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导管在严重烧伤患者监测中的护理干预

2014-12-01 06:16马翠玲田社民唐娜王淑珍李清冯珊孔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3期
关键词:肺动脉导管研究组

马翠玲 田社民 唐娜 王淑珍 李清 冯珊 孔婷

本文将对本院2009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70例严重烧伤(专业诊断为特重烧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从而探讨严重烧伤患者应用漂浮导管进行临床监测时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为提高其监测准确性及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特重烧伤患者中男47例、女23例,年龄19~71岁, 平均年龄(46.71±4.25)岁。烧伤总面积50%~98%, 平均烧伤面积(74.90±11.32)%, 其中Ⅲ度烧伤所占比例30%~81%总体表面积(TBSA), 平均所占比例(57.27±6.43)% TBSA。按照就诊时间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012~2013年, 39例)与对照组(2009~2011年, 31例), 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烧伤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两组特重烧伤患者均采用漂浮导管监测生命体征, 由美国太空实验室公司提供(Spacelabs Healthcare)Ultraview SL多功能监护仪、由美国箭牌公司( Arrow International, Inc, ARROW)提供漂浮导管。对照组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 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一般并发症的预防等;研究组总结以前护理经验的同时, 在临床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漂浮导管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预防情况、导管留置时间等情况, 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 护理干预措施 ①加强有关漂浮导管监测的知识培训, 由护士长、责任组长检查值班护士的各种操作质量, 确保各种操作准确无误;②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出现异常反应及时查找原因、告知医生并配合其进行处理;③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 保持温度、湿度适宜, 定期对地面、空气及物品消毒预防感染;④使用1~2 ml/h冲管液(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肝素钠注射液12500 U)对漂浮导管冲管保持畅通, 若患者凝血功能较差可直接使用生理盐水冲管。若监视器显示PAP压力曲线振幅呈直线或较之前显著减弱, 提示可能形成血栓, 应及时清理血栓后再冲管;⑤保持换能器与患者腋中线始终处于同一水平线, 若患者改变体位则应重新调零确保监测值准确无误;⑥导管在监测过程中可能发生扭曲、打结、气囊破裂等异常情况, 应及时更换并保持气囊充气量不宜超过1.5 ml;⑦一过性心律失常可将导管退出后恢复, 若心律失常严重应立即拔管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⑧每间隔1~2 h监测1次肺动脉楔压, 若波形异常增高则提示出现肺动脉破裂、肺栓塞等情况, 应立即请示医师处理;⑨意识清醒患者要重视心理护理, 如讲解疾病知识、介绍治疗及护理措施、列举成功治疗病例等, 缓解其紧张、恐惧、焦虑情绪, 取得治疗及护理的配合;⑩拔管后对局部加压止血, 常规对所拔出导管进行微生物检测,以便及时掌握患者感染状况, 也为全身应用抗生素提高依据。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特重烧伤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 研究组平均置管时间(9.23±1.89)d, 显著长于对照组平均置管(5.37±1.12)d,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8.21%)较对照组(83.87%)显著减少,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发生并发症后均经对症治疗好转或痊愈出院, 无死亡等严重情况发生, 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n (%)]

3 讨论

Swan-Ganz导管临床又称为肺动脉漂浮导管, 其主要材质为聚氯乙烯, 特点为多腔、X线不可穿透、顶端带胶囊等。目前主要应用于肺动脉楔压、肺动脉压、右房压、右室压及中心静脉压等指标监测, 同时应用冰盐水注射进行心输出量(CO)的监测, 也可由顶端将患者混合静脉血液抽取后便于监测及计算机体氧代谢情况, 为临床医生诊断及治疗疾病提供所需血流动力学参考数据[1]。研究表明, 漂浮导管除具有上述监测功能外, 还可提供血容量、泵功能及呼吸机送气压力等情况, 利于医护人员及时判断低血压发生原因如输液情况(数量、速度等)、药物使用(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等)、呼吸机使用(送气压力)等, 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改善低血压状态, 是ICU病房危重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有效监测手段[2]。

有资料表明, 应用漂浮导管监测危重患者时, 给予正确的临床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其生存率,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4]。本文两组特重烧伤患者均采用漂浮导管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漂浮导管护理干预措施后, 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 使漂浮导管得以留置更长时间进行监测, 护理效果较为满意。

综上所述, 严重烧伤患者采用漂浮导管进行临床监测时,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劲涛, 陈宇, 王超, 等.漂浮导管技术在危重症患者围术期的临床应用.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7):72-73.

[2]冷凌涵, 王平, 王国祥, 等.床旁置入漂浮导管并发症及安全性分析.现代临床医学, 2013, 38(6):473-475.

[3]严丽华.应用漂浮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护理.实用医学杂志, 2012, 16(3):256.

[4]于艳青, 柏颖, 杨捷, 等.漂浮导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现状.现代护理, 2011, 11(12):929-931.

猜你喜欢
肺动脉导管研究组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