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机播全苗技术研究

2014-12-02 05:06张子学余海兵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机播缺苗间苗

李 靖,张子学,余海兵,金 涛

(安徽科技学院 农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玉米产量的高低与玉米苗齐、苗匀、苗壮有密切关系,苗齐、苗匀与种子质量和播种质量有关,培育壮苗与肥水管理密切相关,随着国家种子质量标准的执行力的不断加大,国内玉米种子质量均达到标准,实现苗齐、苗匀主要与播质量、土壤质地、墒情和前茬灭茬及整地质量等有关[1-4],当前玉米机械化播种是生产的主流,具有省工、省种效率高的优点,但存在缺苗断垄的问题,在土壤墒情和整地质量比较好的情况下,田间齐苗率仅在85%左右,严重影响夏玉米的产量提高,传统的补救方法是査苗补缺,不仅用工量大、而且大小苗严重,对产量影响较大。也有的机播时适当增加密度,解决缺苗断垄的问题,但增加间苗的难度和用工,生产实际中收效甚少[5-12]。针对当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品种、播种深度、机播排种节律进行研究,为优化机械化播种,实现苗齐、苗匀、培育壮苗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玉米品种采用安徽隆平高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隆平206、先玉335和郑单958,其发芽率分别为96%、96.5%、96%,采用农哈哈集团生产的2BYF-4型播种机进行开沟或播种。试验于2013年6月在安徽科技学院科技园进行。2014年在临泉县杨桥进行了单粒播种机和补偿播种机(排种节律为2111)的田间机播比较试验。

1.2 方法

为确保播种深度的一致性,采用播种机开沟后,用开沟器扒出播种沟内的浮土,按照设计的排种节律和播种深度进行播种,每个处理3次重复,穴距25cm,行长30m,播种后10d统计田间出苗情况,20d时统计大小苗情况(比同一品种壮苗株高矮1/4及其以下均为小苗)。机播比较试验,统一种植密度为4500穴/亩,田间取样3个点,每点取同一播幅的3行,每行取10m,调查出苗穴数、缺苗穴数、出苗总数,补偿穴数。另具体要说明的问题如下:

出苗率:单位面积内田间出苗数/播种种子数。

计划齐苗率:单位面积出苗穴数/计划播种穴数。

补偿苗:紧靠缺苗穴的双苗穴幼苗,可补偿因邻近穴缺苗对产量所造成影响的幼苗。

补偿齐苗率=计划齐苗率+单位面积补偿苗数/单位面积计划播种穴数。

间苗率=(单位面积内出苗数-计划播种穴数+补偿后缺苗穴数)/计划播种穴数。

1.3 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

试验采用4种不同的排种节律、3种不同的播种深度,共12个处理,具体处理见表1,试验结果采用DP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表1 播种深度与排种处理组合Table 1 Treatment combinations of sowing depth and seeding rhythm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从图1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播种深度对出苗率影响最大,在试验区间范围内随着播种深度的变浅,出苗率逐渐下降,同时,不同品种间出苗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总体上先玉335出苗率最高,郑单958次之,隆平206最低。在播种深度6cm时,先玉335田间出苗率可达92.3%,当播种深度3cm,隆平206田间出苗率仅有46.7%。排种节律对田间出苗率的影响不明显。

图1 不同处理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seedling

2.2 不同处理对玉米计划齐苗率和补偿齐苗率的影响

从图2可以看出,不同播种深度对计划齐苗率影响最大,在试验区间范围内随着播种深度的变浅,计划齐苗率逐渐下降,不同品种间计划齐苗率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在播种深度6cm时,先玉335计划齐苗率最高,平均达96.4%,与其他2品种相差达10%以上。同时,不同播种节律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尤其在播种深度6cm(先玉335除外)或4.5cm时,其他3种播种节律的计划齐苗率均比单粒播种的提高5%以上,补偿齐苗率提高更为明显,均在18%以上(图3)。若生产上要求补偿齐苗率达到90%以上,从节本增效的角度出发,播种深度6cm,采用2111的播种节律最经济有效;播种深度4.5cm,采用211的播种节律最经济有效。

图2 不同处理对玉米计划齐苗率的影响Fig.2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seedling

图3 不同处理对补偿齐苗率的影响Fig.3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seedling

