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秸秆降解菌的筛选

2014-11-28 20:18毕春鹏等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年6期
关键词:纤维素

毕春鹏等

摘要:为解决水稻秸秆还田的快速腐熟问题,通过刚果红和半纤维素平板透明圈法的初筛和酶活力高低的复筛,从稻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纤维素降解菌X-5和半纤维素降解菌B-3,30 ℃条件下水稻秸秆7 d的降解率分别为27.4%和23.9%。

关键词:水稻秸秆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酶活

中图分类号:S15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6-0014-02

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是土壤改良修复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我国北方秋冬季气温低,秸秆腐熟程度影响下季的生产[1]。采用微生物菌剂降解秸秆,促使秸秆高效还田,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2]。本试验从稻田土壤中筛选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菌株,为研制秸秆降解菌剂提供试验菌株。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壤样品

取沈阳市东陵区稻田10~20 cm深的土壤存于密封袋,置于4 ℃条件下保存。

1.2 培养基

1.2.1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

1) 初筛鉴别培养基[3]:梭甲基纤维素钠20.0 g,硫酸铵2.0 g,磷酸氢二钾1.0 g,七水合硫酸镁0.5 g,氯化钠0.5 g,刚果红0.4 g,琼脂20.0 g,水1 000 mL,pH自然。

2) 液体复筛培养基:60目稻秆粉10.0 g,蛋白胨5.0 g,硫酸铵5.0 g,磷酸二氢钾0.3 g,七水合硫酸镁0.3 g,二水合氯化钙0.3 g,蒸馏水1 000 mL,pH自然。

1.2.2 筛选半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

1) 半纤维素初筛培养基:半纤维素20.0 g,氯化钠5.0 g,酵母膏5.0 g,硝酸铵2.0 g,磷酸二氢钾2.0 g,七水合硫酸镁0.2 g,琼脂20.0 g ,水1 000 mL,pH自然。

2) 液态复筛培养基:半纤维素20.0 g,氯化钠5.0 g,酵母膏5.0 g,硝酸铵2.0 g,磷酸二氢钾2.0 g,七水合硫酸镁0.2 g,水1 000 mL,pH自然。

2 试验方法

2.1 样品处理

称取10 g土样溶于90 mL带玻璃珠的无菌水中,振荡30 min后静置15 min。

2.2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

无菌操作,移取0.5 mL土样上清液于初筛平板培养基上涂布,然后置于恒温箱30 ℃倒置培养3~5 d,选取透明圈和菌落直径比D/d值大的菌株进行划线分离[4]。将初筛得到的单菌落制成菌悬液后,接种到液体复筛培养基中,并在恒温振荡器中30 ℃,130

r/min振荡培养48 h。将发酵液以5 000 r/min离心20 min,得粗酶液,采用DNS法测其纤维素酶的活性。

2.3 半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

吸取土壤样品上清液0.5 mL在初筛培养基上涂布,置于恒温箱中30 ℃倒置培养3~5 d,挑取有水解圈的菌落转接至固态复筛培养基[5]。菌落培养出后,各挑取一环分别接种到液态复筛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器30 ℃、130 r/min振荡培养48 h,将发酵液以5 000

r/min离心20 min,得粗酶液,采用DNS法测其半纤维素酶的活性[6]。

2.4 水稻秸秆降解试验

准确称量40目水稻秸秆粉5.0 g装入250 mL三角瓶中,分别接种两种菌液2.5 mL,30 ℃下发酵7 d,用无菌水冲洗离心,重复3次,弃去上清液,80 ℃烘干至恒重。发酵前后质量之差即为秸秆降解的质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结果

经过常温分离筛选,得到19株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刚果红平板上有透明圈的菌株,其中D/d值大于2的有6株。将初筛得到的6株菌接种到液体产酶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培养3 d后测其酶活。菌落直径与透明圈直径值比及CMC酶活见表1,其中X-5酶活最高,为5.53 IU/g。X-5在刚果红培养基上的透明圈见图1。

3.2 半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结果

经过常温分离筛选,得到5株在半纤维素初筛平板上有透明圈的菌株。对初筛得到的5株菌进行摇瓶发酵试验,通过测定发酵液的木聚糖酶活力,进一步考查各菌株的产酶能力,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B-3菌株产生的半纤维素酶活力明显高于其他4株菌。图2为菌株B-3在初筛平板上的透明圈。

