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扶正降逆汤治疗胃癌术后呕吐的临床观察

2014-11-30 08:08杨伏萍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9期
关键词:竹茹胃气党参

李 鹰 杨伏萍

(1.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重庆 400020;2.重庆市卫生公共医疗救治中心,重庆 400036)

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占世界癌症发病比例的10%[1]。手术治疗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往往出现胃肠道不同程度的抑制反应[2]。呕吐是胃癌术后尤其是化疗期间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着胃癌术后患者的进食和营养吸收,甚至会造成患者对化疗的恐惧从而放弃化疗,因此能否抑制胃癌术后患者的呕吐影响着疾病的转归。临床上用西药治疗胃癌术后呕吐虽然有一定效果,但这些药物存在着止呕效果差,或不良反应重,或虽然止呕效果好,不良反应小,但价格昂贵的问题。因此在临床上寻求更有效、合理的止呕手段非常有必要。笔者近几年采用自拟扶正降逆汤加减治疗胃癌术后呕吐症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所选80例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以及病理组织学证实为胃癌并已行胃癌根治术。纳入标准:胃癌术后患者;KPS评分在60分以上;观察期间未用中药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既往有肿瘤病史者或合并其他肿瘤者;其他原因引起呕吐,如药物引起或其他疾病如尿毒症、肠梗阻等引起;神志不清无法交流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55.1±6.3)岁;病理分期Ⅰ期 10例,Ⅱ期 18例,Ⅲ期12例。治疗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8~79岁,平均(53.1±7.6)岁;病理分期Ⅰ期 9例,Ⅱ期 20例,Ⅲ期11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给予常规化疗治疗,DDP 20 mg/m2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紫杉醇125mg/m2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化疗前6 h口服地塞米松20 mL,1 h前口服苯海拉明50 mg及西咪替丁300 mg静脉注射以抗过敏。同时给予其他常规治疗,如抗生素、营养支持等。对照组在化疗前静脉注射胃复安20 mg,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扶正降逆汤,药物组成:陈皮12,竹茹12 g,生姜 12 g,甘草 9 g,党参 15 g,半夏 12 g,麦冬 12 g,大枣5枚。胃寒者,去竹茹、麦冬,加干姜6 g;气滞者加枳壳12 g;湿阻者加苍术6 g;血瘀者加桃仁、红花各6 g;胃阴亏虚者去党参,加天花粉12 g;胃火亢盛者加黄连4 g,黄芩9 g。水煎口服,化疗后第1日开始服用,每日3次,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3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呕吐症状的改善情况以及免疫功能改善情况。免疫功能检测方法:于治疗3周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全T淋巴细胞(CD3+)、T 辅助细胞(CD4+)、T 抑制细胞 (CD8+)及 CD4+/CD8+。

1.5 疗效标准 止呕疗效标准参照文献[3]制定准。显效:无呕吐现象。有效:呕吐1~2次/日。微效:呕吐3~4次/日。无效:呕吐5次/日或5次以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并对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胃癌术后呕吐患者治疗后呕吐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止呕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胃癌术后呕吐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见表2。结果示治疗后治疗组免疫指标有改善 (P<0.05),对照组免疫指标改善不明显 (P>0.05)。

表1 两组胃癌术后呕吐患者治疗后呕吐改善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胃癌术后呕吐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表2 两组胃癌术后呕吐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倦怠乏力12例,烦躁不安6例,低血压1例,治疗组出现倦怠乏力6例,烦躁不安2例,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3 讨 论

中医学认为呕吐系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圣济总录呕吐》[4]说“呕吐者,胃气上而不下也”。胃气主降,以降为顺,外感邪气犯胃、内生实邪阻滞,或胃气亏虚皆可影响胃的气机,从而造成胃气当降不降,反而上逆发为呕吐。中医认为手术直接损伤胃腑,造成胃腑气机不畅,升降失常,则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同时手术本身以及术后化疗等攻邪药物皆可伤及人体正气,致气虚无力推动津血则痰湿、血瘀内生,痰湿血瘀进一步阻滞气机,腑气不通,则发为呕吐。

本研究对照组采用胃复安作为止呕对照药物,其止呕作用主要与阻断多巴胺受体有关。胃复安作为临床常用的止呕药物,对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呕吐有较好的疗效。笔者治疗组采用胃复安联合自拟扶正降逆汤来治疗胃癌术后呕吐,实验证明,胃复安联合自拟扶正降逆汤来治疗呕吐比起单一用胃复安止呕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小。同时加服自拟扶正降逆汤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改善,而免疫功能的改善对胃癌术后的转归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扶正降逆汤由陈皮、竹茹、生姜、甘草、党参、半夏、麦冬、大枣组成。其实本方是由橘皮竹茹汤化裁而出,橘皮竹茹汤出自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经文“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本方由陈皮、竹茹、生姜、甘草、党参、大枣六味药组成,方中生姜温胃止呕,竹茹泄热止呕,二药一寒一热,寒热平调,共同发挥止呕作用。陈皮健脾行气,调理气机,使胃气和顺,乃调气要药。甘草、党参、大枣补温中健脾和胃,补气养血。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仓禀之官”。胃癌术后胃腑损伤,水谷纳入减少,气血生成不足,造成人体气虚血弱。有人研究胃癌术后中医证型术后早期主要以胃气虚弱为主,化疗期间主要以气血虚弱为主[5]。因此于胃癌术后用扶正药物尤为必要。药理研究证明,党参能够促进食欲,同时抗疲劳、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免疫功能[6]。甘草也具有改善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笔者自拟扶正降逆汤在此基础上加半夏、麦冬。半夏乃止呕要药,寒热虚实各种呕吐皆可配伍使用,且半夏配生姜乃小半夏汤,小半夏汤也出自《金匮要略》,是治疗呕吐的重要基本方,有人用小半夏汤来治疗化疗后引起的呕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药理研究证实,半夏具有明显的抑制呕吐中枢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麦冬滋阴养液,补充人体阴液不足,与党参、甘草、大枣等相伍以阴阳互生。全方温胃止呕,寒热平调,补气养血,阴阳同补,共同发挥止呕的作用。

综上所述,呕吐是胃癌术后的常见症状,及时有效的控制呕吐、尽早恢复患者进食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西医常规手段加用自拟扶正降逆汤来治疗胃癌术后呕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单一采用西医手段疗效更优。而且自拟扶正降逆汤具有提高胃癌术后患者免疫力,改善免疫功能的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

[1]刘岗,黄建平.腹腔镜辅助下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1,15(5):355-357.

[2]郑民华,臧潞.腹腔镜外科治疗早期胃癌的现状[J].内科理论与实践,2010,5(3):203-206.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2.

[4]蒋醇琪,刘文奇,山广志.小半夏汤治疗化疗后呕吐临床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13(2):20-21.

[5]王非,夏永良,李大伟,等.胃癌术后中医证型演变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9):2007-2008.

[6]蔡巧玲,崔波,王莹,等.半夏泻心汤及不同配伍组对大鼠肝脏 CYP450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4):2164-2167.

[7]蔡巧玲,王莹,袁瑾,等.半夏泻心汤及不同配伍组对黄连生物碱大鼠体外肝代谢的影响[J].中成药,2012,34(2):212-216.

猜你喜欢
竹茹胃气党参
竹茹的临床应用及用量探究
经典名方橘皮竹茹汤历史文献考证与分析*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Lobetyolin,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Radix Codonopsis (Dangshen)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复方党参口服液免疫增强作用的配伍相关性
总裁出场自带水军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