2.3 不同处理对玉米小苗率的影响

从图4可以看出,不同播种深度对小苗率的影响最大,在试验区间范围内随着播种深度的变浅,小苗率逐渐提高,不同品种间小苗率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先玉335小苗率最低,郑单958次之,隆平206最高。

2.4 不同处理对玉米间苗率的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不同排种节律对间苗率影响最大,在同一密度条件下,播种数量愈大,间苗率愈高,生产上若以补偿齐苗率达到90%以上,间苗率控制在20%以下,从节本增效的角度出发,播种深度6cm,采用2111的播种节律最经济有效;播种深度4.5cm,采用211的播种节律最经济有效。

图4 不同处理对玉米小苗率的影响Fig.4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small

图5 不同处理对间苗率的影响Fig.5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thinning

2.5 不同排种节律播种机实际应用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两种排种节律不同的播种机,计划齐苗率相差不明显,补偿播种机比单粒精播机计划齐苗率略高不到2%,而补偿齐苗率相差非常明显,达到10%,表中数据仅对行内株间补偿的统计结果,若扩展到相邻行植株间的补偿,补偿齐苗率基本上达到100%。

表2 不同排种节律播种机田间出苗率的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field emergence rate in different seeding rhythm

3 讨论

玉米一播全苗齐苗是高产稳产的基础,也是目前影响玉米生产一项瓶颈技术[11-12]。随着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不断推进,机械单粒精播推广面积愈来愈大,缺苗已成为玉米生产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机播密度虽然可弥补缺苗所带来的部分损失,但往往造成疏密不均,使倒伏、空杆率风险增加,通风透光条件变劣,有些年份或地区产量下降更为严重。通过机播排种节律的优化,提高齐苗率,使群体结构、通风透光条件变优,稳产性增强,增产的潜力提升。同时,改变排种节律表面上看播种量有所增加,但实际上,播种密度适当下降(5~10%),与单粒精量播种适当增加密度的播种量已相差较少,生产上使用优化的排种节律,既可通过补偿苗提高田间齐苗率(90%以上),又可严格控制间苗(10%以下)数量,多数情况下可不间苗。实现农机农艺的完美结合。

另外补偿播种机在田间播种时,会出现1穴多苗(超过2苗)的现象,可能是拖拉机播种时行走速度过快,造成排种器转速过高,产生带种现象的发生,同时,排种器种子位过高,也是造成带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需要设计变速箱与排种盘之间的协调一致性,保障排种节律的顺利实现,尽可能实现一播全苗。

[1]李慧敏,姜连花,谷在兴.玉米机播质量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J].农业工程,2012(9):14-16.

[2]秦军卫.浅析影响安徽省玉米机播质量的因素[J].农业机械,2012(34):108-110.

[3]何军.玉米机械化栽培技术推广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10):67-68.

[4]孟繁玉,谢震,孟彦,等.夏玉米机械播种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6(9):46.

[5]钟志堂,赵敏,史志中.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J].江苏农机化,2011(6):23-25.

[6]赵大为,牟楠,葛力胜,等.3种新型玉米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8(2):75-76.

[7]李乃谦,崔忠全.玉米机械化简化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8):67,83.

[8]马振亚.玉米机械化纯免耕播种技术推广综合效益分析[J].农业工程,2012(11):5-6.

[9]李振宏.徐州市夏玉米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规范[J].耕作与栽培,2012(5):54-55

[10]刘改月.夏播玉米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J].河北农机,2013(3):58-59.

[11]贾安庆.玉米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2(3):36-38.

[12]郝辉林,李景杰,常先志,等.安阳市玉米机播技术探讨及试验情况[J].农机科技推广,2013(6):15-16.

猜你喜欢
机播缺苗间苗
基于YOLOv4和双重回归的复杂环境檀香树缺苗定位方法
马铃薯机播取得新突破 每亩节约成本360元
间苗与掐花
玉米缺苗坏种的原因及保苗栽培技术研究
油菜机播机收生产技术初探
“秦优10号”油菜机械化种植高产栽培技术
摆动式间苗机器人锄刀优化设计与试验
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精量机播与普通机播的产量比较试验
历久弥香的友谊之花
历久弥香的友谊之花