3.3 水稻秸秆降解试验

利用筛选出的两株秸秆降解菌对水稻秸秆进行实际降解。在30 ℃条件下7 d后,利用菌株X-5降解的水稻秸秆质量减少了27.4%,利用菌株B-3降解的水稻秸秆质量减少了23.9%。这就表明筛选出的菌株的确对水稻秸秆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4 讨论

具有高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菌株能提高水稻秸秆降解效率,促进秸秆还田。本试验通过透明圈法筛选和酶活测定,得到秸秆降解菌株X-5和菌株B-3,并对水稻秸秆进行实际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在30 ℃条件下降解7 d,秸秆质量分别下降了27.4%和23.9%。接下来将对这两株菌进行分类学鉴定,并对其产酶特性及酶学性质进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 任俊莉,彭锋,彭新文,等.农业秸秆半纤维素分离及纯化技术研究进展[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10,18(3):56-68.

[2] Robson LM,Chambliss GH.Cellulases of bacterial origin[J].Enzyme Microbiotechnology,1989(11):626-644.

[3] 陈燕,周孙全,郑奇士,等.常温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微生物学杂志,2005,25(3):57-61.

[4] 郝月,杨翔华,张晶,等.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J].农业生物技术科学,2005,21(7):58-60.

[5] 万先凯.一株高活力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

[6] 董国强,张孟白,林开江.半纤维素酶的DNS液显色法测定[J].浙江农业科学,1989(2):88-89.

摘要:为解决水稻秸秆还田的快速腐熟问题,通过刚果红和半纤维素平板透明圈法的初筛和酶活力高低的复筛,从稻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纤维素降解菌X-5和半纤维素降解菌B-3,30 ℃条件下水稻秸秆7 d的降解率分别为27.4%和23.9%。

关键词:水稻秸秆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酶活

中图分类号:S15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6-0014-02

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是土壤改良修复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我国北方秋冬季气温低,秸秆腐熟程度影响下季的生产[1]。采用微生物菌剂降解秸秆,促使秸秆高效还田,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2]。本试验从稻田土壤中筛选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菌株,为研制秸秆降解菌剂提供试验菌株。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壤样品

取沈阳市东陵区稻田10~20 cm深的土壤存于密封袋,置于4 ℃条件下保存。

1.2 培养基

1.2.1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

1) 初筛鉴别培养基[3]:梭甲基纤维素钠20.0 g,硫酸铵2.0 g,磷酸氢二钾1.0 g,七水合硫酸镁0.5 g,氯化钠0.5 g,刚果红0.4 g,琼脂20.0 g,水1 000 mL,pH自然。

2) 液体复筛培养基:60目稻秆粉10.0 g,蛋白胨5.0 g,硫酸铵5.0 g,磷酸二氢钾0.3 g,七水合硫酸镁0.3 g,二水合氯化钙0.3 g,蒸馏水1 000 mL,pH自然。

1.2.2 筛选半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

1) 半纤维素初筛培养基:半纤维素20.0 g,氯化钠5.0 g,酵母膏5.0 g,硝酸铵2.0 g,磷酸二氢钾2.0 g,七水合硫酸镁0.2 g,琼脂20.0 g ,水1 000 mL,pH自然。

2) 液态复筛培养基:半纤维素20.0 g,氯化钠5.0 g,酵母膏5.0 g,硝酸铵2.0 g,磷酸二氢钾2.0 g,七水合硫酸镁0.2 g,水1 000 mL,pH自然。

2 试验方法

2.1 样品处理

称取10 g土样溶于90 mL带玻璃珠的无菌水中,振荡30 min后静置15 min。

2.2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

无菌操作,移取0.5 mL土样上清液于初筛平板培养基上涂布,然后置于恒温箱30 ℃倒置培养3~5 d,选取透明圈和菌落直径比D/d值大的菌株进行划线分离[4]。将初筛得到的单菌落制成菌悬液后,接种到液体复筛培养基中,并在恒温振荡器中30 ℃,130

r/min振荡培养48 h。将发酵液以5 000 r/min离心20 min,得粗酶液,采用DNS法测其纤维素酶的活性。

2.3 半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

吸取土壤样品上清液0.5 mL在初筛培养基上涂布,置于恒温箱中30 ℃倒置培养3~5 d,挑取有水解圈的菌落转接至固态复筛培养基[5]。菌落培养出后,各挑取一环分别接种到液态复筛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器30 ℃、130 r/min振荡培养48 h,将发酵液以5 000

r/min离心20 min,得粗酶液,采用DNS法测其半纤维素酶的活性[6]。

2.4 水稻秸秆降解试验

准确称量40目水稻秸秆粉5.0 g装入250 mL三角瓶中,分别接种两种菌液2.5 mL,30 ℃下发酵7 d,用无菌水冲洗离心,重复3次,弃去上清液,80 ℃烘干至恒重。发酵前后质量之差即为秸秆降解的质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结果

