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室环境下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创新*——以苏州市的探索为例

2014-12-02 01:06余雅丽张慧芳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4年18期
关键词:参训教室培训

黄 涛,余雅丽,张慧芳,王 颖

(1.华中师范大学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430079;2.苏州市电化教育馆,江苏 苏州215004)

一、背景与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几乎已经被全世界所公认。我国教育部在2013年11月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在2014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也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专业能力,同时教育部还要求各地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对教师的重要性。按照目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平均水平,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已是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的教师培训还存在普及率低、流于形式、培训不规范、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培训方式多采用灌输式,参训教师很少有参与的机会,培训的模式仍然是“授受式”,较少考虑学科的差异性、教师能力的差异性等因素。苏州市未来教室环境下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本文对探索的经验在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二、培训创新的探索

1.培训内容创新

目前,我国各地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内容都是在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基础上制定的,内容存在针对性不强、过于陈旧等问题,基于未来教室环境下的教师培训课程与以往的培训课程相比,培训内容有以下改进创新之处:

(1)针对性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性化

基于未来教室的教师培训课程分为三大主题,每个大主题又分为不同的小主题,如图1所示。每个小主题的培训课程是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制定的,例如教研人员与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课程内容就不一样,内容的针对性明显增强。

三大主题是按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高低划分的,培训的课程是在考虑参训教师的个体差异性基础上采用多种资源形式呈现的,参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自身的需求、自身的限制条件选择不同主题的培训课程,从而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具备了个性化的特点。

图1未来教室环境下的教师培训课程

(2)实用性增强,增加前沿性

在实用性方面,课程内容的选择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让参训教师体会到所学有所用。例如在通识培训课程中,结合了目前移动学习的发展需求,为参加培训的教师制作安卓程序相关知识的课程。又如在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中,组织教师进行现场课堂教学观摩,教师通过这种直观简单的培训形式可以快速的学习掌握其他教师的教学手段,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实用性相对以往的培训明显增强。

在前沿性方面,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培训目标,结合信息技术的热门研究方向以及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最新应用等制定的。例如在培训课程中所安排的智慧数字校园和未来教室、教育云服务平台等内容,都是目前教育与技术结合的最新应用与研究方向,代表着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2.培训方法创新

基于未来教室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是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虚是指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所用的资源是在“云”上的,及教育服务云平台下专门制定的云端课程,端是指受训者在受训过程所使用的终端设备,与专家和其他学员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讨论,在培训教室进行实践操作等,简单的说就是线上自主学习与专家讲座两种培训方法,培训会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对象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如表1所示。

其中线上自主学习是在华中师范大学制作的star云课堂上进行的,如图2所示。该课堂是在云端上,它克服了传统网络教育平台上的一些缺陷,例如时空限制、学习者交流、互动的实时性不够、信息更新滞后、资源短缺等。

用户只需要一个star云课堂的账号,就可以登录到一个虚拟桌面,享受全部应用,同时由于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电子书包等)的普及,参训教师可以通过浏览器随时随地的进入学习环境,获取学习资料、学习计划等进行学习。借助移动终端设备体积小、便于携带的优势,打破了学习的时空局限,拓展了学习空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表1培训方式

图2云课堂学习平台

专家讲座是另一种培训方法,专家讲座主要是进行面授,面授是在未来教室里进行的。“未来教室”包含了国内外领先的电子双板课堂教学平台、兼容多种移动终端的课堂互动系统、课堂流媒体系统和教室物联网系统。

电子双板除了具有一般交互式电子白板即时书写、任意绘画、调用资源等特点外,两块屏幕可以互相补充或任意穿插的呈现教学内容,弥补了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内容一旦错过就很难补上的缺陷。参训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通过互动系统,向指导教师反映听课程度,然后指导教师针对性改变进度,增强了教学互动性,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教室流媒体全程录下参训教师上课的过程,参训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终端复习,无法到课堂的学生甚至可以在另外的空间同步上课,这样既可以帮助参训教师巩固所学内容,又能弥补部分人因无法上课造成的缺陷,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优质的资源。简而言之,参训教师在面授时,除了能实现培训目标外,还可以亲身试用和感受未来教室的一切。

3.培训模式

传统教师培训模式通常是“授受”式,即一个培训者面对所有的参训教师,培训者就像一个演员,系统地讲授某个方面的专题,专注于传授知识,参训教师就像一个观众,专心听课、认真观摩。这种培训模式由于知识的僵化封闭、信息的单向传输、知识偏陈述性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未来教室环境下,我们不仅会采用传统的“授受”培训模式,更多的是采用体验式、任务驱动式、参与式等模式。

