习和练习.

总结部分——总结教学情况,布置下次课的教学内容和准备工作.

1.3 教学组织要求

第一,教学比赛内容的选择,要坚持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适合学生的兴趣和知识、技术、技能水平.

第二,教学比赛的配对与分组,要掌握实力相当的原则,构成竞赛的对抗局面.

第三,教学比赛规则的设计,要在坚持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向主要教学内容倾斜,引导教学发展.

第四,教学比赛活动中,要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适时对教学比赛情况进行反馈与指导.

第五,教学比赛的评价,要坚持以过程评价、发展评价为主的原则.

2 复合项目竞赛式教学实验与分析

2.1 实验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一年级男女学生共200名,其中男生90人、女生110人.

2.1.2 实验方法

以体育课程教学班为单位,设计实验班2 个(男生班、女生班各1 个),对照班2 个(男生班、女生班各1个).

实验班按照复合项目竞赛式方案实施体育课教学活动36学时,对照班按照传统体育课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36学时.

实验结束后,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学生对体育课教学活动的评价数据;采用测试学生50m/s、立定跳远/m、实心球/m、引体向上/次、仰卧起坐/次,共5项身体素质指标的方法,获取体育课教学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效果的数据.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2.1 学生对不同形式的体育课认同度

表1 学生对不同形式式体育课学生认同度调查统计表

通过表1的对比不难发现,学生对传统项目单元式体育课的喜爱程度,无论男女,均有66.7%表示一般,而表示喜欢的只是少数.对于复合项目竞赛式体育课则明显不同,有高达83.3%的男生表示喜欢,女生喜欢人数的比例也达到了近70%.经访谈发现,对于复合项目竞赛式体育课,女生喜爱人数较之男生相对较少,其原因可能是女生对于竞赛活动的热情低于男生.

表2 两种不同形式体育课受学生喜爱程度对比

表2显示,复合项目竞赛式体育课的喜爱人数比例与传统项目单元式体育课相比要高出58个百分点,而不喜欢的人数比例仅为5.6%.不论是对于男生来说还是对于女生而言,复合项目竞赛式体育课比之传统项目单元式体育课有着显著的优势.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效果.兴趣浓厚的学生上课时积极主动,能够与教师进行配合;兴趣一般的学生虽然不够主动,但能够按规定上课,并完成课上的教学内容;而没有兴趣的学生则会表现得态度非常消极,经常旷课或上课时尽量避免参加各种活动[1].

2.2.2 不同形式的体育课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不同

表3 大一学生期初与期末身体素质体测均数对比表

表3数据显示,复合项目竞赛式体育课在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明显优于传统项目单元式体育课.

表4 实验组与对照组优势对比表

通过表4的对比,能够清晰地看出,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几乎所有的实验项目实验组数据比之对照组数据都要略胜一筹,只有在男生引体向上一项,实验组增长次数低于对照组.这提示我们,在复合项目竞赛式体育课教学设计中,要关注男生引体向上单项素质的发展.

3 复合项目竞赛式教学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启示

对比两种课型教学效果,总结传统项目单元式体育课实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诸多不足,进而参照复合项目竞赛式体育课实践过程中显现出来的相对优势,我们至少可以发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等方面都可以有较大的突破.

3.1 更新教学思想重建教学目标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首先要更新教学思想,重建教学目标.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点,达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的目的;提高终生体育意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注重传授体育卫生保健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2].改革的具体内容可以针对“传统项目单元式体育课”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大胆的分析和扬弃,完善并推广“复合项目竞赛式体育课”的内容结构、流程设计和组织要求.

3.2 改革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是主体.体育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的基础内容就是通过改革教学结构,实现教学设计的优化,使更新的教学思想得以体现,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改革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与锻炼中来,这是改革实践的基础,也是改革的基本目标[4].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应紧紧抓住改革教学结构的主题使课程结构设计符合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规律.

引导所有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让大家积极“动”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量,在满足学生体育需求的前提下实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增强体质的目标[5].

3.3 追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生涯需要,以高职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为落脚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继承传统课程中的主要项目,如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花样跳绳等,又要不断将新的时尚运动项目,如轮滑、滑板、体育舞蹈、拓展运动等,吸纳到体育教学中来并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对项目的教学方式、标准、目标要求等做出合理的调整,灵活多样,例如以单人、双人、小组、全队的单项技术、组合技术、综合技术技能比赛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3],全面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 结语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评价诸多方面.在此仅就复合项目竞赛式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权且作为引玉之砖,抛出来求教于同道,恳定不吝赐教.并非一朝一夕、一班一校所能完成,而是需要更多同仁齐心协力,共同探索才可.本文也只是抛砖引玉,对改革之探析点到即止,并未深入.诸如实施策略的各项细节、体育教育考核的标准等均未论及,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罗宇.肇庆市专科院校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与分析[J].肇庆学院学报,2013(2):96-100.

[2]刘易斯.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J].体育教育,2013(8):85-86.

[3]夏琼华.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以“三选”体育教学模式为例[J].搏击·体育论坛,2013(9):8-10.

[4]王一武.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体育教育,2013(8):102-103.

[5]林克明.关于认真贯彻新《纲要》《精神》《意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进行学校体育改革的几点思考[R].2005.

[6]李立学.谈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方向[J].跨世纪,2008(5):56-57.

猜你喜欢
竞赛体育课比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体育课
选美比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创新思维竞赛(6)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