经过常温分离筛选,得到19株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刚果红平板上有透明圈的菌株,其中D/d值大于2的有6株。将初筛得到的6株菌接种到液体产酶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培养3 d后测其酶活。菌落直径与透明圈直径值比及CMC酶活见表1,其中X-5酶活最高,为5.53 IU/g。X-5在刚果红培养基上的透明圈见图1。

3.2 半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结果

经过常温分离筛选,得到5株在半纤维素初筛平板上有透明圈的菌株。对初筛得到的5株菌进行摇瓶发酵试验,通过测定发酵液的木聚糖酶活力,进一步考查各菌株的产酶能力,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B-3菌株产生的半纤维素酶活力明显高于其他4株菌。图2为菌株B-3在初筛平板上的透明圈。

3.3 水稻秸秆降解试验

利用筛选出的两株秸秆降解菌对水稻秸秆进行实际降解。在30 ℃条件下7 d后,利用菌株X-5降解的水稻秸秆质量减少了27.4%,利用菌株B-3降解的水稻秸秆质量减少了23.9%。这就表明筛选出的菌株的确对水稻秸秆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4 讨论

具有高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菌株能提高水稻秸秆降解效率,促进秸秆还田。本试验通过透明圈法筛选和酶活测定,得到秸秆降解菌株X-5和菌株B-3,并对水稻秸秆进行实际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在30 ℃条件下降解7 d,秸秆质量分别下降了27.4%和23.9%。接下来将对这两株菌进行分类学鉴定,并对其产酶特性及酶学性质进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 任俊莉,彭锋,彭新文,等.农业秸秆半纤维素分离及纯化技术研究进展[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10,18(3):56-68.

[2] Robson LM,Chambliss GH.Cellulases of bacterial origin[J].Enzyme Microbiotechnology,1989(11):626-644.

[3] 陈燕,周孙全,郑奇士,等.常温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微生物学杂志,2005,25(3):57-61.

[4] 郝月,杨翔华,张晶,等.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J].农业生物技术科学,2005,21(7):58-60.

[5] 万先凯.一株高活力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

[6] 董国强,张孟白,林开江.半纤维素酶的DNS液显色法测定[J].浙江农业科学,1989(2):88-89.

摘要:为解决水稻秸秆还田的快速腐熟问题,通过刚果红和半纤维素平板透明圈法的初筛和酶活力高低的复筛,从稻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纤维素降解菌X-5和半纤维素降解菌B-3,30 ℃条件下水稻秸秆7 d的降解率分别为27.4%和23.9%。

关键词:水稻秸秆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酶活

中图分类号:S154.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6-0014-02

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是土壤改良修复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我国北方秋冬季气温低,秸秆腐熟程度影响下季的生产[1]。采用微生物菌剂降解秸秆,促使秸秆高效还田,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2]。本试验从稻田土壤中筛选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的菌株,为研制秸秆降解菌剂提供试验菌株。

1 材料与方法

1.1 土壤样品

取沈阳市东陵区稻田10~20 cm深的土壤存于密封袋,置于4 ℃条件下保存。

1.2 培养基

1.2.1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

1) 初筛鉴别培养基[3]:梭甲基纤维素钠20.0 g,硫酸铵2.0 g,磷酸氢二钾1.0 g,七水合硫酸镁0.5 g,氯化钠0.5 g,刚果红0.4 g,琼脂20.0 g,水1 000 mL,pH自然。

2) 液体复筛培养基:60目稻秆粉10.0 g,蛋白胨5.0 g,硫酸铵5.0 g,磷酸二氢钾0.3 g,七水合硫酸镁0.3 g,二水合氯化钙0.3 g,蒸馏水1 000 mL,pH自然。

1.2.2 筛选半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

1) 半纤维素初筛培养基:半纤维素20.0 g,氯化钠5.0 g,酵母膏5.0 g,硝酸铵2.0 g,磷酸二氢钾2.0 g,七水合硫酸镁0.2 g,琼脂20.0 g ,水1 000 mL,pH自然。