(1)体验式培训模式

体验式培训是一种通过个人在活动中的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将其运用到教师培训中则是指在教师培训过程中,根据参训教师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将培训课程活动化,通过创造实际的情境和机会,使参训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培训形式。[1]

培训课程中有许多课程都是以体验式培训模式进行的。例如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中就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示范性学校的课堂现场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的培训主题。为参训教师创造现场观摩的机会,让教师通过观摩他人教学行为的方式来学习,并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反思自我行为,分享体会,从而帮助教师尽快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实施新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能力。这种培训模式除了可以达到原本的教学目标外,还可以增强参训教师的责任感,激发参训教师的主动性,促进教师产生创新认识。

(2)参与式培训模式

参与式培训模式是建立在现代教育理论基础上,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所有参与者平等参与的新模式。具体操作模式有:以案例分析为主的培训模式、示范—模仿的培训模式、专题讲座模式、问题探究模式、情境体验模式、研训互动模式等。[2][3]

基于未来教室的教师培训课程也采用了这种培训模式,例如教研员信息化研究能力提升培训中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以具体学科为例”,给参训教师提供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实例,让参训教师主动、自愿地参与到案例分析中,进行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这种培训方式可以改变参训教师被动听讲的学习状态,增强参训教师学习的主动性。

(3)任务驱动式培训模式

任务驱动式培训模式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任务为动力、手段和目标,使学习者在实践中获得新知和提高技能的培训方法。一般可以将其分为科研式、教研式、反思式、双向式四种任务驱动模式。[4]

例如教学媒体素材设计与开发主题下的“Dreamweaver网页规划设计”课程,就可以布置制作个人教学网站的任务,让参训教师边进行理论学习,边进行实践,边进行反思,最终完成任务,这种反思式培训模式使得教师在不断学习、实践、反思的过程中建构起新知识与新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总的来说,任务驱动培训模式能有效地激发参训教师的主动性,体现培训的目标性,落实培训的实践性,从而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4.培训效果评价创新

对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类似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方法,将书面考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其中考试只注重受训教师对一些信息技术理论的简单记忆,实践操作也只是培训评价中的一种流于表面的形式,或者是利用调查问卷对培训本身进行评价。这些评价很难真正评价出教师的实际水平,不利于发现教师的真实问题,不利于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利于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未来教室环境下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效果评价的创新之处:

(1)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

评价主体既包括培训指导教师,也包括参训教师,还有利用过程性软件进行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包括书面测试、实践操作、参训教师互评与自评、指导教师打分评价、过程性软件评价。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目标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也可以根据需要将不同的评价方式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如果参训教师是通过网上学习的形式参与培训的,可以结合书面测试、过程性评价、指导教师打分评价对参训教师进行评价(见表2)。

表2

如果参训教师是通过面授的形式参与培训的,可以结合书面测试、实践操作、过程评价、指导教师打分评价对参训教师进行评价(见表3)。

表3

(2)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

教师的培训工作具有连续性,是一个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发展过程,在评价教师培训时应该将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有效结合起来。静态评价就是类似书面测试、实践操作测试等的总结性评价,是对培训结果数据的量化分析,从而得出评价实际效果与目标之间的差距。[5]动态评价是发展性评价,是对整个培训过程的评价判断,从培训之前的调查研究到培训之后的反馈评价,发现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参训教师、指导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并想出解决办法,调整培训方案,为下一次培训做出更好的培训方案。[6]

(3)注重跟踪式反馈评价

培训结束,仅依靠参训教师的考试成绩、作业成绩、学习过程中的一些评价结果整合出来的评价结果还不足以反映参训教师真正的能力水平,可以在培训结束后,对参训教师进行半年的跟踪指导评价,[7]可以将纵向评价与横向评价相结合,纵向评价就是将参训教师参训前后能力的状况进行评价,例如像参训教师所在的学校发放问卷、量表,了解参训教师受训前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变化,从而判定教师的培训效果;横向评价就是将参训教师与未参训教师的能力进行对比,评价培训效果。

三、总结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未来教室环境下进行的教师培训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借助未来教室中的先进技术及设备,为教师培训创造的创新之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其重要意义已经展现出来了。

[1]吴卫东.体验式培训,教师培训的新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08(Z4):58.

[2]曾琪,杜蕾.参与式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价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07(4):51.

[3]吴忠良.参与式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者培训模式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27-30.

[4]虞哲中.“任务驱动”在骨干教师培训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1(211):99.

[5]宋卫华.未来教室的构建及应用探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Z2):124.

[6]乔洋.中小学教师培训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论坛,2011(9):59.

[7]朱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基本模式[J].浙江现代教育技术,2006(6):8-11.

猜你喜欢
参训教室培训
“313”教室
这里的教室静悄悄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