2) 液态复筛培养基:半纤维素20.0 g,氯化钠5.0 g,酵母膏5.0 g,硝酸铵2.0 g,磷酸二氢钾2.0 g,七水合硫酸镁0.2 g,水1 000 mL,pH自然。

2 试验方法

2.1 样品处理

称取10 g土样溶于90 mL带玻璃珠的无菌水中,振荡30 min后静置15 min。

2.2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

无菌操作,移取0.5 mL土样上清液于初筛平板培养基上涂布,然后置于恒温箱30 ℃倒置培养3~5 d,选取透明圈和菌落直径比D/d值大的菌株进行划线分离[4]。将初筛得到的单菌落制成菌悬液后,接种到液体复筛培养基中,并在恒温振荡器中30 ℃,130

r/min振荡培养48 h。将发酵液以5 000 r/min离心20 min,得粗酶液,采用DNS法测其纤维素酶的活性。

2.3 半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

吸取土壤样品上清液0.5 mL在初筛培养基上涂布,置于恒温箱中30 ℃倒置培养3~5 d,挑取有水解圈的菌落转接至固态复筛培养基[5]。菌落培养出后,各挑取一环分别接种到液态复筛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器30 ℃、130 r/min振荡培养48 h,将发酵液以5 000

r/min离心20 min,得粗酶液,采用DNS法测其半纤维素酶的活性[6]。

2.4 水稻秸秆降解试验

准确称量40目水稻秸秆粉5.0 g装入250 mL三角瓶中,分别接种两种菌液2.5 mL,30 ℃下发酵7 d,用无菌水冲洗离心,重复3次,弃去上清液,80 ℃烘干至恒重。发酵前后质量之差即为秸秆降解的质量。

3 结果与分析

3.1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结果

经过常温分离筛选,得到19株在羧甲基纤维素钠刚果红平板上有透明圈的菌株,其中D/d值大于2的有6株。将初筛得到的6株菌接种到液体产酶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培养3 d后测其酶活。菌落直径与透明圈直径值比及CMC酶活见表1,其中X-5酶活最高,为5.53 IU/g。X-5在刚果红培养基上的透明圈见图1。

3.2 半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结果

经过常温分离筛选,得到5株在半纤维素初筛平板上有透明圈的菌株。对初筛得到的5株菌进行摇瓶发酵试验,通过测定发酵液的木聚糖酶活力,进一步考查各菌株的产酶能力,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B-3菌株产生的半纤维素酶活力明显高于其他4株菌。图2为菌株B-3在初筛平板上的透明圈。

3.3 水稻秸秆降解试验

利用筛选出的两株秸秆降解菌对水稻秸秆进行实际降解。在30 ℃条件下7 d后,利用菌株X-5降解的水稻秸秆质量减少了27.4%,利用菌株B-3降解的水稻秸秆质量减少了23.9%。这就表明筛选出的菌株的确对水稻秸秆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4 讨论

具有高产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菌株能提高水稻秸秆降解效率,促进秸秆还田。本试验通过透明圈法筛选和酶活测定,得到秸秆降解菌株X-5和菌株B-3,并对水稻秸秆进行实际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在30 ℃条件下降解7 d,秸秆质量分别下降了27.4%和23.9%。接下来将对这两株菌进行分类学鉴定,并对其产酶特性及酶学性质进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 任俊莉,彭锋,彭新文,等.农业秸秆半纤维素分离及纯化技术研究进展[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10,18(3):56-68.

[2] Robson LM,Chambliss GH.Cellulases of bacterial origin[J].Enzyme Microbiotechnology,1989(11):626-644.

[3] 陈燕,周孙全,郑奇士,等.常温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微生物学杂志,2005,25(3):57-61.

[4] 郝月,杨翔华,张晶,等.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J].农业生物技术科学,2005,21(7):58-60.

[5] 万先凯.一株高活力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

[6] 董国强,张孟白,林开江.半纤维素酶的DNS液显色法测定[J].浙江农业科学,1989(2):88-89.

猜你喜欢
纤维素
饮食新风尚
植物初生细胞壁纤维素晶体结构新特征(2020.9.19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解析植物纤维素合成酶复合物的结构(2020.7.11 植物科学SCI)
离子液体/纤维素混配固定相分离性能研究
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溶解性能的研究进展
浅谈纤维素改性预处理工序
微波—超声波辅助水解稻草制备微晶纤维素
日本利用农业废弃物制取纤维素
第七种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